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是什麼感覺?

父愛是比母愛更真實的感覺。 , 18年了在我的記憶中父愛像水像超鹹的海水,小時候有一次我和我爸生氣,在半夜的時候我母親來看我當看到我在發燒,當時燒到38度9,我父親一看當時就急了半夜帶這我去村裡村醫院裡去看,當我和父親到那時半夜醫院裡還好有值班醫生給我量了體溫還是發燒後醫生忙了起來,父親在一邊看著我,以直在看著我後來我便睡著了。 在我中招前那幾天家裡姑姑,奶奶都在說我叫我去上中專一直在說我,後來父親知道了對我奶和我姑說"不管我孩考好考錯,我都願意,誰在說這事,我和誰急",在我的記憶里父親是嚴厲的,可他對親人和朋友是可生的,後來父親知道我沒考好,他也沒說什麼。後來父親對奶奶說"他一直以為是自己的錯說是他沒有給我報班是他的錯",後來我掙錢了給父母親都買了一雙皮鞋花了7百多不多貴可父親對父母說怕我這樣會花錢,怕我不會過日子啊


妹紙一枚,從小覺得自己是粑粑的小公主。

被媽媽罵的時候,只要不要錯得太離譜,我爸總會保護我;

小的時候睡不著覺,哭啼啼找爸爸,我爸抱著我到天明;

每次打電話回家,我爸結束的時候都會說,對你沒啥要求,只有兩條,注意身體,注意安全;

有一次在家裡吃飯,我爸回廚房倒水,回來後拿著杯子看著我,頓了一下然後說,以後你嫁人了,哪個王八蛋小子敢欺負你,爸爸第一個揍死他。

過了很多年,這些仍然歷歷在目。

父愛就是,你知道有一個男人,儘管他第一次做爸爸,可能有很多不懂有些做得不夠好,但是他只知道即使他擁有得不多,仍然願意為你傾其所有,他總是無條件的在背後默默支持你,永遠愛著你。

我想我是幸運的吧。

我愛我爸。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提到鄧超,大家印象里都是嘻嘻哈哈搞怪的形象。

但最近他發了一條微博,卻讓很多人淚目。

「子欲養而親不待」,成功的時刻,無法與父親分享,我想像到了鄧超在父親墓前落寞的背影。

除了當演員,鄧超近幾年在不停嘗試做導演,他的新片《銀河補習班》講的是父子之間的故事,正是他獻給父親的電影。

他說:「拍這部電影把我的眼淚都哭幹了。」

這並不是鄧超第一次悼念父親,去年父親節,鄧超發了這樣的微博:

父親去世7年,他仍然不忍刪除父親的電話。

而今年的父親節,他又在微博上讓粉絲們曬一下與父親的合影。

很多人都會以為,鄧超從小跟父親的感情就很好。

其實不然。

鄧超出生在一個重組家庭里,媽媽離異後帶著姐姐,爸爸離異後帶著哥哥姐姐,重組成新的家庭,生下了鄧超,鄧超是父母唯一的共同孩子。

從小,家裡的氣氛就比較微妙。鄧超雖然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但父親對他一直非常嚴厲,犯錯就打。

到了初中,鄧超開始異常叛逆,染頭髮,扎耳洞,進網吧、酒吧、舞廳等娛樂場所,打架、逃學甚至離家出走,是個不折不扣的「問題少年」。他用自己的力量去反抗家庭,父親越管束,他越反抗,兩人僵持不下,他跟父親的關係也一度降到了冰點,無法調和。

