標籤:

用佛教的因果解釋一下為什麼有人永遠不被愛?


佛教?佛經里可是很多地方都說釋迦牟尼佛看待一切眾生都像看待自己的獨生子羅睺羅一樣,而無量的世界有無量的佛。佛不會自私自利也沒有被社會的條條框框洗腦過,所以有這麼多最有人情味的人都觀照著你(但是佛的境界太高https://mp.weixin.qq.com/s/f_9yMFH2zLIVynLTzqQBuA,見佛是需要因緣的,無著菩薩專門修行12年看到彌勒菩薩還是一條狗的形象,直到他對狗升起悲心才看到菩薩真身)

所以並不是你永遠不被愛,而是你覺得自己永遠不被愛。前世什麼因並不重要(前世的習氣是延續的,所以可以從自己今生的行為習慣推知自己前世做了什麼),其實你很自私,你只關心自己的感受。這是個普遍的現象,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很可憐,你也許覺得自己的想法很合理,但其他人也都是那麼覺得的。


知乎用戶:如何理解佛教的因果觀??

www.zhihu.com圖標

觸緣受。受有五受,身樂受,心樂受,身苦受,心苦受,不苦不樂受。

受緣愛。愛有六愛,眼愛,耳愛,鼻愛,舌愛,身愛,意愛。

假設題主是永遠不被愛的那個人,意味著他人跟您接觸時,對您的外形,眼光,溝通能力,談吐,行為,思想等沒有產生渴愛及想霸佔的意圖。

用上輩子的因來解釋眼前效果的是印度婆羅門宿命論跟佛教沒有關係,佛教的因果法則,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講的是緣起法。善惡有報講的是善心與不善心產生的效果。

什麼是佛教的因果。

緣起法是佛教的因果。

所以請您忽視不用緣起回答問題的其他答案。

佛說四聖諦。因果。

苦聖諦?種種不願意,不滿意,不期望的苦,厭惡的苦《苦果》。

集聖諦?貪嗔痴慢疑《苦因》。

緣起法擴大解釋四聖諦。

發趣法擴大解釋緣起法。

滅聖諦。苦滅。《果》。

道聖諦。種種導致苦滅的道路。《因》。

這些都是根據緣起法?佛告聚落主。是故當知。眾生種種苦生。彼一切皆以欲為本。欲生.欲習.欲起.欲因.欲緣而生眾苦。

?我從昔來及今現在常說慢過.慢集.慢生.慢起。若於慢無間等觀。眾苦不生。

這是解釋貪嗔痴的原因與條件,還可以繼續解釋下去。?對外相誘人的事物不如理思維的人,會帶來沒有生起的貪慾得以生起,或帶來生起了的貪慾得以增長。

對外相厭惡的事物不如理思維的人,會帶來沒有生起的瞋恚得以生起,或帶來生起了的瞋恚得以增長。

不如理思維。 不如理思維的人,會帶來沒有生起的愚痴得以生起,或帶來生起了的愚痴得以增長。


因為

第一,你很想要愛

第二,你不敢愛,但想要別人愛你

第三、你拒絕別人愛你

第四、你選擇性看到不愛


《夏摩山谷》:

她露出悲傷。她說,師父,其實我一直還是有困惑,善良的人為什麼受苦,相愛的人為什麼分離。


格西握著她的手,說,生老病死是苦,與怨憎者相會是苦,與所愛之人別離是苦,求不得是苦。五蘊是苦。對你來說,受苦是對情愛的執著。世間萬物當如此觀想,一切的存在是暫時的。一切暫時的存在由各種條件因緣和合而成。這世間所有一切都會變化、破損。執著於建立在無常之上的情感、感受、感知、形色會帶來痛苦。要無執著於這一切。


我們不會與所愛的人告別,但相見的渴念是輪迴的種子,悲傷是鎖鏈。人如果在受苦,那是因為有渴求。如果你理解這些,也會明白眾生對愛的執著,正如你一般悲傷而無法自知。記得,我們的眼淚不能僅僅只是為自己的悲傷而流,真正珍貴的眼淚應是為眾生。


被愛,是要緣份的。可能是善緣也可能是惡緣或者善緣惡緣夾雜。

你們前輩子互相欠著對方一筆人情債,今生因緣到了,自然會相愛走過一段人生。

有的人永遠不被愛,那麼就是前生沒有和今世的人結下善緣或者惡緣。互不相欠。

你對他人來說,了無用處。自然不被愛了。


推薦閱讀:

度人?請先度己!
波旬天魔的秘密
既然佛是覺悟者,為何佛教要給前輩塑像,搞偶像崇拜?
仁德上人 心佛歌
修來世的福報有意義嗎?

TAG:佛教 | 佛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