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這次疫情對整個留學行業的影響?

兩個原因:1、經濟不好,國內留學生減少;2、因為疫情,國外開放給留學生的名額減少。歡迎評論討論~


有些人真的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現在留學行情都差成什麼了,你可以問一個個機構的財務,絕對都是慘不忍睹,現在還有人在說看好留學行情,或者說基本不會變。

給自己唱盛歌,唱著唱著土崩瓦解了。

我就說一下為什麼這次疫情會對留學行業造成重創。

1.每一個行業大災難來臨前,肯定是持續不斷的大繁榮,而留學行業已經繁榮了二十多年;

2.大災難和大繁榮的轉折點是什麼呢?就是人們認知的改變,或者習慣的改變,不懂的可以參考諾基亞或者膠捲行業;

3.那麼現在人們的認知或者習慣發生什麼改變了呢?疫情前,大多數人都覺得國外月亮比國內圓,國外教育更優秀,現在疫情來了,大家也都看到了,兩大留學地英美一個是特朗普的不著調,疫情隱患讓人提心弔膽,另一個是「群體免疫」,也就是優勝劣汰,讓人們自己產生抗體,這兩個國家的態度和行為,嚇壞了一大批留學生,現在國外學生一個個恨不得趕緊回國,哪怕面對的是14天的隔離;

4.那麼問題來了,有人會說這不過是國外一時情況,以後疫情結束了,留學人口還是能慢慢升上去的,這話不假,但是想要再繁盛起來恐怕不可能了。

5.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人們的認知已經在悄悄發生變化,我相信多數人出國留學還是為了求學,為了學習,為了有更廣闊的的個人發展,而不是鍍金享受什麼的。但是這次疫情讓整個民族情緒達到了最高點,許許多多人開始意識到原來國內在某些方面更優秀,既然國內更優秀,也更安逸一些,還有什麼理由選擇出國留學?

6.國內哪些更優秀呢?用網民的調侃:國內快結束了,國外也快結束了。

7.當你嚮往的國外,突然有一點發現原來也就不過如此,而你出國留學還要遭受白眼、還要遭受孤獨、還要遭受文化差異帶來的衝擊等等,而現在面對美國熔斷,各國經濟不振,是不是覺得國內似乎更好一些呢?

8.這次疫情,國外留學生是真的難,在國外被外國人嫌棄,還要遭受隨時可能的被傳染,被國內人嫌棄,千里投毒你第一次,反正哪裡都不討好,受盡了委屈,這批人的遭遇,必然會影響他們的學弟學妹,以及整個網路風評,大家對於留學這件事的認知也會發生轉變。

9.當然,中華民族一直是堅強的民族,中國人民也是堅強的,雖不排除有些人別有用心,但還是會有人依然選擇留學,因為他們真的覺得留學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且國外教育比國內好,也是客觀事實,只要這個事實存在,就不會排除還會有人依然選擇留學。

10.但是,總體來說,受到疫情影響,加上全球經濟下行,會影響很多人的出國留學意向,以後想要再恢復,估計也會很難了。

11.上面是我一家之言。

在補充一些吧:

12.留學費用不是學生支出的,而是家長支出的,現在的情形,還會有人覺得家長支持孩子出國嗎?是追求不靠譜的特朗普?還是追求英、美、澳、歐都抑制不住的疫情傳染?所以短時間內需求抑制是肯定的,最起碼今年不會有大繁榮,原因就是今年疫情可能持續到年底甚至到明年。

13.疫情是發生在上半年,各種考試都取消了(雅思、托福、GRE、GMAT等),最起碼今年上半年打算申請留學,下半年入學的童鞋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終止申請。

而對於想要申請明年秋季入校的准留學生來說,這時候也是他們考慮考研or留學的關鍵時期,因為考研年底就要進行,這時候如果不再做決定,到時候兩個都空空就哭都哭不出來了,但顯然在這個特殊時期,更多人傾向於考研,就算留學的,也可能是打算做兩手準備。

14、還有人說了,國外可能會因為這事兒減免學費,提高獎學金等,這個是很大概率發生的,但是國內也會做出這些措施呀?你看,今年研究生就準備擴招了,這也是國內的利好,大家不能忽略國內的利好,只是看國外吧?

