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對兒女最重要的要求都是乖巧懂事?


在傳統中國,無論是父母要求子女,老師要求學生,古代的君主要求臣民,基層的鄉賢要求村民,都把聽話、懂事、順從,作為一種美德。這是出於對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追求。

君臣關係和父子關係是儒家人倫中最重要的兩個關係。君主的權威來自於家長的權威。父子關係是君臣關係的原型,君臣關係是父子關係的再現。所以會有「君父」、「事君如父」、「家國同構」的說法,而且封建王朝也都是「以孝治天下」。

以父子關係帶有血緣的確定性(也就是人們更容易理解血緣關係,不容易理解政治關係),就為接受君臣關係提供了廣泛的社會基礎,有力的保證了王權的統治合法性和政策法規的實施。

因此,在家庭內部,要維護家長的權威;在社會生活中,要維護君主的權威。可見,無論是王權提倡的「忠」還是宗法提倡的「孝」,本質都是對於聽話和順從的追求。

經歷了幾千年的政治實踐,制度化的政治認同已經深刻影響了中國的文化品格。形成了獨有的、根深蒂固的「孝順」文化。

雖然時至今日,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和政治制度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孝順」的內涵和外延都在被人們不斷豐富和修正,但「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和鬥爭,從來都沒有停歇。

學歷越高的人越容易不孝順父母嗎?為什麼??

www.zhihu.com圖標

到了建國後,受制於生產力水平的低下,社會整體受教育程度的不足,父母對於子女乖巧聽話的要求,也是出於降低撫育成本的考量。

以我們父母那一輩人為例,一家裡普遍都有五六個孩子,同時物質水平極度貧瘠。他們的父母要在維持全家的溫飽和生計上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乖巧聽話的子女,可以早當家,可以分擔家務,可以照顧弟妹,還可以早早賺錢貼補家用,父母當然喜歡。

到了我們這一輩(80後),雖然是獨生子女,但由於父母都是雙職工,而且他們作為窮苦人家出身留在城市的知識分子,毫無倚靠,還要給農村的弟妹們輸血,一路要靠自己白手起家式的艱苦奮鬥。所以家境也是在我高中以後才走上了小康之路。我們很多人從小都有過假期被反鎖在家裡的經歷,還有我記得我母親為我講睡前故事的時候,經常累的講著講著就睡著了……前兩年我母親還在跟我道歉,為什麼過去對我那麼沒有耐心,動不動就吼我凶我,只是因為我不乖。實在是那時候生活太難了,耗盡了她的精力。

當然,我發現當我的同齡人做了父母以後,觀念已經進步很多了。尤其是在我的圈層內,大家都受過良好的教育。於是,人們開始反思自己的原生家庭,開始規避自己父母錯誤的育兒方式。我身邊的很多同學朋友,從懷孕開始,就在學習兒童心理學和早期教育。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已經不把乖巧聽話順從,當作一個孩子最大的品質。而越來越注重個性化培養,鼓勵孩子有獨立見解。小學老師們也感覺到,現在的孩子更加的大膽和主動了。

中國的親子關係,已經相較過去更加的平等、鬆弛和多元。少了一些權力關係,多了更多純粹的愛。

價值觀這個東西,是要靠一代一代洗的。必然是一代比一代強的。

Take the time


我想起個事兒,在國外都過萬聖節,會有小朋友要糖這個環節。

我們這些留學生一般晚上不出門,十來歲的混蛋小孩帶著面具各種挑釁,你還不能打他們,我也被噴過那種臭烘烘洗不掉的東西。

但是入鄉隨俗,我會準備糖,小朋友敲門我也會拿出桶讓他們拿。

前幾次敲門小孩拿糖沒完沒了的一把又一把,還有找我要錢要煙的,也見過拿完回頭罵人的,這種事兒你一旦經歷了,會覺得厭惡和噁心,什麼紳士國家。

後來有人敲門,很禮貌的三聲,門口站著三個4-7歲不等的孩子,穿著卡通任務的服裝,開始唱歌。後面跟著他們的父母,面帶微笑。拿糖一人只拿了幾塊,道謝轉身。

美好又出現了,放眼全世界,好多人標榜人家小朋友自由,什麼探索精神,實際上混蛋率挺高的。也不光英國,在巴塞羅那的11點多,我也被一群半大孩子搶過相機。

至於我的孩子,我鼓勵他們探索,我和我兒子也挺沒六兒的,經常是來,帶上圈套打一架,誰服了聽誰的。但是有一點,影響別的事情不能做,包括家庭內餐桌上的規矩,晚上家裡產生噪音的規矩,出門在外的規矩等等。

