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法無生滅,無生空觀,空無所得,空無所礙,是不是就是最了義了?

無生處故。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圓覺經


這是了義的。但不是最了義的,最究竟了義則是不可說,不可得。


有「最」即不了義。


得了個空,(愛此空,不願舍),被空礙住了。

本無生滅,本是空(非空無之空。空白之空,虛空之空,空口袋之空,是個比喻),無所從得,亦無從失,換了個畫面而已,得則失空白,失則得空白.......(眾生常於無得無失無生無滅中,妄見得失生滅)


謝邀。

這是最了義的。

看了下你們的回答,目前你們依次在三種障礙中。

第一種,只認 諸行無常,一切法是生滅法,一切法緣生緣滅 的。 這是佛小乘法中常念。 你們只見諸法生滅性,相上生滅/無常/苦性,但是還未見諸法不生不滅性,體幻性/體空性。 諸法本來就有兩種性,一是無常生滅性,二是幻不生不滅性,前者以色為代表,色(生滅法)性本空,色空是不二。 第一種障礙的人還沒有接觸過不生不滅性的思考。

第二種,接觸了大量諸法本來無生,體空,但是還不是太明白什麼叫做體空,本體空無住處,畢竟空,畢竟無生。 從體上去看,不要從相上去看。

第三種,第三種的人包含在第二種中,還沒有見到無生,但是更精細,見到經書中談到了妙用,而非死水。 但是也因為並未見到無生,所以並不知道怎麼用。

諸法有生有滅暫不談了。 見到諸法無生後,因為見到諸法體空,畢竟無生,能忍人所不能忍,這種忍叫無生法忍,是因地無生智的用法,成就身口意清凈。 以因地真,體空,而能行人所不能行,不思議解脫三昧,如幻三昧等,比如維摩詰經中諸佛菩薩阿羅漢入於小室卻不相妨礙,如華嚴經芥子須彌,一花一世界, 這是無生的果地用,行人所不能行,大自在行。

《心經》以色空不二般若波羅蜜多,菩薩心無掛礙無有恐怖顛倒夢想。三世諸佛證阿楉多羅三藐三菩提。

看看神秀大師的有相生滅偈和六祖的無生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一定要注意,諸法是生滅法,但是諸法是不生滅的。 這種色空不二的不二智慧,一定要見到體空才算剛入門。繼二有因地的用和果地的用。所謂用也都是無生。


既然無生,豈會不變?


追加一下回答。無生法忍已入聖道初地,意為諸法自始無生,從未有滅,一切現象本無生滅,非依空性而無生滅。故無一法可得。究竟上講,諸相無自性,生滅無自性,勝義無自性,故而一切無生滅。此其一。

其二,無自性即無生滅,但非恆常或死常,而是一切無實在自體故而無真實生滅,因此見一切生滅即無生滅。非生滅相之外另有無生滅,生滅即無生滅。

在知乎我遇見過證無生者,但題主要注意,此題涉及離言法性,要仔細甄別。

若有言說,皆無實義。言詮之下,何來究竟。要學會放下自己的認識。


諸法無生,空無所得,無生空觀,誰觀無生?

諸法無滅,空無所礙,空觀無生,觀個什麼?

了義便是了義,法門平等,無可倫比,哪個為最?


 「斷一切我慢,得息滅盡、無為涅槃。」(《中·彌醯經》)。 

 「涅槃者,貪慾永盡,嗔恚永盡,愚痴永盡,一切諸煩惱永盡,是名涅槃」(《雜阿含·四九○經》)。

涅槃:許多人有一種錯誤觀念,以為它是消極的、是自我毀滅的,但涅槃絕不是自我銷毀,是斷我的造作,獲解脫。

所以說涅槃的真諦與含義,那就是斷輪迴。巴利文Ni bbq na(涅槃)不是消極狀態,涅槃另一義就是解脫(巴利文Mu tti ),是斷五蘊造作,從斷除當中證四果羅漢的無為神足。但因他的四大依然還存留世間所以還有感受,但絕不會為色身的痛苦與快樂所干擾。當色身滅時,觸受將消失得無影無蹤,所以稱之為苦滅。

大般涅槃:大指殊勝之意,大般涅槃就是大圓寂。是滅盡一切苦諦,完成智能解脫,圓寂是超越三界因果,圓滿苦滅中的寂靜。  

你看看和你說的是一回事嗎?