爭搶生源本來就是拼各家本事的事兒。

15、留學的需求一直都會存在的,我也沒有討論留學行業會不會滅絕,只是談影響,所以也不要硬杠。

再補充一個。

16、也有一些人可能說了,你這是不懂教育!

那麼我就問了,巴菲特懂股市不懂?請問他這次美國股市熔斷賠了多少錢?各種抄底抄在半山腰。

沒有人能真的懂一個行業,但是每個人都有理性發表自己見解的權利。

當然,巴菲特最後還是能賺回來的,因為他懂的不是那些數字,而是懂人性。

教育行業,別琢磨什麼稀缺教育資源這種命題,我們也要琢磨人性。

人性的本質之一就是避害趨利,所以當前的局勢,大家覺得什麼是害?什麼是利?

後面我在貼一些我的其他回答,進去即可免費領取外刊資源喲!有經濟學人、紐約客、時代周刊、金融時報、科學、國家地理等等!更多可看我頭像

紐約時報,經濟學人,華盛頓郵報,時代周刊,哪個比較適合大學生看??

www.zhihu.com圖標金融行業有什麼值得推薦的雜誌或新聞源??

www.zhihu.com圖標喪喪君:【資料更新】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2012-2019年所有期刊,有鏈接直接拿?

zhuanlan.zhihu.com圖標喪喪君:【資料更新】時代周刊2020年3月全資源?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對客戶:

疫情動搖的是那一批家庭普通,計劃送孩子去平價一些的歐亞國家的家長;而資金雄厚計划去英美的有錢人家庭,不會有太大影響,只是早去晚去的問題。這是由於此部分家長抗風險能力強,有明確的分辨能力,受大眾輿論影響小(不是說普通家庭家長不好的意思,信息主要來源於網上和身邊的社交圈以及大眾輿論,難免難辨是非)。通過中國媒介平台看到的那些東西,都是媒體想讓你看到的而已,不一定是全部的真實。

對中介:

在現金流為王的時代,留學中介機構收入明顯減少,運營成本較大,壓力還是非常大的。大機構與小機構相比,大機構雖然保持著零零散散的諮詢,但是相比小機構的幾個人的運營成本,大機構的大面積房租、前中後期人力和其他的成本是遠遠較高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大機構的壓力也是很大的。這個時候就是比拼家底的時候了。


說實話,看著很多留學從業者的遍地哀嚎,以及對行業的擔憂和顧慮,這不是他們自己弱雞才導致的么?

第一,他們提供的服務都是隨便哪個大學應屆生都能夠做的,沒有特色,也說不上水準。不就是用英文寫個自我介紹再填個破表就能說出這麼多花樣? 過度解讀又有多少意義? 如果我看到一個客戶的語言能力不弱我就直接建議他們自己申請了,不要找中介,並且把我自己以前寫的文書和選校名單發給他們看看,作為參考。

第二,他們本身的教育背景和文化水平無法勝任這樣強度的諮詢,我還見過大專甚至中專就來當留學顧問的。除了qs排名,專業實習授課導師和設立模塊,還有為什麼採用如此的學習方式,是否適合客戶的能力值,他們一問三不知。

第三,吃了太久暴利的行業回歸正常本身就是可喜可賀的事情,是人是狗,現在也會原形畢露。吃了太久的傭金就以為這是他們自己理所當然,實質這是英國給的恩賜,他們想啥時候收走就啥時候收走。

有些文化水平不夠教育水平不足的留學從業者還真的是需要被淘汰的,疫情之下看似慘淡的本升碩為主的留學行業,還剛給了他們這樣的機會。

專升碩的要點則十分不同,至少中國的985211不開放申請制,考研還是要考,那麼出國留學還是捷徑。國內院校對人也不會有啥尊重,大專身份考研複試了,我不信潛在的導師組在面試的時候不會有負分滾粗的傾向?


