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被人改了,還能看嗎?


道可道,非常道。

本非常,改正常。

重要的不是閱讀,而是悟。

修行勿取真經,論道休言天命。

天地萬物,自性真心。

才是真正的道德經原文。


對於道德經認知的關鍵在解經,很多字原先的意思根本不是現在那樣,比如現在屍是屍體,以前是巫祝。

道德經漢版和戰國版意思其實沒有多大差別,是解經的人不明經義,非要按照儒家的理解去解。

文獻在流傳過程中有變化是正常的事,核心經義有沒有錯漏才是關鍵,而核心經義本來也不在那幾個字眼上。

道家的金光咒,在流傳過程中有數十個版本,大部分都能用,就是因為核心內容是一致的。


能看的。

《道德經》並無原版,帛書版也不是原版,也不是一個人寫的,也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寫的,時空跨度很大,境界相差也很大,就好比一本書,戲劇一部分,網文寫一部分,雖然作者只寫一個人的名字,但一千年之後,還是能讀出來的。

作為一名《道德經》的死粉,讀的久了,讀了二十多年,就直覺裡面藏了點私貨。

改帛書版然後形成的通行本,改後的大部分是上不了檯面的,但也真有非常切實的。

不想舉例,因為影響不大。

同時《道德經》他反對的是不改——以今之道而御今之有,意思近似於與世俱進

只有儒家才反對改,認為聖人和古人是唯一的合理性和正當性,把中國文化搞得很悲劇。

《道德經》,首先是通讀,喜歡的話,就會日積月累的讀,然後會逐漸忘記,當只記得一個「道」字時,就很好了。

當連「道」字都忘了,然後連自己都忘了,做到無知無我,就最好了。這時,人家改動了一點,會影響到你嗎?我想不會。


看通行本就可以了(93%),不要去聽那些說是如何如何改的,說句不客氣的話,那些教條主義且是應試培育出來的學歷,給他們100%的,也看不懂多少,可能嗎,尋章摘句、引經據典、美飾粉飾、狗頭主義是他們最大的本事,記住「信言不美,美言不美」。更何況那些人還懷著不良目的,在抹黑和搞出很多混淆的劣貨版本出來,而相對較好的都被他們一一又刪又收,易經方面的也是如此。(送你一言以定奪「老聃建之以常無有」)


雖然《德道經》是被改成了《道德經》,還是可以買到《德道經》,為什麼是《德道經》?而不是《道德經》?

因為,有德才有道,無德無道。所以,積德是修道的基礎功法,無德之人不可為道。

那麼,《道德經》改了什麼?改了之後有什麼不恰當的嗎?

有。

略舉一二。

《德道經》中有大器免成或大氣免成;被改成了大器晚成或大氣晚成。

《德道經》中許多有助於修鍊的文字,在《道德經》中沒有了。

古代,淳樸的人很多,有德之人很多,一部《德道經》就足以引導有志於修道的人因感悟而修,修而得道。現代之人,尤其是那些哲學家、偽教授、半吊子的科學家、處長、縣長、鄉長、村長之類,心裡太執著了,執著於玩弄權術、沉溺於權錢相交的如魚得水般的左右逢源,不會放棄學的那麼些亂七八糟的科學理論,是不可能願意學《德道經》的,他們是要批判《德道經》的。這樣的人也就不可能研究《德道經》。看國內這些大學的哲學系,有哪家有《德道經》、《道德經》、《莊子》研究課題的?有哪家正式研究宣講《德道經》《道德經》《莊子》?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傳統信仰研究的悲哀。


帛書道德經甲乙本,有學者出過著作,主要是參照王本的校正,看過後,你會發現有不少地方有差別,有的是虛詞使用,有的是語句順序,王本里可能加入了一些儒家對道德經的理解,個人感覺帛書版本確實值得一讀,道德經本就言簡意賅,字數本就不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嘛


不易之道變了嗎?亘古不變。那經改了,道還是那個道。事物的原理不因名辭而更易。


改不改,重要嗎?

重點!重點!重點在:「道德經」現在通行版本,所言的思想,才是道德經被追捧的理由。

誰是竄改,誰是冒名,需要有客觀的辯證,

不是可以自以為認定的!

