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孩子之間親吻問題,做父母的該怎麼引導教育?


其實如何處理親吻的問題,就是折射了我們父母在對孩子性教育方面的手足無措和本領恐慌。

在我小時候,與父母在一起看電視,每當遇到親吻畫面的時候,我的父母(應該代表了大部分父母)會選擇主動把頻道換掉,然後過一會差不多了,再調換回來。

印象最深刻的是古天樂版神鵰俠侶,尹志平侵犯小龍女的那一刻。李若彤那個美啊。喲,有點扯遠了。。。

回到問題上,在我現在看來,那時候父母的迴避做法,無疑是不對的,至少在我對親吻的認知上沒有一個科學的方法和引導。

(以至於我對李若彤那個畫面念念不忘好久)

現在,我成了父母,雖然我不是教育專家,但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引導孩子。

首先,我們對待正確對待這件事,並表現出一個客觀的態度。

在我看來,在處理問題上,正確、客觀的態度教育孩子的第一位。

而耐心和尊重則是永遠需要保持的。

我們的不同態度就有會有不同的教育結果。

我們的責罵有可能會讓孩子覺得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我們的緊張有可能會讓孩子覺得這是一件羞恥的事情,我們的鄙夷會讓孩子覺得他做了一件錯事。

所以,我們的態度,決定了教育的效果。

有了最基本的態度,我們就一定要弄清楚,孩子這樣的行為,是偶然間的情境行為,還是經常性的故意模仿。

如果是經常性的故意模仿,家長就得弄清楚,是什麼樣的東西給孩子以模仿,是書本、是電視,還是家長本身之間的親昵行為給了孩子模仿的素材。

找到源頭,對症下藥,這才是最基本的態度。

其次,衛生和健康。

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肯定對孩子有講過,認識我們的身體。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我們呼吸的空氣中,有各種各樣的細菌和病毒,這是造成我們生病的大部分原因。

同樣,在我們的口腔中,也含有大量的細菌和病毒。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經常刷牙,這是保持口腔潔凈的有效方法。

那麼換句話說,在親吻的過程中,如果口對口甚至是口對臉的話,病菌就會互相傳染,我們就會生病。

生病就要治療,就要去打針、吊瓶、住院等等。

再次,與人交往的正確方式。

我會跟我的孩子簡單說說,什麼是愛情,什麼是友情,並鼓勵我的孩子用其他方式與別人交往,並告訴他什麼行為是合適的,什麼行為是不合適的。

愛情,就是叔叔、阿姨是大人,他們對彼此產生了愛慕之情,需要用親吻、擁抱這種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而小朋友之間的友情,通過親吻這種方式不太妥當,我們可以握手,可以微笑,也可以點頭。

最後,進行恰當的性教育,減少孩子的好奇心。

性教育不是猛虎,過於隱藏和迴避,只會增加孩子的好奇心和神秘感,他會越來越在乎這個方面。

對於孩子,我會告訴他一些簡單的生理衛生知識,進行一些簡單的性別教育,消除他們對異性的神秘感。

我還會告訴孩子,什麼是底線,什麼部位是不能被別人碰的,要學會保護自己。

如果有不恰當的接觸方式,要知道拒絕,也要及時跟家長說。

@知乎親子


看到這個問題後,我腦海中浮現出來的就是我家弟弟Eric的樣子。

我家Eric是在幼兒園開始有這個親親的行為。好朋友越來越多,某一天我就發現他們之間會有一些行為,就是大家見面很開心地擁抱在一起,互相親親對方的臉頰,孩子們很開心,發出尖叫和咯咯的笑聲。

我們家長之間也聊過這個話題,真的是又好笑又無奈,但對於孩子喜歡親親這件事情,我們確實需要做些什麼來更好地處理這些情況,而且這不只關乎孩子的社交,還能對孩子更好的了解身體保護意識和邊界意識有重大影響。

分享我的幾個引導方式,希望能給到大家一些思路:

做法一:不鼓勵孩子親吻其他人

孩子做出喜歡親吻、擁抱的行為,其實是很正常的。友好地表達朋友之間的親密,是孩子們這個年齡段常見的表現,特別是性格比較外向活潑的孩子,可能從幼兒園裡學到了這些方式,又或者是好奇這些模式,都有可能成為孩子行為的動機。

面對我家Eric對人親親的行為,我不反感,因為他做出這些動作並沒有過界(我下面也會來說說什麼是過界的判斷),舉動也友好,孩子彼此也接受。但不管孩子喜歡親親的形式是如何,背後的動機是怎麼樣,整體來說我都不鼓勵孩子做出親吻其他人的舉動。

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了解人與人之間的私人空間,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需要讓彼此感到舒服和安全的空間,這是孩子性教育和隱私保護的重要過程。

私人空間的意識為什麼重要?因為它可以幫助孩子保護自我、重視隱私,也可以幫助孩子避免被虐待、被侵犯等一些可能的風險。

舉個例子,孩子在對別人表示親近的時候,應該明白他們需要先詢問對方,「我可以牽你的手嗎?」「我可以抱抱你嗎?」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感情指導,在對方接受的情況下,才可以做出進一步的示好的舉動。

要提高孩子對自己身體主權的意識,方法有很多。 身體界限感意識向生活經驗傾斜的過程,可以採用交叉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也體驗別人的身體主權的界限感,讓自己可以在遊戲中深入得學習「身體主權」的意義。

像我之前在我開發的優陪課程里,我就跟會員朋友們介紹過身體界限的主題。我們可以準備若干個呼啦圈,或者用手來示範一個圓形,然後告訴孩子,「這是你身體的泡泡,這是你的個人空間。」

我當時和孩子示範的時候是直接使用呼啦圈,讓孩子進入呼啦圈,請孩子想像一個巨大的泡泡,圍繞在身邊。▼

完成了這個步驟後,就可以引導孩子去利用氣泡思考個人空間的意義和重要性了,比如引導孩子,「還記得你的泡泡嗎?如果你不願意,你可以不讓別人碰。你想進去別人的泡泡里,也要先詢問別人哦。」

就好像發現Eric喜歡親親的行為後,我也會教孩子「空氣親親」,你可以想像為是一個不碰觸的空氣泡泡,隔著一定的距離,安全地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但是要保證並尊重好對方的界限。

等到在後來帶孩子去理髮,他看到許久不見的理髮師阿姨,就很熱情地跑過去抱住她,做出空氣親親的樣子,發出「么么噠」開心的招呼聲,這都是合理且安全的抱抱親親行為。

做法二、警惕過界和不妥當的示好行為

擁抱和親親,是常見的孩子表達喜愛和親近的方式。之前看過美國心理諮詢師弗蘭·沃菲什(Fran Walfish)的一個研究,在學前班、幼兒園、一年級和二年級,女孩更傾向於用這些方式來表達親近,而在三年級、四年級和五年級,男孩會更傾向於用擁抱來結交友情。

我們在觀察孩子的行為時,如果發現孩子是偶然性地、並且是友好但有分寸的示好行為,我們可以一笑而過,不需要去刻意鼓勵孩子的行為,也不用去強硬制止孩子的行為。

可以多在生活中滲透空間意識,讓孩子逐漸提高自己、他人的空間意識,也會讓孩子慢慢調整行為,從親親變成抱抱,最後可能是手拉手等其他更靈活的形式。這個過程中,我們同樣也要注意幾個過界、不恰當的示好行為

1) 連續、強迫接吻。

實際上有些小朋友也會有這種行為,我也見過一些小孩子追著其他孩子到處跑,然後一定要給另外一個小朋友連續接吻,嗯,有很多唾液飛沫,並且強迫其他人接受,這個行為就讓人很不舒服了,現場也看到家長們立刻去制止,並且去警告孩子停止這個行為。鑒於此,我們都要特別留意這種情況。

這個年齡段孩子,正常的親吻和擁抱是偶發性的行為,孩子不會天天追著其他小朋友親吻和擁抱,如果有,那麼大多數情況是模仿習得的,那麼這便是一個警惕信號,我們需要留意觀察家庭里的邊界意識會不會不夠,孩子所在的其他環境有沒有頻繁出現這些情景等。都需要去仔細看看。

