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教義是讓我們膜拜法力無邊的佛嗎?

在中國,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眾多佛教信徒喜歡對佛頂禮膜拜,並期盼佛能為他們消災解難,但諸多佛經又闡明「無所住」等理念。佛教教義是讓我們膜拜法力無邊的佛嗎?如果不是,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眾多佛教信徒將信佛信成了膜拜一個「法力無邊的神」的呢?


有這麼一個故事也許可以解答你的疑問。

瞎堂慧遠禪師你可能不知道是誰,但他的徒弟「濟公」道濟禪師你肯定聽說過。

有一天,皇帝到下天竺寺(今杭州法鏡寺),在路邊看到一尊手捻數珠的的觀音像,於是提了一個有趣的問題,陪同的僧人都無法回答,於是叫來了慧遠禪師。

上曰:「眾生有難,念觀音救苦,觀音手捻數珠,念個甚麼?」遠曰:「求人不如求己。」

現代人可能不太清楚,這句「求人不如求己」是有典故的: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諸」是「之於」的簡寫,慧遠禪師說「求人不如求己」,隱含的意思就是「小人求人,君子求己」,各行其是而已,這句「小人」,不是罵人,而是實話,能力不夠,只能是地位低下的小人,當然,小人也未必不能成長為君子,否則《大學》這本「大人之學」給誰學呢?

大人之學,是先修身,再齊家,而後治國,再平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大人之學既然是以修身為先,事在躬行,便只能求之於己,不能求之於人,但兼濟天下的大人難道會不理睬小人的懇求嗎?兼濟天下的大人難道不濟小人嗎?眾生與菩薩就是這樣的關係,眾生有求於菩薩,菩薩滿眾生所願,他們都沒錯,一陰一陽之謂道,小人、君子,各行其是。

當小人開始修身的時候,小人就已經邁入大人的行列;當眾生開始反求諸己、兼濟天下的時候,眾生便已踏入佛菩薩的境界。小人、君子,眾生、菩薩,在此處貫通,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一念轉,小人即君子,眾生即佛菩薩,求人即是求己,求己亦是求人,不住於求人,也不住於求己,不住小人地,不住君子位。否定求人,則住於不求人;否定求己,則住於不求己。既然無所住,求人又何妨?求己又何妨?這和所求之人是否神通廣大又有什麼關係呢?

但是這樣的道理不是我能解說的,我只是一個玩弄文字的小人,所以我其實想說,「膜拜」這個詞來源於佛教,全稱「南膜拜」,即「南無拜」,是表示敬意的一種禮節,所以你在說「膜拜法力無邊的佛」的時候,我的腦子裡出現了一種翻譯腔:

「噢!向你致敬,覺悟者!我為你的法力無邊而向你致敬!」

是的,先生,覺悟者是法力無邊的,這也是他被稱為「覺悟者」的原因,我們應當向他致敬,以換取他成為我們用來滿足慾望的工具,這也是覺悟者所宣說的教義。是的,他所創造的教義就是讓他本人成為我們的工具。


佛法是中道了義,空有不二,有時從真實處開顯(真諦),有時順眾生根機施設權法(俗諦),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所以佛子應善會其義,不可執著一邊,偏離中道。佛堪受人天大眾禮拜不是沒有原因的。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中言:【菩薩世世見佛若比丘僧來至扶迎為佛作禮。用是故。佛所行處諸天梵釋阿須倫鬼神世間人民。莫不迎佛持頭面著佛足者。】。由於菩薩生生世世禮拜恭敬佛陀以及僧團,才有自己成佛後受人天大眾禮拜的果報。如是因,感如是果,因果必定相符。

禮佛不但能夠折服自己的傲慢心,消除業障,所獲之功德也不可限量。本經又云:【虛空尚可度。須彌山尚可稱。海水尚可量。佛所作功德行累功德世說之不可稱不可量。若有人至意念佛功德者。其福無量。況為作禮嗟嘆者哉。

但是現在的人絕大多數對於佛法的義理並不了解,處於民間信仰的狀態。這樣一來,就出現了神佛不分,盲目膜拜的現象。在這些人心中,佛與那些保佑他們健康長壽,生活美滿,發家致富的神明沒有什麼區別。總之拜了就會得到保佑,不拜恐怕遭到懲罰。如此心外求法,雖然也能獲得福報,培植善根,但難免生死輪迴。彌陀化身善導大師於《觀經四帖疏》中開示:【諸佛出世種種方便勸化眾生者。不欲直令制惡修福受人天樂也。人天之樂猶如電光。須臾即舍還入三惡長時受苦。為此因緣但勸即令求生凈土。向無上菩提。是故今時有緣相勸誓生凈土者。即稱諸佛本願意也。】從此處我們可以很明確地知道諸佛出世之本懷。並不是僅僅讓人斷惡修善,受人天的福樂。因為這些不究竟,不能常住不滅,如石火電光,瞬間即逝。福報享盡,仍要入三惡道受苦。欲界色界的天人尚不能免除五衰相現,何況是凡人呢?

