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漢服復興有什麼看法?


我覺討論這個問題之前不如先弄明白兩個問題。第一,漢服的定義是什麼?復興漢服的目的是什麼?

●從第一個問題來看,如果漢服的定義是漢民族穿的,體現民族文化的特色服飾,那麼旗袍中山裝應該也屬於這種意義上的漢服。按照這種定義方法,現在漢服圈的子里的漢服應該叫古代漢服。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漢服從來沒有衰落過。有人可能說,我們的現代服飾基本都是從西方傳過來的,漢民族的特色沒有體現。問題在於,文化本來就是開放的概念,當前的文化也是漢文化的一部分。(儒家文化重視歷史好處是我們的文化傳承很穩定,壞處在於很容易讓人把古代和現在割裂。)沒有衰落,自然也不存在復興。

●第二種定義是中國漢民族的古代傳統服飾。(百度百科的定義是「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

好,這種定義下,我來討論第二個問題。復興古代漢服的意義。大部分支持漢服復興的人的支持的觀點無非是兩種。第一,古代漢服是漢民族象徵。第二,古代漢服復興是傳統文化復興的一部分。

古代漢服是曾經漢民族的象徵,它能否成為當今漢民族的象徵?

古代漢服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復興古代漢服是復興傳統的一種儀式。但是,復興漢服並不是唯一的儀式。漢元素也可以是儀式的一種。所以古代漢服復興的必要性…也就是那樣吧。

古代漢服能不能復興?

讓時間選擇吧。


我覺得:漢服復興,也要摸著石頭過河。

其實漢服的概念是什麼?何為漢服?並沒有統一的概念。

在生活中,南北方差異巨大,即便同為漢族,也不可能有統一的服裝。

漢服界人士總喜歡強調,是滿清人為阻斷了漢服的發展,現在做的是復興漢服。

我想,這就太以自我為中心了。漢服復興何去何從?我們不妨看看周圍。

日本為單一民族構成的國家,大和民族,有自己的民族服飾,和服,更可喜的是,日本沒有一個朝代人為隔斷和服的發展。那麼,日本人現在還人人穿和服嗎?顯然不是,日本在現代化過程中,自覺放棄了複雜的和服,至今他們也只是重大節日穿一穿。

不要以為漢服復興是孤立的,其實在上世紀60年代,日本也興起過一股和服復興運動。三島由紀夫曾在1969年表專欄文章,批評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日本和服復興運動:「近來……就人們對它又興起一種像對舶來物那樣的興趣而言,和服,看起來成了一種新的時尚。但它不再像過去一樣,是我們古老而根深蒂固的傳統的一部分了……女人們不再記得——這曾是她們世代相傳的教育的一部分——怎樣自己把和服穿起來……男人們也失去了他們對和服的自然而然、習以為常的熟悉;現在,他們裝逼兮兮地把和服穿在身上,像是要做出某種反抗或超克時代之常規的姿勢。」

當年的日本和服復興運動與現下的漢服狂熱其實相去不遠。穿衣習慣的改變並非獨立事件,而是一個時代傳統的沒落,也是人們擁抱現代性的結果。因此時至今日,當日本人穿上和服、中國人穿上漢服、或收看古裝劇的現代人,其實都避免不了心中的東方主義奇想。

日本的和服幾十年來怎麼樣?並沒有回歸現實生活,女人也只是在女兒節、成人節、婚禮穿一穿,男人婚禮一般都穿西服,很簡單,不留長發了,不穿木屐了,再穿和服很彆扭。日本街頭的和服大部分也是外來的遊客體驗拍照用的。漢服的復興?對不起,三十年之後,和如今的和服現狀也是一樣的。

這就是摸著日本和服復興這塊石頭,得出的關於漢服復興的一點看法。

或者說,這塊日本和服復興的石頭,無情地砸碎了漢服復興的玻璃心。服飾首先考慮的是當下性,新時代,應該有新的服飾文化。漢服必須改良甚至改革,跟上時代,否則, 永遠都是一群cosplay者自說自話。更不要歸咎於滿清的統治,對漢服的沒落來講,有沒有人為的割斷都是無所謂的,不信可以看日本。

說白了,漢服復興,有一定的意義,但主流是——開歷史倒車。


有三問。

何為漢服?

為何復興?

如何算復,如何算興?


任重而道遠,慢慢來吧


文化復興,衣冠先行。漢服復興,復興的是文化,不是一件衣服或哪個商家。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髮型發展史
穿件漢服就算古風?不會擺pose照樣沒用!
漢服演變朝代簡史

TAG:傳統文化 | 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