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一定要打坐嗎?

悟後起修,那這個修,是否可以時時觀照於自己的生活中,而不用打坐?


見《六祖壇經》坐禪品六祖惠能的開示:

「師示眾云:此門坐禪,元不著心,亦不著凈,亦不是不動。若言著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著也。若言著凈,人性本凈。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凈。起心著凈,卻生凈妄。妄無處所,著者是妄。凈無形相,卻立凈相,言是工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卻被凈縛。

善知識,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

善知識,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與道違背。若著心著凈,即障道也。

師示眾云: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凈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

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菩薩戒經》云:我本性元自清凈。善知識,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凈。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善哉! 阿彌陀佛!


打坐的,才有止觀禪的過程。沒有打坐的,是不會有止觀禪過程的。那麼,身心轉變也就不會出現。所以,不靜坐的,都是假的。這是必然條件。

很多人覺得自己很聰明,不用費勁打坐。結果就是幾十年在一個地方徘徊不前。就是因為思維是不可能產生身心轉變的。


是的,不一定要打坐,在生活中觀照當下身心是比較適合現代人的修行辦法,要走最完整的四禪八定那一套需要相當多的打坐時間,帕奧系說至少每天得打坐五個小時堅持三天(結果折騰半天可能才初禪),現代人幾乎不可能有這個時間。

但是純觀派它有自己的局限性,佛陀教導禪定肯定是有用的,修觀的過程中有幾個觀智會非常難受,如果硬挺過去那也就算了,但是真的有人因為挺不過去自殺的。意志力不夠堅強或者抑鬱症患者,心理陰影面積比較大的人最好不要修純觀,需要禪定之樂來對抗這個過程。


這還是倒果為因的想法。

悟後起修是對明心見性者而言,因其已經明了心性的種種造作,不再迷惑,就如挖井,已經挖出水來,只要維護好水質的清潔,靜待水出即可;但是對於連水的影子都不見,眼前還是個土坑的人,除了繼續往下挖以外別無他法。

至於有以六祖惠能之言為依據的,需要注意的是其開示對象是修行禪坐多年的僧侶,譬如一人挖井,挖到水即將出或者水已經出,卻執著於挖井不休而不停,旁觀者對其一喝——且看水出否?不必一定拘泥於挖到多深!其人回顧,果然水出,登時井成;然而對於我等初學者來說,大多數人的弊病在於挖一鍬看一眼,挖幾鍬就開始猜,是不是水已經出來了?不要說學古人幾十年如一日的修持,就是幾年專心致志都很難得,這種情況下,考量自己是不是挖的夠深了,考量自己是不是挖到寶貝可以放下鍬休息了,是不是有點太早了?

如果沒有足夠的定力,觀慧是不可能升起的,因為觀察的不夠細。心的造作是非常快的,有時候我們甚至會無意識中反應造作然後才知覺,而如果連心的造作都觀察不到,還談何觀照保任呢?

在真正能夠徹底、完全的對身心造作的情況觀察清楚之前,禪坐這個筏子是不能丟的。


需要打坐。學佛法次第:持戒、守護根門、飲食知節量、實行警寤、正念正知、遠離獨坐、舍離五蓋、修習禪定,解脫


打坐是入門的直接方法。

因為初期我們的心還是比較散亂,而且從出生起就一直向外看,剛開始學習向內觀察,打坐就是最直接的方法。

但是行住坐卧皆可以修行。

而且修行會增長,圓滿於日常生活的每個細節。

而不是人們刻板印象中一直打坐,坐到什麼境界,哪種境界,結果出定時被別人激一激就發火。


定力都很差,不打坐,心能定嗎?成觀法師講法中,對此特彆強調,佛菩薩三昧才是核心,像楞嚴三昧,念佛三昧,法華三昧,哪個菩薩成就不是靠三昧正定呢?

每天至少兩小時,定不定先放一邊,能夠堅持不斷,一定會出功夫的!


