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漢服最真實的目的是什麼?

在抖音上看到一個博主推薦漢服與日常服結合的衣服,下面有個評論說我穿漢服就是為了向外人顯擺,讓人看不出來還怎麼顯擺?這讓我開始懷疑漢服流行背後的真相,所以穿漢服最真實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有人說出這種話來,一方面說明我圈真的越推越廣了,以往僅僅局限於對傳統文化有興趣和歷史文物的人,現在越來越多不懂這些的人也能接觸到漢服了;另一方面也說明真的越來越浮躁、越來越消費主義化了。

說回題目,一開始老袍子的目的真的是「始於衣冠,達於博遠」,通過漂亮衣服喚醒民族自信,吸引人們關注傳統文化等,所以那個時候買漢服的第一要素是「這是不是漢服(形制對不對)」,雖然那個時代的考據水平的確不怎麼樣;而現在袍子的共識是「在不同的場合多一種選擇」,這也是為什麼某些看起來非常現代風格的漢服能有市場的原因。

至於題主說的這些人的目的,抱歉我真不知道。


每個人目的不一樣啊

有的人就是要讓別人多看幾眼才穿

有的人就是喜歡這種審美風格


以服飾文化為切入點,實現漢人的民族覺醒。


?當然是為了熱乎啊。衣服不都是拿來熱乎用的嗎。

只不過湊巧這些衣服長在我審美上了。

至於其他人怎麼看?我不在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些人就是樂意顯擺

就像知乎上絕大多數人都把它當個消遣的軟體,而有些人動不動就跑到其他app上刷 謝邀,人在火星,剛下飛船 ,我在知乎上balabala……

我從知乎邀請制時就開始玩了,這個小號都三年了,我也不知道這些知乎用戶在其他app評論區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首先,穿不管什麼衣服,都是為了禦寒蔽體。

然後,在這個基礎上,盡量面料舒適,滿足一些別的功能,比如外套的口袋更方便裝東西,以及不同衣服的不同穿著場合。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當然是好看了。


我最早的目的就是傳播文化。我是希望有人問我質疑我,然後向他們慢慢講出來我的想法它的來源。後來,漢服融入生活了,沒那麼多想法。穿就是常態,有很正式的場合才不穿漢服這樣的。

在我這兒穿漢服≡最普通的事跟吃飯喝水一樣。什麼顯擺啥的一概沒有。


千金難買爺高興

爺樂意

爺在善良國的合作方大老闆就是一個漢服粉,人家老婆都十幾套漢服了,還在正式宴會上都穿過。你不樂意也沒辦法呀。


因為真的好好看!!我就是因為裙子入坑的,然後就到全套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穿漢服的原因可能都不一樣

大部分人應該沒什麼目的,無非就是當年披床單的孩子長大了。然後一部分人喜歡一部分人熱愛,畢竟穿漢服還是很好看的,不好看也不會穿出來

如果是嘩眾取寵我覺得也沒必要穿奇裝異服隨時面對他人的提問(你們在哪裡表演諸如此類)(雖然我覺得漢服不是奇裝異服但是有的人眼裡就是奇裝異服,我爺爺之前還說我哪裡來的唱戲的衣服)

如果是回頭率,穿個弔帶短褲不香嗎

如果炫富,抱歉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你這一身多少米,更不用說現在好多白菜。拖黨和國家的福誰家還沒點小錢了

如果顯示自己與眾不同,一頭彩虹不是更仙氣飄飄

五彩斑斕的藍,i了


穿漢服最真實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問題讓我回想當年買第一套漢服的原因。

在我高中之前,我從來不知道有漢服這個詞,我喜歡的是古風,所有和古風相關的東西我都喜歡,比如歌曲,服飾,相關文化。在買漢服之前,我買過幾套古裝,那時是喜歡跳舞,想跳舞穿得好看,後來誤打誤撞知道了漢服,我想了很久,都沒有想到我當初買第一套漢服的原因是什麼。

只記得,我剛入坑時,民族感是很強烈的,覺得自己穿漢服就是為了復興民族文化,但過了這麼多年,我好像已經沒有了那種感覺,漢服成為了我的常服,如今走在街上,如果有人問我穿的是什麼?我會大大方方的告訴她們是漢服,如果有人誤會,要與我爭論的話,我可能也就隨他們而去了,不會再像當初第一次非要同別人爭論個清楚。

