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頭腦里的念想跟佛教里的心的關係?

大腦裡面有各種念頭,這些都是來自過去的記憶或者未來的投射以及所經驗的,所看,所聞等等加起來的聯想,不停浮現,當人深度睡眠的時候,不做夢的情況下,念頭會停止,那麼念頭跟佛學裡的心的關係是什麼?


何謂菩薩出世智葯。

信知諸法 從緣合生。

信一切法 無我無人 亦無眾生壽命知見。亦無作者 亦無受者。信解通達 無我我所。於是空法無所得中 不驚不畏。勤加精進 而求心相。

菩薩摩訶薩如是求心。

何等是心。若貪慾耶。若嗔恚耶 若愚痴耶。若過去未來現在耶。

若心過去 過去已滅。若心未來 未來未至。若心現在 現在無住。

是心非內非外 亦非中間。

是心無色 無識 無形 無見 無知 無住處。

如是之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不已曾見。非今現見。非當來見。

若一切佛過去來今 所不見者。云何當有。但以顛倒妄想因緣。心生諸法種種差別。

善男子。是心如幻 憶想分別起種種業 受種種身。

善男子。

心去如風 於非境界遠行難收。

心如流水 生滅不住。

心如燈炎 眾緣故有。

是心如電 剎那不停。

心如虛空 客塵煩惱之所障蔽。

心如獼猴 取一舍一 遍諸境界。

心如畫師 能造種種業因緣故。

心無暫定 隨逐種種諸煩惱故。

心唯獨一 無第二故。

心如大王 一切諸法增上主故。

心常獨行 無伴侶故。

心如怨家 能作一切諸苦惱故。

心如狂象 踏小兒諸土舍。能壞一切諸善根故。

是心貪著 如魚吞鉤。於苦受中 生樂想故。

是心如夢 於無我中 生我想故。

心如青蠅 於不凈中 起凈想故。

心如債主 生苦楚故。

心如惡鬼 求人便故。

心常高下 貪嗔逼故。

心如偷劫 奪善根故。

心常貪色 如蛾投火。

心常貪聲 如戰鼓響。

心常貪香 如豬樂廁。

心常貪味 如駝愛蜜。

心常貪觸 如蠅著油。

善男子。菩薩如是求於心相 而不可得。

若不可得 則非過去現在未來。

若非過去現在未來 則出三世。

若出三世 則非有無。

若非有無 則是不起。

夫不起者 則是無性。

若無性者 則是無生。

若無生者 則是無滅。

若無滅者 則無所離。

若無離者 無來無去 無退無生。

若無來去 無退無生 則無諸行。

若無諸行 是則無為。

若無為者 是為一切諸聖根本。是中無有 持戒破戒。

若無持戒 無破戒者。是則無行 亦無非行。

若無有行 無非行者。是則無有心心數法。

若無心心數法者。則無有業 亦無業報。

若無有業 無業報者 則無苦樂。

若無苦樂 是則聖性。是中無業 無起業者。無有身業 亦無意業。

是中無有上下差別。聖性平等 猶若虛空。

是性平等 無有優劣。一切諸法 等一味故。

是性平等 遠離一切身心相故。

是性遠離一切諸法 順涅槃故。

是性清凈 遠離一切煩惱垢故。

是性無我 離我所故。

是性真實 順如如故。

是性寂靜 常安樂故。

是性無有高下 從平等出故。

是性真實 第一義故。

是性無盡 畢竟不生故。

是性常住 諸法常爾故。

是性安樂 涅槃第一故。

是性清凈 離一切相故。

是性無我 求不可得故。

善男子。汝等應當內善觀察 莫外馳騁。

善男子。當來沙門 如狗逐塊。

云何名為 如狗逐塊。

譬如有人 以塊擲狗。狗即舍人 而走逐塊。

如是善男子。有諸沙門 清信士女。怖畏色聲香味觸故。住阿蘭若空閑之處。獨無等侶 離眾憒鬧。身離五欲 而心不舍。

是人存念 色聲香味觸等。心貪樂著 而不內察。不知云何當離五塵。

以不知故。有時來入城邑聚落 在人眾中。還為五欲之所系縛。

若空閑處 持有漏戒 死得生天。又為天上五欲所縛。從天上墮 終不得脫於三惡道。所謂地獄 畜生 餓鬼。

是名沙門 如狗逐塊。

善男子。云何沙門不如於彼逐塊之狗。

若有沙門為人所罵 而不加報。打害嗔毀 亦不報之。但自內責 求伏於心。作如是觀

罵者是誰 受者是誰。打者 害者 毀者 嗔者 亦復是誰。

是名沙門 不如於彼逐塊痴狗。

善男子。如調馬師。馬若[怡-台+龍]悷即為制伏。

行者亦爾。隨心所向 則能收攝 不令放逸。