但!最觀鍵的是,版本內所言。

重點是:因通行的道德經版本所言被推崇,

才有老子的名望,而不是老子。

也就是因「通行的道德經」思想被推崇,才有老子的被推崇。

是故!說「道德經」被改可不可看,這是抓不住重點!

一般人是因「通行的道德經所談的思想」而讀道德經,可不是因老子思想而讀道德經。


題主這樣問,我當然就要說:不能看了,千萬別看!題主想要的答案也是這樣吧。

這是一種病:矯情!

就像聽歌,只聽原唱。他們不怎麼在乎歌曲,但是聽原唱有一種莫名優越感。

那麼看王弼的道德經,肯定就不如帛書道德經。一句「修改閹割版」就挺讓人無趣。並且在聽別人說看王弼,此時說看帛書,那勝利感爆棚,那知識就好像已經灌頂傳功一樣。

問題說道德經被改了,改了什麼?為什麼要改?如何改的?想來題主不會關心,因為這些都不如「改」這個事情激動人心。

大概題主想傳播的就是「道德經已經不能看了」這種觀點。再考慮道德經被修改已經是小兩千年的事情了,所以「道德經從來就不能看」。

題主或許沒有這樣的想法,但是問題本身確實傳遞出了這樣的意思。

最後還是稍微正式一點回答幾句吧。

知識,怎麼說都是要有一點用處的。如果時代、環境、條件變了,知識可能不一定還有用。

有一些知識還能跨越時代條件,但是又不那麼契合,自然就有人去修修改改、添加註釋、重新解讀。這些人的初衷,多半是為了讓此知識能繼續在新時代有用。

做研究的,去關心知識的流傳演變,以及最初產生的樣子,無可厚非,甚至本應如此。但是對普通讀者來說,最容易獲取的,世間流傳廣泛的,才是最適合的。至於有一定閱讀基礎後,再去尋求更多版本,我是支持的。

就好像我聽歌,喜歡聽的,肯定要去多找幾個版本,原唱翻唱都要。歌詞很順耳的,那也要去找不同人唱的。但是第一次聽,我絲毫不關心是不是原唱。


道德經本身就是人寫的,人改了,就增加了人更多的視角內容。每個人都有積極性。作者,讀者,文本,是三個互動的體系。


我悟道過程基本沒有讀全哪個比較長的經典。

我悟道的過程是發乎心,止乎理,問乎心,達乎情的。

所有經典都是參考,如來給的無字經也是真經,不過要自己來寫,但寫了就只適合自己讀,所以不如不寫。

越接近道,越無法描述,因為每個人對文字的理解和把握不同,就像正常的畫作,色盲眼裡的就和正常人看到的不一樣,然後究竟誰對誰相對而言是文化色盲,這不好說。

所以道德經改不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立自己的道心,就像一顆小行星,要有自己的引力場或磁場,這樣才能路過其它星星划過的軌跡時吸收它們遺留的能量或物質,這樣才有壯大自身的基礎,至於自己會不會被帶偏,就看自己夠不夠堅定了。路過木星被撕成碎片的小行星很多,但那肯定是結構鬆散的冰石組合體,純岩石的就不會。

看到一些經典後三觀坍塌的時候,就看看我上面的話,然後重構三觀,你變成石頭的過程就是接近道的真相的過程。

道是黑洞,道是太陽,道是原子,道是宇宙真相。


當然可以看,每個人都可以在《道德經》中找到自己的道,隨著體悟的不斷提升,最終你會找到那個大道。


謝邀。能看。建議看帛書老子。

老子退隱西歸,關令尹喜請求老子給寫本書,於是有了道德經這本詩性政治著作。在以後的幾千年的流傳中,文字載體有所改變,實屬正常。道恆無名,強為之名,那麼結果就必然是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老子申明了他的價值觀與眾不同、異乎尋常,他對當時世俗的價值觀是批判的,包括仁義、巧利、富貴、忠孝、五色、五音、五味等,然後在批判的基礎上,他確立了自己的價值取向 自然無為,道法自然、道恆無為。老子價值觀一是重視人的生存和發展,維護人的生命價值,二是要求尊重客觀規律,不能盲目蠻幹,三是克服個人主義、主觀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消費主義、拜金主義等時代疾患的智慧源泉。老子思想在探究宇宙奧秘、尋找公正與和平、追求心靈自由和道德圓滿,對現代社會仍然有著新啟蒙的意義。

以上,老子思想的一些精髓,如果能把握一二,就夠了,也不必過於糾纏文本誤差了。


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無欲以觀其妙,有欲以觀其徼。

有這兩句打底,還用糾結么?!


