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可能還存在未被發現的行星嗎?

腦洞一下,如果真滴存在像木星一樣大的尼比魯行星,那麼我們藉助萬有引力的規則應該不能建立今天的行星軌道軌跡呀,,鄙人文盲,小白看了科幻小說的解說心血來潮,求告知?


理論上來說是有可能的,而且也有點眉目。

2003年,加州理工大學的麥克·布朗團隊(包括Chad Trujillo和David Rabinowitz,麥克·布朗就是後來把冥王星踢出九大行星的那位大佬)發現了直徑約1000公里的矮行星Sedna,不僅軌道極其橢圓,而且距離太陽很遠,即使是近日點也遠遠大於冥王星到太陽的距離了,當時的人們以為Sedna是一個另類。

粉色是冥王星的軌道,白色是Sedna的軌道。來源:維基/Tomruen

然而到了2012年,Trujillo又和Sheppard合作發現了直徑500公里左右,軌道也一樣奇特的2012 VP113。還進一步發現,Sedna和2012 VP113的軌道在近日點附近有聚攏趨勢,這一成果於2014年發表於《自然》雜誌[1]。

Sedna和2012 VP113的軌道。來源:TPS [2]

這一發現意味著這兩個天體可能受到了某種「拉力」的影響,而Trujillo和Sheppard可能是最早意識到外太陽系可能有個尚未發現的巨大天體存在的團隊。 再然後,到了2016年,Batygin和布朗[3]一口氣分析了6顆海王星外大天體的軌道——Sedna,2004 VN112,2007 TG422,2010 GB174,2012 VP113,2013 RFS98…然後發現,這6個大天體也並沒有完全在「亂飛」,還是在近日點附近有聚攏趨勢——這就不太可能是巧合了。

圖:6顆海王星外大天體的軌道在其中一個近日點有明顯的聚攏趨勢,這被認為是尚未被發現的「第九大行星」的影響,由此推測的第九大行星的軌道如虛線所示。來源:維基

於是他們放膽推測,可能是一個之前未被發現的遙遠的巨行星的引力在影響這些天體的軌道——這個行星被稱為Planet X或者Planet Nine,也就是「第九大行星」。Batygin和布朗團隊通過估算認為:

Planet X質量約有10 個地球質量,平均距離約為海王星到太陽的20倍,軌道周期約1-2萬年

Planet X的藝術假想圖。因為其實我們對它的樣子一無所知,所以完全就是瞎畫的。來源:Caltech/R. Hurt (IPAC) [4]

但這只是理論上的存在而已。

反正但直到現在,還沒有誰真的找到這顆傳說中的Planet X…

反正也還沒找到,於是也有天文學家提出可能這個「質量塊」根本就不是什麼行星,也可能是個黑洞啊~這一結果發表於2020年7月的PRL。

如果是黑洞的話,會是個多大的黑洞?用A4紙列印這張圖的話,就黑球這麼大。

這張圖是這篇論文的預印版里的,正式發表的版本里似乎沒了…

另一邊,雖然沒找到第九大行星,但在尋找第九大行星的過程中,天文學家們確實發現了不少好玩的。

2016年3月,邁克·布朗團隊宣布新發現了一顆海王星外天體uo3L91(也叫2013 SY99),軌道依然有聚攏趨勢。

2016-17年期間,當Sheppard團隊(包括Tholen和Trujillo)在Planet X可能出現的區域里搜尋的時候,意外發現木星剛好也在他們的搜尋範圍附近,於是他們順便搜尋了一下木星的新衛星,然後,一下子發現了12個[5]…把木星衛星的數目刷新到了79顆…

新發現的12顆木星不規則衛星分布,注意新發現的Valetudo是以字母o結尾的,用於表明它是木星的不規則衛星中軌道特立獨行的一類。來源:卡耐基科學研究所/Molar Candanosa[5]

今年10月,Sheppard團隊宣布新發現了一顆距離太陽約80個天文單位(AU)(1個天文單位相當於1個平均日地距離)的小天體2015TG387,軌道也有聚攏趨勢…這顆天體昵稱「The Goblin」(哥布林,一種傳說中的鬼怪),因為它第一次被觀測到是在快到萬聖節的時候[6]。

哥布林的軌道非常橢圓,遠日點距離太陽將會有2300個天文單位。來源:卡耐基科學研究所/Molar Candanosa、Scott Sheppard[6]

