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宗教與人生哲學有什麼區別?

在我印象中,信仰,就像是很多人共同的哲學


信仰是理性的開端,作為理性得以構建的的起點,他不來自於理性本身,因為那時理性還未構建。所以信仰是不來自於理性,卻構建了理性,且非普遍共識的相信。因此信仰是自由的,是每個人對自己負責的。

宗教是一種信仰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為了維護、發展、傳承自身,而形成一種社會組織形式。在這一界定下,宗教是信仰的一種高級存在形式。而宗教必然是一種社會組織形式,政教合一之所以是政教合一,就是因為,它既不是純粹的政府,也不是純粹的宗教。

人生哲學與純粹理性的哲學不同,它不是思維科學,而是社會科學。不僅僅信仰、宗教會產生人生哲學,風俗、倫理等等也會產生。


信仰是指對一個組織對一個事物或者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信仰可以有多種,宗教信仰是其中一個,無神論也是屬於一種信仰,理性和科學也是屬於一種信仰熱愛一種文化或者思想也是一種信仰。

而宗教是古代人不能正確理解世界的超自然反應,從而產生錯誤的思想,本質是對世界的一種敬畏和尊重。

而宗教是一種英雄論,每一個宗教有一個「智者」「神明」是完全正確的,比如佛祖,耶穌,安拉,三清。從而反應古人的「超自然事件」而宗教也會伴隨著相應的宗教神話比如佛教的地藏王,佛祖,觀音,耶穌,先知,三清,玉帝,徒弟等相關的神話故事,塑造的「神明」「智者」通過「極樂凈土」「地獄」「六道輪迴」來約束人無條件服從。

而哲學多數從神學中分離出來,哲學是指對世界的客觀規律和世界本質的認識,並對世界的這就是「世界觀」而世界觀決定方法論,簡單的說世界觀和方法論就是哲學。

信仰,哲學,宗教有三者都是互相不可分離的!並且互補互利。沒有神學的哲學是沒有靈魂的哲學,沒有哲學的神學就是沒有輪廓的神學。而信仰一直貫徹在宗教,文化,國家,團結的熱愛和追求。


信仰,比如對球隊,對人,對思想都可以有信仰,就像主席說的「人民有信仰」這個信仰不是宗教吧

宗教又叫一神教,指認為有一個神(造物主)創造或者統治一切的教,所以嚴格意義看佛教不應該算作宗教

哲學,哲學和宗教不一樣,哲學家不是都信宗教的,高中教材和大學教材對哲學的描述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哲學的定義存在分歧


人生哲學&>信仰&>宗教。


宗教和信仰是有根本區別的。絕大多數人搞不清楚。有必要普及一下。

宗教是佛教名詞。宗是指開宗立派,教是指教而化之。從這個意義上說儒教也是宗教,孔子開宗立派,儒生繼承祖業。諸子百家大多數可以算宗教。但是為什麼諸子百家不能算宗教?這要從古印度說起。古印度是宗教氛圍很濃的國度。各種宗教多如牛毛。這些宗教的目的是為了找到人生的真諦。古印度人的世界觀是梵。和中國人的世界觀是道產生了一切有點類似。可是有很大的不同,印度的梵是一個人格化的神。就是梵天。梵天是創造之神。創造之後還不夠,還要毀滅,有生就有滅。毀滅之神是濕婆。從產生到毀滅還有一個神管理,叫毗濕奴。

中國的諸子百家是圍繞道而展開的,各人對道的感悟不一樣,產生了諸子百家。不要以為道是道家專利。印度的情況與中國類似,這些宗教通過修行獲得人生的真諦。其中婆羅門教是古印度最突出的。古印度其實就是以婆羅門教為國教的。釋迦牟尼就是修行婆羅門教的,釋迦牟尼修成了婆羅門教的最高境界四天禪。可是釋迦牟尼認為那個不究竟,不是他尋找的東西。釋迦牟尼就自己去修,歷經磨難終於在菩提樹下開悟。釋迦牟尼開創了佛教。佛教與其他宗教完全不同。細說起來很多,主要是推翻了古印度的傳統觀念。佛教認為眾生平等,佛教認為沒有主宰。在古印度的諸多宗教里是一個另類。由於佛教興起,古印度的國教從婆羅門教變成佛教。婆羅門教相當於是政教合一的。但是婆羅門教只掌握宗教,不掌握世俗權力。婆羅門教實行種姓制度,類似奴隸制,把人分等級。後來婆羅門教向佛教學習,擊敗了佛教,婆羅門教改為印度教。印度教成為印度的國教。古印度比較出色的宗教還有耆那教,拜火教,錫克教。其中拜火教傳到波斯,成為襖教,也就是金庸說的明教。

古印度的宗教和中國諸子百家不同的地方是,諸子百家的學說主要目的是做人做事。道家做真人,至人。儒家做君子。做事就是治國理政。印度宗教的主要目的是解脫。找到人生的真諦。解脫就是指人死後的問題。學說是世俗的,宗教是出世的。相同的是修行。

信仰產生於中東,沙漠一神教的共同點是信仰獨一神。嚴重排他。基督教傳播到歐洲,伊斯蘭教傳播到亞非歐。一神教是信仰,不是宗教。信仰是有個神,信仰神的目的是功利性的,信仰神為了獲得神的庇護,信仰神為了獲得永生。當然也有信仰神是為了追求真理。信仰的目的與宗教的目的相類似。但是信仰是沒有修行的。信仰在世俗世界就叫主義。主義這個詞來自信仰。一神教是信仰,產生於奴隸社會,所以把神稱為主,主就是奴隸主的主。信仰是沒有修行的。修行的一種形式是靜坐冥想。一神教號稱天啟。其創始人倒是修行的。創始人修行被神啟示。創始人以神的口諭建立信仰。如果創始人把獲得神諭的修行方法告訴信徒,那麼信仰就變成宗教。創始人把神的口諭作為建立信仰的資本,創始人就有精神領袖的地位。所以宗教的創始人是老師,信仰的創始人是先知。

所以把學說,宗教,信仰,主義並列起來看。學說與宗教的交集是修行,宗教與信仰的交集是生死,信仰與主義的交集是主宰。共產主義是信仰,自由主義也是信仰。

由此可知,宗教和信仰是不同的,一般人並不了解。把宗教和信仰混為一談。至於人生哲學屬於學說。


信仰是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世界觀為中心;

宗教是成套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他人的不是自己的;

人生哲學是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人生觀為中心。


推薦閱讀:

為什麼無神論不是迷信,無神論有問題嗎?
做為一個新時代小道士,請問如何能把自己的抽象思維轉換為縝密而具體?
自古佛道相爭為什麼道教爭不過佛教?
人的三魂七魄

TAG:信仰 | 宗教 | 宗教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