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請問,末法時代結束後,法滅儘是什麼樣子。佛菩薩如何繼續度化眾生?

據我了解末法時代結束後,佛教正法會滅盡,是否世間再無佛教信仰。經咒也都消失?那麼大菩薩們如何繼續度世,地藏王菩薩是代理佛,他無始劫來都在不停的度化,末法時代後他會如何存在,其他的大菩薩呢?


佛法於最後末世終結,眾生證即進入無佛法的黑暗時期。這時的眾生根性下劣,多惡少善,不再起信於佛法,與佛法根本沒有少許因緣,只有一些邪法外道橫行於世。

這時的菩薩應該是在度其他世界有緣眾生,要等眾生善業因緣成熟了,才能再回來度眾生。這就需要眾生等一等了,等到善根成熟因緣具足之時。

這個情況就如同佛法沒出世之前的情況。但那個時候眾生淳樸,時有聖賢出世,眾生生活隨有勞苦,但還算平安。並佛法即將出現,世界安泰,人們良善,一片繁榮。

佛法滅盡後就正好相反了,人心不古,善根凋零,人們生活,漸困漸重。


9000年以後,正法的密意被惡意泄露,大眾不再相信。於是魔便開始驅趕佛弟子。月光菩薩降世,帶領最後的真正的佛弟子們,進入山中修行。月光菩薩會護送每一個 佛弟子依次離世。(這些菩薩大概率都會前往兜率陀天內院,聽彌勒菩薩講法。)

世間還有部分經文,但已經無人信受尊重,被當作歷史文化資料而已。在魔的蠱惑下,普通大眾可能都已經無法容忍 佛教徒與他們生活在一起了,又怎麼會聽其說法呢。就像今天,在網路上、知乎里對正信佛教徒的攻擊,會遍佈於全社會,今天只是預演和開始而已。所以各位師兄,我們今天的境遇還是可以了,以後會越來越艱難。

所以佛教徒要珍惜時間,多拜佛、讀經,做好六度;非佛教徒也不用生氣著急。9000年後,此期佛法就完結了。

然後再過5.67億年,彌勒菩薩降生,再傳 佛法。


佛門中常講,一切法從因緣生(佛法也是從因緣生)。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法運是一萬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佛法在末法時期後期的一小段時間內,就進入了法滅的時期,佛教的一切經論都會依次在這個世界消失滅盡,這是為什麼呢?佛說在距離現在八千多年後,魔道興盛,法弱魔強,世人善根極其淺薄,不肯信佛,不相信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不相信因果不空這個事實真相,不肯學佛修行回歸自性,無道無德,迷惑顛倒,並且錯誤地認為佛經無用,所以就不保存佛經了,到那個時候,佛經、佛法就會在此世間消失。那到什麼時候才能因緣具足,佛再來到世間講經說法教化眾生呢?佛說要再過五十七億六百萬年(中國的千萬,古印度當時稱作億),按中國的演算法是五億七千六百萬年,彌勒菩薩才來到這個世界示現佛身廣度眾生,到那個時候,世間才有佛講經說法度化群生,才會有佛經、佛法住世。

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中說道:「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這就是說本師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哀憫眾生,在一萬二千年的法運過後,經道滅盡,所有佛經都在這個世界消失了,為救度廣大眾生,佛以大威神力加持,特留此經《無量壽經》繼續在世間多住世、多流通一百年,在此時期只要有緣遇到《無量壽經》,肯依教修學,信受奉行,發願求生極樂世界都能往生,得到究竟圓滿的度脫。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特留《無量壽經》,而不留其它佛經呢?《無量壽經》聽懂學懂了就會領悟《無量壽經》的無比圓滿,特殊超勝。《無量壽經》總一切法,持無量義,貫通貫穿一切正法善法,釋迦牟尼佛最後把這部《無量壽經》留下來,就等於把所有諸佛如來的最高智慧,大慈大悲,能幫助廣大眾生一生圓滿成佛的理論依據、事實依據以及正確的方法和辦法全部都留下來了,這正是《無量壽經》的廣大方便,殊勝無比,究竟圓滿,不可思議之處。

《無量壽經》的中心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四十八大願,四十八大願是建立極樂世界的理論依據與事實依據,是阿彌陀佛真實圓滿的智慧、慈悲、德能全部的顯現,《無量壽經》也是念佛法門,所有大乘佛法,一切妙法,一切善法的中心。教中道:「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無量壽經》包含了一切經論殊勝之義理,是一切佛法善法的總綱。《無量壽經》是凈宗經論的中心和首要,唯《無量壽經》之中有阿彌陀佛無量大的果德威神之力四十八大願。萬善同歸無量壽!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中的第十七大願以及《無量壽經》的第二十三品經文之中,佛說得清楚明白,十方世界無量無邊所有一切諸佛如來都稱揚讚歎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與極樂世界的莊嚴美好,都宣講這部一生成佛的《無量壽經》,目的就是希望廣大眾生都受持《無量壽經》,會用真誠心念阿彌陀佛,修到無量真實圓滿功德,發願求生極樂世界,證得無上菩提。

 佛在《無量壽經》中說得很清楚,極樂世界的莊嚴、清凈、賢善、殊勝、美好,包括了十方所有一切佛世界的莊嚴美好,往生到極樂世界,所有佛世界的莊嚴美好全部都能得到。盡自己全部的力量受持、護持弘揚《無量壽經》,就是在做和阿彌陀佛一樣相同利益眾生最善的善事,巧妙地把自己的心行轉成了和阿彌陀佛一樣相同,依據《無量壽經》如理如法地做到了功夫成片,一心繫念,一心不亂,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就是用真誠心念阿彌陀佛的真實功夫,因果不空,就能修到所有佛的真實功德,經云:「悉獲諸佛無量功德。」為什麼受持《無量壽經》能得到如此殊勝的真實利益呢?因為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圓滿具足十方無量無邊所有諸佛如來的智慧、慈悲、德能和廣度眾生的宏深願力,沒有絲毫的欠缺。

 受持《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發願求生極樂世界的同修們一定要堅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功不唐捐,因果不空!佛在《無量壽經》之中慈悲地教導我們廣大眾生:「雖一世精進勤苦,須臾間耳,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永拔生死之本。」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這殊勝無比的大好機緣,在聽經明理上多下功夫,一門深入,專精修學,明信佛智,盡自己全部的力量受持、護持弘揚《無量壽經》,如此真修真干,就是回歸了自性,把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落實到了實處,把六波羅密修得究竟圓滿,真正做到了和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與自性全部相應,所修功德無量無邊,因果不空,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決定往生,一生圓滿成佛!

https://zhuanlan.zhihu.com/p/64310199?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天界龍宮夜叉宮等地方一直有佛法的存在(佛經、舍利等),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直在度眾生,但只有人是最適合修行佛法的,天龍八部主要做的是護持


末法時代。要知道什麼是 末法!

法,都是一個法,怎麼會有 正法 末法 時代呢?

是學法的人,聽受讀誦 ,受持佛法,即是正法,

佛法本來就在,不聽受讀誦,不受持,就是末法。

說的再多,解釋的再詳細,不如以身作則來受持佛法,就是正法,就是護持。


既然法都滅盡了……佛法為啥會滅,而且是滅盡?因為這裡的眾生跟佛法的緣分盡了唄。

緣分歸零,非但見不著面,而且聽不到一點消息,這才叫法滅盡。

從沒有聽過,根本沒有佛法的意識和概念。

看到佛字,只當作是彷彿的佛。

這個時候,還渡啥?就像我跟你沒有緣分,你我之間一點關聯都沒有了,就連你突然想起我,這個念頭都沒有了,甚至不知道我的存在,我更不可能在網上回答你的問題……

都這個時候了,還有什麼可度的?

