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不凈觀不是落入分別心嗎?

佛法說要不落兩邊,無分別心

可又讓修不凈觀,何來凈與不凈呢?這不是分別心做怪嗎?


1.你如果能把凈與不凈平等看待,那允許你說這種話。

2.不凈觀中以生起凈相後才算修成,凈相不生起,說明你修偏了。

3.修不凈觀是攝心觀察,不是用心分別,不是讓你「呀!(這樣)是不凈!」而是讓你「嗯,(不凈)是這樣。」這兩個差別很大的。


你要是無分別心了,就什麼都不用修了


複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有四依法亦不可盡。何等為四。

依義 不依語

依智 不依識

依了義經 不依不了義經

依法 不依人

云何依義不依語

語者 若入世法中而有所說。

義者 解出世法 無文字相。

語者 若說布施 調伏 擁護。

義者 知施戒忍 入於平等。

語者 稱說生死。

義者 知生死無性。

語者 說涅槃味。

義者 知涅槃無性。

語者 若說諸乘隨所安止。

義者 善知諸乘入一相智門。

語者 若說諸舍。

義者 三種清凈。

語者 說身口意受持凈戒 功德威儀。

義者 了身口意皆無所作。而能護持一切凈戒。

語者 若說忍辱 斷除恚怒 貢高 憍慢。

義者 了達諸法 得無生忍。

語者 若說勤行一切善根。

義者 安住精進 無有終始。

語者 若說諸禪解脫三昧 三摩跋提。

義者 知滅盡定。

語者 悉能聞持一切文字智慧根本。

義者 知是慧義不可宣說。

語者 說三十七助道之法。

義者 正知修行諸助道法 能證於果。

語者 說苦集道諦。

義者 證於滅諦。

語者 說無明根本 乃至生緣老死。

義者 知無明滅 乃至老死滅。

語者 說助定慧法。

義者 明解脫智。

語者 說貪恚痴。

義者 解不善根 即是解脫。

語者 脫障礙法。

義者 得無礙解脫。

語者 稱說三寶無量功德。

義者 三寶功德 離欲法性 同無為相。

語者 說從發心至坐道場。修集莊嚴菩提功德。

義者 以一念慧覺一切法。

舍利弗。舉要言之。

能說八萬四千法聚 是名為語。

知諸文字不可宣說 是名為義。

云何依智不依於識

識者 四識住處。何等四。色識住處。受想行識住處。

智者 解了四識 性無所住。

識者 若識地大 水火風大。

智者 識住四大 法性無別。

識者 眼識色住。耳鼻舌身意識法住。

智者 內性寂滅 外無所行。了知諸法 無有憶想。

識者 專取所緣 思惟分別。

智者 心無所緣 不取相貌。於諸法中無所悕求。

識者 行有為法。

智者 知無為法 識無所行。無為法性 無有識知。

識者 生住滅相。

智者 無生住滅相。

舍利弗。是名 依智不依於識。

云何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不了義經者 分別修道。

了義經者 不分別果。

不了義經者 所作行業 信有果報。

了義經者 盡諸煩惱。

不了義經者 訶諸煩惱。

了義經者 贊白凈法。

不了義經者 說生死苦惱。

了義經者 生死涅槃一相無二。

不了義經者 贊說種種莊嚴文字。

了義經者 說甚深經 難持難了。

不了義經者 多為眾生說罪福相。令聞法者 心生欣戚。

了義經者 凡所演說 必令聽者心得調伏。

不了義經者 若說我人眾生壽命 養育士夫 作者受者。種種文辭。諸法無有施者受者。而為他說有施有受。

了義經者 說空無相無願 無作無生。無有我人眾生壽命 養育士夫 作者受者。常說無量諸解脫門。

是名 依了義經 不依不了義經。

云何依法不依於人

人者 攝取人見 作者受者。

法者 解無人見 作者 受者。

人者 凡夫善人 信行人 法行人 八人 須陀洹人 斯陀含人 阿那含人 阿羅漢人 辟支佛人 菩薩人。一人出世 多所利益 多人受樂。憐愍世間 生大悲心。於人天中 多所余潤。所謂佛世尊。

如是等 名佛依世諦 為化眾生 故作是說。若有攝取 如是見者。是謂依人。

如來為化攝人見者故。說依法不依於人。

是法性者。不變不易 無作非作 無住不住 一切平等。等亦平等。不平等者亦復平等。無思無緣 得正決定。於一切法 無別無異。法相無礙 猶如虛空。是名法性

若有依止是法性者。終不復離一相之法。入是門者 觀一切法 同一法性。是故說言 依一切法不依於人。

舍利弗。是名菩薩摩訶薩四依無盡


是啊,但這是善分別,不是妄想分別。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諦而不動。

執著五欲六塵,起貪嗔痴,造殺盜淫,搞是非人我,這是妄想分別。這是大家應該斷除的,而不是佛法修行。


菩薩得是十種藏已,福德具足,智慧清凈;於諸眾生,隨其所應而為說法。佛子,菩薩云何於諸眾生,隨其所應而為說法?

所謂:知其所作,知其因緣,知其心行,知其欲樂。

貪慾多者,為說不凈

瞋恚多者,為說大慈;

愚痴多者,教勤觀察;

三毒等者,為說成就勝智法門;

樂生死者,為說三苦;

若著處所,說處空寂;

心懈怠者,說大精進;

懷我慢者,說法平等;

多諂誑者,為說菩薩;其心質直、

樂寂靜者,廣為說法,令其成就。

菩薩如是隨其所應而為說法。為說法時,文相連屬,義無舛謬;觀法先後以智分別是非審定,不違法印;次第建立無邊行門,令諸眾生斷一切疑;善知諸根,入如來教;證真實際,知法平等;斷諸法愛,除一切執;常念諸佛,心無暫舍;了知音聲,體性平等;於諸言說,心無所著;巧說譬喻,無相違反,悉令得悟一切諸佛隨應普現平等智身

?貪慾多者,為說不凈

?文相連屬,義無舛謬;觀法先後,以智分別;是非審定。

對啊!這是佛法要求,怎麼了?


推薦閱讀:

如何放下自我?
論做項目接私活的修行
東方陽熹:什麼是真正的修行?——道德真源
聊聊養生
修佛修道有何不一樣?

TAG:佛學 | 修行 | 佛道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