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了6年的戀愛,剛開始挺憧憬婚姻的,現在快要訂婚的了,卻不想結婚,這是怎麼了?


你這種情況並不是我第一次遇到,我在諮詢過程中也遇到過很多人和我講過越是臨近婚姻,他們對於婚姻的期待就越來越少,甚至還產生了想要逃避的想法。接下來我會列舉一些導致這樣情況出現的原因,你可以根據你的情況去對應一下是什麼樣的原因,以及還要不要這樣走下去。

1. 對婚姻即將帶來的未知問題感覺到恐懼

戀愛畢竟不是婚姻,婚姻意味著很多之前完全未曾經歷和遇到的困難和考驗,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操心,而這些問題都是戀愛的時候沒有考慮過的。有些人對於複雜的問題都會產生一種想要迴避的心理,因為要考慮的太多太複雜,所以乾脆就不考慮。

有這種迴避心態是正常的,畢竟「邁入婚姻」這件事已經超出了我們之前長期關係中的舒適區,出現恐慌和厭惡的情緒是人之常情。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們不要著急一蹴而就,慢慢推進,順其自然,你會發現很多問題自然而然的就會得到解決。

當然,雖然你很排斥思考這些問題,但是最起碼也要硬著頭皮嘗試和另一半去溝通,畢竟對方可能也和你處在一樣的迷茫和恐懼的狀態當中,你們需要彼此扶持對方走出這個階段。

未來另一半的意義,不就是在於此么?

2. 感覺不到對方足夠的誠意和堅定感

說句實話:就算到了最後打算結婚了,可能你依舊有可能感覺不到對方的誠意。因為這種長期戀愛到了最後,會有一部分人覺得「哦好咯,反正早晚也是這個人,那就這樣吧。」

你能理解這個差距嗎?這個人選擇了你,並不是因為愛你,並不是因為堅定地認為你就是自己未來的另一半,這個人選擇你僅僅是因為他需要找一個人結婚,這個人是誰都行無所謂。

如果你是因為感覺到了對方這個態度而對婚姻沒有期待的話,我覺得這很正常,畢竟我們誰都不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無奈的最後選擇。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可以找對方好好地聊一聊,明確的告訴這個人:如果我們要結婚,我希望我們是鑒定選擇彼此的,而不是作為一個搭夥過日子的伴侶。

如果你只是隨便想找一個人結婚,那麼這個人是誰都可以,為什麼一定要是我呢?

3. 擔心之後的生活沒有激情,一眼望到頭

還有的人之前和我傾訴過,他們戀愛這麼長時間了,兩個人感覺早就沒有了曾經的激情,她十分擔心結婚之後更是這樣,兩個人到了最後成了簡單地朋友,而非夫妻。

說句實話,只要你是進入一段長期關係,到了最後大家的樣子基本上都是這樣,這個情況不值得你十分恐懼,因為這才是一段長期關係到了最後真實的樣子。

我們的長期關係不是靠著激情維持的,激情到了最後是需要轉化成別的要素的:可能是安全感,可能是信任感,可能是親情......這些要素才是維護我們感情的動力,如果我們決定和一個人長期在一起的話,我們不可能總是寄託於對方一直都像曾經那樣和我們充滿激情。

甚至我們可以說:只有當一個人和你之間沒有了激情之後還依舊可以在一起的時候,這個人才是那個適合結婚的人。

4. 擔心婚姻可能會帶來的一堆問題可能會導致你們之間出現更大的矛盾

說句實話,準備婚姻的時候,確實可能會導致你們之間出現很多問題,因為有太多的事情是十分敏感,但是又不得不考慮和觸碰的:比如怎麼買房,多久要孩子,兩個人在一起之後的收入應該怎麼安排.....