至於你說的那些,自然是在跟他們有緣分的地區,跟和他們有緣分的人說話唄。


法滅盡只是對人間來講,相對的天上地獄龍宮等等地方,佛法和經藏還是存在的。

法滅盡只是出家的僧團沒有了,由出家僧團保存的經藏沒有了。但是人間俗家還是會有,相當一部分的經藏會私下流行。但是那時人類已經非常墮落了,可以說是肆無忌憚。所以一般的修行佛法的人,會秘密的流傳佛法。而有能力境界的大菩薩如果下降的人間,會以外道或者魔王的身份示現。一般來講外道的首領大都是十地不可思議解脫菩薩。而十方魔王也大都是住十地不可思議解脫菩薩。而十地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是已經有能力示現像釋迦佛那樣的八相成道的。(下降人間住胎,出生現行七步自稱唯我獨尊,成為王子後出家,出家後菩提樹下成道,成道後轉無上法輪,轉法輪後涅槃,涅槃後起舍利塔八萬四千)

就像觀世音地藏等等大菩薩那樣,應以何身度你,就現身什麼身份。所以世俗佛法在人間消失後,哪些大菩薩就會以你喜歡的外道,後者魔道的身份來度化你。

當然哪些過去佛法存在的時候的佛塔還會存在很長一段時間。哪些佛塔的地宮也會依然存在。那麼這個佛塔護佑的功能就還存在。

另外大藏經里有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的法住經,貼如下供大家參考

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如是傳聞。佛薄伽梵般涅槃後八百年中。執師子國勝軍王都。有阿羅漢名難提蜜多羅(唐

言慶友)。具八解脫三明六通無諍願智邊際定等。無量功德皆悉具足。有大威神名稱高遠。以

願智力能知此界一切有情種種心行。復能隨順作諸饒益。化緣既畢將般涅槃。集諸苾芻苾芻

尼等。說己所證諸妙功德。及應所行利樂有情。諸勝事業皆悉成辦。告時眾曰。自今已後無

復所為。唯無餘依是所歸趣。仁等當知有疑可問。時諸大眾聞是語已。舉聲號哭不能自持宛

轉於地。或起唱言佛薄伽梵久已涅槃。諸聖弟子亦隨寂滅。世間久空無真調御。今唯尊者為

天人眼。如何復欲棄捨我等。願垂哀愍少留壽命。尊者慶友慰喻眾言。不須啼泣。仁等當知

世間法爾有生必滅。諸佛如來降伏四魔於壽自在。隨順世故猶示涅槃。況我今者豈宜恆住。

設隨汝請亦無利益。當體此意勿生憂惱。但有疑者應可速問。諸苾芻等雖承告示。猶增涕噎

良久乃問。我等未知世尊釋迦牟尼無上正法當住幾時。尊者告曰。汝等諦聽。如來先已說法

住經。今當為汝粗更宣說。佛薄伽梵般涅槃時。以無上法付囑十六大阿羅漢並眷屬等。令其

護持使不滅沒。及敕其身與諸施主作真福田。令彼施者得大果報。時諸大眾聞是語已少解憂

悲。復重請言。所說十六大阿羅漢。我輩不知其名何等。慶友答言。第一尊者名賓度羅跋啰

惰闍。第二尊者名迦諾迦伐蹉。第三尊者名迦諾迦跋厘墮闍。第四尊者名蘇頻陀。第五尊者

名諾距羅。第六尊者名跋陀羅。第七尊者名迦理迦。第八尊者名伐闍羅弗多羅。第九尊者名

戍博迦。第十尊者名半托迦。第十一尊者名啰怙羅。第十二尊者名那伽犀那。第十三尊者名

因揭陀。第十四尊者名伐那婆斯。第十五尊者名阿氏多。第十六尊者名注荼半托迦。如是十

六大阿羅漢。一切皆具三明六通八解脫等無量功德。離三界染誦持三藏博通外典。承佛敕故。

以神通力延自壽量。乃至世尊正法應住常隨護持。及與施主作真福田。令彼施者得大果報。

  爾時苾芻苾芻尼等。復重請言。我等不知十六尊者多住何處。護持正法饒益有情。慶友

答言。第一尊者與自眷屬千阿羅漢。多分住在西瞿陀尼洲。第二尊者與自眷屬五百阿羅漢。

多分住北方迦濕彌羅國。第三尊者與自眷屬六百阿羅漢。多分住在東勝身洲。第四尊者與自

眷屬七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北俱盧洲。第五尊者與自眷屬八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南贍部洲。

第六尊者與自眷屬九百阿羅漢。多分住在耽沒羅洲。第七尊者與自眷屬千阿羅漢。多分住在

僧伽荼洲。第八尊者與自眷屬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在缽刺拏洲。第九尊者與自眷屬九百阿

羅漢。多分住在香醉山中。第十尊者與自眷屬千三百阿羅漢。多分住在三十三天。第十一尊

者與自眷屬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在畢利颺瞿洲。第十二尊者與自眷屬千二百阿羅漢。多分

住在半度波山。第十三尊者與自眷屬千三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廣脅山中。第十四尊者與自眷

屬千四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可住山中。第十五尊者與自眷屬千五百阿羅漢。多分住在鷲峰山

中。第十六尊者與自眷屬千六百阿羅漢。多分住在持軸山中。諸仁者若此世界。一切國王輔

相大臣長者居士。若男若女發殷凈心。為四方僧設大施會。或設五年無遮施會。或慶寺慶像

慶經幡等施設大會。或延請僧至所住處設大福會。或詣寺中經行處等。安布上妙諸坐卧具。

衣葯飲食奉施僧眾。時此十六大阿羅漢。及諸眷屬隨其所應分散往赴。現種種形蔽隱聖儀。

同常凡眾密受供具。令諸施主得勝果報。如是十六大阿羅漢。護持正法饒益有情。至此南贍

部洲人壽極短至於十歲。刀兵劫起互相誅戮。佛法爾時當暫滅沒。刀兵劫後人壽漸增至百歲

位。此洲人等厭前刀兵殘害苦惱復樂修善。時此十六大阿羅漢。與諸眷屬復來人中。稱揚顯

說無上正法。度無量眾令其出家。為諸有情作饒益事。如是乃至此洲人壽六萬歲時。無上正

法流行世間熾然無息。後至人壽七萬歲時。無上正法方永滅沒。時此十六大阿羅漢。與諸眷

屬於此洲地俱來集會。以神通力用諸七寶造窣堵波嚴麗高廣。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所有

遺身馱都皆集其內。爾時十六大阿羅漢。與諸眷屬繞窣堵波以諸香花持用供養恭敬讚歎。繞

百千匝瞻仰禮已。俱升虛空向窣堵波作如是言。敬禮世尊釋迦如來應正等覺。我受教敕護持

正法。及與天人作諸饒益。法藏已沒有緣已周今辭滅度。說是語已一時俱入無餘涅槃。先定

願力火起焚身。如燈焰滅骸骨無遺。時窣堵波便陷入地。至金輪際方乃停住。爾時世尊釋迦

牟尼無上正法。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永滅不現。從此無聞此佛土中有七萬俱胝獨覺一時出現。

至人壽量八萬歲時。獨覺聖眾復皆滅度。次後彌勒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世間時贍部洲廣博嚴凈