有一次,鄧超離家出走,父母到處找他,十幾天後再見面,父親已是頭髮斑白。鄧超以為一定會挨罵挨打,但父親什麼也沒說,什麼也沒做,默默地把鄧超帶回家。

那時,他體諒了父親的不容易。

後來鄧超學了表演,畢業後一步一個腳印,在銀幕前逐漸嶄露頭角。不幸的是,父親患上了尿毒症。

父親2011年因病去世,當時的鄧超已出演《少年天子》等熱播劇,在娛樂圈慢慢有了一席之地,本以為很快能讓父母過上好日子,可惜有些事註定要成為遺憾。

後來的採訪中,鄧超說,自己當了爸爸後,才真正明白父親的難。

鄧超這個爸爸,可以說是很有存在感的。

去年,他在網上宣布「息影」,就是因為自己要出門,女兒小花妹妹卻死死地抱住他的脖子,不鬆開。

鄧超親吻女兒,輕聲安慰:「不哭不哭,爸爸真的要去上班了。」

可女兒依舊緊緊地摟著他的脖子,小聲抽泣著。

一時間,鄧超內心極度掙扎,不知該如何是好。於是他動了「息影」的念頭,想當個全職爸爸。

孫儷不用「喪偶式育兒」,不必為了家庭放棄自己熱愛的事業,兩個人約定好,一方拍戲,另一方留在家裡,相互替換。

有時鄧超在外地拍戲時,會經常坐最早一班飛機到家陪孩子吃個早餐,晚上再飛回去接著拍戲。

孩子們的生日,他不缺席▼

給孩子講一個多小時的故事來哄睡▼

下廚給孩子們做最愛吃的蘑菇面,雖然不知道味道如何▼

陪孩子們瘋玩,彷彿自己也沒有長大▼

心甘情願讓女兒「打扮」自己,毫不顧忌形象▼

學習摺紙(手還真巧)▼

和兒子一起打籃球,像兄弟一樣▼

像其他家長一樣,到幼兒園講故事比做自己的工作還緊張▼

想要抱著孩子,只要他們願意▼

我看過阿雅採訪鄧超的一段視頻,一向以搞笑形象示人的鄧超,一本正經地談起了自己的育兒方法。

阿雅說:你很忙的,怎麼有時間陪孩子?

鄧超很認真地回答:是的,我很忙,但是只要我有一天時間,也會飛回去陪他們。

他說,兒子和女兒最喜歡跟自己玩,因為他非常有趣。

一個簡單的木偶,他們就能演一個下午,哪怕只是剪一張紙,他和等等也會變著花樣來玩。

甚至,毫不避諱地把自己變成兒子的畫本,讓等等拿著彩色的畫筆在他身上畫畫,並為兒子創作的成果感到驕傲,捨不得洗掉那幅等等的畫。

為此,他還在微博自我調侃地說:氣質一下子就上去了。

雖然工作繁忙,陪孩子的時間有限,他也能把有限的陪伴變成高質量的愛。

在日常的陪伴中,蹲下身,融入到孩子的世界,把生活變成遊戲,把自己變成孩子最有趣的玩具。

在跟孩子們的相處中,他達成了與父親的和解,他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爸爸。

《請回答1988》里,德善的父親在知道女兒受委屈後,誠懇地對女兒說:

「對不起,爸爸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請多體諒。」

是啊,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爸爸,雖然是頭一次當爸爸,還是要努力,成為孩子的榜樣和依靠。(米粒媽頻道 : MilimaPinDao (點擊可關注))

去年,人民日報發過一條微博「男人如何用一個詞描述父親?」

視頻里,5-50歲不同年齡不同國家的人用耐心、帥氣、可靠、引導、責任、太陽、勇敢、智慧、強大、冒險、安慰等詞來形容了自己的父親。

再看看這條微博下面的評論呢?

