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不是具有哲理性的傳統文化?


謝邀。

先回答,是的。

下面引用我在另一個問題下的回答,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

————————分割線——————————

《馬克思主義哲學》講了些什麼,《周易》就講了些什麼。講的比馬哲還要系統詳細。所以《周易》其實是一本哲學書。

要詳細講明白這個問題,需要的篇幅很長,知乎里的大牛很多,本人水平有限姑且拋磚引玉吧?

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合。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主要有三點:1.世界是物質的。2.物質是運動的。3.運動是有規律的。

對於第1點,《周易》裡面沒有明講,這個我們可以從它的起源追溯到。伏羲在思考為什麼太陽會東升西落的時候,自然科學還沒有那麼發達。那個時候人們還認為天圓地方,很自然的就想到了在地底下有一天隧道,每天太陽從東邊升起來,從西邊落下去,然後再從隧道回到東邊。那麼這麼光亮的一個大傢伙,是什麼原因造成東升西落的呢?伏羲氏認為一定有一個未知的力量把太陽從東邊地平線上拉起來。注意伏羲認為是一種力量,而不是有什麼神跡造成的現象。是power而不是God,如果他當時認為是神跡,那麼就會產生一個宗教了。但是他認為是一種未知的力量。所以產生了先天八卦,由此又產生了《周易》這本哲學著作。那個時候還沒有文字,他就用一長橫表示這個力量。這個我們現在就叫做一畫開天。同時,太太陽每天都要落下去。那麼也一定有一種力量把太陽拉下來。伏羲就用兩短橫表示這個拉下去的力量。這樣一來,太陽東升西落這一現象就變成了兩個對立的方面了。這就是一生二,太極生兩儀。從起源上看,《周易》的前身先天八卦是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觀。所以《周易》認為世界是物質的。

對於第2點,不用多說。《周易》的易字本身的意思就是變化,《易經》本身就是研究事物怎樣發展變化的經典。所以《周易》認為物質是運動的。

第3點更不用多說,正是因為萬物變化有規律我們才研究,才要作《周易》這本書來闡述變化規律。如果認為萬物變化沒有規律,也沒必要研究沒必要著書了。

好了,世界觀我們講到這裡,下面來聊聊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歸納一下也就幾點

1.對立統一規律,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否定之否定規律

3.量變引起質變

對於第1點,《周易》里的陰陽,講的就是對立統一,陰和陽就是一對矛盾。但是中國人不說矛盾,因為矛和盾從字面意義看只有對立沒有統一。而且矛盾二字講的太具體了,不能代表普遍的含義。所以中國人用更有總結性的字來代替,積極的,上升的,光明的,進攻的(矛),雄性的等等都歸結為陽。消極的,下降的,黑暗的,防禦的(盾),雌性的等等都歸結為陰。注意矛盾跟陰陽,中國人講陰陽而不講陽陰,陰在前陽在後。和外國人的矛在前盾在後不同,也導致哲學思想上的差異。這種差異帶來的文化差異植根於華夏大地,導致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明顯不同。

對於第2點,否定之否定說簡單點就是螺旋上升的規律,也不知道當年誰翻譯的馬哲,搞的這麼拗口!中國人認為陽極生陰,陰極生陽就是一種否定之否定規律。另外我們還可以從易經六十四卦中找到答案,六十四卦以乾卦開始,至六十三卦既濟卦。既濟二字意思是已經結束了,但是這卻不是最後一卦。最後一卦是未濟卦。未濟二字意思是沒有結束。前面說結束了,後面緊接著說沒有結束!沒讀懂《周易》的人腦子裡估計要漿糊了。但是稍微懂一點的人都明白,這個未濟卦才是易經六十四卦要表達的真正意思。未濟表示舊的事物結束了,緊接著新的事物馬上就要開始,所以一切都沒有結束。新的開始就是又一個周天的乾卦。轉了一圈回到了起點,但是高度已經不一樣了。螺旋上升,否定之否定。

第3點,量變引起質變。易經裡面講的就更清楚了。一陰一陽只有兩儀,兩個陰陽結合起來就有了四象,三個陰陽生了八卦,六個陰陽就用了六十四卦。萬事萬物都是陰陽的積累過程。

說到這裡,我認為題主應該已經明白《周易》到底講了些什麼了吧?它講了馬哲裡面講的所有的東西,而且馬哲沒講的東西它也講了。哲學是科學的科學,他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提供指導。這個是初中哲學就講的。可是學完馬哲之後,我發現我沒有辦法用它來指導我。馬哲講矛盾之間可以相互轉化,但是沒講怎麼轉化。馬哲講否定之否定變成新的肯定,但是沒講什麼時候否定,什麼情況下再否定。講了量變引起質變,但是沒講對不同的事物來說到底要積累多少量才能引起質變。馬哲是唯物主義辯證法,但是沒有講過一個實例,沒有告訴你具體的事情該怎麼辦?