無諸荊棘溪谷堆埠。平正潤澤金沙覆地。處處皆有清池茂林名花瑞草及眾寶聚。更相輝映甚

可愛樂。人皆慈心修行十善。以修善故壽命長遠豐樂安隱。士女殷稠城邑鄰次雞飛相及。所

營農稼一種七獲。自然成實不須耘耨。諸仁者於彼時中。國界莊嚴有情果報陳之難盡。具如

彌勒成佛經說。彌勒如來成正覺已。為聲聞眾三會說法令出生死得證涅槃。第一會度九十六

俱胝聲聞眾。第二會度九十四俱胝聲聞眾。第三會度九十二俱胝聲聞眾。若諸國王大臣長者

居士男女一切施主。於今釋迦牟尼佛正法中。能為佛事自種善根。或教他種謂以七寶金銀真

珠璧玉香材鍮石銅鐵木石泥漆。或以繒縷或以彩畫。作佛形像及窣堵波。若大若小乃至最小

如指節量。或以香花諸妙供具。若多若少而為供養。彼由如是善根力故。至彌勒如來成正覺

時善得人身。於彼佛第一會中以凈信心舍俗出家剃除鬚髮披著法服既預聖眾。隨宿願力便得

涅槃。是名第一為佛事故種善根者所得果報。若諸國王及以臣庶一切施主。於今釋迦牟尼佛

正法中。能為法事自種善根。或教他種。謂於大乘素呾纜藏。所有甚深空性相應諸大乘經。

謂般若波羅蜜多經。妙法芬陀利迦經。金光明經。金剛手藏經。首楞伽摩三摩地經。幻喻三

摩地經。大神變三摩地經。集諸功德三摩地經。還如來智印三摩地經。具諸威光三摩地經。

寶台經集諸菩薩三摩地經。諸佛攝受經。集請問經。梵王問經善吉問經。勇猛問經。能滿問

經。海龍王問經。無熱惱龍王問經。樹幢龍王問經。寶掌問經。寶髻問經。虛空音問經。虛

空吼問經。幻網問經。寶女問經。妙女問經。善臂問經。師子問經。猛授問經。金光女問經。

說無盡慧經。說無垢稱經。未生怨王經。諦實經。那羅延經。佛花嚴經。蓮華手經。十佛名

經。無量光眾經。極樂眾經。集凈華經。大集經。入一切道經。寶幢經。寶聚經。寶篋經。

彩畫經。高頂王經。如是等大乘經。有百俱胝部。黨差別復有大乘毗柰耶藏。阿毗達磨藏眾

多部類。一切皆是菩薩藏攝。復有聲聞三藏。謂素怛纜藏。毗柰耶藏。阿毗達磨藏。素怛纜

藏。有五阿笈摩。謂長阿笈摩。中阿笈摩。增一阿笈摩。相應阿笈摩。雜類阿笈摩。毗柰耶

藏中有苾芻戒經苾芻尼戒經。分別戒本諸蘊差別及增一律。阿毗達磨藏中。有攝六問相應發

趣等。眾多部類。復有本生鬘贊獨覺鬘贊。於如是等正法藏中。或是佛說或菩薩說或聲聞說

或諸仙說。或諸天說或智者說。能引義利乃至有能。於四句頌。若自誦若教他誦。若自讀若

教他讀。若自持若教他持。若自解說若教他解說。或於法師恭敬供養。或於經卷恭敬供養。

謂以種種香花幡蓋伎樂燈明而為供養。或於經卷以諸雜彩囊帊縷帶而嚴飾之。由如是等善根

力故。至彌勒如來成正覺時善現人身。於彼佛第二會中。以凈信心舍離家法。出趣非家。凈

除鬚髮披著法服既預聖眾。隨宿願力便得涅槃。是名第二為法事故種善根者所得果報。

  若諸國王及臣庶等。一切施主於今釋迦牟尼佛正法中。能為僧事自種善根。或教他種。

謂諸苾芻苾芻尼眾。或次第請或隨緣請。於月一日或月八日或十五日設齋供養。或往寺中若

供養佛。若供養眾或作給侍。或有供養修靜慮者。或有供養諸說法者。或見有人慾於正法學

習流布。從師聽受不作留難。施其所安無令怯退。或設五年無遮施會。或施四方僧。或施寺

舍及坐卧具。或施鐘磬或施園林。如是等類供養僧眾。彼由如是善根力故。至彌勒如來成正

覺時善得人身。於彼佛第三會中。以凈信心舍離家法出趣非家。凈除鬚髮披著法服既預聖眾。

隨宿願力便得涅槃。是名第三為僧事故種善根者所得果報。

  爾時慶友大阿羅漢。為諸大眾廣說如上事已。以神通力於大眾前身升虛空。高七多羅樹。

示現種種不可思議雙神變事。令所觀眾增進勝道。時彼尊者現神變已。即於空中結跏趺坐。

舍諸壽行及諸命行。入無餘依般涅槃界。先定願力火起焚身。於虛空中雨身遺骨。時諸大眾

悲嘆希有。競收遺骨起窣堵波。以諸香花寶幢幡蓋伎樂燈明常為供養。此法住記古昔諸師展

轉相承誦持不忘。為令一切國王大臣長者居士諸施主等。了達因果厭生老病死芭蕉幻焰泡沫

之身。修諸勝業於當來世逢事彌勒。解脫煩惱得大涅槃生愛樂故。於佛正法護持建立令久不

滅。

  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安住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從何處沒 來生此間。從此處沒 當生何處。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安住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有從他方佛土沒 來生此間。有從睹史多天沒 來生此間。有從人中沒 生此人中。

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安住般若波羅蜜多。從他方佛土沒 來生此者。是菩薩摩訶薩速與般若波羅蜜多相應。

由與般若波羅蜜多相應故。轉生便得深妙法門 疾現在前。從此已後 恆與般若波羅蜜多速得相應。在所生處 常得值佛。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能令般若波羅蜜多漸得圓滿。

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安住般若波羅蜜多。從睹史多天沒 來生此者。是菩薩摩訶薩 多為一生所系。布施 凈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自在現前 常不忘失。亦於一切陀羅尼門 三摩地門自在現前 常不忘失。

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安住般若波羅蜜多。從人中沒 生人中者。是菩薩摩訶薩 除不退轉。其根昧鈍。雖勤修般若波羅蜜多。而不能速與般若波羅蜜多相應。又於一切陀羅尼門 三摩地門 未得自在。

又舍利子。汝後所問 安住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從此間沒 當生何處者。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 由與般若波羅蜜多恆相應故。從此處沒 生余佛土。從一佛國至一佛國。在在生處 常得值遇諸佛世尊。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終不離佛。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無方便善巧故。入初靜慮。入第二 第三 第四靜慮。亦能修行布施 凈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是菩薩摩訶薩 得靜慮故 生長壽天。隨彼壽盡 來生人間。值遇諸佛。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雖行布施 凈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而諸根昧鈍 不甚明利。諸有所為 非極善巧。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入初靜慮。入第二 第三 第四靜慮。亦能修行布施 凈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是菩薩摩訶薩 無方便善巧故。舍諸靜慮 而生欲界。當知是菩薩摩訶薩。亦諸根昧鈍 不甚明利。諸有所為 非極善巧。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入初靜慮。入第二 第三 第四靜慮。

入慈無量。入悲喜舍無量。

入空無邊處定。入識無邊處定 無所有處定 非想非非想處定。

修行布施波羅蜜多。修行凈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

安住內空。安住外空 內外空 空空 大空 勝義空 有為空 無為空 畢竟空 無際空 散空 無變異空 本性空 自相空 共相空 一切法空 不可得空 無性空 自性空 無性自性空。

安住真如。安住法界 法性 不虛妄性 不變異性 平等性 離生性 法定 法住 實際 虛空界 不思議界。

修行四念住。修行四正斷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等覺支 八聖道支。

安住苦聖諦。安住集滅道聖諦。

修行八解脫。修行八勝處 九次第定 十遍處。

修行空解脫門。修行無相 無願解脫門。

修行一切陀羅尼門。修行一切三摩地門。

修行五眼。修行六神通。

修行佛十力。修行四無所畏 四無礙解。大慈 大悲 大喜 大舍 十八佛不共法。

修行無忘失法。修行恆住舍性。

修行一切智。修行道相智 一切相智。

是菩薩摩訶薩 有方便善巧故。不隨靜慮 無量無色勢力而生。隨所生處 常遇如來應正等覺。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常不遠離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當知是菩薩摩訶薩。此賢劫中 定得無上正等菩提。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入初靜慮。入第二 第三 第四靜慮。

入慈無量。入悲喜舍無量。

入空無邊處定。入識無邊處定 無所有處定 非想非非想處定。

是菩薩摩訶薩 有方便善巧故。不隨靜慮 無量無色勢力而生。還生欲界 若剎帝利大族 若婆羅門大族 若長者大族 若居士大族。為欲成熟諸有情故。不為貪染後有故生。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入初靜慮。入第二 第三 第四靜慮。

