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佛法不是用來信的,也不是用來找感覺的,更不是用來做學問的,而用來實證生命真相的,你覺得呢?


因為不實證的話,就沒有真正的信,也沒有正確的感覺,從學問上來說,也不稱之為正確的理解。

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王陽明說,知行合一。MZD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自嘗一嘗。其實說的是一回事兒,無論什麼理論或學問,對大多數人來說,沒有真正去對著實踐操作一通的話,是不可能稍微明白,這件事兒到底是個什麼樣子,什麼滋味,真正說的是什麼的。

比如天天坐在空調房裡念鋤禾日當午,是不可能體會到什麼是種田的辛苦;再比如駕照筆試滿分,然而上了路保不齊就是個馬路殺手——這種情況,在日常里我們都是深有體會的。

佛法也是如此。佛法的真實利益和真正法味,唯有信受奉行的人可以得到。然而信受奉行,非實證不可得。因為除非真正去實證,否則文字和切身體會是很難微妙地契合在一起的,就像駕照的理論知識,不可能通過想像就形成身體記憶一樣。在學車上,我們大多數人對此都很重視,沒幾個真正愣頭青到以為自己學完理論就是老司機了,然而為何很多人,在學佛上會踏入這樣說食數寶自以為得的誤區呢?

不去實證,就不是真實的相信,因為那只是相信了自己的假想而已;不去實證,就不是正確的感覺,因為種種感覺依舊是自己的假想;不去實證,從學問上來說,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學問,因為達不到知行合一的地步,就如曾經紅軍里的理論派,臨事就要顛倒。

所以,就我的個人觀點,佛法確實就是用來實修實證的。如不實修實證,即使說得天花亂墜,恐怕自己受益也很有限。


瀉藥

沒毛病啊 佛祖 可不就強調實修實證 而且很多東西其實很難說明 只能體驗 就像很多人 分不清的 概念法 和 究竟法 這個怎麼描述啊 盯著是一個東西 然而 本質上 觀的點就是不一樣 很難描述

信 是相信這個法能行 然後去實踐證明它確實是這樣 而 很多人反著來 有問題 也要信 感覺不行 這不是對的 必須信 這是什麼鬼啊

佛法 不應該 讓人信了然後 再修 而是讓願意實踐的人越來越發現它的正確

做學問 其實並無不可 不過 學問再多 如同阿難 沒證到阿羅漢 大迦葉 也不讓他參加集結 沒到阿羅漢 有些東西 你不能肯定的 如果 做學問 加實修 是很好的 但是只做學問 沒有回歸到實修實證上 那是 錯誤的行為


從前有一個人去吃餅,吃了一個沒飽,吃了兩個沒飽,吃了三個沒飽,吃了第四個飽了。他和賣餅的說,你幹啥不讓我直接吃第四個?你騙了我前三個餅的錢。

如果連信也不信,也不懂佛學,就繪製了一個摸不著邊的「實證生命實相」,不明覺厲,直接吃第四個餅吃得飽嗎

找感覺是找什麼感覺嗎?修定的感覺嗎?修定身體一定會有感覺,這是隨著定力的加深自然出現的,就像山上流下的水一樣


可以如此理解,禪修的目的也是如此,修行定力,觀察身心當下的實相,通過這些觀察,從而改變看待世界的邏輯,為什麼這樣做,因為現實中很多歪理邪理、不正法,而且很多人往往意識不到錯誤,而這些東西最怕的就是事實,所以你可以看到所有的聖賢在面對詭辯時,最喜歡的一點方式就是舉一個現實常用的例子來表達某些邏輯的荒繆性


謝邀

佛陀,最初是為了,尋求,解脫生老病死,而最終覺悟的。

覺悟之後,佛陀將解脫的理論,方法,總結為,苦集滅道四聖諦。

所以,佛法的,最終目的,在於離苦。

離苦後,當然會得樂。

樂也不是獨樂樂,而還要帶領眾生一塊兒樂。(利他自利)

以上,看似簡單的,佛陀的形跡,它包涵了世界的真理,緣起。

緣起法,甚深甚深。

佛陀,從最淺的,十二緣起→緣起性空→如來藏→唯識,都是緣起法的不斷詮釋。

苦諦,集諦,滅諦,道諦,的原理,都是從緣起法中演繹出來的,反過來,目的還是為了離苦。


推薦閱讀:

佩戴什麼東西能保佑自己?
佛陀:如是持戒,為諸善法根本(圖)—道德真源
仁德上人 心佛歌
請教一下,大家是怎麼接觸到佛法的?以及學佛之後自己有哪些變化?
釋迦牟尼佛座下弟子的輪迴故事之一

TAG:調查類問題 | 佛教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