沒改不一定正確,改了不一定錯誤。以事實為依據,不盲從,不迷信,就算不同版本有些許差異,不會有什麼影響,取自己認為最合理通順的即可


天下道理盡歸道德經。

全面發展道德主義社會才是根本之道,否則就是毀滅。

當今社會最大的最根本的矛盾:不是貧富差距,而是道德與科技的矛盾,自然與社會矛盾,道與智的矛盾,人為與無為的矛盾,德與欲的矛盾,真朴與妄欲的矛盾!這是最根本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

唯有遵照道法自然的規律、尊道貴德的信仰,才能使「子孫以祭祀不輟」,使人間變成幸福樂園!

西方社會底層價值觀是背道而馳的妄為有為智巧和貪慾妄念的思想內核,不道早已,這是早晚的事,

道是道,德是德,道德不是後天人為的道路與品德。全人類都應該補補道德課。道是生育天地萬物的本源,德是道之分物之性。

道生德蓄,天下萬物尊道貴德常自然,萬物皆有德復歸於道,自然而然。唯獨人性被慾望污染而失德性,不是貓無所歸,是人心茫然、心無所歸!尊道貴德,人間天堂,弘道積德,天下泰平!理子先生

當今世界最大的最根本的矛盾:不是貧富差距,而是自然與科技的矛盾,道與智的矛盾,德與欲的矛盾!這是最根本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

唯有遵照道法自然的規律、尊道貴德的信仰,才能使「子孫以祭祀不輟」,使人間變成幸福樂園!

不止人類命運共同體,道生德蓄,天下萬物尊道貴德常自然,這天下萬物都是道德共同體!天下萬物應該和諧善生,自然善融!人類不能步恐龍後塵,妄自尊大,最後自相殘食!

無明比惡更可怕!

//@弘道積德老子文化獎:天生赤子皆真人,是家庭、學校、社會的慾望智巧污染了赤子嬰兒的真朴德性,要反思家教:應以《道德經》為本,理子先生遠離工業文明,親近道法自然。

先烈都不站出來,我們就是亡國奴;

我們都不站出來,子孫就會沒生存。

大道至簡,道法自然,尊道貴德,萬物自然!

何為真假,真假的根本依據是什麼?

我讀《道德經》所給的答案是:道生德蓄常自然,弘道積德安泰平。天生赤子皆真人,修德合道成聖人。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生之德蓄之,天下萬物尊道貴德常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下萬物皆是道生德蓄,天地滋養,所以最根本的信仰和依據是道德主義,天地主義,也就是自然主義,而不是人偽妄為妄念的功利主義、教派主義。合道則善,不合道則惡,道生德蓄,天地萬物自然為真善美。人偽妄為的無道無德,是假惡丑,偽善也。佛有德無道,儒法無道無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人多伎巧,奇物滋起。唯有道法自然,德性清靜,才是生命的根本。

天下萬物善生而已。含德之厚,比於赤子!赤子嬰兒是人一生德性最高的真人境界!聖人是人生德行最高的境界!天生赤子皆真人。天生赤子皆真人,赤子天生即為真人善人,是後天的家庭、學校、社會的慾望智巧污染了赤子嬰兒的真朴德性,慾望太多了,眼裡不專註。天生赤子嬰兒猶如真水無香,善生善融,善利萬物,萬物皆喜歡最真朴自然之物,卻被人為妄為的添加各種五色五味而惡臭無比。做那時候我們還小,或許經歷了單親、困境、家暴、無道無德家庭等,但當我們有了自主意識後,就要學習經典,明道建德,不要失去自我。找到「我」字那一點:德性,回歸自然真朴,清凈無欲。就像水笙所說的,她在雪谷之中,遠離塵世,清靜無欲,歷經苦難, 大難大悟,善生為本,歸根曰靜,找回真我,復歸於朴。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做人首先要有道德信仰, 做一個真人,這是最基本的正常人。

真人有餘力,就要「修德合道成聖人」,弘道積德安泰平。解決同時代的矛盾問題,善生為本,利而不害,功成身退,就是聖人。當今社會最大的最根本的矛盾:不是貧富差距,而是道德與科技的矛盾,自然與社會矛盾,道與智的矛盾,人為與無為的矛盾,德與欲的矛盾,真朴與妄欲的矛盾!這是最根本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

唯有遵照道法自然的規律、尊道貴德的信仰,才能使「子孫以祭祀不輟」,使人間變成幸福樂園!

