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孩子不分對錯還撒謊,家長該如何教育?

我家裡小妞3歲了,她想要看電視,沒有得到滿足她就過來打爸爸,爸爸就會打她的小手再和她說教時,她就躺地上生氣,並說我再也不和你玩了,我不喜歡爸爸…這個教育真是令人頭疼。還有如果她把手放嘴巴裡面,外婆批評她,她也是生氣說不和你玩了,不喜歡外婆。為什麼會這樣呢?做錯事情的是她,生氣的也是她,生氣就躺地上,沒有大哭大鬧,就躺地上生悶氣,說不和你玩不喜歡你等等…這個如何教育?以前在家睡覺從來不會要脫光光睡覺,上幼兒園出現要脫光光睡覺的問題,老師問她在家是不是也這樣,她和老師說是的,可在家也是脫光光睡覺的。這屬於已經叫做撒謊了吧。對於她的撒謊不知道怎麼教育!事後,我想了一下,也許在家裡都是換睡衣睡覺,幼兒園穿的衣服她睡得不舒服。但是對於她和老師之間交流出現的撒謊問題該怎麼解決呢?


本文涉及幼兒教育的「三分法」內容。


本來不想答的,看見又扯到「叛逆期」了,忍不住「杠」一下。

以前我也用過「單數年叛逆期」死循環的說法,但是那個是標題黨逗樂,內容也解釋了「叛逆」家長指揮不等於叛逆,更不是叛逆期。

當然了,您自個樂意叫什麼我不敢幹涉,只是說明一下兒童教育理論和發展心理學不是這麼說的。

抖書包。

埃里克森: 信任對不信任,1.5,自主對羞愧懷疑,3,主動對內疚,

解釋一下,三歲大概是自主對羞愧懷疑期尾巴,過渡到主動對內疚……這個情緒心理階段。

簡單一點說,這個年齡孩子想自己拿主意,啥事想自己試試看行不行。

哎呀怎麼辦?

第一種,如題主這種傳統方式,「小屁孩你懂個毛啊你,凡事聽我的!打不服你了我還不信……」

那就和孩子拗唄?看誰厲害吧,雞飛狗跳多熱鬧?

第二種,我說過的「三分法」原則。

簡單說,什麼事一分為三:

安全原則性,立規矩;

訓練學習內容,引導;

其他事,放縱。

當然具體怎麼劃分,價值要計劃好,說「三分法」就是大概三分之一規矩,三分之一引導,三分之一隨便忍了。

拿例子示範吧。

禁止三分之一:

一個人出門,一個人碰水電火,一個人爬到某個高度,玩具上臉(幼兒危險),幾點上床吃飯等等;

禁止就是態度?身體語言,一句話解釋明白,口令法(參考專欄文章)步驟法命令,比如「家居安全呢?」或者「玩水要怎麼樣?」

引導三分之一:

想玩大人物品,想自己選衣服,想吃某個食物(要申請)等等;

引導一般可以用選擇法或者轉移注意力等方法。

比如孩子非要帶著玩具睡覺,你干一仗費勁不?你可以規定哪些玩具(比較髒的,或者地上玩的)不可以上床以外,說,「寶寶可以選兩個玩具,只有一分鐘做決定哦,預備……開始!」

你看小朋友跌跌撞撞就衝進玩具房了,才沒空和你「叛逆」呢!

放縱三分之一:

說實話很多家長非常不「人性」,孩子也是人,是,沒你社會經驗豐富,沒你聰明,可是就一點點自己做主權利都沒有?比較扯淡的是,我親戚帶娃,人家吃飯吃的好好的,特么的她連下一口吃啥都要規定,孩子想吃另一個菜(已經撥好盤子里不存在挑食)她都硬要搶下來把孩子惹哭了,然後舔著臉回頭給我抱怨,「你看這孩子多倔,沒良心,叛逆期……」

孩子可憐巴巴抽著鼻子掛著大顆淚珠,我忍半天沒大耳刮子上去替孩子主持公道……孩子好好的,你控制狂虐待狂好不好?

當然了,實在不適合孩子做決定,同上一條你給選擇題唄?