2) 嘴對嘴的親吻。

不管孩子是對誰做出嘴對嘴親吻的行為,都不應該被允許,我們要提醒孩子注意,這種行為一是不健康,有健康安全隱患;二同樣也是侵犯了對方的隱私,沒有保護好彼此的私人空間。

此外,無論在任何場所,成年人千萬不要對孩子嘴對嘴親吻。

如果嘴巴里已經有蛀牙,或者其他口腔疾病(比如口腔潰瘍等),不管是補過還是沒有補過,治好了還是沒治好,都有極大的可能通過口水把細菌傳染給孩子。

唾液裡面還生活著很多其他病原體,通過嘴巴接觸,很多疾病比如幼兒急診等都會傳染給孩子,這都是危險的。

3)強迫孩子親吻別人。

我也見過一些成年人,跟孩子相處的時候特別喜歡讓孩子親親他/她,如果孩子不願意,就強迫孩子親親,或者家長可能在旁邊也會鼓勵孩子親吻。實際上這種體驗和感受是很糟糕的。

從心理學層面來看,這個做法也會讓孩子在隱私保護上非常困擾,「什麼時候允許別人摸我?」以及「如果我不想讓別人摸我,我能說不嗎?」

如果在生活中,孩子都沒有可以控制自己身體,決定自己想跟誰親密接觸的權力,那麼孩子就更難保護自己。

強迫孩子親吻別人,跟讓孩子刷牙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前者關乎於邊界,如果我們自己本身模糊了邊界,那麼也會誤導孩子,讓孩子模糊了對自己身體的正確判斷。

其實我們也能感受到的,孩子天生對相處不舒服的人有本能的直覺,我們需要尊重他們的這份直覺,這是他們保護自己的盾牌。

做法三:不舒服的身體接觸要說出口

要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我們也需要引導孩子說不。如果親吻和觸摸並不是孩子想要的,那就讓孩子學會表達出來,比如告訴冒犯自己的人:「請離開」、「請不要碰我」、「我不喜歡你抱我」等。

我們也需要告訴孩子,身體是自己可以控制的,通過角色扮演和情景反思的方式,培養孩子基本的生存技能。

當我們的隱私部位被侵犯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勇氣大聲地告訴對方,「你不可以這麼做」,這背後傳遞的是我們內心是否足夠的堅定,我們能夠強烈地意識到身體是自己的主權,並且願意去捍衛那份主權。

岔開來說,實際上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那麼熱情的,比如我家哥哥Joshua,他會對身體邊界就更警惕,五歲多開始就已經自己穿衣服洗澡了,當然他還是需要我幫助他做些事情,但可以明顯看出他很早就意識到了性別意識,以及自己的隱私保護。

所以我也會覺得父母的教養方式,一定程度上是影響孩子的大標準,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底線,什麼是基本,但實際上孩子在合理的範圍內,他們也會根據自己個性、年齡段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反應,這個時候,我們也同樣需要抓大放小,讓孩子能夠在自己舒服的世界裡,自然長成。


如果家裡也有愛親親的孩子,我們可以鼓勵孩子了解私人空間、了解身體保護意識,平時也教會孩子基本的擁抱和詢問的方式,都可以提高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實際上一個成熟的社交力,自然也包括對人與人之間邊界、分寸的尊重和保護,這些都是基本標準

想起我們小時候,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身體主權不容冒犯,而我們更很少被鼓勵如何勇敢去面對和拒絕,等長大後出來面對社會,我們自然也沒有辦法一夜之間就懂得「自保」的能力。

所以別小看親親、擁抱這些行為,它同樣也是在提醒我們,孩子到了需要了解邊界的時刻。我們更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去面對自己的身體主權,如何去向不舒服的行為說不,更如何在尊重自己的同時,能夠尊重和保護別人。

END

我是萌芽,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創始人,公眾號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專註於早教啟蒙和親子溝通,是百萬媽媽信賴的育兒號。

碼字不易

如果對你有所幫助

可以關注我

也可以點個贊哦


換幼兒園。

我侄女的幼兒園,2歲多點的小朋友就開始教性別意識,親親最多只能親臉。

我喊她親一個,直接就把臉對過來了,之前是直接嘴對過來的。

小孩子,大人說一百句也比不上老師的一句。


0-10歲,四年級以前;

他們想怎麼親就怎麼親,隨意!