據我觀察,我兒子在家跟我沒六,出門偶爾也和我耍賴,但是真的遇到事情,很懂事兒。


因為中國人自己的人性的潛能未有社會環境被激發出來。

很多成年人看來,孩子做的不乖巧懂事的事——成年人覺得很可怕——但是實際上應該是人類本能的玩耍和特質。

但是成年人本身覺得這些本能的玩耍和特質不符合自己內心的觀念(其實也是從小被灌輸的觀念)

東亞的封建思想太強,強到難以想像。強到自己意識不到其實是又在給孩子施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

健康發育的寶寶,從1歲半開始,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脾氣:

  • TA會經常執拗地說「不」;
  • 會強調這個是我的,那個也是我的,開始以自我為中心;
  • 愛「添亂」,喜歡模仿大人做事,喜歡幫媽媽幹活;
  • 喜歡跟同齡人玩耍,不再以父母為中心。

這是孩子渴望獨立的開始,自然生長的表現。

讓孩子自由生長,他會具有獨立性格,自信氣質和堅強毅力。

如果父母認為「聽話」是一種稱讚,並以此要求孩子乖巧聽話、言聽計從,其實是在有意無意間扼殺了孩子天性,使成長扭曲。

這與塞利格曼效應有些相似。

塞利格曼效應來自於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的一組實驗。

把狗關在籠子里,當蜂鳴器一響,就給狗以電擊。狗被關在籠子里,無法逃避,只能一次次地承受電擊的痛苦。

多次實驗後,實驗人員把籠門打開,這時,狗不但不逃,而是倒在地上呻吟,本來可以主動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來臨。

而聽話的乖孩子,他們的生活處境和上面的實驗狗很類似。

當父母要求他們聽話懂事時,第一次也許他們會反抗,但在強大的父母面前,弱小的孩子逐漸會習慣。

因為他們發現,如果不按照父母說的做,父母會生氣、失望。但是,人,畢竟與動物不同。

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就認為:人,生來就有一個要「成為自己」的願望,否則他會痛苦,會失去生而為人的意義。

那些太過聽話乖巧的孩子,總會在壓抑自我與成為自我之間痛苦掙扎,這種痛苦達到臨界,就會爆發,他們會為自己折騰一個出口。

蔣方舟曾說過一句話,「孩子在年幼時候取得的一切成績,都是一種向大人們的獻媚」 。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明白,當孩子因種種原因向父母獻媚,按父母的旨意生活時,必然會讓他在精神上變得不完整,也就很難感受到來自心底的、真正的幸福和快樂,甚至會在尋找自我的路上走得更遠。

這其實是中國父母的通病。

何不趁現在,就給予孩子更大的自由空間,不去要求孩子聽話,而是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讓他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可以不聽話,也不是放任不管,讓孩子為所欲為。正如歌手王菲對女兒竇靖童的要求:你可以不乖,但你不能學壞。

扎著五顏六色頭巾、中性裝扮的竇靖童,給人第一印象就是叛逆又自我;但接觸後會發現,她有禮貌、謙遜、獨立、自由。

她追求的不是桀驁不馴,而是擁有獨立自我,做真正的自己。

  • 父母要蹲下來,與孩子講道理。

中國父母都很有權威,對孩子的要求就是簡單粗暴的「你聽我的,准沒錯」。

可要讓孩子聽話,是要讓孩子明事理。這個事理,就是父母要給孩子講的道理。

講明了道理,孩子才會知道:「誰的道理對,我才聽誰的」,孩子才會有主見,才會有獨立意識。

  • 父母要給予孩子真正的愛。

父母總是以愛的名義去掌控孩子。

什麼才是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呢?

不僅愛孩子的優點,連他的缺點也一起愛。這種愛是無條件的。

因為孩子就是一個優點缺點並存的獨立個體,父母愛的,應該是這個完整的個體。


我覺得題主以及這個問題,下面的很多答主估計都會朝什麼封建思想束縛發展從眾等等角度去說。其實事情遠沒有那麼複雜。

乖巧懂事之所以會成為大多數家庭對孩子的要求是因為他是一個門檻比較低,你容易做到的要求。因此你會看得到大多數家庭都拿他作為對孩子的要求,那是因為他適合做一個普遍的底線要求。真的提要求,你需要文采飛揚,才華橫溢,出口成章,你做得到嗎?

當然,這個時候會有人說,就算不說技能,也會說為什麼不是「個性卓然」,不是「特例獨行」,不是「卓爾不群」?

很簡單,因為風險防範。一個人個性飛揚,有可能是好事,有可能招致殺身之禍,你不知道,但聽話乖巧上限雖然不高,但下限安全。家庭是不會把一個有潛在風險的東西,作為對孩子的要求的


推薦閱讀:

幸福的家庭,至少具備這一點
家庭鎖事之做繼父繼母難
這些跡象表明,你應該為家人尋找長期護理機構了
想堅持自己的主張?你要狠得下心啊!| 論子女脫離父母獨立(之二)?

TAG:家庭 | 親子 | 家庭教育 | 中國人 | 家庭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