這些問題,每一個談不好都可能導致兩個人吵的天翻地覆,我理解你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可能產生的恐懼感。但是我想說的是:就算你們再怎麼吵,就算你們再怎麼難受,沒有辦法,寧可吵架你們也要去溝通這些事情。

只要你想結婚,你不可能繞開這些問題的,而且不要覺得逃避這些問題就能粉飾太平:如果這些問題結婚之前不吵明白,結婚之後這些都不會是一個個的問題了——結婚之後,這都是一個個的災難。

所以,硬著頭皮去吵吧,甚至我可以說:就算你們聊不明白導致了分手,真的也沒有什麼好可惜的——因為這些重大問題上和你達成不了一致意見的人,本身就不適合結婚。

5. 到底意難平,感覺婚姻束縛了自己

雖然這個情況很不好,但是畢竟真的存在,所以我也有必要說一下:有的人在結婚之前,的確會有不甘心的狀況出現,的確會覺得這段婚姻是自己的一個束縛。

他們會覺得:我和這個人在一起那麼長時間,現在就要邁入婚姻了,難道我這一輩子就這麼定了?我還有太多的可能性沒有去嘗試,我這麼快的和這個人結婚,是不是委屈了自己?

或者我們說的再直白一點:這些人總是覺得還沒有和其他異性玩夠,就這麼快進入一段婚姻,有些太不甘心了。

如果你是這樣的想法,那麼我的建議是:你還是直接分手吧。

因為你能這麼想,說明你絕對不是那種能夠安心生活的人,到了最後你一定會出軌的,但是婚姻當中出軌造成後果的嚴重程度,你不是那麼輕易能承受的。

所以,現在分手吧。放過這個人,也放過你自己。


以上,我是能靠顏值非要靠才華的 @國士九顏,我想用我的文字讓每個人都擁有愛與被愛的能力。


結婚,意味著青春時代的結束。

至少,在男人們的內心裡,或多或少都抱有這種想法。

他們在內心深處會認為,能無拘無束盡情玩樂的時候僅在單身時期,一旦結了婚就不可能再如此縱情了。

從新婚開始,青春——那燦爛的時期將成為過去,一切將被家庭這一框框所束縛,凡事都不能像以前那樣隨意自在。

在某個朋友即將結婚時,男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感到些許的傷感和同情,

「唉,這傢伙,

看樣子好日子也要結束了。」

僅從以上這些例子或許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男人們只在乎自身的快樂。

其實反過來說,男人覺得結婚後再也不能隨意遊玩這種想法本身就是男人們重視家庭心理的一種反映。

事實上男人確實非常珍惜單身時代,希望趁年輕盡情地玩樂一番。在這點上,男女之間並無多大的差別。

最近雖然好像一談戀愛便馬上結婚的男人有所增多,但是男人的這一本能仍未發生多少變化。

男人能夠遠離結婚、保持徹底自由的時期,屈指算來大致不過是自踏出校門至三十歲之間的這幾年光陰罷了。

在此時期內,許多男人認為戀愛與結婚是兩件無特定聯繫的事情,因此他們不把結婚作為戀愛的最後階段。

當然這時期談戀愛最終能進入結婚階段的為數並不少。

如果每對情侶都能平平穩穩地發展下去,倒也的確不錯,但要做到這一點卻並不容易,在本章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結婚前夕的男人對戀愛的真實想法。

NO.1

對二十歲剛出頭,尚未意識到結婚一事的男子來說,最合適的伴侶是能夠在一起愉快地消磨時光的女子。

所謂「在一起愉快地消磨時光」,包括輕鬆地交談、歡快地交遊、共享相同的興趣愛好以及和諧的性生活。

既然男子尚無結婚的意願,那麼對他們最有吸引力的便是開朗富有新鮮感的女子,而不是家庭。

這種場合,讓男人敬而遠之的是動不動就提出要結婚、竭力要把對方拉入家庭的女子。

當男人還想保持單身盡情玩樂時,她們卻已早早地開始設想構築愛巢,盼望早日成婚。

男人對女性的這種傾向十分警覺,一旦覺得她已認真考慮結婚事宜,男人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糟糕」,隨即開始做出撤退準備。