相對於很多留學中介的悲觀情緒,我個人持樂觀態度。

因為我這邊是美國的一手項目方,所以近一兩個月聯繫了很多留學機構尋求合作。這些機構裡面有少數是極度悲觀的,我打電話過去,老闆直接跟我哭慘,說現在生意不好做,以前他們的收費是一萬多一些,現在甚至一萬多的收費都讓客戶覺得太貴,轉而去另外的機構繼續詢價。然後一些專註高端申請的大機構反而沒有太多悲觀情緒,不會抱怨說現在留學不好做。這個現象反應了什麼?我覺得有幾點:

  1. 今年疫情的確讓很多打算留學的學生望而卻步,國外政府處理疫情的態度也讓一些學生覺得國外的月亮沒那麼圓,至於為什麼國外政府處理疫情的態度這麼「消極」,可以參考我別的回答,這裡就不多說了;
  2. 一些人只能看到表面,沒有看到里子。為什麼這樣說?很多人以為留學只是去國外讀書,如果是這個想法的人,那麼他們肯定會因為國外的一些不好的東西會阻擋大批留學生。如果是一個能看到里子的人,他會看到留學不單是讀書,同時也是去國外從大學就開始給自己積累一些素質高的人脈。去英美澳加這些國家留學的學生不是很刻苦的就是家裡資產雄厚的,或者兩者都是。有錢人家的子女會想著去國外能認識同樣優秀的人;
  3. 這次疫情勢必會淘汰一部分綜合能力沒那麼強的小規模的留學機構,年底到明年疫情穩定下來之後,留學依舊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到那個時候,留學中介這個行業就會因為疫情的清洗少了很多素質不高的,留下來的都是有能力的。意思就是你大概率能遇到一個還不錯的中介,不像之前那樣,很容易被坑。

經濟不好會導致留學生數量減少嗎?

我個人認為經濟不好的確會導致留學生數量減少,但不會少太多。首先是已經規劃好留學道路的學生,他們很多人從初中高中就開始上國際班,學的東西都是為了以後在國外能用的,你讓他們轉而去開始學高考的東西,你覺得他們會這樣做嗎?肯定不會的,所以這些提前多年規劃留學道路的學生首先就不會少。大戶人家子女這類型的留學生會少嗎?有一部分會,另外的不會。我這樣說是因為大戶人家子女作為一個整體,他們都懂得去國外留學主要是積累人脈,所以除非是真的因為這次疫情導致他們沒能力支付出國留學的費用了,否則他們也不會放棄留學這條路。

國外開放給留學生的名額減少?

近幾天的新聞顯示特朗普對中國留學生施加限制,包括取消簽證、限制入境等措施。這個限制是針對一些跟「軍民融合」有關聯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其實只是佔了留學生比例裡面很小的一部分而已。本科是完全沒有限制的,文科類研究生也是沒有限制的,可能只有一些理工類研究生會受到限制。在一些中國留學生多的美國大學,學校如果少收所有中國留學生的學費,甚至會造成學校倒閉,這不是無稽之談。甚至如果所有中國留學生都拋售灣區房產的話,會給經濟帶來地震。所以「國外開放給留學生的名額減少」這個說法我個人是不認同的,這對絕大部分的留學生來說,都是沒影響的。

想到什麼再補充


個人認為,不管是爆火或者遇冷都是不太可能出現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講,學業規劃本身是一件長期、嚴肅的事情,除非家庭因為經濟等客觀條件限制徹底改變留學計劃, 否則不太可能會忽冷忽熱。打個比方,你打算出去讀本科,那麼你可能在初中/高中階段已經在國際學校讀書,因為疫情,你就立刻360°大轉彎改走高考路線?這不僅草率而且不太現實。

