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現自我,形成自我意識?

從小到大都沒有特別喜歡和想做的事情,身邊的人做什麼我就會跟著做,特別是能獲得關注和讚賞的事情。所以一直都在維持一個愛學習的人設,用順從迎合他人的期待,覺得只要成績維持在中上,比身邊的人好,自己就有價值,要是平時比自己差的人突然好起來了我就會很有危機感。但是隨著年齡增長,上了大學,比我學習好的人多的是,人緣好的人也不是那些乖順的人。他們在朝著目標努力,知道自己要什麼,底線在哪裡,怎麼與他人溝通,但我只能在和他人的比較中找自己的位置、估量自己的價值。我嘗試過模仿別人,但是也失敗了很多次。覺得自己像一個空殼一樣,整天過得渾渾噩噩的,感到很自卑,哪裡都不如人,不管做什麼都差勁。所以想要問大家是如何形成自我意識的,我好像沒有自我這個東西。


你的問題是:大家是如何發現自我的,形成自我意識的?

這個問題背後的邏輯是「跟著做」。正如你在描述你的問題中的高頻辭彙「跟著做、模仿別人」,這樣做的背後,也就是你的需求是「獲得關注和讚賞、感覺自己有價值」。所以你從小到大就像獲得認可,可能你從小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認可,無論怎麼樣,你的需求是:太需要被認可了。

這一點分析的話,估計你沒有成家或者有對象,否則你一定會把這種需求轉移到你的對象那裡去的,也就你的兩性關係會建立在你時時刻刻需要對方關注你、讚賞你。這一點是我的分析。

每一個人成長都有自己的課題,這是為你量身打造的課題。核心是「成長」,讓你成長。你出生的家庭,你身邊的人,遇見的事情,這些都看成是課題中組成部分。既然是考試,你只要做出你自己的答卷就可以了,這是開卷考試,沒有參考。時代需要你做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答卷。

終局思維,是倒推思維。假如你知道哪天是你生命最後一天,你回顧人生的軌跡和意義,你現在還會這樣處理事情和面對身邊的人嗎?所以尋找自我意識最後還是為了幫助你人生答題,答出人生的答卷。那麼姑且從這份考題需要你提交的答案維度來說,先說一下「往年」的卷子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出自儒家經典《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這四個主題與精神成長、上下三角工具一起,構成了人成長的「自轉公轉全生態圈」。這是古人答題的時候提交的答案維度。一輩子走完了,看看這幾個版塊是如何答題的?還有,你看成長的軌跡像鐘擺一樣的,這說明:成長是由左右擺動的,在擺動中前進。

鍾在擺動中前進,分秒不停, 擺幅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精神成長五個層面。學習成長貫穿上下。個人在擺動中不斷完善和前進。

成長要到位,走不到位,行動有限;擺不到位,思考有限, 導致空間有限,成就有限,就不能滿足成長的需求;反之,擺動符合自然頻率, 踩上點、合上拍,充分、到位,身心舒展、生命綻放。

人生的成長也是如此,你放下找尋自我的念頭吧,不如就從手頭的每一件事入手,吃飯的時候認真的吃飯,體會每一粒米的味道,每個口咀嚼的力度和香味,專註於當下

《SOUL心靈奇旅》由一段對話是關於一條小魚關於生命的疑問?一條小魚問身邊的大魚:你知道海洋在哪裡嗎?那是一個無比浩瀚的夢想之地,有一天我也要去到那裡。

「海洋?你現在就在海洋里啊」大魚說。

「這裡?這裡只是一些水而已,我要尋找的是海洋。」小魚回答說。

生命就像一朵天空的雲,我們不需要刻意去尋找它的意義,也不要為所謂的「自我」為賦新詞強說愁,我們只是去創造它,真實生活,創造生活,享受每一刻豐盛而鮮活的體驗。


發現自我主要是指連接自己的潛意識,了解自己生命里的原動力,認識自己的「靈魂」。

你因為不認識自己,一直活在別人的標準里,也就是在所謂的「集體意識」里。其實大部分人也都是差不多的狀態,所以人們一直在一個集體意識營造出來的「公共標準」里攀比和拼搏。比如學習成績,學校排名,學位學歷,工作單位,收入,房子,對象,孩子。。。大家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所以不會有錯,跟著跑就行了。