入慈無量。入悲喜舍無量。

入空無邊處定。入識無邊處定 無所有處定 非想非非想處定。

是菩薩摩訶薩 有方便善巧故。不隨靜慮 無量無色勢力而生。或生四大王眾天。或生三十三天。或生夜摩天。或生睹史多天。或生樂變化天。或生他化自在天。為欲成熟諸有情故。及為嚴凈諸佛土故。常值諸佛。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 無空過者。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入初靜慮。入第二 第三 第四靜慮。

入慈無量。入悲喜舍無量。

入空無邊處定。入識無邊處定 無所有處定 非想非非想處定。

是菩薩摩訶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有方便善巧故。於此處沒 生梵世中作大梵王。威德熾盛 過余梵眾多百千倍。從自天處 游諸佛土。從一佛國至一佛國。其中有菩薩摩訶薩。未證無上正等菩提者 勸證無上正等菩提。已證無上正等菩提未轉法輪者 請轉法輪。為欲利樂諸有情故。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一生所系。有方便善巧故。入初靜慮。入第二 第三 第四靜慮。

入慈無量。入悲喜舍無量。

入空無邊處定。入識無邊處定 無所有處定 非想非非想處定。

修行布施波羅蜜多。修行凈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

安住內空。安住外空 內外空 空空 大空 勝義空 有為空 無為空 畢竟空 無際空 散空 無變異空 本性空 自相空 共相空 一切法空 不可得空 無性空 自性空 無性自性空。

安住真如。安住法界 法性 不虛妄性 不變異性 平等性 離生性 法定 法住 實際 虛空界 不思議界。

修行四念住。修行四正斷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等覺支 八聖道支。

安住苦聖諦。安住集滅道聖諦。

修行八解脫。修行八勝處 九次第定 十遍處。

修行空解脫門。修行無相 無願解脫門。

修行一切陀羅尼門。修行一切三摩地門。

修行五眼。修行六神通。

修行佛十力。修行四無所畏 四無礙解。大慈 大悲 大喜 大舍 十八佛不共法。

修行無忘失法。修行恆住舍性。

修行一切智。修行道相智 一切相智。

是菩薩摩訶薩不隨靜慮 無量無色勢力而生。現前奉事親近供養 現在如來應正等覺。於是佛所勤修梵行。

從此處沒 生睹史多天。盡彼壽量。諸根無缺。具念正知。無量無數百千俱胝那庾多天眾 圍繞導從。遊戲神通 來生人中。現修苦行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轉妙法輪 度無量眾。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得六神通。不生欲界。不生色界。不生無色界。游諸佛土。

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 無量如來應正等覺。修諸菩薩摩訶薩行。漸次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得六神通自在遊戲。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所經佛土 無有聲聞 獨覺等名。唯有一乘真梵行者。

是菩薩摩訶薩於諸佛土 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無量如來應正等覺。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漸次圓滿嚴凈佛土 成熟有情。常無懈廢。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得六神通自在遊戲。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所經佛土有情壽量 不可數知。

是菩薩摩訶薩於諸佛土 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無量如來應正等覺。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漸次圓滿嚴凈佛土 成熟有情。曾無懈倦。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得六神通自在遊戲。從一世界至一世界。有諸世界 不聞佛名法名僧名。

是菩薩摩訶薩 往彼世界。稱揚讚歎佛法僧寶。令諸有情深生凈信。由斯長夜利益安樂。

是菩薩摩訶薩 於此命終 生有佛界。修諸菩薩摩訶薩行。漸次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利益安樂諸有情類。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 勇猛精進 得初靜慮。得第二 第三 第四靜慮。

得慈無量。得悲喜舍無量。

得空無邊處定。得識無邊處定 無所有處定 非想非非想處定。

修行布施波羅蜜多。修行凈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

安住內空。安住外空 內外空 空空 大空 勝義空 有為空 無為空 畢竟空 無際空 散空 無變異空 本性空 自相空 共相空 一切法空 不可得空 無性空 自性空 無性自性空。

安住真如。安住法界 法性 不虛妄性 不變異性 平等性 離生性 法定 法住 實際 虛空界 不思議界。

修行四念住。修行四正斷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等覺支 八聖道支。

安住苦聖諦。安住集滅道聖諦。

修行八解脫。修行八勝處 九次第定 十遍處。

修行空解脫門。修行無相 無願解脫門。

修行一切陀羅尼門。修行一切三摩地門。

修行極喜地。修行離垢地 發光地 焰慧地 極難勝地 現前地 遠行地 不動地 善慧地 法雲地。

修行五眼。修行六神通。

修行佛十力。修行四無所畏 四無礙解 大慈 大悲 大喜 大舍 十八佛不共法。

修行無忘失法。修行恆住舍性。

修行一切智。修行道相智 一切相智。

是菩薩摩訶薩不生欲界 不生色界 不生無色界。常生能益諸有情處。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先已修習布施 凈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初發心已 便入菩薩正性離生。乃至證得不退轉地。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先已修習六波羅蜜多及余無量無邊佛法。初發心已 便能展轉證得無上正等菩提。轉妙法輪 度無量眾。於無餘依大涅槃界而般涅槃。

般涅槃後。所說正法住世一劫 或一劫餘。利樂無邊諸有情類。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先已修習六波羅蜜多及余菩薩摩訶薩行。初發心已 便與般若波羅蜜多相應。與無量無數百千俱胝那庾多菩薩摩訶薩。前後圍繞 游諸佛土。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諸佛世尊。成熟有情 嚴凈佛土。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得四靜慮 及四無量 四無色定。於九等至 次第超越。順逆入出 自在遊戲。非諸聲聞 獨覺等境。

是菩薩摩訶薩 有時入初靜慮。

從初靜慮起 入滅盡定。

從滅盡定起 入第二靜慮。

從第二靜慮起 入滅盡定。

從滅盡定起 入第三靜慮。

從第三靜慮 起入滅盡定。

從滅盡定起 入第四靜慮。

從第四靜慮起 入滅盡定。

從滅盡定起 入空無邊處定。

從空無邊處定起 入滅盡定。

從滅盡定起 入識無邊處定。

從識無邊處定起 入滅盡定。

從滅盡定起 入無所有處定。

從無所有處定起 入滅盡定。

從滅盡定起 入非想非非想處定。

從非想非非想處定起 入滅盡定。

從滅盡定起 入初靜慮。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於諸等至方便善巧。次第超越 自在遊戲。然於其中 無染無著。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雖已得四念住 四正斷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等覺支 八聖道支。

雖已得空解脫門 無相解脫門 無願解脫門。

雖已住苦集滅道聖諦。

雖已得八解脫 八勝處 九次第定 十遍處。

而不取預流果 若一來果 若不還果 若阿羅漢果 若獨覺菩提。

是菩薩摩訶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令諸有情 修行四念住 四正斷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等覺支 八聖道支。修行空 無相 無願解脫門。安住苦 集 滅 道聖諦。修行八解脫 八勝處 九次第定 十遍處。得預流果 若一來果 若不還果 若阿羅漢果 若獨覺菩提。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 雖已修行布施 凈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

雖已住內空 外空 內外空 空空 大空 勝義空 有為空 無為空 畢竟空 無際空 散空 無變異空 本性空 自相空 共相空 一切法空 不可得空 無性空 自性空 無性自性空。雖已住真如 法界 法性 不虛妄性 不變異性 平等性 離生性 法定 法住 實際 虛空界 不思議界。

雖已修一切陀羅尼門 三摩地門。

雖已修極喜地 離垢地 發光地 焰慧地 極難勝地 現前地 遠行地 不動地 善慧地 法雲地。

雖已修五眼 六神通。

雖已修佛十力 四無所畏 四無礙解 大慈 大悲 大喜 大舍 十八佛不共法。

雖已修無忘失法 恆住舍性。

雖已修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而不取無上正等菩提。

是菩薩摩訶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令諸有情修行布施 凈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乃至修行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舍利子。一切聲聞 獨覺果智。即是菩薩摩訶薩忍。