釋迦牟尼佛是如何示現成佛的。

菩提樹下,一坐七七四十九天,夜睹明星悟道成就。

你根器比釋迦佛還好,那就不用打坐。

打坐者,打掉妄想,坐見本性。

「唯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的六祖,從唐朝到現在坐了一千多年,現在還在南華寺坐著。


首先你應該明白修行包括兩個方面。不僅是修心,也就是所謂的修性。還要修命。命是保證自己心性能夠得以依存的東西。並且為自己的身心 去體驗大千世界提供工具。眼耳鼻舌這些感官。無論你心修得再好。充共量只不過是一個陰神而已。萬劫陰靈難入聖。人體自入生以來生老病死苦。一刻不見間斷。看似你現在精精神神似乎能夠控制自己。到了晚年身體衰弱之時,那時候你還有能力控制自己嗎?曾經的你,可能會在一場疾病之下失去正念。 尤其是當今末法時代,環境生態受到嚴重的破壞,是無法和古來大德那些人的健康狀態所相比擬。十有9個半都是有要得病的。能夠修到無疾而終啊,預知生死。這樣的人,恐怕在末法時代很難實現。打坐是什麼?打坐就是為了增強色身的強壯,提高神識的凝聚力和品質,保證自己能夠在衰老的時候一心不亂。若能夠練習運氣之法。小則祛病延年,大則健康長壽啊。若是修鍊佛教道教之性命雙修功法。則不僅可以保證自己無疾而終,或者留形駐世,並且能夠擺脫六道輪迴。


那麼修行,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

其實所謂修行,就是一個隨知而見,隨見而悟,隨悟而修,修什麼?其實就是一個度前知,成正知的過程。

隨著你的知~知道,而見~見道,所以知見是隨知而見。

然後隨見而悟的過程。

見道就是悟道,所以佛法里見地就這麼重要。

一見道就是你悟得的真實境地,你見了還能不明白原理嗎?沒道理的。所以隨知而見,隨見而悟,隨悟而修,這也就是所謂的加行道、資糧道、見道、修道,最後無學道的關係。

最後修什麼?能修成什麼?不是。說沒成什麼?也不是。

其實所謂修的過程無非叫度前知,度化你前面所有的知道所形成的邊界、瓶頸、執念...這些執念邊界也被稱為鐵圍山。

把一切邊界執著轉化成為你的正知超越,就是修行。

所以所謂修行,也就是一個離相破執的過程。

是不斷超越自己原有的觀念、認知的自我迷局,撥雲見日的過程。

而絕不是學有所成,強化任何的觀念執著,無論其呈現為非宗教模樣或宗教模樣。

我們把這個過程稱為超越也可以,稱為轉化也可以,無論用什麼詞來形容,其實說的都是這個意思。

祂始終是那一個東西(非東西),只是變了樣貌,由混沌狀變成了清明狀,由清明狀又可以用於混沌狀,所以這就是攝用歸體,從體起用

而這就是你可以實現的真實生命自由。

—摘自七非先生社群答疑解惑


善男子,如拔堅木,先以手動,後則易出;菩薩定慧亦復如是,先以定動,後以智拔。善男子,如浣垢衣,先以灰汁,後以清水,衣則鮮潔,菩薩定慧亦復如是。善男子,如先讀誦,後則解義,菩薩定慧亦復如是。善男子,譬如勇人,先以鎧仗牢自莊嚴,然後御陣,能壞怨賊,菩薩定慧亦復如是。善男子,譬如巧匠甘鬲盛金,自在隨意撓攪融消,菩薩定慧亦復如是。善男子,譬如明鏡照了面像,菩薩定慧亦復如是。善男子,如先平地,然後下種,先從師受,後思惟義,菩薩定慧亦復如是。

所以應該要知道,那些看了幾本書就以為自己悟了什麼的或者僅靠瞎想就以為自己悟了什麼的人有多可笑。當然不否認利根的存在,但歷史上利根才多少個?就像很多人小時候想著自己要上清華還是北大,結果有的連高中都沒考上。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弟子都修禪定,現在末法時代反而隨便看幾句佛經幾句禪師的話就悟了?然而很多人還沒意識到其中的荒唐