在「公共標準」下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所在,迷失了前進的方向,感到自己跟空殼一樣,可能會有一些人回過頭來尋找自己存在的意義,看看是不是能為自己做點什麼,體驗一下生命的「親歷感」。

發現自我就是連接自己的潛意識,把潛意識跟意識聯通起來,做到身心合一。途徑主要是自我覺察,驗證自我體驗和外界影響的關係,認識自己的固有模式和內心動力之間的關係(或矛盾),逐漸引導自己做到尊重自己的內心,拒絕與自己內心不兼容的外來標準(家族使命,道德綁架,親友投射,權威壓力等等)。脫離了「集體意識」的束縛,自我就會豐滿和完整起來。


我覺得自我意識就是平時多注意發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有時候人的進步比較緩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覺。這個需要積累,從量變到質變。

在自己認可的方面,對照自己行為產生的效果,就知道那些地方自己做的還不錯,那些地方還需要改進。

自我意識也是在不斷更新,完善的過程中。只要不把自己看死,定義死,就不斷地在創新。改變,更好的提升自我。

為了更好的提高自我意識,還需要去觀察別人,看看別人的優缺點是什麼。好的地方,進行學習,壞的地方,當做參考,避免犯類似的錯誤。


你不是沒有自我意識而是沒有獨立思想,跟提線木偶一樣。沒有人生目標,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活,簡單點來說就是天性被壓抑或者說是扭曲了,你已經習慣了。但是做為人的天性會時不時的想要發芽,種子想要發芽生長需要什麼?需要可生長環境,也就是說想要讓自我生長必須脫離當前環境,尋找新生地。因為你當前的環境,自我這棵種子無法發芽。環境是指你周圍的人事物,想要從中逃脫出來是非常難的,不可能是我幾句話就能解決的事情。凡事都得付出代價


自我 敏感的我 憤世嫉俗的我 愛憎分明的我 多愁善感的我


尋找讓自己開心的事物和感情感覺!就找到了自己!


認清自我


您好,我們的教育過程被灌輸了很多的道理和應該,這些道理和應該像一個模具,我們必須聽而且照做,彷彿只有這樣才是對的,才是安全的。

遺憾的是我們的教育很少會真正去問一個人:你的想法是什麼?然後不帶評價的去相信對方。我們很多都非常在意對方是否聽話,所以一個人從開都沒被問過他的自我,他也就看不見自己的自我了。

我們人的成長規律是越小,越從重要的人的眼睛裡看見自我。如果那個重要的人,多數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是聽話,讓大人滿意,那孩子就學會了討好。如果大人的眼睛裡有看到孩子的需求,願意聆聽孩子的想法,相信孩子可以做到,積極詢問並支持孩子的想法和做法,鼓勵孩子嘗試。那麼孩子從父母的眼睛裡看到的更多的自己,而且這個自己被愛著,被支持著。這個孩子就更願意相信自己,也就是更容易看到自己。

我們慢慢長大,父母的一些看不見自己的方式被我們內化,我們漸漸的看不見自己了。我們要做的就是盡我們所能聽聽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感受,自己支持和鼓勵自己,去嘗試,做錯了不要緊,不受影響,繼續遵從內心。一點點找回自己對自己的掌控感,一點點和自己有更多的鏈接。

這本質是兩種模式在內心的鬥爭,我們要用新的模式來取代,甚至打破原有的,根深蒂固的模式,這是一個充滿挑戰,但意義非凡的路程,因為他的名字叫鳳凰涅般。


推薦閱讀:

過度自我關注是什麼意思?
人是怎麼做到自我認知的?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自我感覺特別良好,感覺他很了不起似的?
如何分清自己的想法是成熟還是更加世俗?
放飛自我重要還是別人的評判重要?

TAG:自我意識 | 自我 | 自我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