於是,女人會通過

「我們今後怎麼辦」,

「某某人已結婚了」,

「家裡人讓我去相親」

這類的話語,委婉地向男方提出結婚要求。

男人若對此不置可否,女人們立刻會急躁不安,責問男人

「你怎樣向我負責?」

「難道你只是逢場作戲!」

這類女子最讓男人頭痛,且最具殺傷力。

只要發生了肉體關係,就必須結婚,對此男人們感到實在無法接受。

如果認同這種說法便是認同

「如果不打算結婚就不能談戀愛」

這一邏輯。

假若尚處在要求新娘必須是處女的、價值觀念異常保守的封建時代,這種說法或許會得到人們的認同。

但時至提倡男女平等自由戀愛的今日,還拘泥於

「既然以身相許,

男人就應該擔起責任」

這種觀念,那也顯得太與時代格格不入了。

還有一些女子會說,

「既然彼此相愛,

希望組織家庭不是順理成章的嗎?」

乍看也有一定的道理。

可是愛情果真是至高無上的,只要愛一個人就必須佔據他全部的生活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恐怕男人便會視戀愛為危途從而敬而遠之了。

女性還有一句常用的台詞,

「你讓我如此喜歡上了你,

而你卻……」

這句話亦有值得推敲之處。

讓對方狂熱地愛上自己,男人的確應該負其中的部分責任,卻不是全部。

對某人是否喜愛,原本是由自身意識決定的、不能簡單地歸咎於對方的責任,因此這種說法並不恰當。

想必看過《旅情)這部在電影史上享有盛譽的電影的人不在少數。影片中,奧黛莉·赫本扮演美國一家公司的女秘書。

女主人公利用暑假來到義大利的威尼斯。一個偶然的機會中,她認識了一名經營古董店的中年男子,兩人雙雙墜入情網。

但是好景不長,假期結束後,女主人公不得不踏上歸途。

在影片的最後,中年男子捧著白色梔子花在站台上尾隨列車奔跑,女秘書在車中透過車窗含淚回望,兩人的特寫鏡頭交錯穿插,演繹了一出動人的離別場面,催人淚下。

為寫一篇關於這部電影的散文,我去義大利作了一次專題訪問。我向一名當地船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假設你是電影中的男主人公,如果女主人公無法忘記你,再次回到你身邊要求和你生活在一起,你會怎麼辦?」

船夫聳聳肩回答道:

如果這樣的話,反正我沒有提及要結婚之類的事,自然用不著負什麼責任。

兩人在一起已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夏天,難道這還不夠嗎?如果沒有遇上我,等待她的只能是一個無聊寂寞的假期。

而正因為有了我,彼此才會有如此美好愉快的回憶,這一點我想她也應該明白的。

對這名船夫的話,恐怕有不少男性內心抱有同感。

不過,日本的男人雖然對此也有共鳴,但在內心某一角落,總還有一絲內疚感吧!

NO.2

這種日本式的感覺,直至今日,在公司之類的組織內仍遺風甚重。

同事間談戀愛,倘若男方對結婚一事猶豫不決遲遲不定時,朋友及其他同事們便會催促,

「你打算讓她怎麼辦?」

暗中施加壓力讓男方意識到他有責任承擔義務。

另外還有些女子以這種說法為理由找上司訴苦,

「我現在和某某在談戀愛,可是……」

這種現象之所以時常可見,其原因在於

「既然兩人已發生了關係,

男方就必須負起責任」

這種觀念在日本仍非常根深蒂固。

相形之下,將結婚與戀愛視作兩碼事的女人很少。

女性往往將結婚理解為戀愛發展的必然結果。

說得過分一些,自和對方發生關係那一日起,女性便暗自盼望著同這個男人結婚了。

然而男人的愛情則顯得似乎沒有那麼執著。

對他們來說戀愛和結婚之間並無必然的聯繫,戀愛就是戀愛,而不是別的什麼。

這種想法的差異或許就是造成男女間磨擦不斷的一個重要因素。

需要申明的是,我們這裡講的戀愛是指男女雙方間認真投入的戀愛,而不是那種在大城市裡演繹的不勝枚舉的愛情遊戲。

這一點若事先不說清楚,以後容易導致誤解。

對於戀愛,男性希望能忠實於自己的感情,忠實於自己所愛的人,同時又如剛才船夫所說的,不願陷入過深,最理想的是能將它作為美好的回憶一直保持下去。

總之,戀愛和結婚是兩碼事,因此結婚時選擇其他女性毫不為怪。

所以當女方要求結婚時,男人們往往會如此辯駁:

「我是說過喜歡你,

可我沒說過要和你結婚呀!」

以此作為脫身之由。

可女性並不接受這一套。必要時,她們會去向上司求援,或向朋友們哭訴,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來促使願望得以實現。

