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孩子偷父母的錢算不算犯法?


如果孩子已滿16歲,偷父母的錢達到一定數額,構成盜竊罪。


父母大孩子算犯法嗎


未成年的時候不算,成年後違法。但是你報警基本警察是批評教育為主,也有較真的立案處理的。

我們那就出過這事,新調來的局長是個比較辦事不靈活的。孩子偷錢爺爺奶奶出門阻止,推了爺爺一把還把他爺爺身上的一個懷錶拿走了。那個表有紀念意義他爺爺就報警了希望能把表找回來,怕孩子給賣了,好死不死的那天新來的那個局長就跟著來了。直接立案算搶劫罪,剛開始那小孩也不怕,後來一說可能判十多年嚇得腿都軟了(我那時候偷偷爬牆去網吧上網聽說的)。讓他回家偷錢的幾個人也當同夥抓了,抓人的時候他們幾個正收拔我同學褲子,讓回家拿錢,不然就讓光著去學校。這一下當場抓住,搶劫罪定死了。

那時候我還在上學,每天見到一群人堵警局門口求情,他爺爺把棺材都搬過來了。最後判沒判我不清楚,我知道的就是從那以後村裡連個吵架的都沒有。不過就算判刑判的也不會重。這事發生在06年秋天,記得清楚的原因是他在我們學校操場搶我錢還打我。前兩年回老家辦婚禮的時候聽說強姦罪被抓了,又在監獄打死了人被判死刑了。還有個和他一起玩的聽說成了我們縣城的混混頭子。

一個孩子如果你教不好社會會替你教育,國家的法律就是為了那些管不住自己的人建立的。思想上約束不了自己的人,就讓國家對你身體進行約束


家庭成員之間的盜竊,以自訴為準。

如果數額巨大,家長六親不認,是可以送到監獄的。


要看多大的孩子,偷了多大的數額。如果探討到這個層面,那就要視情況而論了!但是在國內,二十歲以下的自家的孩子偷拿了家裡的錢,鮮見家長追究刑責的。


嚴格來講算


看孩子多大了?偷錢的金額?父母的態度


達到16歲刑事責任年齡,盜竊金額達到標準是構成犯罪的。不過司法解釋有個規定,這種家庭關係,父母若不追究子女刑事責任是可以免除刑事處罰的


要看數額的大小。還要看孩子的年齡!


從法律上看,要看年齡和數額是否構成犯罪。


從法律的角度上說算犯法,從親情的角度有句老話是兒子偷爹不算賊,但是從教育角度說,教育的很失敗。

兒童偷竊心理的分析及矯正,我來說一下

許多家長對寶寶的偷竊行為非常敏感,認為孩子偷了別人的東西就是學壞了,會覺得非常憤怒和不解,寶寶又不缺那些東西,為什麼她會偷別人的東西呢?很多家長都會百思不得其解。其實,很多情況下,孩子並不清楚什麼是你的、什麼是我的,他只是認為「只要我喜歡的就是我的",但是通過教育,3歲以後孩子會逐漸具有物權的概念,他們會知道什麼東西是別人的,什麼東西是自己的,這時候拿別人的東西就具有「偷竊」的性質了。

孩子偷竊的小理由:

1、建立自己的秘密:

五六歲的孩子在自我意識方面有了很大的發展,他們不太滿足於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完全受到爸爸媽媽的掌控,於是想自己保有一個秘密,而當他們選擇了不恰當的方式時,不良行為可能就會出現。從朋友家裡偷一件小東西,計劃、實施和完成這種「挑戰」有時會讓他們費些心機,不像三歲的孩子可能只是一秒鐘的衝動。

2、攀比心理:

別小瞧了五六歲的孩子,當看到和他要好的朋友都擁有某件玩具而他沒有時,心裡也會不好受。再一點,各種形式的商業廣告的鼓噪也不可小視,擁有新潮玩具似乎是生活的必需,「偷」這種看起來簡單和直接的方式,能夠讓寶寶成為潮流中的一員。

孩子偷竊行為的主要原因:

1、放縱孩子或過度嚴格。

現在的孩子絕大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家長都把孩子的要求視為聖旨,不管什麼樣的要求都會滿足,使得孩子沒有是非標準,想得到什麼東西就會毫無顧忌的去拿,慢慢的,孩子就會養成隨便拿別人的東西的不良習慣,久而久之就會發展為偷竊。也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度嚴格,孩子希望得到別的小朋友擁有的東西,家長不能滿足孩子,又不做任何解析,這時孩子就會覺得非常失望,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會產生偷拿別人的東西的行為。