舍利子當知。是菩薩摩訶薩住不退轉地。安住般若波羅蜜多能為斯事。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久已安住布施 凈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及余無量無邊佛法。嚴凈睹史多天宮。

舍利子。當知是菩薩摩訶薩。此賢劫中 定得無上正等菩提。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雖已得四靜慮 四無量 四無色定。

已得四念住 四正斷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等覺支 八聖道支。

已修空 無相 無願解脫門。

已修八解脫 八勝處 九次第定 十遍處。

已修布施 凈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

已修一切陀羅尼門 三摩地門。

已修菩薩摩訶薩地。

已修五眼 六神通。

已修佛十力 四無所畏 四無礙解 大慈 大悲 大喜 大舍 十八佛不共法。

已修無忘失法 恆住舍性。

已修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而於聖諦 現未通達。

舍利子當知。是菩薩摩訶薩 一生所系。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 凈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游諸世界。從一佛國至一佛國。嚴凈佛土。安立有情 於無上覺。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要經無量無數大劫。乃證無上正等菩提。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安住布施 凈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常勤精進 饒益有情。口常不說引無義語。身意不起引無義業。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修行六種波羅蜜多。常勤精進 饒益有情。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斷諸有情三惡趣道。方便安立善趣道中。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雖住六種波羅蜜多。而以布施波羅蜜多常為上首。勇猛修習。施諸有情一切樂具 常無懈息。

一切有情 須食與食 須飲與飲 須乘與乘 須衣與衣 須花香與花香 須瓔珞與瓔珞 須房舍與房舍 須床榻與床榻 須卧具與卧具 須燈明與燈明 須財谷與財谷 須珍寶與珍寶 須伎樂與伎樂 須侍衛與侍衛。隨其所須種種資具。歡喜施與 令無所乏。施已勸修三菩提道。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雖住六種波羅蜜多。而以凈戒波羅蜜多常為上首。勇猛修習。具身語意清凈律儀。勸諸有情 亦令修習如是律儀。令速圓滿。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雖住六種波羅蜜多。而以安忍波羅蜜多常為上首。勇猛修習。遠離一切忿恚等心。勸諸有情 亦令修習如是安忍。令速圓滿。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雖住六種波羅蜜多。而以精進波羅蜜多常為上首。勇猛修習。具足修行一切善法。勸諸有情 亦令修習如是精進。令速圓滿。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雖住六種波羅蜜多。而以靜慮波羅蜜多常為上首。勇猛修習。具修一切勝奢摩他。勸諸有情 亦令修習如是勝定。令速圓滿。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雖住六種波羅蜜多。而以般若波羅蜜多常為上首。勇猛修習。具修一切毗缽舍那。勸諸有情 亦令修習如是勝慧。令速圓滿。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化身如佛。遍入地獄 傍生 鬼界 若人 若天。隨其類音 為說正法。令獲殊勝利益安樂。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安住布施 凈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化身如佛。遍至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為諸有情 宣說正法。

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諸佛世尊。於諸佛所 聽聞正法 嚴凈佛土。

周覽十方最勝佛土 微妙凈相。而便自起 最極莊嚴清凈佛土。於中安處一生所系諸大菩薩。令速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修行布施 凈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八十隨好。圓滿莊嚴。諸根猛利 最勝清凈。眾生見者 無不愛敬 起清凈心。

因斯勸導。隨其根欲 令漸證得三乘涅槃。

如是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應學清凈身語意業。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修行布施 凈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雖得諸根最勝明利。而不恃此自重輕他。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從初發心乃至未得不退轉地。恆住施戒波羅蜜多。於一切時不墮惡趣。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從初發心乃至未得不退轉地。常不舍離 十善業道。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安住施戒波羅蜜多。作轉輪王 成就七寶。以法教化 不以非法。安立有情 於十善道。亦以財寶 施諸貧乏。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安住施戒波羅蜜多。受多百千轉輪王報。值遇無量百千諸佛。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 無空過者。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安住布施 凈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常為邪見盲冥有情 作法照明。亦持此明 常以自照。乃至無上正等菩提。此法照明 曾不舍離。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 由此因緣。於諸佛法 常得現起。

是故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於身語意三有罪業 無容暫起。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云何名為諸菩薩摩訶薩 有罪身業 有罪語業 有罪意業。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 作如是念。

此是身。我由此故 而起身業。

此是語。我由此故 而起語業。

此是意。我由此故 而起意業。

舍利子。如是名為諸菩薩摩訶薩 有罪身業 有罪語業 有罪意業。

又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得身及身業。不得語及語業。不得意及意業。

又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得身語意及彼業者。便起慳貪 犯戒 忿恚 懈怠 散亂 惡慧之心。若起此心不名菩薩摩訶薩。

是故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生此念者 無有是處。

又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 修行布施 凈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起身語意三種粗重 無有是處。

何以故。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 修行六種波羅蜜多。能凈一切身粗重故。能凈一切語粗重故。能凈一切意粗重故。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 能凈身語意三種粗重。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六種波羅蜜多。不得身及身粗重。不得語及語粗重。不得意及意粗重。

如是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 修行六種波羅蜜多。能凈身語意三種粗重。

又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 從初發心。常樂受持十善業道。不起聲聞心。不起獨覺心。於諸有情 恆起悲心 欲拔其苦。恆起慈心 欲與其樂。舍利子。我亦說如是菩薩摩訶薩。能凈身語意三種粗重。利樂有情 心力勝故。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 凈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凈菩提道。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云何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六種波羅蜜多。不得身業及身粗重。不得語業及語粗重。不得意業及意粗重。不得布施波羅蜜多。不得凈戒波羅蜜多。不得安忍波羅蜜多。不得精進波羅蜜多。不得靜慮波羅蜜多。不得般若波羅蜜多。不得聲聞。不得獨覺。不得菩薩。不得如來。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菩提道。何以故。以菩提道 於一切法皆不得故。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 修行布施 凈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趣菩提道無能制者。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何緣菩薩摩訶薩 修行六種波羅蜜多。趣菩提道無能制者。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 修行六種波羅蜜多時。不著色。不著受想行識。

不著眼處。不著耳鼻舌身意處。

不著色處。不著聲香味觸法處。

不著眼界。不著耳鼻舌身意界。

不著色界。不著聲香味觸法界。

不著眼識界。不著耳鼻舌身意識界。

不著眼觸。不著耳鼻舌身意觸。

不著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不著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

不著地界。不著水火風空識界。

不著因緣。不著等無間緣 所緣緣 增上緣及從緣所生法。

不著無明。不著行 識 名色 六處 觸 受 愛 取 有 生 老死愁嘆苦憂惱。

不著布施波羅蜜多。不著凈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

不著內空。不著外空 內外空 空空 大空 勝義空 有為空 無為空 畢竟空 無際空 散空 無變異空 本性空 自相空 共相空 一切法空 不可得空 無性空 自性空 無性自性空。

不著真如。不著法界 法性 不虛妄性 不變異性 平等性 離生性 法定 法住 實際 虛空界 不思議界。

不著四念住。不著四正斷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等覺支 八聖道支。

不著苦聖諦。不著集滅道聖諦。

不著四靜慮。不著四無量 四無色定。

不著八解脫。不著八勝處 九次第定 十遍處。

不著空解脫門。不著無相 無願解脫門。

不著一切陀羅尼門。不著一切三摩地門。

不著極喜地。不著離垢地 發光地 焰慧地 極難勝地 現前地 遠行地 不動地 善慧地 法雲地。

不著五眼。不著六神通。

不著佛十力。不著四無所畏 四無礙解 大慈 大悲 大喜 大舍 十八佛不共法。

不著三十二大士相。不著八十隨好。

不著無忘失法。不著恆住舍性。

不著一切智。不著道相智 一切相智。

不著預流果。不著一來 不還 阿羅漢果 獨覺菩提。

不著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不著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舍利子。由是緣故。諸菩薩摩訶薩 修行六種波羅蜜多增長熾盛。趣菩提道無能制者。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安住般若波羅蜜多。速能圓滿一切智智。

成勝智故。關閉一切險惡趣門。不受人天貧窮下賤。諸根具足 形貌端嚴。世間天 人 阿素洛等。咸共尊重 恭敬供養。


仁清法師:末法時期到底修什麼法門快?修哪個法門好?