尤其是在女方懷孕的情況下,男人更是插翅難飛,最終會被女方逼迫著乖乖就範。

這樣看來,雖然女性表面上對戀愛表現得不怎麼主動,實際上與男人相比,在交往中女性往往更為積極地使用著各種手法。

「有人為我撮合相親的事,

是不是去看一下」,

「我要是去相親的話,

你會不會吃醋?」,

這些都是女性旁敲側擊對方的一種手段。

男人若回答說:

「那你就去看看吧。」

女方必然會勃然大怒,

「好你個沒心肝的」,

「原來你根本不把我放在心上」

於是常常會因此產生一場口角。

為避免這類棘手的問題,男人們往往會從友人那兒聽取意見。

對方會這樣忠告,

「你最好對那個女人謹慎些」,

「你要是沒有和她結婚的想法,

最好還是適可而止」。

於是,尚無結婚打算的男人為遠離這樣的麻煩事,就盡量同二十歲左右的年輕女子交往。

因為年輕的女子也同樣渴望享受單身的自由,自然不會急於結婚。

總而言之,越是認真的女性,越是容易將戀愛和結婚連在一起,尤其是當她委身對方後。

這樣一來,男女雙方很自然地會產生爭執。

進一步考慮為何男人不把戀愛等同結婚的原因,我們會發現這主要源於男女在性本質上的差異以及相互間對戀愛認識的分歧。

簡而言之,在男人心目中,戀愛和運動、賭博的情形差不多。

這聽來有些冷酷,事實上戀愛確實不佔絕對的優勢。

男人們除了想和女友約會以外,還想去旅行、滑雪、喝酒,這些願望同樣強烈。

另一方面,女性一旦談戀愛,戀愛便成為她的一切。

戀愛即是她的全部生命。

同運動等娛樂相比,戀愛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其他的事物根本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於是抱有這種想法的女性談戀愛後會希望對方同自己一樣地投入,這樣一來便往往會產生矛盾。

這幾年喜歡玩麻將的男人大為減少了。曾經有一段時期,幾乎每個男人都十分熱衷於麻將,為此他們常常同戀人發生爭執。

男人們一旦玩起麻將便徹夜不歸。於是戀人必定怒氣沖沖地責問道,

「我和麻將,究竟哪個重要?」

雖然男子略感內疚,卻不願因此放棄麻將。對男人來說,本來運動、賭博和戀人同等重要。

不過,如果照直說,難免會更加激怒女方,被迫無奈之餘,只能用一句

「當然是你嘍」

來搪塞。

假若女友還緊逼一句,

「既然這樣,

從今以後就再也不要玩麻將」,

那麼男人對女友如此不近人情的態度會感到失望。

幾次下來,男人們自然會厭倦起處處拘束自己的女友,準備伺機逃離她的束縛了。

NO.3

無論怎樣喜愛自己的女友,男人終歸有屬於自己的夢想

譬如駕駛帆船去航海一個月,或和同性朋友們去打幾天高爾夫球。他們渴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被任何人打擾。

過了一段與女友不見面的日子後,男人又會急切地想見女友。

從這個意義上,說男人是種任意性很大的生物確實切中「要害」。

男人的任意性便是在考慮事情時容易只從自身角度出發,女性若同男友生活過一段日子後,便會對此有較深了解。

這種性情的男人結婚後,其表現一般不會有所改變。

他並不是故意忽視家庭或忘記了它的存在,只是對他來說,目前還有同家庭一樣重要的事情在等著他去做。

用一句話來概括他們的真實想法,便是

「我遲早會回來的,

所以現在你不要啰里啰嗦的」。

可以想像,不是所有的女性都能理解並接受這種屬於男性的社會規則。

正如男人只從自身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女性也總是立足於女性的立場來思考事物。

例如有的女性表示她們欣賞具有浪漫氣息和冒險精神的男人,可一旦自己的戀人或丈夫提出要去駕駛帆船航海三個月,恐怕她的臉上會立刻布滿陰雲。

於是男人不得不回答來自女性的

「帆船和我,哪個重要?」

之類的質問。

既然如此,女性當初最好不要口口聲聲說欣賞具有浪漫情調的男子。

還有的女性會懇求道,

「那就帶上我一起去吧。」

對此絕大多數的男子一律會斬釘截鐵地加以拒絕:

「No!」

這不是因為討厭女友同往,而是由於不管工作也好,賭博也好,帆船也好,凡是男人熱衷的活動,皆是在以男人為主的社會裡進行的。

如果帶上女友或妻子,不僅有可能打亂男性世界的秩序,更有可能影響到他與同性朋友之間的友情。

男人異常珍惜這種友情,在他們心目中友情佔據的地位遠遠超過同樣的東西在女性心目中的地位。

理由很簡單,男人如果失去友情便意味著脫離男性社會,最終成為一匹獨行狼,作為男人這是誰也不願意遇上的下場。

男人早在少年時期就有這種價值觀,所以在男性社會中確保自己的位置對他們而言,同珍愛自己的妻子或女友一樣重要,無法忽視。

在日本的男性社會裡,此種傾向十分明顯。

如果對男人的這種感覺不能理解,也就無法理解男女之間的事情。

NO.4

當一個二十來歲的男子開始步入男性社會時,他的首要任務便是如何確定自身在男性社會中的位置。

對這一時期的男人來說,自由寬鬆的戀愛關係最為理想。

最近,「適齡期」這個詞在都市裡已鮮為人知了。

這個詞原本是適用於那些超過一定年齡的女性的。

其中含有暗中催促她們早日結婚的意思,是一個聽起來讓人頗為不舒服的字眼。

這對年輕人來說,其實是多餘的關心。

說起來男人也有「適齡期」。

在日本社會裡,如果男人尚未成婚,在很多情況下不會受到信賴,企業一般也不會重用未婚男子。

下面這件事是很久以前聽說的,據說有一段時期,出租汽車公司在招聘司機時,是以對方是否已婚來作為錄用標準的。

他們認為有家室的人肩負著作為父親和丈夫的責任,凡事謹慎小心不容易出交通事故。

而且養家糊口的人有家庭的拖累一般不會突然辭職不幹,於是企業的人事會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

另一方面,男子年近三十還不成家,家裡人便會催促他;

倘若他年近四十歲仍是獨身,周圍的人很可能作出如下猜測,

「這個男人是不是討厭女人?」

「沒準是同性戀者」

甚至有人認為,

「大概性方面有什麼缺陷吧?」

於是能夠頑強抵擋來自各方壓力,堅持獨身生活的男子過了三十歲以後,大部分便自然而然地產生「是不是該成家了」的想法。

男人們開始強烈地意識到結婚一事大多是在三十歲前後,對男人來說這個年齡的確是一個動蕩不安的時期。

三十歲左右的這個年齡段,也是男人精神上發生重要轉折的時期。

在此年齡段之前的男人,包括二十多歲的大學生們,涉世不深,凡事過於自信。

經常對長輩及前輩的言行橫挑鼻子豎挑眼,滿懷激情地縱談國家大事,在畢業後踏入社會的最初一段時期內,他們內心充滿了對新世界的好奇,十分自負。

然而幾年過去,當他認識到了社會的結構和自己的地位後,方才逐漸意識到自己實際上只不過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卒。

更讓他們灰心喪氣的是:

隨著工作上失誤和被前輩訓斥次數的增多,早先的那點自信正被不斷地磨滅。

於是他開始認識到社會並不像自己當初想像得那麼簡單美好了。

女性踏入社會後,由於工作上的失誤而變得情緒低沉的例子也不少,但總的來說,整個社會對男性的要求更為嚴格,所以男性承受的壓力更大。

如果得不到公司及上司的肯定,他們會終日六神無主。

在踏入社會的最初的四五年內,男人經常可以和同期畢業的校友及同期進入公司的夥伴們一起喝酒、發牢騷,藉以消除疲勞,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相互間逐漸產生了地位差距。