善男子。譬如有人 咽喉閉塞 則能斷命。

如是善男子。一切諸見 唯有我見。則能斷於智慧命根。

善男子。譬如有人 隨所縛處 而求解脫。

如是善男子。隨心所著 當應求解。


白天的思考和各種情緒,屬於第六識意識的範圍。睡覺無意識時,是第七識末那識在暗中運行。由於第七識未斷所以會重新運行前台的第六識。也由於人死後第七識未斷,所以會感召下一次受生。

你可以理解為第六識是動態的表層意識,第七識是靜態的潛意識。先有基礎潛意識再有的表層意識。第六識需要因緣聚合生起,當你去攀緣法塵時出現。第七識也是因緣生,但是無始時而有的,最初的起點不可得。

佛教認為思考是靠的心還是腦?


佛說的心,就是身口意,也就是想的,說的,做的,會留下痕迹,能夠種種子的那個心。你說的念想就是念頭,雖然睡覺了,沒有念頭了,但是你還呼吸,還在犧牲微生物的生命在供養你的身體正常運行,所以還是在種子的。

以下文章就是心為何物,心在哪裡?

https://mp.weixin.qq.com/s/DPQEzU_wDtxnoarg83jIsw?

mp.weixin.qq.com


你認為『大腦里有各種念頭』,這個就是心動的結果,你做夢有念頭時和沒念頭時,都是心動理解出的看法。

如夢,我們現在的人生所感就是心的夢感。 心動了有各種想法,唯獨沒有辦法想像「心」本身是什麼樣的。一個是能想的(心),一個是所想的(如「頭腦里的念想」這樣的念想,頭腦也是心所想的概念)。


讀讀佛經的原著,比如大智度論,搞清楚,【念佛】的真正含義。【念】在佛學中,是何種定義。

要學會用佛經的思想,去思考學習佛學,而不是用現實世界的觀念去思考與學習『佛經、佛法與佛教』。

心念處

 心亦以積聚為義,又慮知也,謂能積聚一切善惡之法,於一切法,復能思慮而覺知也。菩薩思惟:心實無常,計執為常,無我謂我,不凈謂凈,是心動搖,如風如火,不得暫停。一切法中,心為先導。心若調伏,即一切法,悉得調伏也。

-------------------------

 (術語)於所對之境記憶不忘也唯識論三曰:「云何為念?於曾習境,令心明記不忘。」

法界次第曰:「念者,內心存意之異名也。」大乘義章十二曰:「守境為念。」又深思其事

也。法華經信解品曰:「即作是念,我財物庫藏今有所付。」又心之發動,遷流於三世,謂

之念。如前念,後念,念念等是也。

FROM:【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編)】

-----------------------------

正念覺

  謂人思念正道,一心專註,無有間雜,不起邪想,是名正念覺。

FROM:【三藏法數(明·一如等 撰)】

念法

  謂修禪觀之人,若遭恐怖障難之時,應當念法,法力廣大,通達無礙,能滅煩惱。如是,

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也。

FROM:【三藏法數(明·一如等 撰)】

念佛

  謂修禪觀之人,若遭恐怖障難之時,應念諸佛慈悲,救濟眾生,功德無量。如是,一心

念念不舍,怖障即除也。

FROM:【三藏法數(明·一如等 撰)】

念僧

  謂修禪觀之人,若遭恐怖障難之時,應當念僧,僧是佛之弟子,能修正道,能證聖果,

為世福田。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也。

FROM:【三藏法數(明·一如等 撰)】

心念處

 心亦以積聚為義,又慮知也,謂能積聚一切善惡之法,於一切法,復能思慮而覺知也。菩薩思惟:心實無常,計執為常,無我謂我,不凈謂凈,是心動搖,如風如火,不得暫停。一切法中,心為先導。心若調伏,即一切法,悉得調伏也。

FROM:【三藏法數(明·一如等 撰)】


推薦閱讀:

繼續懺悔口業
佛陀是如何知道眾生居處,從而道出六道輪迴?
量子壇經:第49講: 為什麼說入定不是除妄念?
十大經典佛語, 你能悟透多少?
東方陽熹:一字偈——道德真源

TAG:佛教 | 佛學 | 宗教哲學 | 修行 | 修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