佛知道業障凡夫執著人我相,不解大乘空義,故於《金剛經》中破斥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是為了破斥眾生對於外相的執著,從而不了佛性本具,心外求法,與外道無別。但有些人看到佛這麼說,又生起另外一種執著「不必拜佛念佛,那些都是著相」。佛因病施藥,眾生執葯成病,不能解佛所說義,可悲可嘆。

如果你想問什麼原因導致了世人如此迷信顛倒,答案就是無明煩惱。譬如明鏡久蒙塵垢,其用不得以彰顯,凡夫也是如此,雖然本具與諸佛如來一樣的佛性,但心懷邪見,不知不解佛言,自稱信佛,實非「智信」,而是「迷信」。因此作為一名正信佛弟子,就要儘可能地深入經藏,明信祖論,並且依教奉行。倘若正見不立,茫茫蕩蕩,前路險不可言。正如蓮宗十一祖省庵大師所言:【魔事之來,其由有三:一者教理未明。二者不遇善友。三者自不覺察。今夫人適千里之路,苟不按輿圖,又不逢引導,復不識前路通塞,莽莽然而進,吾知其難免於錯誤之患矣!】。願與諸佛子共勉!


佛教教義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拜佛的意義是:禮敬諸佛,向佛學習,自覺勝道,覺而不迷。


當你對於佛的理解是一個法力無邊的神,付出金錢物質及時間與他換取解脫、換取庇佑、賜福,為滿足自己名利情愛各種慾望燒香磕頭念經持咒,甚至不供不敬就會得報應,供養念佛就能得升天的時候,你就離佛教的教義越來越遠了。

當你發現佛陀只是一個年輕人喬達摩,他不是神靈的化現,也有生老病死,他在人生疾苦中尋求解脫,在不斷的努力下發現了苦集滅道,無常、苦、無我,因此被人們稱為解脫者,他教導人們實際的去發現和踐行這離苦之道,放棄對於名利情愛諸多慾望貪婪的追逐,他教導十二緣起法而不是去盲目信命占卜祭祀持咒,當你完全了解喬達摩所說的法是什麼,也就會感嘆他的智慧,而發自內心的禮拜他,這樣就是在佛法中。

為什麼佛陀會變成現在這種被人膜拜的神?

首先,古代人很少有唯物思想,天地鬼神是古代人的認知局限,而喬達摩的法是一種隱無神論,主張無主宰無靈魂無至高神,他認為一些世間事物都不得不遵守宇宙規律,因此佛陀認為「法」是真理和世間真相,凌駕於一切之上。而對於沒有唯物思想的人,並不能理解什麼是世間規律這樣的存在,在他們眼裡一切客觀事物的運作是由某種未知的主宰力量決定的,比已知神更強的只有更大的神,久而久之,佛陀的神化也就不可避免了。

其次,放在現在,真正客觀了解佛法的也是寥若晨星,因為佛法的複雜遠不是一兩本經書就能理解的,在古代傳播時,面對文化水平不高的大眾,說這種高深的哲學如同對牛彈琴,不如告訴他:「不要問,拜就完了。」

另外補充第三點,從古至今都不乏一些「有心之人」混入佛教中,有的是其他宗教信徒為了搞破壞的,有的是為謀求利益圈錢的。這些人也是佛教神化的幕後大推手。


如果單純的只說關於佛教的膜拜,有些太片面了。中國歷史上對於儒、道的膜拜人數也並不在少數,而到了現在因為各種原因,對佛教的膜拜人群要多於儒、道。而因為膜拜人群的人數太多,每個人膜拜的緣由也不同,大多數國人多是為了健康平安、金錢事業等方面,這部分人群對於佛教也是知之甚少;就像一個班級中,一個老師教的內容都是一樣的,但學生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不能因為看到一些學習不好的同學就直接評判老師不好,這樣來說太過於武斷和臆斷了。

