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挪威的森林》里什麼都讀不出來,為什麼會有痴迷這本書的感覺?


那便是這類書不太適合你吧。日本文學必須絲絲入扣地體會…或許總有一天會明白。又或許不必強求。


比如儘管我聽不太懂西方古典樂,這卻並不妨礙我去欣賞它本身的音樂美?


1.魔幻現實主義題材的魅力。村上的作品中情節的發展總是呈現出似乎含有某種邏輯但又不能完全講通、同時又時不時地好像要傳達些什麼的朦朧感,《海邊的卡夫卡》和《尋羊歷險記》中體現的尤為明顯,而即使是相對貼近現實的《挪威的森林》中,你也會對直子、木月的死感到一絲不對勁。只要你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即使不能完全讀懂,但你一定在其中體會出某種情感和氛圍的傳遞。說白了就是讓人感覺很有逼格。

2.小資的生活情調。無論是渡邊、岡田、卡夫卡、還是不斷出現的「我」,村上筆下的主人公的生活方式有著極具年代感的味道。時不時在家用唱片聽著巴赫,時不時又用車載音樂聽鮑勃迪倫和披頭士;睡前總是喝一杯什麼牌子的威士忌,再讀一本陀思妥耶夫斯基或卡夫卡的小說來助眠;閑暇之餘跑健身房游泳池鍛煉,或是在家裡當家庭主婦,或是晚上去酒吧尋找邂逅。這不就是我們這群屌絲在現實中想要卻達不到的生活嗎。

3.不無聊的文筆。相比於各種被家裡人逼著讀的名著,村上的文筆相對有意思的多。各種天馬行空你從來都想像不到的比喻手法,突如其來的劇情變故,以及主人公是不是「得得」一句的幽默口吻,年輕人是很容易看得過癮的。


個人意見,總覺得在渡邊無拘無束,看似花天酒地的生活中似乎落滿了厚厚的孤獨。而作為一個同樣孤獨的人,這一點已經足夠吸引我了。同時,還有如同樂曲的高潮,時不時出現的純情劇情恰到好處。拋開少兒不宜的情節不提,渡邊君獨立自由的人格,無差別的對身邊人的關照,在紛擾中不乏理性的學習與生活,並且享受孤獨,某種程度上,很討人喜歡。整本書節奏和緩,感受作者的思想,不會有令人血脈噴張的熱血感,只是一種略帶寒意卻令人坦然的慵懶。


這本書就像是在公園裡一位大叔跟你突然的講起了故事,你聽得很入迷,天亮了,故事未完,大叔卻走了。只有你一人愣在原地,痴痴的回想著這個故事。


小說具有親和力和聯貫性,故事戛然而止,總是會讓人想看下一章的。

既然什麼都讀不出來,那麼我建議你就別看了,因為讀書是讓自己開心的,而不是在大眾面前說我讀過這本書。大眾認為這本書好,但不一定對所有人都好。

本人就是一個例子,很多人都在捧挪威的森林,於是我就去看了看,然後就有了和你一樣的感覺,什麼都看不出來,沒感覺。

讀書也是要有感覺的,有了這種感覺才能讓人心情舒暢,才能讓你證明它是本好書。我也不是說挪威的森林不是好書,它只是對我來說無感。無感的書我大多數會中途放棄,因為它讓我體會到讀書的累贅,不僅不會讓我心情愉快,反而形成視覺疲勞。

大眾是大眾,你是你,書好不好看,要靠自己的感覺。

以上內容可能跑題了,但看到這本書就想說這些話,見諒。


就好比我小學到現在都喜歡哈姆雷特 就好比我初中到現在了看了簡愛無數次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可能是文字用的好吧。


《挪》的魅力就在於它講了個足夠有吸引力的好故事,如果你想找「能讀出來什麼的」教育書籍,我甚至勸你乾脆放棄村上所有作品。

《挪》作為村上長篇算是比較早期的,當時在日文學界批評村上「創作缺乏內涵,就只是為了賺錢」的批評聲也不覺與耳,直到《鳥》出版了才初步扭轉了村上在業界的評價。所以題主說「讀不出什麼東西來」,可以說是確實如此。但這不妨礙《挪》的衝突設置足夠有戲劇性,而且從開始到高潮到結尾足夠流暢。不愧是學戲劇出身的作家,使得讀者痴迷這點基本技能還是有的。


1.文筆太過優美導致你痴迷

2.人物生活你羨慕你期望導致你痴迷

3.黃色情節挺好看的導致你痴迷

我覺得這書超好,細品。


憂傷擁有魔力


反正當年是奔著黃段子去的


同感,這本書給人一種很強烈的讀下去的感覺,會一直讀到覺得脖子酸,眼睛痛,但是頭腦不疲憊,這就是村上春樹的純純的愛情


因為書裡面有一種哲學,讓你朦朧卻又想往下思考!


推薦閱讀:

流行性口腔潰瘍

TAG:日本文學 | 日本作家 | 日本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