權力名利可欲污染德性,人偽妄為妄念背道而馳,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盜賊多有,餘食贅行,物或惡之,財貨有餘,是謂盜誇!

要反思家教:從小應以《道德經》為根本家教,既是家教寶典,更是修身、治家、治心、治國、治軍、治理天下萬物的根本經典。《道德經》指引人類回歸自然!

道不是人為的道路,德不是人為的品德,,道德是一切文化和信仰的根本。《道德經》的道德之學是包含包含道之宇宙觀、天道之自然觀和人道之人生觀、社會觀、價值觀的系統性思想巨著,人道法道,道是天地的本源,德是萬物的根本,天道是人道的依據,人道法道是為德。道之術是運行趨勢,道之法是運行規律,道之德是萬物的本性,是道之分之性, 道之器是自然萬物,萬物生於道成於德,尊道貴德是天地萬物的本性,修德合道是人生的意義和使命。

《道德經》指引人類回歸自然!聖人在東方,老子天下第一,何必萬里去西取?本末倒置,愚不可及。聖人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為學日益,歧路亡羊。為道日損,無為自然。以《道德經》為鑒,就知道了什麼正常(合道規律),什麼是無常?什麼是真,什麼是假?真的都是自然的恩賜,假的都是人偽妄為妄念的產物,反而更貴。社會價值觀出了問題,唯有尊道貴德常自然才是根本之道。

正常人有且只有兩種。生不如養建德性。養不如教明道常。天生赤子皆真人,修德合道成聖人。常人,就是正常人:真人(德性本性不失如赤子),聖人(修德合道如老子)。赤子嬰兒,若保護其本性德性不被污染,一生即為真人;真人若有道德之師指導,修德合道為聖人。其他都是不正常的人,中毒的、被慾望污染的人,如仁義之輩、名利之流、慾望之徒等!

如果有人說:啃老很正常啊、做小三很正常啊、家暴妻兒很正常啊、有錢嫖賭很正常啊、有權腐敗很正常啊等等,這都是人性本性(德性)中毒了,被慾望污染了,其根本是喪失了人生信仰(道行)!

抵制誘惑、遠離死地,傾盡一生做個正常人就很不錯了!

日食三餐,夜眠七尺,尊道貴德,無尤無咎。

餘食贅行,多得反禍,身心迷失,行屍走肉。

真人的生命意義:道生德蓄,萬物尊道貴德常自然。天地萬物包括人只有一個信仰:道德信仰。因為人道法天地,天地法道,道法自然。自然界就是天地(之間萬物)的意思,生天地者道也。

聖人的意義和使命:道生德蓄,萬物尊道貴德常自然;弘道積德,聖人輔眾道法自然(為無為)安泰平。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 強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壽。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培育廣大青少年的道德品格,道化德育,品格立基,建立廣大青少年的社會和家庭責任意識,保護生態環境(尊道),保護道德本性(貴德),倡導人人身心健康、家庭和合恆一、社會自然和諧的社會風尚,引導廣大青少年明道建德,開啟天賦,儘早明晰生涯規劃,因勢順性,成為新時代的真人、聖人。尊道貴德,天下泰平。

尊道貴德,才是根本的自救之道!

「我們應該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

治大國若烹小鮮十要:道法自然,天下泰平;尊道貴德,萬物和諧!