爾時除疑大士復問佛言。

世尊云何名六賊之所怖。其名云何。為可識不。

佛言。

善男子。六賊者 耳眼鼻舌身意是也

爾時坐中有一比丘。名曰迦難羅。具足戒定智慧。所作已辨。無求無欲。於大眾中生慈愍心。從坐而起。白佛言。

世尊我所有疑亦不可說。若不發問必起五逆罪。所以者何。

如來自說。我是一切眾生父。一切眾生即是我子。不審世尊實爾已不。

佛言。

真實不虛。

迦難羅比丘言。

我聞是語。倍更增疑。我若不問眾亦如是必致疑網。

譬如一人多饒子息居家臣富多。諸珍寶奴婢牛羊象馬驢騾金槃銅案琉璃頗梨珠珍瓔珞谷麥來豆豐盈具足。其父如是。子亦名富。云何世尊為大富長者。一切眾生如名窮子。以是之故心中致疑。唯願世尊為我解說。

佛言。

善男子。汝今所問自得決疑。複利眾生。汝當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說之。

善男子。譬如有人唯有一子。愛之甚重。不問晝夜。及以坐卧心恆憂之。恐人損傷。子亦不知父心愛惜。

我亦如是。憐愍眾生。晝夜防護。不令近惡眾生。愚痴與賊人為友。行住坐卧不相舍離。

我愛子故。恐賊貪財損子身命。所有珍寶盡著地中。汝不見故之無所用。無財故名為窮子也。

爾時四依菩薩。聞說是語。同聲白佛言。

如來向說耳眼鼻舌身意為賊。云何如能滅人身命。唯願為我分別說之。

佛言。

善哉。汝當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善男子。

耳識信受聲。妄聞有善惡。攀緣亂諸境。喪失禪定慧。破汝無為家。是名第一賊

眼識觀好色。淫泆由此興。盪姿六慾海。致生嗔怨怒。諍訟亂真境。不生禪定解。破汝無為家。名為第二賊

鼻識嗅香氣。觸亂長十惡。諸根由此動。不得禪定味。外拘惡知友。破汝無為家。是名第三賊

舌識貪五味。妄說是非事。諭謟斗亂人。致生怒怨惡。念念相覓便。殺害日夜增。喪失定慧命。破汝無為家。是名第四賊

身識染細滑。樂著於女色。恩愛由此起。恐畏他人觸。相要如膠染。口說無真義。晝夜相憶念。則忌禪定慧。破汝無為家。是名第五賊

意識多攀緣。不住如陽炎。奸滑相規度。曾無一念善。憂喜無常定。往返逕萬處。戒定智慧失。皆由此識。破汝無為家。是名第六賊


不可以只在生活中觀照自己而修行,因為修所成慧必須有禪定,沒禪定不能算實修,主要的原因就是佛教的智慧都是從禪定境界中總結出來的,並不是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釋迦牟尼佛其實就是一個苦行的大瑜伽士,他的職業就是瑜伽冥想或者四禪八定,因此不能脫離禪定而修行佛法


打坐都不一定修行成就,何況不打坐。同樣,打坐修禪定不一定成佛,佛一定打坐修禪定。


用手指向月亮,不用手指,用其他也可以,只要是能看到月亮。

打坐就是那根手指,月亮就是明心見性。

你不願打坐,就是不想用那根手指,也沒關係,各人有各人的緣法,不用拘泥,更不要著相。

修行重要的是修心,生活中點點滴滴都是大考,以覺察之心應對之,則時時刻刻都是修行。

打坐能讓人更好的入靜,入靜後,身體會有一些變化,感知更加的清澈,還能與更高頻率的能量和信息交流,這是人在日常生活中很難做到的。

但是不打坐,依然能靜下來,其實也可以的,就好比水裝在瓶子里固然可以,裝在碗里也是可以的。

生活就是修行,日常就是考場,人生在世,你永遠要準備應對好突如其來的下一道考題。

天地間的考試,考的是心性。

明心見性。

如果你能做到古井不波,那麼,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呢?

打坐,是羅漢道,你卻可以一步入菩薩境。


打坐是實修,學了理論要實踐的,只講道理那是口頭禪。六祖難道不打坐嗎?佛不打坐嗎?