不過再三強調:一定一定一定要給孩子三分之一自己決定事情的機會,就當是一種情緒管理和自立能力訓練課程!非常重要。

實際舉例子。

我孩子上學以前,衣服褲子放在指定抽屜,自己選隨便配!成天愛某一個圖案到破洞了,我補補,除非見人場合隨便你了。

出去玩睡覺甚至吃飯,都可以帶玩具陪!但是吃飯時候不可以摸玩具,放在旁邊陪就可以。

電視我們家基本上二十年都不看了,iPad那些,孩子很早就知道哪個APP裡面哪裡是少兒頻道或者動畫片,自己選從來不干涉。我有時候諂媚的推薦,「想不想看變形金剛,粑粑小時候可喜歡了……」小傢伙鄙夷的瞪我,「幼稚……打來打去有什麼教育意義?我就要看海綿寶寶……」

哎喲我個暴脾氣嗨……

算了,惹不起,我自己刷劇去了。

題外,很早就規定好了,一次看十五分鐘就要去陽台數汽車休息眼睛,這個屬於規矩。你尊重孩子,孩子當然尊重你和你的合理化規矩了。


這個階段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或者叫自我意識覺醒期。2-3歲是一個大概的時間節點,有的孩子甚至一歲多就表現出來了。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很容易出現大哭大鬧、不聽管教、執拗等情況。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的概念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關於「我」的概念越來越清晰,他們會渴望自己獨立做一些事情。

同時父母會因為想保護孩子而加一些限制。這就會造成孩子的抵觸與反抗。

比如:——「不洗澡,今天不洗澡!」(好容易哄進澡盆,洗完澡後不出來)——「我還要洗澡,我還要!」缺乏自我控制

隨著孩子活動能力的增強,探索環境的機會增加,他對世界的認知逐漸豐富,生理和心理上的急劇變化,導致孩子的需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但孩子的智力、情緒控制能力和表達能力還比較弱,不懂如何採取合理的方式來提出自己的要求。

常常只能通過說「不」、通過吵鬧哭喊來表達需求。

找存在感有時候,孩子會重複犯錯,或者故意找茬。

好好走著路,非得踢一腳垃圾桶。說了不可以尖叫,還得叫。

孩子這樣,有可能只是想引起家長的注意。這其實也是自我存在感的一個表現。這些小人兒,不會像大人一樣會思考對錯,權衡利弊,掩飾情緒在我們家長看來都是「雞零狗碎」的事情,對他們來說,都是「天大」的事。

家長要採取合適的方法,不要硬來。

面對孩子的這些情況,家長該怎麼辦?

穩住自己,陪孩子接納情緒面對孩子的哭鬧,大人要避免河東獅吼。(默念「親生的」三遍)。你想讓孩子冷靜,必須自己先做到。

然後不要想著第一時間讓孩子停止哭聲,允許孩子發泄。發泄情緒,然後才能認知並接納情緒。規定原則,溫柔且堅定的執行孩子的世界裡,處事全憑本能。家長需要及時設限,讓孩子知道是非對錯。

在執行過程中,可能會遭遇哭鬧,家長一定要堅持態度,原則問題不能退讓。當然,要給孩子解釋清楚拒絕的原因。

比如:「天冷吃冰激凌會肚子疼,等暖和了媽媽再陪你一起吃吧。」巧妙要求,改變說話的方式

孩子大點了,就不那麼好說服了。這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減少說「不可以」的次數。

孩子在這段期間常說「不要」。對孩子來說,如果爸媽說「不可以」時要服從,是一種控制行為,為了要得到控制權,孩子也以「不要」來滿足自己的想法,這是一種很自然的模仿行為。

如果你不喜歡孩子一天到晚把「不」字掛在嘴邊,自己就要盡量少說。

2、為孩子示範正確的行為。

對孩子說「不可以」的同時,請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

孩子正處於成長學習的階段,告訴他們哪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了解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

孩子拿東西敲魚缸,與其說:「小寶,不可以敲魚缸,再敲就打屁股。」不如說:「小寶,魚缸可以輕輕地摸。像這樣,媽媽知道你會輕輕地摸。」

3、不要事事都提前警告。

這個階段的孩子缺乏自我控制力,又充滿強烈的好奇心,警告等於是變相的提醒。

假如你擺了一盆花在客廳,本來孩子沒注意,可是你擔心他去挖裡面的土,所以告訴他:「不要摸泥土,土很臟,裡面有細菌,摸了會生病。」

很多孩子都會去挖,因為他要去試試你說的臟是怎麼回事。還有細菌,他也看不到,你說會生病,他要去試試你說的事情會不會發生。

4、給孩子抉擇的機會。

孩子喜歡做自己的主人,提供選擇正好滿足了孩子的需要;而且,事情是自己選的,通常會心甘情願去做。

及時回應,讓孩子知道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份量當孩子一再犯錯或者故意搗亂的時候,家長可以想想,是否最近有疏忽ta或者敷衍ta的地方。