2018年底,Sheppard團隊又宣布新發現了一顆天體2018 VG18[7]。這顆天體直徑約500 公里, 唯一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特別遠——距離太陽約120個天文單位——是截止當時人類發現的,位於太陽系中的,距離太陽最遠的天體。

2018 VG18的發現,注意動的那個小點。來源:Scott S. Sheppard/David Tholen[7]

如果你對120個天文單位沒啥概念的話…冥王星目前的位置大約是34個天文單位,柯伊伯帶大致位於30-50個天文單位範圍,而之前發現的最遠的天體,則是麥克·布朗團隊2005年發現的鬩神星,約有96個天文單位。也正因為如此,Sheppard小組給2018 VG18取了個昵稱叫「Farout」…可能可以翻譯成…「遙遙」?

2018 VG18 「遙遙」和其他一些太陽系天體位置的比較圖。來源:卡耐基科學研究所[7]

不過要強調的一點是,這裡的「最遠」既不是指近日點距離也不是遠日點距離,而是被觀測到的時候的距離。事實上,遠日點距離超過1000個天文單位的天體也已經發現了不少了。

別說,這顆傳說中的第九大行星還真是個寶藏之星——

直教人尋尋覓覓,卻收之桑榆。

參考

[1] Trujillo, C. A., Sheppard, S. S. (2014). A Sedna-like body with a perihelion of 80astronomical units. Nature, 507(7493), 471.

[2] http://www.planetary.org/multimedia/space-images/charts/orbits-of-pluto-eris-sednas.html

[3] Batygin, K., Brown, M. E. (2016). Evidence for a distant giant planet in the solar system.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151(2), 22.

[4] https://solarsystem.nasa.gov/planets/hypothetical-planet-x/in-depth/

[5] https://carnegiescience.edu/node/2367

[6] https://carnegiescience.edu/news/new-extremely-distant-solar-system-object-found-during-hunt-planet-x

[7] https://www.nasa.gov/press-release/nasa-s-voyager-2-probe-enters-interstellar-space


1.柯伊伯帶存在行星的概率是比較大的,還有天文學家根據六顆已知柯伊伯帶行星的軌道,提出了支持第九行星存在的證據。

百度百科相關詞條編輯還可以,題主有興趣不妨一讀。

第九大行星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圖標

2.目前依舊存在柯伊伯帶行星存在一錘定音的證據。上面的科普通訊,如果用日常生活比喻,充其量是發現了形似兔子腳印的痕迹,距離證明某片樹林里存在兔子這一命題還有相當距離。

3.柯伊伯帶行星的亮度必然不高,目前巡天系統已經比較發達,新發現的彗星小行星的亮度普遍亮度在17等以上,22-23等被發現也屢見不鮮。如果有木星這樣的巨大行星,不說引力效應,單單亮度可能就超過了目前望遠鏡的閾值,不太可能會在一輪一輪的巡天中總是成為漏網之魚。

PS 第一條報道中,柯伊伯帶行星的質量為推斷為5個地球左右。


八大行星這類的大行星沒有了,但是像冥王星、鬩神星這類的柯伊伯帶矮行星還有很多很多,沒有全部發現是很正常的。

它們不發光,不輻射,僅靠那一點點反光。

而且柯伊伯帶的範圍還比內軌道的大得多,不只在黃道平面內,縱深還擴大了10倍,50到500天文單位。想找全裡面有多少較大的矮行星難度實在太大,藏著比冥王星大的行星可能性非常高。


根據木星邊沿的異常,還有柯伊伯帶中六個小行星的運動軌道擁有相同的傾角,科學家推斷,太陽系還存在一顆質量大約是地球10倍的小星星,存在的概率是99.993%,但是,根據這顆星星的軌道位置推算,怎麼也找不到這顆星星,根據霍金原初黑洞理論,有科學家認為,應該是一顆橄欖果大小的原初黑洞,這樣,這顆星星是不會被觀測到的。除此之外,太陽系更遠的地帶還有沒有其他星星未被發現?沒有確切的答案,但是,稱不上星星的隕石、遠軌道小彗星應該還有。


太陽系存在還未發現的冥王星大小的矮行星的可能性非常大。

至於木星大小的尼比魯行星,存在的可能性很小。這麼大質量的行星,要麼體積極小(密度極大),要麼軌道非常扁,否則早就被發現了。

太陽系外圍的柯伊伯帶存在第九大行星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有天文學家和愛好者致力於尋找它,但根據計算,它的質量可能有地球質量的數倍,不可能有木星那麼大的質量。