@湊合用吧,還能換是咋滴……

@凶了吧唧,不分青紅皂白一通罵,脾氣太大。並且懶,還自以為是,總覺得自己多厲害。我真的不是很喜歡他。如果我以後也有自己的孩子,我不要這樣對待我的孩子。

@霸道、跋扈、表面上的關心。

@渣男,婚內出軌還和那個女人有了孩子,從我兩歲到現在從來沒管過我,我的成長過程從來沒有他的參與。

@人渣中的戰鬥渣。只記得他在門外舉著菜刀咆哮,我媽用身體抵住房門苦苦哀求的樣子。

@惡毒,陰險,冷血,除了他別的任何人都是為他服務的都不是人。從初中開始就幻想把自己全身的血抽掉,換成乾淨的血,不想跟他有一點關係,連身體里流著他的血都覺得自己臟。從幾歲記事起就經常被他說的:「女兒是賠錢貨」,女兒就得做事情服務兒子,小時候兩個雞腿他一個弟弟一個,我從來都不能吃。

@父愛如山,沒有交過一次學費;父愛如山,以販養吸減輕家庭負擔;父愛如山,當眾鞭打辱罵以此為榮;父愛如山,幫買煙買酒十餘載,酗酒暴打,為父則剛。父愛如山,別人都有爸爸喊,我有不如沒有。

@我能說是我的童年陰影嗎?……現在想起小時候被莫名其妙打罵還覺得很恐怖,雖然現在大了理解他也是第一次為人父親,但是對我的傷害是一輩子都會存在的。我的些許厭男症可能就這麼來的吧。現在真心心疼我媽媽,所嫁非人,所以辛苦勞碌委曲求全了大半生,現在只希望趕緊出來工作,給媽媽好的生活。

……

當然,評論里也有一些「依靠」「港灣」「英雄」這樣的描述,但看了更多負面的留言,我覺得很心酸。

在我們身邊,原來有這麼多人對自己的父親充滿著憤恨和無法原諒。

其實鄧超的原生家庭並不算很糟糕,雖然家庭關係複雜,雖然父親對他更多的是「棍棒教育」,但隨著鄧超的長大,他漸漸理解和接納了這種愛。

而在認識鄧超之前,孫儷的原生家庭,可以說近乎影響了她的整個婚姻觀和人生觀。

孫儷早年在採訪時談及自己的父親,幾乎是帶著滿腔怒火的。

孫儷的父母在他12歲時離異,當時,他母親只拿到了2000元的贍養費,母女倆處境非常艱難。她媽媽白天做售貨員,下班後,又去朋友的公司做清潔工。孫儷看著母親的勞苦,對父親的怨恨與日俱增。

她曾打算永遠不結婚,想跟母親在一起一輩子。她也曾說過,永遠不能原諒父親。

但後來,在母親和鄧超的勸說和鼓勵下,她願意邁出一步,原諒了父親,也接納了父親後來的家庭。

如今,她和鄧超一起努力,為他們的孩子營造了一個溫馨的家,這裡有愛、有信任、有歡樂、有彼此陪伴……

今年情人節,陳坤在微博上給17歲的兒子送上了生日祝福,也表達了自己的兩個心愿。

陳坤兒子的媽是誰,一直是娛樂圈未解之謎。

可是這十幾年來,陳坤一直都把兒子保護的很好。

從被曝光,到大方承認,對於兒子的存在,不刻意遮掩,大大方方帶出去玩,但希望孩子不要再受到媒體騷擾。

陳坤說:「給他最好的環境、最好的教育,這是我要做的。

陳坤從小父母離異,自己和弟弟跟著母親生活。

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匱乏,讓陳坤逐漸變得孤僻、敏感、自卑。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他有了「自卑的驕傲」。

在一次訪談節目里,陳坤的大學老師說,陳坤在讀書的時候還要照顧家裡,同學們組織活動,他幾乎不參加,因為沒有錢。有時看到陳坤,總是沒什麼精神,其實他常常夜裡要去酒吧唱歌,賺錢供弟弟讀書,還要照顧媽媽。