假如只在日常中觀照而不藉助禪定,只會有一種情況,就是打了很多妄想都發覺不了,還以為自己很清靜呢!只有去專心致志的打坐才會發現背後暗流涌動的妄想、習氣。理可頓悟,事需漸除,那些妄想、習氣是要用真功夫一點一點除掉的。

悟後起修入修道位才是真修,道理明白再多沒有見到本性仍是盲修,不知真下手處,所以說真悟了的人不會有打不打坐這個問題。


閉關,是需要一個絕對安靜的環境,跟社會整個隔絕的,如果你內心不清凈,閉關的時候很容易招來魔境的。如果你通過一年的布施、講法、行善功德,將內在的習氣和自我的維護完全去除了,咱們不要說都能去除,去除百分之五十以上,你再閉關,才會有效果的。你在閉關的時候,因為你的心是乾淨的、純凈的、無我的,就會招來法界的護法,來看護你。如果你的內心是雜亂的、是妄念紛飛的,就會招來魔王,招來那些魔界裡面的眾生來干擾你的。

所以,真正地修行禪定,我並不鼓勵人們一上來就修禪定,那個是很容易入魔的事情。我鼓勵人們大量學法,大量弘法,積攢智慧,培育你的善心、無我的功德。當你的心離開自我的體驗和執著,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然後再去禪定閉關,你一個月的修行的程度,可以比得上你一輩子的禪定的功夫。這就是釋迦牟尼佛講的,順著圓通根修和不順著圓通根修,一日的成就,抵得過外道一劫的成就。

所以,你還是要先去打基礎,把自我身上的我執的習氣,用那種無私的布施心和善心,把它們都凈化乾淨、融化乾淨了之後,然後你再閉關的時候,你禪定的功夫就會日新月異的,每天都會不斷增長。你就會體會到,雖然你的身體是在人世間,但是實際上你的心靈和你內在的覺性,在不斷地從天界往更高層次的光明世界當中升華,在光明世界當中,脫離了光明世界的享樂和極樂的覺受,進入到法界的純明圓滿的、無生無滅的莊嚴當中去的過程。

修行最終都是在禪定當中完成的,但是禪定的基礎一定不是打坐,禪定的基礎一定是心靈對自我的放棄!

——反觀自性 節選


不一定要打坐。

王重陽說過:「凡打坐者,非形體端然,瞑目合眼,謂之打坐。此假打坐也。

十二時辰,行住坐卧,一切動中,心似泰山,不搖不動,把斷五門,眼、耳、鼻、舌、口,不令內入外出者,此名真打坐也。

能如此者,雖身處塵世,名已列於仙宮。不須遠參,便是肉身聖賢。三年行滿,脫殼登仙,一粒丹成,神遊八極矣。」

因此,修行不是要拘泥於外在的形式,而是在於內心。


修行要修的粗劣可以說是我們的行為,我們的的德行,我們的心行。

看上去非關打坐。已有說於二六時中,行住坐卧,都應該照顧這個心,看清這個起心動念。

既然那麼如何去修呢?

以戒修行為,以理修德行,以定修心行。

打坐,只是在心行上下功夫。當身不觸外境,而反觀內省,於心境不動,離緣自默,則定。

再觸外緣而心仍如如,舉手投足,一切明瀝,方為有悟。於靜時悟,動時妄,則只是曇花一現,過眼雲煙,時覺時迷,覺亦同迷。所謂小悟千千萬。徹悟則需洞明真實,行住坐卧,穿衣食飯,語默動靜,無時不覺。

所謂「悟後起修」,實非一了百了,而是有那因緣得見真實,明其不虛,於心起用靜默得個消息。但歷劫習氣,仍需漸除。此時則是保任。此時,若執一而棄萬,或是重動而舍靜,則如何確保陋習能除?

生活中的觀照自然重要,但於靜中坐中,截斷外緣,內觀自心,能隨時做到,一坐即覺,當然無妨。但若不能,則未為徹,亦易退轉。


住心觀靜,是病非禪,長坐拘身,於理何益。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漫天飛雪,隨風而逝。


推薦閱讀:

問答整理(一):昏沉、呼吸消失、論身行
禪修入門篇——靜坐
內觀時你們是否遇到過呼吸不自然的問題?又是如何解決呢?
女性打坐應該注意什麼呢,需要意守丹田嗎?
修行是否是人體大腦內一種自我欺騙,是否是在靜坐冥想過程中,大腦內分泌了某些特殊物質,產生了各種幻覺。?

TAG:修行 | 坐禪 | 打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