會不會有一種可能

一個軌道極其扁的行星,正在它的遠日點附近。

公轉一周需要好幾千年以上。


資料內容:

斯瓦魯:我是埃拉的斯瓦魯。

太陽不會傳遞熱量。恆星並不像地球科學所說的那樣。恆星不是熱核球,它們是能量傳送門,它是各種形式的能量,包括來自3D的可測量輻射,但遠不是所有這些,而是由接收到輻射的星球轉化為熱量。

我們去莫哈維沙漠,現在已經是夏天了,氣溫很高,40攝氏度甚至更高,但任何一天,在中午,地表在42攝氏度。只要我們上升海拔,假設在飛機上,外部溫度會變得更涼爽,即使在離地面3公里高度的陽光下也是如此。氣溫已經降到了零下。

太陽耀斑是高能脈衝。

熱量來自接收太陽能量的行星的轉換,而不是太陽。太陽不能向地球輸送熱量,因為從3D的角度來看,太空是真空,熱力學定律不允許真空熱傳導,無論太陽有多熱,任何熱能都不會到達地球。就像在阿爾卑斯山一樣,你去滑雪,太陽灼傷了你的皮膚,但它不會因為熱而灼傷你,它會因為輻射而灼傷你。也就是說,著名的「太陽的火焰」永遠不會到達地球。

太陽傳遞的能量是一長串能量的形式,從3D中被接受的形式,有:紫外線,X射線、可見光、紅外、無線電波,然後是高能伽馬射線。它還傳輸人類不知道的其他能量頻率,來自其他密度的能量,因為太陽也是所有密度的多維存有。

從邏輯上講,這些來自速子、互子以及地球上僅被稱為宇宙射線或太陽風的能量,以來自另一端的頻率發出能量,從高密度轉換到低密度。太陽,作為來自銀河系中心的能量的中繼器,可以激活DNA。

它能來到地球是因為它輻射出非常強的電磁能,它能影響電信等等,但太陽不會爆發火焰,讓我們所有人都被燒毀,這永遠不會發生。

(清風:另一個詞,太陽閃焰,指的是太陽會在短時間內傳遞高頻率的能量,而不是燃燒著的熊熊火焰。請勿混淆。)

羅伯特:銀河系中心的射線激活了DNA嗎?

斯瓦魯:是的,但它不像以前認為的那種激活。

它們只是發射的頻率,根據主導頻率原理,在較高頻率的影響下,一切低於它的頻率,都將轉變為它的諧波,轉變為較高的頻率。

其結果是,所有處於較低頻率上的事物,也將不可避免地不得不增加其頻率。

羅伯特:你說太陽是個中繼器?

斯瓦魯:當然,太陽沒有什麼不好的,你只需要承認你在輻射暴露方面有一定的身體極限或耐受性。

某些水晶可以曬太陽來給它們充電,但要注意的是,太陽也會使某些彩色水晶褪色。但永遠不要像一些人說的那樣把水晶放在月光下。

(清風:水晶放在月光下,月球3D矩陣的低頻率能量會進入水晶並儲存,降低水晶中的能量頻率。在沒有月亮的夜晚,將水晶埋在土裡,是凈化水晶的方法之一。注意,不是烏雲遮住月亮的夜晚,而是月亮整夜都不在自己所處的地球區域。)

羅伯特:整個較低的頻率都將會提高頻率?

斯瓦魯:在主導頻率原理下,是的。

羅伯特:那麼個人提升呢?如果有人不相信這些,輻射會影響他嗎?他會提高頻率嗎?

斯瓦魯:每個人都會上升,只是他的個人時間線在這時會起作用。也就是說,如果他不想提升,他的意識會停留在低頻率的個人時間線。

羅伯特:你為什麼太陽系有13顆行星?

斯瓦魯:因為平均而言,冥王星後面有更多的行星,只是地球政府對它們隱瞞了,此外我們認為冥王星是一顆行星,但地球政府認為它不是。

羅伯特:每顆行星都有生命嗎?

