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通過別人的讚美和關注來體現自己的存在感,是出於什麼心理?怎樣不去過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呢?

這裡指的是,當自己提問題沒有人回答,或者說什麼話別人不理睬這種情況下,自己會非常失落,覺得自己沒有存在感。只有在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肯定時才會覺得自己做的是對的。

人不應該過多在意別人的看法,也不能總活在別人的評價里。那要怎樣不去過於在意別人的評價呢?


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的情況,渴望通過別人的讚美和關注來體現自己的存在感。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也是我們自我評價建立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

想想我們年紀還小的時候,我們是通過父母、老師、長輩等人的評價來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能做,做了什麼事情會得到表揚和獎勵,做了什麼事情會遭到批評和懲罰,這是我們學習的過程。

但是,如果只能在別人的讚美和關注中收穫自己的存在感,過度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甚至於,別人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一個動作都會讓自己臆想他對自己是不是有什麼看法,以至於時常緊張不安,在他人面前也拘謹難受,甚至不敢與人交流,這就嚴重影響了自己的日常生活,需要尋求專業幫助了。

至於目前處於這一譜系(略微在意——比較在意——非常在意——過度在意)的哪一點,自己的這一狀態對生活造成多大影響,這就需要自己先來做個評估了。

怎麼不去在意?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吧,你發覺自己過度在意時,有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想什麼?有沒有什麼想法不自覺地出現在自己的腦海里?這樣的想法在你仔細分析來是正確的嗎?

祝好,紅桂。


說真的,其實和你有相同的疑問。

我來這裡就是想找個回答。

可我知道自己永遠都是說起來比誰都會說,可是又做不到自己說的那麼瀟洒。

也許只是他們沒有回答只是因為他們怕回答之後沒有人理睬。

人們做不成很多事的原因只是因為膽怯。因為怕,所以不敢去嘗試,所以就做不成。

很少有人會真的做到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不在乎別人是否讚許自己,不在乎自己到底有沒有存在感。

只是有的人會把這種在乎表現出來,有的人會不想讓別人知道,而且想要讓自己不在乎,於是像我們一樣,想向別人求助。

可是最終只能求人者自助。

自己的心結只能由自己打開,自己的本性也只能自己一點一點改變。

突然就想起來之前在微博盛行的一個段子,別人說你胖你就一定要打死他,又沒有吃他們家的饅頭,也沒吃他們家的小魚乾,你胖不胖又和他有什麼關係呢?

很多時候,你在乎的東西在別人的眼裡其實就像過眼煙雲一般,他們可能連自己的事情都記不清楚,又怎麼會記得那些有的沒的呢?

別在意,做自己就好了。

不過我相信,願意耗費短短几分鐘甚至幾秒鐘來回消息的人一定會是一個善良的人。

說了這些,我的心情也輕鬆了不少希望你可以好好的。


出於內心的「空」,出於自我價值感較低。一般是小時候沒有很好的得到父母的「鏡映」,長大了一直在尋求,尋求外界的讚賞和認可來彌補這一塊,但往往只是暫時的,很難被填補,所以總是在不停的尋求.


首先,自信起來。不要讓自己的價值全部用別人的觀點來實現,肯定自我價值。

其次,正確理解別人和自己,可能你當時說的話有些偏頗,別人壓根不想告訴你,或者其他人對你說的沒有太多了解,所以沒有接下去。然後,也要不斷的反思自己,想想自己上一次怎麼樣的說話方式,什麼樣的內容,其他人沒有理,這一次是不是改一下方式,還是某一個人故意針對你。

最後,記住對事不對人。


先來討論【過分關注別人的反饋】背後是一樣怎樣的心理。

基因因素(10%)。性格的雛形,不解釋。

家庭因素(20%)。主要指幼兒和童年時期的心理創傷。由於父母長期地對自己情感回應需求的忽視,致使兒童形成這樣一種錯覺(misconception)和執念(belief)——我是不值得被愛的(I am not worth loved)。但是生而為人,我們最需要的就是確立自己的價值(value),而獲得價值最優的辦法就是獲得關注和認同(approval),年少的被忽視導致長大後的自己過分渴求關注(aspire to be cared about),以至於會因為任何一絲一毫的是否被關注的細節或喜或悲。

個人因素(70%)。個人因素就是自由意志(free will)。既然我已經是這樣的一個「過分在乎別人的反饋」的人了,那麼我該怎麼辦呢?許多人都忽略了自己是可以改變性格氣質這個事實的,只要你的願望足夠強烈(As long as you want it bad enough),因此導致大部分人喪失了這70%的主動性(autonomy),形成【被忽略——自卑——自卑的表現——被忽略】的惡性循環(negative circulation)。

接下來討論【如何做到不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

1、建立自己的信仰(Set up belief)

什麼是信仰?

信仰可以很簡單。

我永遠不可能是最差的

接納自己的負面情感會更快樂

別人其實聽到了我的聲音,他們之所以沒有回應,可能的原因有很多: 可能他們沒有機會插話評價我的回答、可能他們無法針對我的表達做出評價、也有可能他們自己本身不在狀態

別人愛不愛我並不重要,我活著,是為了自己

別人對我的想法不會對我造成任何物理傷害,也就沒必要對我造成心理傷害

別人其實並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在乎我自己

別人更希望我是一個快樂的人

……

以上這些,都是信仰,而且都是經過心理學實驗驗證過真理,相信他們,內化為自己的信念,會使自己更快樂,更自由(Set yourself free)。

2、主動尋找「別人不在乎我的想法的」【直接證據】(immediate and direct evidence)。

與其這樣猜疑,為何不去直接問問那個「不理你的人」他究竟是怎麼想的。我相信,他能給你較為客觀的真誠的回答。

與其忍氣吞聲,為何不重申一遍自己的觀點,讓大家聽到自己更加自信響亮的聲音。我相信,當你表達出了「自己需要得到正常人需要的回應」這個基本需求(basic demand)的時候,大家都會盡量尊重(respect)、理解(understand)並滿足(satisfy)你的。

與其獨自靜坐,為何不去尋找相關心理學書籍。去試著讀讀流傳廣泛的著名心理自助叢書,嘗試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Think of things from different angles),理解別人行為背後的動機(motivation),從而變得坦然(calm)、包容(tolerant)。

其實我們之所以感覺被忽略,就是因為自己忽略了自己解決「被忽略」這個問題的能力。


推薦閱讀:

你第一次讀就想抄下來的詩是什麼?
山窮水盡,我是怎麼了,該怎麼辦?
有哪一刻讓你覺得自己已經不年輕了?
為什麼東北人能接受零下20度低溫,卻接受不了南方零度氣溫?
為什麼有人不喜歡劉海屏?

TAG:生活 | 心理 | 心理諮詢 | 人際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