更奇葩的是,馬哲在總結規律的時候用矛盾這種具體的事物。可是在指導我們的時候又抽象的沒辦法用!而《周易》在總結規律的時候用陰陽這種抽象的概念來總結,在具體指導我們做事情的時候又有六十四卦這種具體的卦象來指導。該抽象抽象,該具體具體。這也是我一直認為東方哲學比西方哲學更偉大的原因。(當然咯,我沒看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外文原版,有可能是翻譯問題。讀過原版的大牛如果看到這裡歡迎指正)。

至於具體怎麼指導,篇幅有限沒辦法講清楚。這是牽扯到好幾本著作的大問題了,題主如果有興趣可以買書自學。但在這裡我可以舉幾個小例子。例如你跟人吵架了,打官司了,可以查一查訟掛。初到一個新公司,新班級,新環境。該如何起步,如何發展,可以看看乾卦。怎麼做好一個下屬,可以看看坤卦。卦象會教你如何做才能吉,何時會有兇險需要怎麼應對才能無咎。而且絲毫沒有算命的成分在裡面,它講的都是硬道理。


《周易》是一個辯證法體系,泛演化邏輯體系。其中包含了我們今天所概括的辯證法的對立統一、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三大規律。《雜卦傳》、《序卦傳》就恰似闡釋《周易》本經中所包含這三大規律的學術論文。今天以黑格爾的哲學、邏輯學的觀點、方法來看《序卦傳》、《雜卦傳》:

  序卦傳反映的是各卦之間的流轉關係。充滿了對立統一、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的變化流轉關係。是一個流動、相續的概念體系。真可謂周流六虛,變動不居,循環往複。宇宙本體不正是如此處於流變之中嗎!細細體會,它就像是一部濃縮了的黑格爾的《小邏輯》!有些地方雖然顯得牽強,但內在是十分豐富而深刻的。卦象之所以能由一卦而演化為另一卦,是因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現實事物、自然、人類、社會、宇宙的變化規律。如乾一坤一屯一蒙一需;復一剝,泰一否,革一鼎,既濟一未濟,震一艮一漸一歸一豐,等等。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以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

  你看,這不就是一個自然發生和生長的過程嗎?《周易》所演繹的這64卦,亦即64個概念,如果用黑格爾所喜歡用的一句術語,就是概念的自在自為的運動,逐一向前推演,相互轉化,辯證運動,呈現出一種不斷流變的狀態。這正反映了現實世界的不斷變化。而以「未濟」作為六十四卦中的最後一卦亦是高妙得很,世界永遠處於一個未濟的狀態,人類對問題的解決也永遠處於一個未濟的狀態。這些變化,又常常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如:

  「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

  這剝、復兩卦頗耐體會和玩味。其取象:山地剝,地雷復。山地剝,取山在地上,不斷剝蝕之象。地雷復,取雷在地下,亦即地震之象。故剝、復乃天翻地覆、滄海桑田、高山為谷、深谷為陵之象也。梁啟超在他的一些學術著作中亦常引用此兩卦比喻學術潮流變遷之勢也。其他如「損、益,盛衰之始也」,以及蹇、解,升、困等卦之間,都讓人感到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同時也是對立統一的相互轉化關係。

  《雜卦傳》則側重反映了兩兩相對的各卦之間的對立統一關係。例如:「乾剛坤柔」,「震起也,艮止也」。「否、泰,反其類也」,否極泰來。「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革故鼎新。這些對立統一的卦,從卦畫來看,也是相互對立的,真是妙不可言。一篇數百字的短文,把64卦中兩兩相對的對立統一關係闡發得何其清晰!

  由上觀之,《周易》中已包含了2000多年後的黑格爾的邏輯學的全部重要思想。辯證法的對立統一、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三大規律都已盡在其中了。我們的先祖和中華文化是多麼的博大精深啊!

華生:《周易》為什麼可以推演萬物?其原理是什麼??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周易本身是否不帶註解,是否自我闡述了自身的體系?作為對讀者的一張白紙,我覺得黃帝內經有。《周易》如果拋開十翼的注釋,只論爻辭本身,要說有「系統」有點牽強。那麼如果說本身有,但是,讀者旁徵博引的其他信息擁有少了,所以讀不懂。那麼也只能證明,光其自身很難說清楚自己的「系統」。你指的是「哲理」又是什麼呢?你的問題本身也不是沒問題的。


謝邀!是的!但哲理只是其中之一環!


按照一貫的說法,任何文字都能看出哲理來,何況是周王朝皇室的啟蒙讀物


哲理先易經,還是易經先哲理呢



周易在前期就是占卜的書籍,後來很多朝代,很多人做了注,變成是經典的哲學著作。周易的研究分兩大陣營,數理和象占(預測占卜)。易經太龐大了,嚴格來說這兩大陣營都是瞎子摸象——只認識到了一部分。因為沒有易理,占卜就沒有系統支持,沒有占卜,易理的存在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周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裡面涉及的學科種類比較多。比如哲學、天文學、地理、自然科學、氣象學、倫理學、人文科學、環境科學等等。周易就是一部百科全書。


推薦閱讀:

老家的院子
中國丟失的東西,又被別國當寶?我們究竟要失去多少東西才學乖!
與北京無關的北京坊
門道文化|【科普】對恐怖你了解多少?
國學走向國際 堅定文化自信 實現文化復興

TAG:傳統文化 | 周易書籍 | 周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