斯瓦魯:是的,只是有幾個星球的生命們「外出」了。它們曾經有生命,現在正在衰退,正在回歸勢能的過程中,比如水星或冥王星,或者是地球上未知的四個行星中的三個。

其他的也很輝煌,比如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也許,行星正在上升,發展複雜的生命,接受來自其他地方的新生命,比如歐羅巴,比如伊奧和泰坦。

雖然是行星,木星更像是一顆小太陽。

(清風:我的理解是,木星對外的能量輸出比較大,如同一顆小太陽。而不是指的木星發光。)

羅伯特:聯邦和太陽系的這些種族有什麼關係?

斯瓦魯:這就是為什麼在星圖上,聯邦將這個太陽系稱為SOL13。

我們這個維度的聯邦只與Karistus(木星上的一個高維度文明)交流,與其他種族沒有聯繫。

羅伯特:其他種族是敵對的嗎?

斯瓦魯:不,他們沒有敵意,但他們非常不同,所以沒有溝通或參考的意義。Karistus是行星際的,而不是星際的。

羅伯特:這兩個詞有什麼不同呢?

斯瓦魯:行星際種族在太陽系內的兩顆行星之間進行,但它們不能前往另一顆恆星。他們的技術還沒有達到那種程度,換句話說,他們缺乏曲速技術或超空間技術。

羅伯特:謝謝你,想像你到達這個太陽系,第一顆行星是水星嗎?

斯瓦魯:水星是一顆炎熱而沒有生命的行星,只有原始意識,它只是行星本身的意識,作為一個實體,但缺乏身份。

它離太陽很近,那裡的能量非常高,它不利於你所知道的生命形式生存。

那裡沒什麼可做的,沒有基地,環境太惡劣了。

可以有技術中繼站、標記,如此而已,就像燈塔一樣。

羅伯特:燈塔怎麼回事?那些燈塔是誰建造的?你們有人造衛星嗎?

斯瓦魯:水星所擁有的只有中繼站或μ子信號中繼器。

它們就像海軍的探照燈,就像海里岩石上的燈,這樣船就不會墜毀。

它沒有人造衛星,只有表面上的設備。還有來自不同種族的科學感測器,包括泰格坦種族。

它們向船隻發送有關太陽活動和船隻過境的信號,僅此而已。

羅伯特:是誰放的。

斯瓦魯:多個種族,包括我們。

羅伯特:金星是什麼樣子的?

斯瓦魯:和火星一樣,金星也是擁有最大「肥皂劇」的行星。


絕對有可能,幾乎是100%的確定性。

太陽系可能還存在未被發現的行星嗎?LEON的視頻 · 394 播放

舉個例子,你以為地球只有月亮一顆衛星嗎?

實際上除了月亮以外,光是近20年人們就發現了地球新增的五個准衛星:

地球的五個准衛星,小行星3753/繼月球後的第二顆衛星_探秘志?

mip.tanmizhi.com

而過去地球出現過的衛星估計多不勝數,只不過還沒有足夠的技術和關注度去觀察這些衛星而已。

而太陽系不是孤島,隨時都有可能有小行星飄過來被太陽引力捕獲,這根本不是什麼稀奇事。

而這些小行星的體積並不是非要水星或火星那麼大才算,有可能比冥王星還小很多倍,或公轉速度太快,或被太陽光掩蓋……導致因技術無法觀察而被人們不斷忽略掉。

或因行走橢圓形軌道而被太陽引力彈弓甩掉,人們還沒來得及觀察它就不見了。


大的現有的行星,或者應該說是大的已經圍繞太陽運行了起碼幾百年的行星,應該是沒有了。但是,免不了可能有其它因素,使原本不是太陽行星的天體,某一天成了行星並被發現。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可能性,需要的,就是一種巧合。

也同樣難說,哪天某個行星因為外力平衡受到破壞,而突然不能再繼續扮演這個角色了。


為什麼大家都想要往外面找呢?

有沒有可能在水星軌道以內有一顆行星,卻因為大距太小一直被太陽光遮蔽,所以沒人看到呢?

就沒有人覺得水星距離太陽有點太遠了么?距離足有0.4個天文單位,5700多萬公里,幾乎是日地距離的中間。外太空到處都是距離母星只有幾百萬公里的行星。


推薦閱讀:

關於太陽系重力瘤,我們真的不是圍繞著太陽轉么?
行星是什麼?帶你了解行星的前世今生!
太陽系中所有行星都圍繞太陽運動,那月球呢?
如果你被傳送到其他星系,如何確定地球的位置?
美國航天局認為,這顆小行星將撞向地球,已發射衛星伴飛

TAG:行星 | 太陽系 | 天體物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