可能你會說,不對啊,你剛剛不是說未來1-2年留學申請的競爭可能會趨於激烈嗎?是可能會這樣,但哪怕是下半年申請季申請明年入學,你發現有更多人申請,這也只是本年度入學的遺留問題,而不是市場的突然暴增。

現在的留學生態已經不像以前,至少在上海,大多數準備在本科階段出國留學的家庭往往都是提早很久就在做準備的,高考失利臨時申請出國留學的人群當然也有,但已經不是主流了。而提早準備,你就不太可能會因為暫時的疫情而全面更改自己的留學規劃。

對於留學中介行業,這次疫情其實也帶來了很大衝擊,能夠看出各機構的實力和面對危機的處理方法。

哪怕留學機構是在教育這個大行業里的,但留學機構從性質來說,是商業機構。商業機構就要遵循商業規律。一個商業機構的現金流如果存在問題,那就很有可能撐不下去。所以說白了,到6月底或者說到疫情結束,還能支撐著活下來的留學機構,我們可以認為它們都是有一定實力、在運營方面做得不錯的。

當然僅僅以此來評判一個留學機構好不好,會有所偏頗。你還需要看其他方面。什麼方面呢?比如說,在這場疫情中能夠快速對服務形式、產品模式、客戶需求包括內部運營管理去做積極應變和調整的,這種企業我覺得是比較優秀的。

為什麼呢?因為現在的時代,客戶需求和大市場的變化實在是太快了,你看一個企業不僅要看它的規模有多大、歷史有多悠久,也要看它是不是擁抱變化、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說,歷史、成績、規模都是過去的成就證明,是否能夠擁抱變化、創新是需要考察當下的。只有敢於擁抱變化的企業才是有活力的。

啟德在這次疫情中也做了很多的應對。1月底前還在放假的時候,啟德已經召開了公司會議,針對疫情未來可能的發展態勢進行評估,對運營端進行調整,對客戶可能會存在的需求進行及時跟進。比如,啟德及時開發出了豐富的線上背景提升產品,受到很多客戶的歡迎。比如,啟德有這樣的敏感度,對今年入學乃至來年的申請進行了一些趨勢性預測,能夠及時提醒我們的客戶要去做哪些調整和準備。

啟德和學校、語言培訓機構也有緊密聯繫,擁有差不多3000所合作院校,因此能在第一時間獲得學校的政策動態。得到的信息越多,做出的預測就會越准,充分豐富的全球院校信息讓啟德能夠幫助客戶準確把握疫情下的申請趨勢,儘可能降低「黑天鵝事件」在學生升學上帶來的持續影響和風險。

此外,啟德的留學業務範圍很廣,可申請的國家地區、專業、留學階段很多很全,方便客戶在啟德內部進行留學目的地、申請階段、目標專業的靈活轉換。這是很多隻提供單一項目線申請的機構所不具備的。

比如,很多機構只做美國、英國等主流留學目的國的業務,而啟德能夠幫助客戶申請將近30個國家與地區的留學業務。而出於盈利考慮,這樣的企業可以說很少。

為什麼一些冷門國家地區、或者說盈利效率沒有那麼高的項目線啟德一直在堅持做呢?因為對於一個學生來說,有更多的選擇才是客觀的。留學應該是按照自己的心裡想法去做一個客觀的選擇,而不是讓客觀條件限制你,在這個圈子裡去做選擇。


推薦閱讀:

都說武漢不是發源地,那為什麼國外的地方爆發大規模疫情還比中國遲這麼多?
有身在非洲的朋友嗎?分享一下非洲的新冠疫情吧?
澳洲現階段疫情如何?
有多少人是綠卡離開美國超過半年,現在(疫情期間)不得不回到美國的?
疫情期間找工作的第43天,要奔潰了。。。好慌想哭,怎麼辦?

TAG:瘟疫 | 埃博拉病毒 | 流行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