特別是三十歲過後,仕途有望者與平庸之輩會截然分成兩個集團。

如此一來,即使曾經是推心置腹的朋友,現在也不得不為新的社會關係所束縛,這種關係有可能是競爭對手關係,亦有可能是等級森嚴的上下級關係。

總之,能夠無拘無束地相處的朋友是越來越少了。

日本社會雖然已有很大進步,但像這種過分推崇等級關係的現象還是屢見不鮮。

比如說企業或政府機關內的男人們相互會毫不留情地爭鬥。

生存在這樣的社會裡,難免會神經緊張、焦慮不安、灰心喪氣。

於是男人自然而然地將依賴的重心轉向遊離於男性社會之外的女性,希望從她們那兒得到安慰。

在這種情況下,男人的出發點不是談戀愛,而是盼望著在被上司叱責時,能有一位溫柔的女性在一旁寬慰自己。

男人在三十歲左右最易被這種精神上的不安所俘虜,他們由此開始追求善解人意的女性,希望找到堅實可靠的生活伴侶。

如果此時身邊恰好有這樣一位合適的女性,男人會毫不猶豫地決定跟她結婚。

由此看來,女人想要得到心儀的男人,最有效的辦法莫過於在關鍵時刻適時地捕捉住他心靈上的需求。

以上所述及的僅是最常見的普通職員的結婚原因,還有許多其他原因,諸如到了年齡想成個家、生個孩子、讓父母親放心;

或對單身生活感到厭倦,需要有個女人替他做些諸如掃地做飯之類的家務事;

也有人是為了過上長期穩定的性生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換言之,男人之所以打算結婚,不僅僅因為他喜愛對方,除此之外,還有著各種各樣精神上和社會上的因素在起作用。

因此當聽到男友提出

「結婚吧!」

這類的要求時,女子最好不要簡單地將它理解為男友對自己的愛意已經升華,而應該多設想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才不致於到時候大失所望。

與其責備男人的這種態度功利性太強,不如將此看作生活的一部分予以接受,這才是更為現實的做法。

NO.5

那麼,進入具體考慮結婚階段的男性一般會選擇哪種女性作為結婚對象呢?

有人或許會以為絕大多數男性都會以容貌、身段作為首要條件,女方越漂亮就越受男性歡迎。

但實際上男性並不那麼看重外貌。

長相雖普通些,但只要肯做家務、脾氣好,又真心實意地愛自己,這樣的女性才是男人的首選對象。

當然在此基礎上如能有美麗的容貌便是錦上添花了,不過普通男子大都有自知之明,不會過於奢求。

在社會上受到了嚴格鍛煉的男人,對於結婚,不像女性那樣總抱有不切實際的夢想,而是以冷靜的目光來觀察自己的周圍,為自己物色合適的對象。

有一點必須注意的是,男人往往在戀愛時說的是一套,實際生活中做的又是一套。

特別是在未婚妻能否與自己雙親和諧相處、能否認真地照顧家庭這些方面,男人的想法往往是很保守的。

在現實中由於雙親反對而解除婚約的例子也不在少數,相形之下在這方面男人比較顧忌周圍人家的評價和反應。

男人覺得:

即使不顧父母的反對與某女性結婚了,以後夾在父母與妻子之間,日子也不好過。

另外男人們一般也不願意父母為此傷心。

與以前相比,現在抱有這種想法的男子有所增多,這大概與獨生子及一直生活在父母身邊的年輕人人數的增多不無關係吧!

本文摘自渡邊淳一作品《男人這東西》


很多人會出現婚前恐懼的主要原因是:

愛情的浪漫在逐漸消失,婚後的不幸已經初見倪端。

首先婚前恐懼症很常見。

婚前恐懼症是指在結婚前出現對婚姻的恐懼心理。

這種癥狀,其實是一種迴避心理在作祟,心理學家稱之為「婚前恐懼症」。

這是因為對婚前與婚后角色轉變時,害怕自己對生活方式的反差不適應所造成的。

產生婚前恐懼症的最大原因主要還是對結婚沒有做好心理上的準備,害怕面對婚後的生活。

婚前不適癥狀第一次出現是在談婚論嫁階段,主要是對婚姻持久性的懷疑和恐懼。

第二個階段是結婚的前一個月或前一個星期出現的恐懼、緊張、焦慮等癥狀。

與第一階段不同的是,這時產生「恐婚」的原因是對婚後生活困難程度的「擴大」。

其次是因為一些客觀的因素,對婚姻產生了恐懼感。

愛情的浪漫變成婚姻的現實,並不是出現在婚後的,而是從決定結婚就已經開始了。

我有個朋友微微,她和男朋友一直是朋友圈的恩愛情侶模範,去年訂婚,準備年底完婚。

後來因為疫情的原因只能延後,我原本以為準新娘對婚姻延後會失望。

沒想到她卻對我說:「我現在都不想結這個婚了,因為疫情不得不延期婚期的時候,我暗暗竊喜了好一陣子。」

和她聊過之後才了解到,從決定要結婚之後,就已經體會到了婚後的一地雞毛。

先是男方父母從談婚論嫁起就一次一次得寸進尺。

說好的新房兩家出資比例,彩禮的數額,如何置辦婚禮,都一次一次的出爾反爾,找盡各種借口,企圖用最小的成本娶到一個媳婦。

接著就是男朋友越來越多的缺席,她男朋友是個醫生,忙起來那真叫一個忙。

雖然她也跟我們抱怨過無數次,說明明都同居了,卻還有一種異地戀的感覺,幹什麼都是自己一個人。

但一開始她還是體諒他的,直到談婚論嫁商量婚禮細節,裝修新房,籌備婚禮,事無巨細全落在她頭上時。

所以她害怕了,退縮了。

她還說:「在準備婚姻的過程中,我就已經可以預見婚後生活了。」

「婚後我可能要處理尷尬的婆媳矛盾和一系列的人情世故,醫生老公幫不上一點忙。」

「萬一以後生了孩子,也只能一個人撫養,妥妥的喪偶式育兒。」

「你說我這個婚結的還有什麼意思?」

所以很多人恐懼的不是婚姻,而是婚姻背後的更孤獨和更無助。

而這些孤獨和無助,在準備婚禮的時候就已經初見倪端了。


張愛玲在散文《愛》中寫到:千千萬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於千千萬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輕輕地說一句:「你也在這裡嗎?」

若人生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因為情況有些類似,就給你分享一個我的案例。小月是上周天找到我的學員,她告訴我:和男友大學相識,到如今戀愛6年了。兩人計劃年底結婚,但是現在兩個人的感情發展讓她對兩個人的未來惶恐不安,因為她覺得男友變得不愛她了。

小月告訴我:國慶小月在男友生日時給他買了一雙球鞋,男友看了看只是對她說了聲謝謝。那雙鞋是小月男友去專賣店試過好多次,但一直沒有捨得買的球鞋。小月覺得男友的反應太過於平淡,這讓小月懷疑男友壓根不愛她了!這讓她覺得很痛苦。

畢業同居後的這兩年,因為諸如此類的小事,她的情緒變得越來越暴躁。有時候小月還會因為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口不擇言,傷害話輕易地就脫口而出。而小月男友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開始變得懶得開口,懶得解釋。

小月坦言:自己也很討厭這樣的自己,覺得很恐怖。但是因為對男友的行為也無法理解。以至於兩個人問題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小月無法接受曾經無話不談的兩個人,變成了如今這樣冷漠。不敢想分手的事情,一想就忍不住哭,可是這樣的感情,總覺得對方是在隱忍和勉強,我怕自己會在這段感情中,變得麻木;也怕繼續堅持會是自己的死纏爛打和委曲求全。

分析:用力過猛導致的感情舒適度降低

在情感諮詢中,我遇到的學員抱怨得最多的一點就是:他不愛我了。來讓我分析她們感情要不要繼續的會說:我感覺他不愛我了,所以我才想分手,想放過彼此。找我挽回的會說:他說他累了,我覺得他是因為不愛我了,所以才想要分開的。

女人在感情中表現出來的是:需要愛,渴望被愛。而大多數女人陷入感情問題無法自拔,是因為用力過猛。

一旦沒有得到想要的,就沒有安全感,患得患失,導致關係緊張。這樣的相處模式讓對方和自己都喘不過氣來,感情逐漸失去舒適度,最終的結果就是關係的分崩離析,直至徹底斷開。

我經常給我的學員說的一句話就是:

兩個人走到一起的那一刻起,便由「我」變成了「我們」。

此後的相處就類似於兩個人挽手過獨木橋的過程,中間摩擦過多,就會一直走得搖搖晃晃,太累了,容易失足掉下河裡;一方用力過大,感情也會失衡,結果也必然是雙雙掉入水中。

出現問題不可怕,重點是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即:擁有「上岸」的本領。

感情是流動的,是不斷變化的。想要讓感情長久穩固,想要對方愛你、持續愛你、甚至更愛你,秘訣就是兩個字:經營。

那麼怎麼經營才能讓兩個人之間的關係重新回歸平衡的狀態呢?