:「阿彌陀佛,我覺得剛才那個老菩薩說的那個問題。就是說關於下午能不能供,幾點幾點不能念《楞嚴經》,幾點不能誦《地藏經》,就是關於下午不能上供,這些問題。上一次聽您講過的就都明白了,再就是昨天您講法的時候也講過,關於功課的內容,在家居士早課,晚課怎麼修,還是探討修法,因為現在這種說法很多,就是說關於修哪個法門,因為有的人也有書,也有光碟,找到通往西方極樂世界的一條近路,雖然你們念佛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不保險,但是好多方面都要注意,他那個書上也是這樣說的,只要按他的方法修,兩三個月至半年,就是一定能有什麼什麼情況,一定能夠證悟,這個末法時期,到底修什麼法門快?修哪個法門好?

:坐一下,他這個問題,非常有普遍性,非常有普遍性。咱們現在不說哪一個法門,不探討哪一個法門,我只講一種現象,哪一種現象呢。很多人印經,很多人發心印經,他印經的過程當中,他加上自己的東西,所以很多人就得到這種經以後,拿著這個人的東西,他也當了佛經。這種現象非常普遍,以前的時候,我在普照寺的時候,碰到一個居士,他印了一本書,是從錄像帶上摘錄出來了,一個錄像帶,然後翻譯成文字,想把它印出來,流通,流通的時候,他加了他自己的詩詞,心得體會,然後說,人身難得今已得,東土難生今已生。當時我在場,那時我在普照寺干知客,小小的執事。我在場,他馬上訂稿了,馬上要印了,這時候我說了一句話,我說這首詩,要麼你就去掉它,要麼你就改過來,是中土,或者是中國難生今已生,或者是中土難生今已生。他說為什麼?我說你這個東土難生今已生什麼意思呢?這個居士給我的回答,讓我沒法解釋,不是西遊記上那妖怪逮住唐僧問,老和尚,你那裡來的?唐僧說了,我是東土大唐來的,東土大唐來的。這首詩是,中國難生今已生或者是中土難生今已生。這個中國或者中土,不是指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指的佛法興盛之地,有佛法弘揚的地方,你生到有佛法弘揚的地方,你得聞佛法的因緣就多,就是這個含義。西遊記上那妖怪逮住那唐僧,你那是講神話來,是這個道理吧,那一種東西你能當經,你能當經去誦,所以他不懂什麼意思?他加了些東西,後來他印出來了,印出來以後,他真聽我的話了,這首詩他沒放上。

  實際上他也不服我,為什麼呢?他也不懂,一直也沒弄明白,我乾脆不放上了,假如我當時不阻擋,他就這樣了,東土難生今已生,東土是哪裡,就是東土大唐,西遊記上告訴他的么,他是從西遊記上知道的。

  我們一些東西從佛經上知道的,佛經上告訴我們說,假如業障重的人,要投生到邊地異城,是這個意思,邊地異城就是佛法不興盛之地,佛法不興盛之地,就沒有佛法的弘揚和流通,我們就很難得聞佛法,人這一生,得了人身了,沒有得聞佛法,那是極大的可惜了,太可惜了。佛法,人身難得么,佛法難聞么,就是這個含義,所以我們平常要多看原經文,少看小冊子,包括以前出現的誤會,包括很多人邪知見的產生,都往往來自於小冊子。我看過一本書,那上面說了《楞嚴咒》不能在早上的,3點到5點這個時間以外念,這是小冊子上說的,是那個道理吧。所以我們多看原經文,我們現在沒有資格去分辨,什麼宗,嚴格的講,說句實話,我們現在,沒有資格去分什麼宗派,可以這樣說。我讓你打坐,你打坐你試一下,你真正像禪宗的那種修行方法,去坐禪去,你試一下。你坐不了,為什麼?不具備那種條件和根性,我們現在末法時期,不管經上授記也好,不授記也好,我們末法時期的眾生,接觸的多是念佛法門,比較方便,比較穩妥,比較安全,比較可靠,求生西方,求生凈土,即使是往生西方了,也不一定,也不是說就是證果,明白這個道理吧,也並不是就是開悟。往生和證果是兩個概念,是不一樣的。

  比方說我是修凈土法門的,大家很多人在宣傳,在弘揚凈土法門,這是值得讚歎的,可是有很多人,把這個凈土法門搞成隨便法門,每一次每一次,大打折扣去販賣,好像什麼都可以不做,只要相信就行了,只要念佛就行了,僅僅是念佛,就行了,單說念佛,他就產生出世間的功德,能夠有往生的這種作用,但是你離開信願行,離開其他的條件,恐怕難度也太大。還有一個要素,臨命終的時候,你失去正念了,恐怕也難,難以往生。濟南一個老太太,修行阿彌陀佛名號,持誦了十多年了,臨走的時候,業障現前,她的家人把門一關,她的同參道友一概進不去,不讓人見,不讓人看,更不要說是助念了,老太太一生氣,和她兒子打仗,一吵嘴,一吵嘴,死相非常難看,生嗔恨心了么。那種情況你說一點瑞相都沒有,能保證往生么?是那個道理吧。所以她這個實例當中,這個臨終正念不失,顯得尤為重要。

  還有一個居士,曾經上過咱們興隆寺,這個居士是很早很早的,但是呢我跟這個居士接觸的時候,他給我了一個概念,特別傲慢,似乎是整個山東佛法的弘揚就是由他而起的,可以說,最早的幾部經書,他是從上海背來的,背著來的,做火車,好早好早了。所以他非常非常傲慢,在修行過程當中,全是指責別人的不是,從來不反過頭來看看自己哪個地方有過錯,即使是有一段時間,在興隆寺發心,給興隆寺幫忙幹了點活,他也是相當的傲慢。說句良心話,我們伺候都沒有伺候好他,伺候不好,單獨做飯也不行,不單獨做飯也不行,哎呀,實際上,我也沒有吃虧,這個居士我也沒有伺候好他,到後來,不歡而散也是。最後,當然他死的時候我沒在場,別人打過電話來了,說師父,他表的這次法非常不好,我說為什麼,受他影響進入佛門的,很多很多,但他死的時候,非常難看,很快就僵硬了,能不能往生,也得看人這個人根性,還得看,這個人的很多因緣,很多因緣,就這個意思。

  按佛法原理來講,投生到哪一道,是看哪一個業報先現前,先成熟,當然凈土法門是非常穩妥的,只要我們臨終有人助念,只要我們臨終正念不失,那麼就保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修行過程當中,我們少看小冊子,多看原經文,原經文你也不看,小冊子你去看的話,那肯定就會出現這種情況。佛說的很多東西你沒得到,你不知道,佛沒說的東西,你可能都拾了來了,都斂獲到自己的腦子裡來了。有很多人說,我這也不想去,那也不想去,自己好好在家念佛就行了,很多人這樣說。但是我發現,很多人僅僅是一種口頭語,僅僅是一種借口而已,他沒有這種因緣,聽聞講法,一旦有因緣聽到了,哪裡來的大師父,這個大師會看前世,他「唰」,他就去了。他不會在家念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從來沒會給他看前世,他親近那個大師,那個大師給他看前世了,噢,你是有來歷的。