2、缺乏關注。

有的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並不是真的需要那種東西,而是想通過這種行為來引起父母和老師的關注,這種寶寶通常是生活在父母都非常忙碌的家庭中,他會覺得爸爸媽媽不關心自己,不注意自己,因此故意那別人的東西,讓小朋友去告狀,以引起別人的關注

3、重大變化。

當家庭出現重大變化時,比如搬了家、添了新成員,或者父母離婚了、有人生了重病等等。在一些列突然變化中,家長的忙碌會使孩子心理發生了悄然的改變,不能適應這個變動和不穩定,於是通過偷竊來吸引家長把目光重新投到自己身上。當家長意識到這一點後,可以告訴孩子:「我現在確實很忙,當你傷心的時候就拿別人的東西讓我很擔心,我會用更多的時間陪伴你,你也幫助媽媽度過難關好嗎?」。

如何糾正孩子的偷竊行為:

孩子早期的偷竊行為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對寶寶將來的健康發展產生非常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家長們必須要重視孩子的這種不良行為,如何矯正寶寶的偷竊行為主要有以下方法:

1、建立物權的概念。

家長可以為孩子準備她專用的日常用品,例如碗筷、衣服、鞋子等不要和被人混用,幫助她從小建立「我的」「你的」「他的」的概念。給孩子一個房間或一個他自己的地方來放置他自己的東西,讓他自己管理。同時幫助孩子建立這樣的觀念: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私人領域,不經同意,不能隨便那別人的東西。還有,幫助孩子養成徵求別人同意的習慣,那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之前一定要徵得別人的同意,而別人要向她借東西的時候同樣也必須要有他的同意。例如,孩子要借別人的鉛筆的時候,一定要先問問他,如果這個人同意借,不要忘了說聲「謝謝」,用完以後一定要歸還。

2、信任孩子。

孩子背著爸爸媽媽拿別人的東西,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他開始這樣做的時候,心理不一定就有「偷」的概念,因此,父母不必大驚小怪,而應該巧妙地讓孩子講清楚來龍去脈,如:我喜歡這個東西,可是家裡沒有,我就拿了別人的;他欺負我,我就拿他的東西,讓他找不著……父母應該相信寶寶不是有意去偷別人的東西,即使是因為發泄不滿的情緒有意去做的,父母也要耐心的跟孩子講清楚道理,說明這樣做是不對的,鼓勵孩子把東西歸還給人家,只要孩子把東西還回去了,就應該表揚他。這樣孩子明白了事理,並體會到父母的信任,類似的事情就會避免發生了。

3、分辨是非。

孩子年紀小,經驗少,辨別是非的能力差,需要成人用淺顯的語言和直觀的方式進行教育。例如講故事、做遊戲、等方法,讓孩子體會故事、遊戲中小朋友丟失東西後的著急心情,感受隨便拿別人的東西給別人造成的麻煩,提高孩子的分辨是非的能力,讓孩子掌握正確的行為規範,不再隨便那別人的東西。

4、榜樣作用。

孩子的模仿能力強,他們模仿的對象首先是父母,因此,父母首先要嚴於律己,不貪小便宜,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如果發現孩子把別人的東西拿回家,應該耐心教育,讓寶寶幾時歸還,並且告訴孩子不是自己的東西不應該拿,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孩子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旦發現了孩子的「偷竊」行為,不要大聲訓斥,嚴厲懲罰,更不要把他的行為公佈於眾。要與他交談但切勿說出「偷」字,不要讓孩子對他所犯的錯誤產生不恰當的犯罪感。


看多大的孩子,未成年的一般父母以教育為準,成年的,看錢的用途和歸還計劃,純惡意的偷盜,屬於父母管理不當,建議讓報告有關機構代為管理,以免釀成大錯。


看多大的孩子,偷多少錢,家長報不報案。報案後,後期處理是家和萬事興,還是抓個特例。小孩用家長手機偷偷給主播刷禮物的,這個算不算偷父母的錢?多關注家庭教育,父母對子女多加關注,言傳身教。從源頭抓,比事後彌補好。


1.偷拿家庭成員或者近親屬的財物,獲得諒解的,一般可不認為是犯罪;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酌情從寬。

2.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鋪的原則。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應當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不犯法,但需要教育孩子。狼和他的母親故事。。。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帝吧出征fb中台灣反應?
收藏!地理標誌商標註冊申請15問
女學員上路練車撞死老人,被抓的卻是教練,這合法嗎?
如果讓你成為王,你想立哪些法律,要有理有據,讓人一想到懲罰就不敢犯罪,連犯罪的想法都不敢有?

TAG: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