現在我買漢服就是覺得需要,好看,性價比高就可以。但是回想以前我買常服也是這樣買的,難道買衣服不是因為需要,然後再去從中挑選喜歡的,最後選性價比最高的嗎。

這樣想來,買漢服和買場服的初衷是一樣的,只是因為需要。

對於女孩子來說,同樣都是衣服,那為什麼不選擇好看的呢?在寫的過程中,我突然想到我現在喜歡漢服,是因為我穿漢服能遮蓋我一些身材上的缺點。而且對於我一個非常怕冷的人來說,在冬天漢服其實是最能保暖的衣服,因為我外面穿的是裙子,誰都不知道我裡面到底穿了多少衣服,既不會特別顯胖,也能保暖,何樂而不為呢?

我問了問自己,現在喜歡漢服,還會有所謂的民族感嗎?答案是沒有。同眾多老袍子一樣,入坑久了,什麼都看淡了。一件衣服並不能真正的復興民族文化,真正能復興民族文化的是因為一件衣服而牽扯的相關文化。

不可否認,因為漢服我學會了特別多的東西,做簪就是其中一樣。而對其相關的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至於只知現在不知從前。


目前主要是因為成本沉沒了,不穿浪費。

曾經是因為覺得好看。

再往前是覺得上書法課比較有氣氛。


人有那麼多,目的怎麼統一啊,每個人目的都不一樣


表達對漢文明的認同心。


中國的傳統服飾體系從來都是與政治相關聯,今天我們先撇開政治因素,單從漢服愛好者這個人群身著漢服的目的變化做一個分析。

漢服出行日

眾所周知,11月22日為漢服出行日它的由來是2003年11月22日午時,河南鄭州一位普通電力工人一王樂天(網名:壯志凌雲),身穿自製漢服在鄭州商業區、公園、公交站等人口密集的地方穿街走巷。這是經過民國時期以後(民國時期,袁世凱提倡恢復帝制,當時有一小股漢服復興的熱潮),近代第一位身穿漢服上街的人,當王樂天進過一家商場時,門口的迎賓小姐沖著商場裡面大喊:快看有日本人!同時在經過步行街時也有小孩對著王樂天喊道:八嘎呀路!

儘管有人在背後對著王樂天指指點點,嘲笑、不解等,王樂天還是坦然的穿過人群行走在街上。同時他這一行,愈加堅定了他推廣漢服的決心,他希望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去影響他人。

而這件事很快被網上流傳,王樂天身穿漢服的照片也被上傳到各大網站,很快王樂天的照片被新加坡《聯合早報》的記者發現,並且以此寫成了一篇報道,這篇文章也成為了第一篇報道漢服的文章,此後並引起了國內外的媒體廣泛關注。王樂天的舉動也因此廣為流傳,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響應,並在全國掀起了漢服復興的浪潮。

第一篇有關漢服的報道(圖來源於網路)

為了紀念這個日子,漢服同袍們將11月22日定為「漢服出行日」。所有同袍在每年的這個時候身穿漢服,自由組團出行。由此,1122漢服出行日就此誕生,全國各地的漢服復興者們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在各自的城市組織舉辦漢服出行日一直延續到現在。

早年漢服運動

而在更早的2002年,網名為「華夏血脈」的網友在網上發表《 失落的文明一漢民族傳統服飾》的帖子,這是中國現代漢服復興運動的第一篇重要文獻,對漢服運動後續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理論指導作用。

2003年11月22日,河南鄭州電力工人王樂天(網名:壯志凌雲)身穿自製漢服在繁華的商業街行走,並被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成為第一位被報道身穿漢服公開走上街頭的人。

同年12月,網名為「信而好古」的網友在山東束髮著漢服為學生上課,他是第一位身穿漢服且束髮為學生講課的人。

2004年4月,網名為「天涯在小樓」的網友做了一期 《漢服會興起嗎》的專題節目,在天津電台播出。

同年10月,來自北京、天津、上海、河南、黑龍江、河北的網友共33人,在北京首次舉行了全國範圍內網友參加的、著漢服祭祀明朝民族英雄袁崇煥將軍的活動。

同年11月12日,「天涯在小樓」著漢服獨自參加祀孔大典,並撰寫《一個人的祭禮》,影響頗廣。

同年12月7日,網名為「寒門仕族」和「晨澍」夫婦等三人將篡改「漢服」成「壽衣」一詞的某電子公司告上法庭,並成功訴訟,而這也成為漢服訴訟第一案。

經過此事以後,漢服復興開始得到廣大傳統文化愛好者的關注與共鳴,漢服復興運動也正式在民間開始興起,同時,2003年也被稱為漢服復興元年。

天涯在小樓,一個人的祭禮(圖來源於網路)

