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的宗教信仰那麼濃厚,而中國同樣作為文明古國和發展中國家宗教信仰這麼淡漠?是什麼使中國淡化了?

中國和印度在近代史上有一些相似之處,而且在現在也有很多相似。但是在宗教信仰上卻天差地別,一個宗教豐富且濃厚,一個單調且單薄。短短一百年的時間,是什麼中國變成了一個擺脫宗教迷信的國家,是因為什麼激烈的歷史活動嗎?


中國從來就不是一個宗教國家。我們的文明,從很久以前開始就是世俗文明。

從武王伐紂結束了商朝統治,推出周禮之後,中國就成為了一個徹底的世俗化國家,宗教永遠是處於世俗政權統治下。一旦宗教勢力抬頭影響世俗政治,就必然遭受滅頂之災,如三武滅佛。而對於試圖顛覆政權的教派的清算,更是可以將整個教派抹去,如黃巾之亂後激進的太平道徹底被滅,現存道教是天師道(正一道)和全真道。

這事兒不是一百年來造成的,而是兩千多年來世俗政治以及儒家法家的大力出奇蹟,民眾從來就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但宗教絕不能觸碰政治這條紅線。一百多前的相似,不過是落後、被殖民的相似罷了。


先講一個事,在印度請一個大學生導遊,注意新德里大學的大學生。去一個地方,問要多久,答半小時。過了兩小時後問,還要多久,答三小時。這段主要說明印度人思考方式,即印度為什麼對中國人來說是三哥。即宗教對印度思維的影響。

進入正題,時間關係,只能無比簡單。主要講4個人。

1.在中國伏羲時代。對主要自然現象,伏羲總結出八卦,比如天就乾,地就坤,太陽,月亮雷電山川等等共八種。同時代,印度出現自然崇拜,天神,太陽神等等。伏羲是部落首領,這一點也非常重要。

2.周公時候,周公對八卦進行解釋,出現周易。自然和人文結合了。同時代,印度法師弄了吠陀經,奧義書。自然神,天神,太陽神等被人文化,附於生命,宗教出現了。周公當時相當於王。伏羲和周公屬於行政系列,中國巫師從屬於行政。印度經典是巫師寫的,國王從屬於巫師。文化的力量非常強大。

3.孔子寫十翼,對周易進行解釋,形成易經。完全遠離宗教了。孔子出身更平民化了。同時代,印度釋迦牟尼出來,可以理解為國王即行政系統對巫師集團的反擊。但兩者都是宗教性。用宗教反宗教。

4.司馬遷和董宗舒出現,直接決定中國宗教非主流地位。同時代,印度法師又發威,寫出兩部巨牛的詩歌,直接打敗佛教,奠定印度教地位。直接決定印度宗教主流地位。印度文化的引領者一直是巫師。

寫得極簡單,有些東西可能沒表達清楚,希望對你有用。


個人認為,兩國古代的社會制度與文化特色具有很大的差異性,所有宗教在兩國的產生與發展有很大差異性。

首先古印度實行政教合一政策,通過教權加強王權統治;而與之相類似是中國的儒學與皇權的關係,可以說是通過道統促進政統。儒學當然不是宗教,但卻可以在政治方面起到和宗教相似的作用。秦統治者「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轉化為經學成為思想權威,克服了思想文化的散亂和國家政治一統化的矛盾,同時,儒學講求的道義又成為維護君主統治地位的工具,與印度宗教有異曲同工之妙。儒學中的一些精華現在仍舊深入人心,也算做另一種意義上的信仰吧。

其次是宗教發展體系的完善程度不同。印度宗教中例如印度教、伊斯蘭教、佛教等教派所尊崇的真主或神都有可追溯可求證的方式,其故事編寫在教書中,增加其可信度。同時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也有許多人願意為了自己的利益去信仰這些宗教,將之擴大傳播。而中國古代的從商朝開始運用的都是對大自然的原始崇拜,比如求雨時拜雷公電母,拜土地公,沒有形成真正的宗教體系,也無法求證這些神仙的真實性。而中國本土的道教確有其傳播基礎,但道教追求的教旨又過於超凡脫俗、洒脫無物,與皇權結合有很大難度,故而傳播範圍與程度有限。

綜上,歷史傳統影響了兩國現在的宗教信仰程度。

(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批評指正)


印度人都有自己的一個神


中國本質上是世俗國,宗教服務於世俗。中國統治者利用宗教匯聚人心。

印度是宗教國,世俗服務於宗教。王族屬於剎帝利種姓,比宗教最高種姓婆羅門還低一級。而且從以下圖片看,王族居然還得作為婆羅門人的僕人,哎。


中國和印度絕不相似,中國多數時期是個大一統的國家,而印度多數時期是分裂的,能和中國相比的只有全盛時期的羅馬。

另外,中國沒有形成國教是否和佛道都強調出世,侵蝕性較弱有關,或者說是儒家某種程度上起到了宗教的一部分作用?那和佛教同起源地的印度教又為什麼沒有傳入中國?


現在的印度是文明古國?你從根上就認識錯了。文明古國只剩中國,連希臘都不是。


推薦閱讀:

TAG:政治 | 宗教 | 中國近代史 | 世界歷史 | 印度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