  我見過一個女孩子,問我,上興隆寺來求證,師父,你看,你給我看看我的前世。我真的不會看。看看吧,有人給我看了,我說別人給你看的什麼呢?一個人給我看的是,你是條龍啊,我很高興。青龍么,龍是吉祥物,最起碼是中國的一個吉祥物,對吧。我說挺好,好什麼,過了幾天又一個大師給我看了,你是有來頭的,他說句什麼來頭呢?你是條恐龍啊,師父你看我是什麼龍呢?恐龍還是青龍呢?我說,據科學界的推測,恐龍離我們現在,就是滅絕了6500萬年,恐龍滅絕了6500萬年。我說你的中陰身這麼長么?他說她的前世,考慮考慮也不對勁,中陰身,6500萬年我在哪裡,她不知道了,後來考慮考慮也不是,上一世是恐龍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所以說你不用,佛教的原理去觀照它去對照它,或者去指點她,她就迷信,所以我們修行,就是以佛法為唯一的指導。任何人講法,都會帶著感情,都會有偏頗。

  釋迦牟尼佛在《涅槃經》上講,《涅槃經》,所以到末法時期,有惡性比丘,惡性比丘就是出家的,到了末法時期是這樣,他舉了一個例子么,出家的人都這樣做,都這樣沒有智慧,何況是在家的呢。就是有惡性比丘,要改我這個經,要改《涅槃經》,怎麼改呢,前後著中,把前後的內容搞到中間,中著前後。這樣給他分裂,後來呢,釋迦牟尼佛在經上說,如此惡人,是魔伴黨,這個人,是魔的眷屬,不是我的弟子。為什麼呢?你認為,你那樣改好,加了世間的美麗言詞,是這個意思。釋迦牟尼佛說了一句話「壞我法味」壞了我的法味了,我講的這個含義,你這樣給我破了,就是這個含義。所以有很多人,修了不幾天以後,馬上,佛這句話不如那樣好,不如那樣好聽,他聽著好聽,就這個含義。如何呢,很多人說,頭幾年,嚴重,這種現象,佛在這部經典上掉了一句話,佛在那部經上落了一個字。有人問我了,這種現象可信么?我說,這是我的知見了,可能不是佛落下了,是他想硬加上,是吧,是那個意思吧。他看了一部經,佛在這部經當中,在這裡落了一句話,可是呢,我們對照這個經,對照原經文,對照大藏經,這就是原經,一字都沒改,甚至是標點符號都沒改,怎麼他就說,這裡可能落了一句話?因為他讀的不順口了。我說:不是佛落了,是你想加上它,對不?我覺得這是最好的解釋。

  再一個問題,也不要去,故意炒作沒有的東西。頭一天我在濟南,碰到一夥子人,他們就非常悲哀,講了一種現象,很多居士,到了西邊一個地方,祈求一種法,求哪種法呢,求這個七天能成佛的法,求了一個七天能成佛的法,到現在已經兩三年了,我說那不得了,兩三年包括了幾個七天,那都成了,他們這一夥,早就成了好幾次了,是那個道理吧。故意炒作,故意炒作,這是非常不好的。再一個問題說到神通,剛才你講了,我不管是誰,我說的這個情況,有神通,也不頂什麼事,為什麼佛不讓宣揚神通,就是因為鬼也有神通,那是報通,只要是鬼,它就能夠穿牆越壁,人能穿牆越壁么,那時候小鬼,從牆上過去了,人就說了,我怎麼不如你,你去當鬼去吧,是這個意思吧?人和鬼相比之下,鬼是有報通的,他有他相應的五種報通,那麼這個鬼穿牆越壁過去了,這個人就說了,了不起了,他修的好,那乾脆我當你吧,你當我吧。換過來了,鬼好還是人好,是個魚他就能在海里游泳,你一看,這個魚怎麼在水裡淹不死,那這樣吧,咱換過來吧,我也去水裡吧,我也淹不死吧,魚和人相比,這個淹不死就是魚的神通,是這個道理吧?也了不起了,如果是魚能說話的話,恐怕你們都不來聽我講了,都去聽魚講了,他能在水裡憋著,他是有神通的么,是這個道理吧?

  神通,根據佛經上講,有妖通、有報通、有證通。證通就是一般說修仙法的那種通,或者是修佛法的那種證。當你業障消除殆盡的時候,當你智慧開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必然有相應的境界出現,這種境界是非常準確的,我們把它叫做神通。那叫證通,修出來的,報通就是剛才我講那個鬼和那個魚的那一類。妖通呢,多了。妖通就是附體,就是胡說八道,我博客上有篇文章,題目是《假如,你遇到這隻神通廣大的妖狐》,狐狸的狐。佛教界曾經出現過,武則天時期,武則天時期,武則天,她是一個非常愛好佛法的皇帝,齋僧、建寺、印經做了很多很多的善事。這時候,在長安,長安城裡,就來了一個名人,這個名人是個女的,她自稱是觀世音菩薩下凡,並且有很大的神通,有很多很多這個富人,達顯貴人都被她蠱惑了,連武則天也被她騙了,為什麼呢?因為武則天問過她,問過很多事,她說的很准很准,她最擅長是他心通。這時候呢,武則天以皇帝的身份,迎請她在皇宮裡,接受供養,把這個女的,白衣女子,養起來了,這個女子不是觀音菩薩么,這時候有一個禪師,遠遊他方回來了,也跟武則天皇帝認識。這個禪師,也是曾經接受過武則天皇帝的供養,那麼武則天皇帝就給這個禪師介紹,來了一個了不起的法師,一個女的,她是觀音大士下凡,觀音菩薩的化身,因為這個禪師也是相當了不起的,假如沒有修證的話,也不會得到武則天的供養和禮拜,明白吧。

  我給你介紹一下,這個禪師就和這個白衣女子見面了,見面以後,這個禪師就問這個白衣女子,他說,聽說你有神通,聽說你最擅長他心通?她說是,他說好,你現在看看我現在的心在哪裡?就是說這個念頭,他這個妄念在哪裡,是不是這個含義?這個白衣女子就說了,你現在的心,在某某某地方。他,你再看我的心在哪裡?這個女子又說了,你現在的心在某某某地方。兩個地方相差很遠,這個禪師不得不服,確實,他這個妄念就是這樣打的,然後,你再看我的心,在什麼地方?這個白衣女子不知所然,找不到,找不到這個禪師的心了,因為當時那個禪師,把那個心趣入空性了,找不到了。然後這個禪師,通過這個方法驗證,確實是妖狐,大喝一聲,大膽孽畜!你竟敢打觀音菩薩的旗號!我的心剛剛住入淺層的空性當中,你就不知所錯了,你還敢打觀音菩薩的旗號!這時候這個白衣女子,爬起來以後,化作一隻白狐跑了。狐狸,千年妖狐。假如說這個女的要來了,這個博山就轟動了,來了大師了,來了大屎了,再一個問題剛才你舉得那個例子,我們去了某一個地方,然後回來了,然後就開始宣傳,我知道了,他那個事,怎麼樣,怎麼樣。故弄玄虛,知道你為什麼不去把這個事做掉呢?你真知道為什麼不提前告訴人家呢?打了電話,公安局的已經按照我的意思抓到那個小偷,有本事你去干公安,馬上你就得獎金,是這個道理吧。

  再舉一個實在實得例子,就是我親自接觸過的一個佛弟子,有一次,一個佛弟子,到我們興隆寺,跟我們交流,我知道他給人家看病,按桌子,土話叫按桌子,香頭,不太好聽叫神婆,她那時候是神小婆,很年輕,小神婆,我知道了,因為是佛弟子么,咱關心一下是非常有必要,我說你以後不要給人看病了,你什麼本事給人家看病?我當時呵斥她,師父,治病救人么?我一聽,發心很大,治病救人。我說你有本事給人看病么?她說不是我,觀音菩薩把信息打到我這裡,我馬上就知道他是什麼事了。我說好吧,你現在叫觀音菩薩把信息打到你這裡,看看我口袋裡幾個硬幣。我沒學這個,我說我學了,我告訴你吧,我現在口袋空空如也,沒有硬幣,觀音菩薩不給她打信息了。這完全是胡鬧,完全是胡鬧,不過有很多人,就是愛好這個東西。