時至今日,漢服運動發展已經有將近20年的歷史,同袍越來越多的同時,漢服也逐漸大眾化。越來越多的人被漢服的美所吸引,從而也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人因為漢服而去關注其背後的歷史和傳統文化,另一方面,95後,00後這一代人生活在物質經濟的高速發展的時代,更關注精神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更有民族獨立及文化自信以及展示獨特自我的意識,致使漢服在近幾年呈現出爆炸式的增長。

所以說,每個時期穿漢服的主要目的都不一樣的,早期更多以文化復興為主要目的,現今更多以樹立民族自信和展示自我為目的。


我覺得好看,就是如此簡單粗暴的理由


多數人穿漢服的真實目的就是顯擺,那位網友非常誠實。

目前漢服市場上,商家的核心競爭力是繡花

而且自2017年後,出現一套基於繡花的山正系統。

純色/暗紋的基礎款漢服因為不具備顯擺功能,市場極小。

如果真是為了傳承文化,那核心競爭力應該是形制復原。

但市場上賣得最火的,都是些形制不明的齊胸、大袖衫、魏晉風。

最大的幾家店視形制如無物,甚至在賣清漢女裝。

如果是為了衣服的實用性,那核心競爭力應該是面料。

但現在市場上賣得最火的,都是些廉價化纖、塑料糖紙、窗帘蚊帳。

銷售額最高的幾款單品,都以穿在身上舒適性極低著稱。


我想有一種屬於自己的民族服飾,讓我看到另外55個民族的同胞們穿著自己民族服裝時,不會再投去一種羨慕與遺憾的目光。也想在這個民族逐漸融合同化的社會中,也能找到一種獨有的民族歸屬感。我不要什麼中式風格,不要什麼中國風,我就要中國漢民族傳統服飾。

顯然所謂的漢服是比較合適的。

它最初同其它55個民族服飾初出現時一樣,自由地誕生、發展,自主地融合。

我是形制黨,繡花可以沒有,料子可以現代化,但形制一定要對,即使全是矮子我也要想辦法弄個將軍。


漢服最開始是「同袍」他們宣傳的是:華夏復興,衣冠先行。始於衣冠,達於博遠。目的「可能」是增強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凝聚力,以此來複興華夏。(說白話就是,團結漢民族。但是可能目前並不適合我國當前的多民族形式。並且現在基本上就是「漢族」佔主導,還想咋的?)

然後是三坑的「仙女」他們宣傳的是「版權」和「正店」:不尊重版權,你就是小偷,罪大惡極。至於目的是什麼?我說兩條你願意相信是哪個就是哪個:1.提升全民道德水準。2.彰顯自己的不同和稀缺,說個冒犯的詞「裝13」。

補充「同袍」注重的是「形制」,而漢服的「形制」是什麼呢?打個比方將「漢服」比喻為「文字」那麼「形制」就是「書寫」。你的漢服形制不對,他們的意思其實就是想「糾正」你的這個「字」寫的不對。也許有多管閑事的嫌疑,但是也希望大家能理解下。當然也希望「糾正」他人錯誤時請考慮「人情世故」,因為大多數人是要「臉」的。我字寫錯了你偷偷告訴我自然沒問題,至於我願不願意改那就是我的事了。對於那些「非要」讓我訂正,或者當眾說我字寫的不對的?抱歉,噴的就是你!

最後我要向大多數,只是想穿漂亮衣服或者是以漢服來提升個人素養的仙女和同袍或者普通愛好者道歉,我說的只是那一小撮而不是指全部,並且路人里故意去黑的應該也不少(故意問些奇葩問題或者編故事,同樣不是指全部只是指部分。)。


別人穿件好看衣服都能當成顯擺的,心裡得有多脆弱啊?

迫真仇富?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髮型發展史
穿件漢服就算古風?不會擺pose照樣沒用!
漢服演變朝代簡史

TAG:傳統文化 | 漢服 | 民族服飾 | 華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