顯教多重於「空正見」。這是從理(真理、原理)說的。但是真空之後還有個妙有、莊嚴。所以等覺以後才是妙覺。

密教(唐密非藏密)在此基礎上,多重於事相。

所以學顯教一定不能只看人家修次第儀軌就說是外道(因為次第儀軌都是表法的,說來話長,不贅述)胎藏界多講空的部分。

相反學密教的,也別輕視顯教,沒顯教不成密教(因為從真空入妙有),很多人修的是密教,但是沒開悟,實際修的還相當於顯教。金剛界是智差別。

密教是從「開悟」為基礎,修事相。五字嚴身觀,五相成身觀,阿字觀等等。

成佛最後是八相成道的莊嚴,不執著不代表不去做,不代表沒有八相。金剛經是破、是空,理趣經是講不空。

我以為,空正見是了義,可是以後還沒畢業,要修「妙有」「莊嚴」「事相」所以理趣經:菩薩勝慧者,而不趣涅槃。


沒有最了義,也沒有沒有最了義。宇宙之中,實心粒子,不可觀察,也觀察不到,故說空,此空不是真正的什麼也沒有。所以叫究竟處是沒有究竟的,你偏要尋一個究竟,便有所執,一執著便是苦,便不清靜。所以聖人處世,皆順其自然。


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與之對應。


應邀

最了義的,是無分別的一切智。

有分別,即非了義。


經云: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無明的根本就是立知。何叫立知?用現代話說就是建立一個概念,世間科學、哲學均從此入,這是基礎。可佛法到最後說這是無明之本。因此,世間科學、哲學等一切學科都在無明裡打轉,永遠出不來。這是佛法之艱難,之深密處。

知見立知,換個詞叫思想,思是分別,想是執著,而佛法最終教人是要放下分別和執著,不只放下思想,還要放下無明,即放下起心動念,這才到無所住處,才到真正無為處。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無為已經破了一品無明,何其高也。別說凡夫,六道天人也做不到,甚至十法界中四聖法界還是沒破一品無明。

而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在圓教說還只是法身大士之初住位,後面更有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位,妙覺位方才是究竟圓滿的佛位,這才是真了義。

而這些境界,別說法身大士了,我們連四聖也達不到,四聖均在十信位,我們連初信位也達不到。六道中,在人道,做人也不合格,過去道家常說某某真人,我們一般人大多數只能叫假人。做人合格的標準,在佛家叫五戒,儒家叫五常。

好在佛還給開了一個徑中之徑的特別法門:凈土念佛法門。這個法門相對容易,注意只是相對,也要持戒念佛。持戒就是努力把人做好,持五戒,守五常。然後真信切願,老實念佛。只要臨終伏住妄念,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佛即接引往生。看遍大藏經,沒有哪個法門要求的標準比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標準再低了。

除了凈土念佛法門真能做到,其它法門不能契我們的根機,特別是末法。


諸法有生滅的不是無生滅 關鍵是無我 那心經為什麼說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呢 那是從證悟無我的真相的覺悟 真實的我都不存在 何來我有無明 有我無明盡 但是從另一個視線看 這些因緣不是無生滅 是有生滅的 只是不是"我"的無明 在從另一個視線看 有都當它沒有了 因為它是虛妄 變化無常


諸法無常,一切法都是生滅法。只要有諸法產生了,就不會無生滅。只有緣起空時,諸法還沒有產生時,才可以說是無生滅的,歸空以後無生無死,不生不死即涅槃,涅槃心與空是相應態,當然是最了義的了。


對,空無所得,空無所礙,攝一切法。無一法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


從教來說、是最了義。從修來說,剛剛開始。光動嘴,不實幹,就是口頭禪。


1、要根據語境,根據經文所述的前後對境。放在全經,有前後經文貫通時,著重強調本性空時可以成立。

2、孤立此一句,亦對亦不對,可以說是單空觀,也可以說是在最根本處的對空性或定境的單方面闡述。著重強調了空性境界。

3、日常諸法的相用是有生滅的,雖然猶如幻化,但因果不虛,在強調本性空時,也不能捨棄顯現有。二者是在一法上安立的。顯空雙運為最了義。


推薦閱讀:

無我,空性,因果三者的關係是怎樣的?

TAG:空性 | 心經 | 楞嚴經 | 三法印 | 圓覺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