  今天下午,下了課以後,在那裡休息的時候,我跟他們開了個玩笑,跟在我房間坐的人開了個玩笑,我說今天下午,不行把這個氣氛活躍一下,我說我也會算卦,今天現在我就給你們算卦,現在我就給你們算一卦,好大家聽好了,你聽聽我算的準不準。假如你們今天下午你們回家,把你的水壺當中灌上水,把這個水壺蹲在你這煤氣爐上,保證你那煤氣爐裡面,有足夠的煤氣,把你的煤氣爐打開,堅持半小時,我算準了,這壺水是開的,算準了沒有?保險准,我會算,可是沒人理我。我這樣算不能忽悠人,只是講明白道理,是不是?所以有些東西,咱追求的是佛法,是正法。不要追求那種邪魔外道,不要追求那種稀奇古怪的東西,剛才我講的那個妖狐,是佛教史上的真事,是個真事。假如當時那個女的要上咱們博山來,真的,誰講法還聽,就她講法,唯獨她講法有人聽,對不對?她有神通,所以釋迦牟尼佛不讓他的弟子宣揚神通,因為妖也有通,神通,不是正法與邪法的標準,懂這意思吧。


法滅盡,那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人類滅絕,人類的一切道德文明都消失了。


1、末法時代結束後。進入法滅時代。法滅時代,《無量壽經》還會住世100年。其他經咒基本上全部消失。

2、法滅時代,佛菩薩如何存在的問題。以比喻來說明。如同每一天都有日夜一樣。我們站在地球上,感覺到有白天和黑夜的差別。白天的時候,可以看見太陽,夜晚的時候,太陽就下山了。看不見太陽了。

但這樣的一種認知,僅僅是站在我們自身的角度,才說白天太陽升起,夜晚太陽落下。實際上,太陽一直在那裡,沒有動過。並且不論我們感知到白天還是黑夜,太陽還是一直在那裡,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日出和日落。我們感覺有日出與日落,只是站在我們自己地球的角度上,才說日出與日落的。然而,實際上,就算是黑夜的時候,太陽實際上還是一直在那裡,只是我們背對著太陽,所以感覺太陽消失了。

佛菩薩的存在,便如同太陽一樣。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在與不在。但站在我們的角度去看,我們覺得他在或不在。有這樣的差別。實際上,並不是佛菩薩不在,而是我們自己選擇了背對太陽。


從不信什麼末法時代,年年是好年,日日是好日。佛因大事因緣而出現於世,只要世間有煩惱在,佛法就在。


釋迦牟尼在《法滅盡經》有詳細介紹: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及諸菩薩。無央數眾,來詣佛所,稽首於地。眷屬圍繞,渴仰聞法。世尊寂靜,默無所說,光明不現。

賢者阿難作禮白佛言:「世尊前後說法,威光獨顯。今大眾會,光更不現,何故如此?必有緣故,願聞其意。」佛默不應,如是至三。

佛告阿難:「吾涅槃後,法欲滅時,五逆濁世,魔道興盛。魔作沙門,壞亂吾道。著俗衣裳,樂好袈裟、五色之服。飲酒啖肉,殺生貪味,無有慈心,更相憎嫉。

「時有菩薩、辟支、羅漢,精進修德,一切敬待,人所宗尚。教化平等,憐貧念老,救育窮厄。恆以經像,令人奉事,作諸功德。志性思善,不侵害人,捐身濟物,不自惜己,忍辱仁和。設有是人,眾魔比丘咸共嫉之,誹謗揚惡,擯黜驅遣,不令得住。

「自共於後,不修道德,寺廟空荒,無復修理,轉就毀壞。但貪財物,積聚不散,不作福德。販賣奴婢,耕田種植,焚燒山林,傷害眾生,無有慈心。奴為比丘,婢為比丘尼,無有道德,淫泆濁亂,男女不別。令道薄淡,皆由斯輩。

「或避縣官,依倚吾道,求作沙門,不修戒律。月半、月盡,雖名誦戒,厭倦懈怠,不欲聽聞。抄略前後,不肯盡說。經不誦習,設有讀者,不識字句,為強言是,不咨明者。貢高求名,虛顯雅步,以為榮冀,望人供養。

「眾魔比丘命終之後,精神當墮無擇地獄。五逆罪中,餓鬼、畜生,靡不經歷恆河沙劫。罪竟乃出,生在邊國,無三寶處。

「法欲滅時,女人精進,恆作福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語。眼見沙門,如視糞土,無有信心。

「法將殄沒,當爾之時,諸天泣淚。水旱不調,五穀不熟。疫氣流行,死亡者眾。人民勤苦,縣官克罰。不順道理,皆思樂亂。惡人轉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劫欲盡故,日月轉促,人命轉短,四十頭白。男子淫佚,精盡夭命,或壽六十。男子壽短,女人壽長,七十、九十,或至百歲。大水忽起,卒至無期,世人不信,故為有常。眾生雜類,不問豪賤,沒溺流漂,魚鱉食啖。

「時有菩薩、辟支、羅漢,眾魔驅逐,不預眾會。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泊自守,以為欣快,壽命延長,諸天衛護。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興吾道,五十二歲。《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化滅去。十二部經,尋後化滅,盡不復現,不見文字。沙門袈裟,自然變白。吾法滅時,譬如油燈,臨欲滅時,光更明盛,於是便滅。吾法滅時,亦如燈滅。自此之後,難可數說。

「如是之後,數千萬歲,彌勒當下世間作佛。天下泰平,毒氣消除,雨潤和適,五穀滋茂,樹木長大。人長八丈,皆壽八萬四千歲。眾生得度,不可稱計。」

賢者阿難作禮白佛:「當何名斯經,云何奉持?」

佛言:「阿難,此經名為《法滅盡》,宣告一切,宜令分別。功德無量,不可稱計。」

四部弟子,聞經悲慘惆悵,皆發無上聖真道意,悉為佛作禮而去。


法如何有滅,比如音聲,因緣和合而有,如是聲響,生者即滅,而此音聲之性,不可說滅,若連音聲之自性也滅,聲音從何而出,佛法亦如是,法相有滅,而體不滅,若體有滅,三世諸佛如何傳法,若法有滅,即會有盡,有盡之法,如何是法,佛以方便,說法有生有滅,是說未法眾生,只知文字之相,不知佛法真實之義,名為法滅,到後未法時,連文字相都可能不存,是說法滅,至未來彌勒佛出世,文字之相又重現世間,若法有滅,如何能重起,如人死不能復生,如薪生火,灰飛煙滅如何可以重來,法不可滅,有佛出世,無佛出世,法相常住,不生不滅,不毀不壞,法相者,即是無相,無相之相名為實相,所以法不可滅


法盡而道顯,印度極樂世界裡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佛菩薩都有無邊智慧,都超喜歡呆在裡面的。既然如此,您就一直呆著就好,何必來地球這苦哈哈的地方,沒得污了您的眼睛。沒有您這張屠戶,咱也吃的了帶毛豬,咱還有道家嘛。人類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一步一個腳印,走的無比踏實,沒有靠佛菩薩傳授任何智慧,探索世界,發展生產力,吃飽穿暖,普及教育,追求超脫。佛菩薩既已涅槃,何必再顯


物理世界還在照樣運轉

科技還在技術發展

人類文明還在繼續延續

地球還在自轉

我還在用手機寫答案


所謂法 只是開悟的工具

工具沒了再造一個就是

不用去替那時候的人操心 人家肯定有其他開悟的工具


推薦閱讀:

王路:從《龍樹菩薩傳》看大乘佛法
佛教中的慈悲心,究竟應該怎麼理解?
何謂緣起?(作者:東方陽熹)——道德真源
請教佛法有識之士。密教講傳承,蓮花生與釋迦牟尼佛中間相差了1500年,怎麼傳承的?
成佛以後是什麼樣的?是不是不吃飯不睡覺?

TAG:佛教 | 佛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