首先:合理管理自身的情緒。

小月感受到的傷害,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男友的表達方式和自己預期不符。

傷害引發了小月的負面情緒,而傷害反抗是自然組合。

記得一本書中寫到過:沒有愛,女人們習慣以不敬作為反抗。就好像小月在感受到傷害時表現出來的口不擇言。這就是反抗的一種形式。

而小月男友表現出來的懶得開口,懶得解釋,也是反抗的一種形式:迴避衝突。但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成為:冷暴力。

最終這段關係就在反應過度,用力過猛中,變成了「傷害反抗」的惡性循環。

然而,所謂的傷害,可能來源於我們對對方行為的誤解。誤解對方不愛自己、不尊重自己或者不能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

因此,在建議小月,今後在類似情況發生的時候要做到情緒自控。在自身察覺到傷害的時候,做一個簡單的情緒管理,深呼吸60秒。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我們因為情緒不自控,衝動下傷害到對方,事後又陷入無盡的自責中。

其次:傳達你的愛,而不是傷害。

《婚姻心理學》這本書中說到過,情感的四大殺手是:批評,鄙視,辯護,冷戰。它們被合稱為「末日四騎士」。

或者可以這麼說:「末日四騎士」的出現,是一段感情正在走向死去的徵兆。於是我給了小月擺脫末日四騎士的幾個建議

第一步:好好說話,比如問對方,喜歡嗎?有沒有覺得有找到我這麼好的女朋友特別幸運啊;

第二步: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比如:告知對方希望得到他欣喜的回應等等;

第三步:可以傳遞委屈,比如:我現在有點難過,感覺我用心準備的禮物沒有讓你很開心;

第四步:可以適當抱怨,我覺得你的表現太平淡了,讓我有些生氣,我覺得你不喜歡我準備的禮物。

正常情況下,走第一步就可以讓兩個人之間的誤會解除;走到第二步可以讓對方從你的需要;走到第三步可以建立情感鏈接;走到第四步可以讓對方清楚自身行為對這段感情的危害,正視自身的行為,並且理解你。

被人理解真的是很奇妙的事情,是那種:你以為只有你自己蜷縮在看不見光的地方 而他提著燈來找你時對你說:「我可以坐在你旁邊嗎?」

最後:懂得經營,賦予自己和對方能量。

在情感生活中,女人更需要的是愛,但是對於男人來講,更需要的是尊重和崇拜。

所以我們要學會給對方想要的,而不是給你自己想給的。就像我給小月說的,如果你喜歡蘋果,對方給你一箱梨子,你也不會覺得真正開心的。

所以想要獲得被愛,還要學會如何去激勵對方,給對方想要的。讓對方之間建立起得到付出的良性循環。

這樣的良性循環,不僅可以輕鬆打敗「末日四騎士」,還能在這個過程中收穫支持、理解、尊重、關注、關心。

愛是需要付出,愛是需要擔當,愛是需要努力爭取,愛是需要你為了對方而放棄一些事情,並改變自己。或許這個過程會很艱辛很艱難,但總比站在原地等待要好。

幸福會在你做了這些之後,朝你狂奔而來!

我是安寧,願帶給你情感生活的風靜安寧~~


想結婚就結婚,不想結婚就不結婚,反正都會後悔。薛定諤的幸福。


推薦閱讀:

無論跟誰結婚,都請記住這4個忠告
張雨綺離婚:渣男太多,女孩子還要不要結婚了?
結婚,一定要看看家境
七夕晒晒古老的結婚證:清末結婚證一米長(組圖)
偷偷摸摸結婚的明星,最後一位藏太好了吧

TAG:結婚 | 婚姻 | 戀愛 | 婚姻情感 | 不想結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