10-15歲,五年級到初三;

家長發現自家小孩接吻了。

如果自家是男孩,那麼就爸爸上。

"兒子,聽說今天吻到小姑娘了"

「不錯,不錯」

「有你老爸當年的風範」

「感覺怎麼樣,談談跟老爸當年的感覺是不是,一樣一樣滴」

「唔~~嗯~~嗚」

「什麼?還害羞!!!」

「那你就比不過老爸我了」

「記得當年我親吻了小姑娘後,回來就去告訴你叔叔,我是多麼的厲害,有女朋友了,把你叔叔嫉妒的不要不要滴」

「男子漢,拿的起放的下,還害羞個鎚子」

「我先說,再談談你的,怎麼樣?」

「老爸當年……………………」

此處省略十分鐘的吹牛時間。

「怎麼樣,老爸的經驗沒比你差吧」

這個時候,小孩一般都會開口了。

「不過……………………」

重點在這裡,只要他願意開口跟你說了,你就可以隨意正面引導了。

接吻不可怕,可怕的是下一步,擔心他們偷吃禁果。

如果自家孩子是女生,就換媽媽上,套路差不多,只要她願意把接吻,當做不是見不得人的事情去想,只要願意跟父母談了,正面引導就能成功!

16歲~20歲 高中階段

都是高中了,有自己的獨立意識了,父母管天管地,還真管接吻啊?我認為完全沒必要了。


這問題給我弄懵了,不知道去哪抄答案= =!

孩子還很小,我也只是告訴他嘴唇和內衣遮住的位置不要讓別人碰,和他講這些的時候緊張的要死,深怕孩子後面接著問追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結果孩子沒問,自己轉身玩積木去了。我尋思原來大人熱衷的這點事兒,對孩子來說,還真沒有貼紙沒有橡皮泥有意思。

小孩子之間的親吻,要麼是在表達「他們很喜歡在一起玩,特別喜歡」,要麼就是不知道在哪裡看到過,好奇心爆炸學著試試。我覺得不會再有更多的含義,沒必要緊張和介意。

小時候有件糗事,我把我們班女生全親了(當然是臉蛋),男生親了一半,那就是無意中電視瞥見了的畫面然後跟著學,現在我也沒變態(應該是吧),也沒見哪個同學因此有了什麼陰影。要是哪個女同學從那之後喊著非我不嫁,那我得樂死,也不至於讓我媽緊張的不行好像我娶不到媳婦一樣。

小孩子之間親吻,肯定不能直接大聲喝止,會讓孩子嚇一跳,產生更重的好奇,那就有的撓頭了。多觀察觀察,如果偶爾一兩次,如果是我,那就隨便吧,還真能親上癮怎麼著——頂多跟孩子講,別人不喜歡的事你不能做。這中間包括的不止是親吻。

如果真就「親上癮了」,那我應該先找兒童心理醫生或者專業人員諮詢一下怎麼處理比較好——那時候這題對我來說就超綱了。

反正我是覺得應該多留心一下大人和孩子之間的親吻問題,畢竟,變態的大人比變態的孩子多。小孩子之間的親吻,我大概會等一等看,先不做什麼引導,讓子彈....不是,讓孩子先......調皮一會兒。


推薦閱讀:

有「筆上生花"的成語嗎?
如何找散文的行文思路?
華中師大數院的學弟學妹看過來,上岸經驗分享給大家
引導賓語從句什麼時候用if,什麼時候用whether?
西南大學的藝術學專業主要學什麼?

TAG:教育 | 父母 | 父母教育 | 父母與孩子 | 小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