而對於學佛來說,每個人的因由不同、過程不同、接觸法門、學習方法不同,每個人的見解也是不同。所以按釋尊所講,希望每個人的水平都是相近的,確實是不大可能,即使釋尊在世時,這也是沒能做到的。像孔子學生三千,才出七十二賢,恩澤後世,也出現過腐儒、犬儒這樣的人群,所以學佛以自身的思維直接批判這樣的現象,這樣的方式並不會顯得自身多有智慧,只是會彰顯自身不懂方便,不明隨宜教授之理。

我記得看一個小故事,大意是關於李世民問玄奘大師,碰到水平不好的小和尚,還需不需要禮敬,玄奘大師說也需要禮敬。這個故事可能在大多數人眼裡,是佛教徒給皇帝洗腦的故事,但深究起來,玄奘大師這段話講的是學佛弟子應該如何待人,如何降伏自身習氣,如果只是流於字面,那顯然並沒有觸及深處。

關於禮拜這點,南懷瑾先生有篇文章,表述的確實很好—因我禮汝。

像啊,真正的佛同其他許多宗教一樣,是反對拜偶像的。那為什麼畫的佛,塑的菩薩都可以拜呢?答案是四個字「因我禮汝」。因為我的形像存在,你起恭敬心拜下來,那個像是一個代表而已。你這一拜不是拜我,是拜了你自己,你自己得救了。任何宗教最高的道理都是一樣,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自己。你這一念真誠的恭敬下來,不要說畫的真佛,就是拜一個木頭,拜一塊泥巴也罷,誠敬的一念專心,你本身就成功了,就得救了。這叫「因我禮汝」,這並不是拜我啊!佛說的,是拜你自己。你自己什麼?你的心,你的誠敬。

做人做事就是一個恭敬的敬,就是儒家所講的敬。一個人能夠敬己,然後才可以敬人;敬別人,恭敬別人,也就是可以敬自己。一念的誠敬,當下就可以證到佛的境界,所以這一段的道理,是叫我們正信。

任何的宗教徒,不管是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當你一看到塔廟,真正很誠懇無所求而拜佛,那一念的尊敬,就是佛境界。第二念就不是了,拜一下然後想想,唉喲我的香蕉放在這裡蠻可惜,水果在這裡恐怕爛了,廟上恐怕吃不完,最好分一點給我帶回去,這第二念就不是佛了。……

「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離開了一切的相就是佛,這是真正的佛。那麼你說我們在大殿上不需要拜佛了!要拜呀!即假即真。相是虛妄,因為禮拜這個虛妄相,你自己此心有真正的誠懇,發起了真實的誠敬,那就是「信心清凈」,就可以「能生實相」。這個實相的境界就是離一切諸相,一切相皆不著。所以,有人不著相的禮佛,就是一念之間,也不必合掌,也不必跪拜,他一念之間,已經頂禮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有一個禪宗公案,說有一個小孩子要小便,跑到大殿上轉來轉去,後來對著佛的正面,他就小便了。有個法師出來看到說:你這個小孩太沒有禮貌,怎麼對著佛就小便?小孩說:十方三世都有佛,你叫我向哪一方小便呀?

反過來說,十方三世都有佛,方方都是佛,中央是毗盧遮那佛,中心一念誠敬,十方三世諸佛皆在目前。怎麼樣在目前?離一切相,即名諸佛,這個道理必須要搞清楚。

所謂禱告是一種誠敬的心情,所謂天人合一,出於誠與敬的精神,作學問修養,隨時隨地都應該誠敬。《大學》所說「十目所視,十手所指。」誠敬修養要做到我們中國文化所說的「不虧暗室」。孔子就是說自己天天做到這樣,等於與鬼神相通,就是這個道理,這是第一點。

第二,普通的人,到了急難的時候,就去求神、拜佛、向上帝禱告。所謂:「垂老投僧,臨時抱佛。」這就說人平日自以為很偉大,但一遇到大困難,或極度危險,就感覺到自己非常渺小無助,完全喪失自信心——「天呀!神呀!你要救我呀!」倘使這時仍能保持一分自信心,就需要高度的修養。


推薦閱讀:

今天我取樂殺生,圖一時快活,我很後悔,會不會遭到報應?
近2年愛探索人生和宗教,對佛教輪迴一事沒法理解接受,但又愛糾纏其中。?
佛教文明:犍陀羅藝術與塔克西拉
請教南無至尊無上護法如來, 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是否有佛經依據?
如果人人都信佛教,人類會不會滅絕?從這個角度看,佛教反人類么?完全有可能,為什麼說不可能人人都信呢?

TAG:佛教 | 宗教 | 宗教哲學 | 中國宗教 | 佛教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