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是愛國主義電影嗎?


這是一部打著愛國主義和宣傳抗戰無罪的旗號瘋狂撈槍的抗日神劇,無論是從戰術安排還是從還原歷史來看都太給力,卻被一群水軍與一群自我感動的連基本邏輯都忘掉的人狂吹的電影。


這部電影是一部黑子電影。

導演集火的對象就是資本主義,就是蘇州河對面看戲的那群看客,這片子的現實意義也在於,它在告訴我們,要無時不刻的警惕資產階級的自由化。

兩軍打仗,河對面歌舞昇平,這種嘲諷,導演不會不知道究竟嘲諷的是誰,又有誰被集中諷刺,看客們一直到了片子最後,還在追求國際社會的同情。

這是資本主義的通病,資本主義自從誕生以來,就混雜著白左的聖母思想。所以,他們希望英美來做聖人。

可是,現實社會不是這樣的。

連農村殺老母豬的時候,老母豬也知道殊死一戰,知道自己瘋狂逃命。

所以,這片子是不是愛國主義電影,我不知道。但這片子一定是反資本主義電影。

如果一個國家被資本主義綁架了,最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就是片中這樣:軍人打仗,看客看戲。


是在投國粉精民所好,歌頌連台灣都羞於啟齒的歷史。


這個問題特別難回答,因為愛國主義電影到底咋界定呢?貌似沒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定義。

所以暫時按照「觀眾觀看後,會產生對國家,對民族乃至政黨的熱愛與敬意」這個來吧

如果按照這樣一個定義和很多人觀看後的反應,比如在朋友圈發表對將士們的崇敬,還有去四行倉庫打卡的行為,那麼《八佰》當然屬於愛國主義電影,而且還挺成功。

但是從其他角度來看,八佰的問題就很多了

一方面來源於電影本身與歷史相違背的碰撞,這個沒什麼好說的,歷史在那裡擺著,不對就是不對;另一方面來源於本身電影導演「屁股」問題,這個討論實在是太多了,隨便找個視頻地下的評論區就能說的很清楚,不贅述;還有一方面來源於對戰士形象,對群眾形象的描繪的爭議,以及整個電影在後半段的爭議,這個其實很難說,與每個人都觀影體驗,觀影數量,觀影水平,甚至和歷史知識量有關係。這個點沒法進行討論,討論也是無解,只能自己體會。

如果這麼來看,八佰根本不是愛國主義電影,只是一部拍的視覺效果充滿奇觀的商業片而已。

所以是愛國主義電影嗎?從結果看,它是,但是從細節上看,不是。

站哪一隊,你自己決定,和我沒關係,我把兩種觀點都寫出來了,偏好哪一種是你自己決定的。


最後說一點我自己的態度:

「二戰勝利功勞最大的是誰?」 」當然是美國」 」二戰發起者誰?」 」蘇聯」 」誰說的?」 」好萊塢歷史電影里都這麼演的」 」可是這不是真實的歷史,是改編的!」 」老子看電影是消遣,誰有空了解真實歷史。」

上面這段話基本就是我的態度了。

你可以喜歡八佰,沒人攔著,畢竟是個視覺效果還不錯的片子,沒人有權力因為你喜歡這個片子就把你打成不愛國的公知。

但是當有人和你說這個電影不符合史實,而且跟你科普時,不要說出上面那樣的話,也不要說類似「歷史學家寧又來了」這樣的話。這樣只會顯得你很幼稚。


編劇老師曾說,想搞清楚一個電影要看清他的時間坐標,時間坐標一般有三個:

影片拍攝的時間

影片想表達的隱含事件發生的時間

影片中事件發生的時間

三個時間既對立又統一

好吧,不廢話了,直接說重點

拍攝前這導演見了誰,飛將軍的後人啊!??!

不是李廣!

還有個名叫小戴宗……

活了103歲啊,這人愛國嗎?人愛國嗎?愛國嗎?國嗎?嗎?……?


推薦閱讀:

10月1日-7日全國線下電影活動匯總
收益大揭秘,《一出好戲》究竟賺了多少錢!
從上帝到AI
走進冰天雪地中最蠻荒的美國——『獵凶風河谷』
為什麼說王家衛的電影是家居裝飾教科書

TAG:電影 | 管虎 | 八佰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