重農,生態自然,農民公民,生而永權,一城一地,自給自足,重死不徙,無須往來;

貴教,生而平等,福利公平,道化德育,人格立基,中華十經,因勢順性,德真道聖;

德商,統一協同,生態生產,利之於民,價值交換,以物易物,嚴禁污染,嚴禁可欲;

道政,尊道貴德,萬物自然,無為而治,自化自正,自朴自富,國省鄉村,機構精簡;

德黨,黨性德性,尊道而行,同耕同德,家無餘財,功成身退,利而不害,為而不爭;

公法,道德為綱,簡化法禮,知足善生,知止善融,違者墾荒,喪失權證,司殺有常;

奇兵,保衛家國,自然和平,守正用奇,國耕養兵,科技強兵,能守能戰,重兵不爭;

醫養,道法自然,善融無咎,素樸無欲,善生無尤,中醫四經,醫武太極,襲常無殃;

道術,循道御術,科技發明,保護生態,服務農兵,嚴禁智巧,禁擾人性,防而慎用;

和交:小國寡民,民不往來,兵不爭鬥,邦交善和,國耕余濟,甘食美服,安居樂俗。

理子敬書


能看,但是如果你追求的是老子的思想,那就別看,個別細節差太多了,現在看的版本說的也沒錯,只是與老子思想有偏差,看了就不好改正了,有帛書版的,能買到

拿帛書版道德經中的一句話舉個例子,「上善治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通行版是我們所熟知的「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第二句看著也沒什麼毛病,說的也有那個意思,可是深思,若水有假善的意味,我個人理解,水亦分善惡,不然為何大禹要治水,人知惡才懂善,能控制住惡念為真善,正好對應「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翻譯過來就是運用最符合大道自然客觀規律的吉祥方法,整修治理一切水。

①、上善治理自然之水使水變善,益於人類生存發展,如大禹治水;

②、上善治理各種水使水變善,直接作用於人體內利益於心身健康,如優化飲用水;

③、上善治理人體內70%的水,使其承載天德地氣改善和升華人們性命的健康和質量,如健康飲食。

④、居無馭有,上善治理人體內有質無形的腎水,使精氣神產生根本性改變。那個改變就是人更高層次的,由庶人向賢人,再向聖人的質性的改變,如健康調理身心。(摘抄至網路)

以上都是運用自然規律即上善來治水的事實。 水善利萬物而有靜:經上善治理後的水就吉祥了,於是利萬物而有靜。靜:文靜、溫柔;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水願意呆在眾人都不喜歡呆的低洼之處,所以說水的性質接近於道。

倘若只是若水一詞,過於淺顯,只能直接翻譯,「善像水一樣」,對比之下顯得境界不深,後者更像是心靈雞湯。「靜」中包含天地,「不爭」只是靜的子集,讀《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就知道道是講清凈的,清凈中自有不爭,失之毫釐卻差之千里,如果只是讀來勵志,通行版完全可以,水平也不低,說的玄乎一點,老子是太上老的分身,他的思想是幾乎完美的聖人思想,如果是要研究道德經,那麼讀帛書版吧,帛書版或許也不是最早的版本,但對比通行版已經是最接近老子思想的。


能,改的人水平也不低,

到了境界的,都能有自己完整的看法。

看書是為了完善和豐富自己的價值觀,

書是一個佐證或者對應。


所有古籍,傳到現在,你去查,都不是跟原來的第一版一模一樣,不也都看的挺正常的

以前手抄多,難免錯漏,就算不錯漏,也有人根據自己的思想可能有改動,傳來傳去八百個版本


肚子餓了你會找吃的嘛?能填飽肚子就行。不合胃口就不吃,有益就大吃。不喜歡就將它丟棄。帶著偏見,就一定錯過另一種聲音。

像廣州黑人你咋看。他們要守法,行為要規範,限制數量,不然早點滾蛋,還要打他呀的。

陰陽道理,陰治世,必以陽根。禍之福兮之所伏,困於一處必然有對應的陰陽狀態,困難情景必然對於人的品格堅毅,處事幹練,雖有猶豫,必不改長志,一步一印。驕縱則心態放蕩下盤不穩,浮誇。

重要的是自己如何受益,從不同處成長,如何用於實際。刀者,抓刀把是正理,抓刀韌者也可能是勇士,護衛弱小。

錯能看到對,對能看到不足局限,方是心態。

印度愛國砸中國製造,與國人愛國有異嘛。


推薦閱讀:

TAG:道德經書籍 | 老子道德經注校釋書籍 | 道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