家長不是超人,有時候會分身乏術。當孩子找你的時候,你也許不能立馬抽身去幫ta。但是一定要及時回應「媽媽聽見了,但是我現在真的很忙,需要你等我一下。」如果這句話說完還沒用,直截了當緊緊抱著親一口,也能滿足孩子哦。事情失控以前,給孩子按下「暫停鍵」針對特別頑皮或者極度失控的孩子,偶爾實行time-out這種方式冷靜一下是可以的。Time-out其實就是老人常說的「站牆根」。

但是要注意讓孩子冷靜的地方一定要是熟悉且無聊的,既讓孩子感覺安全,又足以達到冷靜的效果。千萬不能用關小黑屋這種冷漠的方式。

Time-out結束以後,也一定要及時跟孩子復盤。


其實我覺得作為家長,你應該擺正自己的心態,好好的去想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行為?

三歲的小孩子他懵懂的年紀,他根本都不懂什麼叫做對錯,只是有的時候就是慣性的說出一些話。

既然你現在發現了孩子他會生氣會倒地的情況,那麼你應該做的就是引導孩子去糾正自己的行為,而不是去批評他。

比如我曾經有一個朋友,他講過這樣的一個事情,就是有一個孩子在上課的時候把鞋子脫掉再玩,然後有其他的小朋友就被蠢蠢欲動,這個時候老師就告訴孩子們,我們看一下誰把鞋穿在腳上,然後大家都舉起手來,只有脫鞋的那個孩子沒有舉手。然後呢,再引導孩子告訴他們穿鞋子才是正確的,不穿鞋子是錯誤的,這個時候孩子他自然就會停止他的其他的行為。

寶寶衣服脫光光睡覺的情況,我覺得可能大人需要檢討一下,你們是不是有脫光衣服被孩子看到的情況。

三歲的孩子犯了錯誤,大人不要急於去批評他,指責他說他錯了,而是應該去積極的將孩子引導向好的方面。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嬌慣孩子了,許多家長捨不得讓孩子受苦,殊不知這樣反而害了孩子,愛孩子不是寵孩子。

「玉不琢不成器」,一棵小樹長成參天大樹不知經歷多少風吹雨打,一塊鐵煉成鋼材不知經過多少磨鍊。寵愛孩子多表現在買最好的給孩子,不讓孩子幹家務,洗衣洗澡都是幫助孩子做,由於極度嬌慣,孩子會出現閑這種菜飯不好吃,挑剔的事經常發生,更有甚者,對父母又打又罵,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怎麼會成才呢?這種粗淺的道理怎麼許多父母就不懂呢?我國古代教育孩子是極嚴的,所謂嚴師出高徒就是這個道理。現代社會的教育變成「子女呼,應勿緩;子女命,應勿懶」。我認為,要想孩子成才,要捨得孩子吃苦,以後長大才少吃苦,父母以後才享福。必須讓孩子實踐和歷練,不能為孩子包辦一切。鼓勵孩子多學習我國傳統的優秀國學,通過練習諸如jint速讀記憶的正能量工具來提升閱讀速度,大量獲取好的知識,讓孩子明白知識的重要性,尊敬父母和師長的重要性,明白學習的重要性,讓孩子真正成才。再不學這些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這些優秀的國學文化面臨失傳的危險,並且裡面的內容都是引導孩子向上的。


我想說的這些問題,在第一帶養人身上都有。孩子執行並非口頭多大對錯,而是家長行為的對錯。家長行為不變,口頭給孩子說對錯 沒有意義。要想孩子知對錯,家長首先要自省。


推薦閱讀:

快樂不打烊、安全不鬆懈丨淘樂思秋季活動精彩掠影
孩子總是亂髮脾氣?這招保管有用!
你們都知道孩子不想去幼兒園的原因是什麼嗎?
BBunion國際早教:國際幼兒早教哪家好?
如何選擇一家正宗的蒙特梭利幼兒園?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 幼兒教育 | 兒童心理 | 教育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