對於爸爸,陳坤並沒有太多提及,但他坦言:「我小時候希望我更快地成長,無事不了解,成熟、圓滑,這是我的夢想。因為我害怕受傷害。」

雖然沒有得到足夠的父愛,但陳坤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詮釋了什麼是父親。

他願意給孩子陪伴,願意主動學習如何成為一個24孝好父親,並以此為驕傲。

兒子小時候,他鮮少發正面照。但生活細節,滿滿都是父子情。

陪兒子排練話劇。三個小時,就算聽不懂英文,為了「表演」好爸爸,也是拼了。

經常發兒子的背影,就像一個緊追其後的老父親,在社交網路上留言「老子一直跟著你」。

走好自己的路,做孩子的榜樣。

這麼多年,身在娛樂圈,陳坤幾乎零緋聞。低調做事,扶持新導演、新演員。做公益,徒步西藏,探索人生意義。

這些都是一個父親給孩子的正向引導。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家庭,並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

我們不能選擇誰來做我們的父親,也不能選擇父親用怎樣的方式來愛我們,但至少我們可以選擇怎樣去做一個父親。

導演俞白眉說,有了孩子你才知道,自己原來有那麼多愛的能力。

上一輩的父親或許給孩子的童年造成了無法逆轉的傷痛,但是如果這個孩子長大了,他可能會在成為父親的路上,體會到更多的愛,只有愛的延續才能讓生命的力量重新流動起來。

生活是自己的,家庭是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與其活在對父親的抱怨與憎恨中,不如自己努力做一個好父親。

與父親最大的和解,是自己身體力行去做一個好父親,在這個過程中,或許能找到諒解的良藥。


我爹病重前命令我從已定居的城市回家,是希望以後我和我媽相依為命。我永遠忘不了他彌留時候看我的眼神,期待,愧疚,眷戀。

現在我離婚帶女兒,和丫頭親密無間,沒有傳統定義的父親對子女,更像玩伴。但她不乖的時候會怕我嚴厲的眼神。

所以大多數時候,父親對子女的關愛責備都在眼神里而很少在語言里。


三歲父母離婚,我歸母親,我上初二他去世,曾經討厭過,恨過他,但還記得多少次他和我吃飯,一臉傻笑看我吃東西的樣子


父愛的感覺,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真的感覺不出來,呵呵,反正我是這樣,也許80後的孩子都這樣吧,和父親交流的少,不過有句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我聊一聊我做父親以後的事情吧

某個台的一個節目,叫達人秀,一個普通的中年人帶著一個少年上台,那個孩子十七八歲的樣子吧,看上去就是那種智力稍微低一些的孩子,評委問:誰表演呀?

中年人說:我的兒子,你隨便說一個日期,某年某月某日,我兒子能馬上告訴你那天是星期幾

然後三個評委都測試了一下,有測試自己生日的,有測試自己孩子的,都很准。然後,這個孩子又表演了二胡,當他拉起二胡,完全沒有了那種智力低下的樣子,主持人問那個孩子:告訴我,他是誰啊?孩子回答,那是我老師。主持人奇怪問那個父親:你不是他的父親嗎?為什麼叫你老師?那個父親無奈的說:開始的時候喊我爸爸,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就叫我老師了。主持人又問孩子,孩子說:因為他教會了我很多的東西,所以我喊他老師!

然後主持人評委對那個孩子說:你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優秀的孩子一定要知道感謝,跟你的爸爸說句話吧!

然後,那個孩子扭過頭,對他的父親說:爸爸,謝謝你!

當時,這5個字讓我淚如泉湧,感動的不行了,因為我能感覺到那個父親在聽到這5個字的一瞬間的那種激動和滿足,那就是父親的愛,無論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殘缺,都是完美的,都可以給父親帶來驕傲!


推薦閱讀:

從小被家長灌輸家裡很窮的孩子,長大後和周圍人有什麼不同?
我的焦慮是不是跟我的家庭有關?
原生家庭真的很重要嗎?
一個父親真的能毀好幾代人嗎?
原生家庭導致的性格缺陷,會因為另一半而改善嗎。或者有什麼方法改善?

TAG:原生家庭 | 父親 | 父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