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善惡與個人利益之間的關係?

做一件事,要符合相應的道德標準。

但是如果符合道德標準,但是個人利益受到侵害,是否應當忽略道德的影響,把握個人利益?


個人理解:世界上本無善惡,直到一個人自己的力量無法實現自己要求的個人利益時,人便走出了叢林般的原始狀態,形成了社會,創設了「公共利益」這個概念,通過集體的分工協作實現公共利益,從而間接地實現在叢林時代所無法實現的個人利益。

善惡不是一種天然的存在,而是人類為了維護社會的秩序和效率,為了保證社會充分實現其「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功能,所進化出的一套生存策略。

同時,為了保證這種生存策略得以貫徹,人類還發明出道德、法律等社會規範,剝奪違反者的利益(聲譽,自由等),這樣一來,即便一個人依舊只顧自身利益,他也會自然地為善不為惡,因為為惡(如偷盜)已經不再符合他的利益了(因為因偷盜被剝奪的利益大於偷盜獲得的利益)。

至於題主所問的個人利益與道德衝突時該如何做,個人認為這個問題很難有「該如何」的回答。如上所述,社會規範(包括道德在內)的運作原理在於對個人利益的調節,因此,就算你選擇為了道德放棄追求眼前的利益,這樣依舊是符合你的利益最大化的,因為如果你去追求,內心背負的負罪感同樣是一種「不利益」(或曰「機會成本」),當它大於眼前的利益時,你就不會去追求。

以上只是邏輯上的探討,生活中還是不要做個過於自私的人為好:-D


一個人的立場是由他所在的階層、所屬的社會身份決定的。世上不存在絕對的善與惡,也不存在唯一的道德標準。

每個人都有犧牲他人來成全自己的自由,是的,這項自由是每個人都有的。但是我並不鼓勵每個人都冷血無情、弱肉強食,即使當下社會確實像一個鋼鐵叢林,但人所以為人,區別於蒙昧野獸,就在於人的人道精神、人文情懷。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

而且我還秉持著一個比較樸素的觀點,人的一生所得有限,如有超出必得償付代價。


題主的問題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

我們要做的某件事如果要符合道德標準,那麼自己的個人利益就會受損,而如果要把握個人利益,那麼這件事情卻又不符合道德標準,這個時候我們應不應該背棄道德把握自己的個人利益?

那麼這個問題也可以看成:人應不應該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而去行惡?

我的答案是:不應該!永遠!

善就是善,惡就是惡。善行就是善行,惡行就是惡行。

人也許會做了善事又做惡,讓人分不清好壞,但善惡的標準從來都沒有變過,變的只是人自己定的那套衡量標準。在崇尚仁善、人人品的高尚的社會,你說一句粗話都會惹來一頓嚴厲的批評。而在崇尚放縱、人人跟隨內心慾望行事的社會,你講粗口才是正常的,發善心反而會惹來嘲諷。

當下社會就是,人們開始模糊善惡了,說「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於是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一套衡量標準。所以題主你問別人這樣的問題其實沒有什麼意義,每個人的標準幾乎都是不同的,相信題主你自己也有一套自己的標準,根據自己的標準行事就得了。

如果題主你是想知道自己的行為或是標準處於什麼樣的程度、夠不夠善或是夠不夠惡,那麼建議你向那個最高的、不變的標準看齊。善就是善,惡就是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講真,我覺得近百年來人類的歷史也可以看成「人類道德墮落史」。不過人大都不喜歡面對自己的錯誤,而是喜歡證明自己的正確。沒有幾個人會去承認自己的道德標準低了,反而是很多人熱衷於證明古往今來世界都如現在一般,自己是沒錯的,自己是最「符合」、最「本性」的。所以問別人這種問題真的沒有什麼意義。答案都只是別人那套價值觀和標準里正確的,不是自己的。


善=與人為善

惡=與人為惡

現在的社會秩序並不是以前的那種文化傳統了,或者是說並沒有那麼切合,所以我們經常覺得一些合理的社會行為或者經濟行為,有違我們的內心道德標準。因為我們的道德標準深受老一輩人的影響,以至於現在還「受益終生」。

小時候,一直聽奶奶的話,尊重長輩。在我十三四歲的時候,一次過年我與我大伯發生了一次論戰,具體事項忘了,但是結論很重要。我說「你是大伯 你也得講理吧!」

「你竟然跟你大伯講理?」大伯的一句話很簡單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要尊重長輩就是要聽他們的話,無論對錯。

老一輩都是農民,再上一輩還是農民,他們都沒有受過真正的教育,所謂學習就是聽聽別人的話,以至於他們被封建階級思想套上了緊箍咒,一生一世,甚至下一代。以至於到了我的父輩依然如此聽父母的話,聽大哥的話,這種道德束縛依然存在。你會發現,大嫂希望在妯娌之間有威嚴,母儀天下。可能城市裡少了很多,但是農村依然存在,這就是在中國普遍存在的道德標準的由來。排除哪些真正的知識分子。(封建綱常理論,依然存在於政府,企業,公司中,家長式領導很多都是此類)

當現在社會迅速發展到今天的現狀是,個體已經可以脫離家庭或者集體而獨立存在了,個人自由與傳統道德標準產生了對抗。

善與惡,並沒有明確的區分,在零和博弈中,我的得到意味著對手的失去,以此看來我就是惡。事實上,在這個對局中並沒有道德標準,而是正常的競爭關係,以此類推很多事情就明確了,在現在的社會活動和經濟活動中競爭關係是普遍存在的。

只要不違背法律的規定,合理的競爭關係是應該得到肯定的,甚至說第一批下海的人在當時看來就是違背了改革開放前的道德和社會標準的,但是法律並沒有限制,所以得到了社會規則和經濟規定的認可,富了起來。

當然,現在很多法律規定都有道德標準的影子,既你不能侵犯對方的合法權益!!否則就是惡。

如果你覺得我說的有點意思歡迎點贊支持。謝謝


你認為的道德標準真的是標準嗎?你的個人利益真的是利益嗎?


一天你準備出去玩,天氣很熱,你攔了一輛計程車。這個時候,有一個老奶奶過來和你說,天氣太熱了,我身體有點受不了,讓你把這輛車讓給她先坐。你會怎麼選擇?

一天你有一個幾千萬的項目要簽,之前你窮困潦倒,千難萬阻才拿下這個項目。可是你已經要快遲到了,過了約定的時間對方就要離開,還好終於攔到一輛車。這個時候有一個男性抱著一個孕婦過來和你說孕婦早產了,讓你把車讓給他。你會怎麼選擇?

將這兩個情景中「你」的狀況調轉一下你又會怎麼選擇?

我相信你心裡是有一把尺子來衡量這個問題的。每個人心裡的尺子都不同。

正如上面答主吳羽幸說的「這取決於「善惡」摺合成「利益」的分量。」

比如說我,我就和大多數人不一樣,我全都不同意。(攤手)


很奇怪的問題,聽你這樣說的給我這樣一種感覺,要個人利益就得惡一樣。

我認為並非這樣,就像現在很多的公益,並非純公益一樣,它也是盈利的,因為利益是驅使大部分人作一件事的原因。

當然如果真的犧牲善去獲得個人利益,雖然大部分人可以和我一樣,不太願意認同別人這樣做,但是有時候確不得不為了個人利益而去小惡一下,個人認為並非惡小而不為之,在不觸碰法律的情況下有些小惡還是可以作的


1、善惡、道德、倫理,都是社會歷史的產物,是人創造出來的。它不是真理,不必將它過分抬高。也就是說,當它對你造成了嚴重的傷害以至於你不放棄它就受不了了的時候,原諒自己。

2、道德是一種隱形的社會法則。違背了傳統的善惡,就要做好被輿論譴責的準備。

3、一般而言,重要的不是道德本身,而是道德背後的理由。理解這個背後的理由,有助於你權衡是否要遵守它。

4、從這個角度看,我傾向於建議你將道德納入利益的層面去衡量。想一想,違背這個道德準則所要付出的代價(比如良心譴責,輿論壓力等),是否匹配的上與這個道德準則衝突的利益?


1.善惡與利益沒有絕對關係。

善惡本就很主觀,它只是個人的法律而已。

有的人就是有本事站著就掙你的錢,有的人就是作惡他也還是賺不到,就這樣。

2.惡比善更容易,面對利益的選擇才能看清善惡。

我奶奶就和我說過:學好千日,學壞一時。

可見做好人難啊,你時時都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選擇,至於你選擇好還是壞,善還是惡,那是你的事,別總把鍋扣給其他因素,反正法不禁止皆可為,怎麼維護個人利益是你的事。

另外一句題外話:向下突破當然簡單啦,但是這是一條死路啊。

當你以加班為噱頭脫穎而出,那當你不能加班或者沒別人加的多的時候就是你的死期。

至於其他也是一樣,惡之花開惡之果。

最後一句,加班是逼死自己和同階層最好的辦法。加油(


利人利己的事一定要做,損人利己的事可以做,損己利人的事少點做,損人不利己的事堅決不做。


世上本無善惡,只有利益左右人心、天下人心,國家人心,世界人心。


拋棄倫理道德規範,方能發財


看影響繼承個人利益。人際關係和心理接受程度都算做成本的話,做這個事情是否會成本過大而已。無法用道德來衡量,看違不違法。


不危及自身的情況下多做好事少幹壞事。如果要當革命者,就嫉惡如仇吧,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0568750/answer/414774441


考慮一下做不道德的事導致的損失再對比自己所得。那麼很多不道德事其實是對自己產生損失,不道德


這種問題還要問嗎?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其實我覺得所謂的道德標準,有一部分不過也是制定的人們站在某一方的利益去考慮的。

人性的趨利不是惡,甚至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削減別人利益,只要方式正確合法也只能叫做競爭。但是為了自己利益帶給別人甚至社會嚴重損害,方法卑劣的才是叫惡。

人也並非可以簡單到非善即惡。


知對而行即為善,知錯仍為即是惡。一個小偷如果覺得偷東西是對的,那他家就不要上鎖。


瀉藥。

這是個辯證問題。這世間凡事都是因果循環的,這個因就是慾望驅動的選擇,果就是你選的路上經歷的一切,路上你可能覺得與之前走的路景色並無不同,但是你的心境會發生的一些微妙變化,潛移默化,久而久之,物是人非。


一切都自己選擇,失必得,得必失。


推薦閱讀:

從劉強東性侵到咪蒙離婚:你的善惡厚薄,藏著悲喜福禍。
靜波法師:《佛說四十二章經》之第四章 善惡並明第十五講

TAG:人性 | 道德 | 社會 | 社會心理學 | 善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