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即合理,萬事萬物的存在都有其作用,那道德禮法存在的作用是什麼?


一個商販賣東西假冒偽劣,你買過一次還會去買嗎?

一個老師不講師德,盡教坑蒙拐騙的東西,你會讓你的孩子去上他的課嗎?

一個朋友只考慮自己從不考慮你,只想著占你的便宜,你還會當他是朋友嗎?

道德就是一個社會以暴力【法】建立起基本秩序之後,通過輿論監督建立起來的對人的行為的軟約束。

法為了其權威性,所以需要證據、需要程序,所以實施成本高;如果人際的所有事務都以法進行約束,那整個社會的運行成本會非常高:在沒有手機、照相機的時代,難不成我們買個饅頭還得各自拉上三五個人作為人證,證明我給了錢、商販給了我饅頭?!

所以道德的作用就在於此,不需要明確的證據、不需要嚴格的程序,依靠的是公議,以人心為秤、口口相傳,來形成輿論,從而實現對人行為的軟約束:我買東東給假錢,以後就沒人賣我東東;賣饅頭的缺斤少兩、東西還質次價高,那以後就沒人去買。

也就是說,道德就是在法律的框架下,根據大家日常行為摩擦出來一個公認的行為準則,然後依靠輿論監督來維護這個共同的行為準則,這樣大家的交易成本就會非常低了,那麼人際協作就會比較容易實現,這就是雙贏。

所以呢:

1、道德是在人的內心施加的軟約束,依靠外部的輿論批判來維持,如果沒臉沒皮不在乎,道德自然無法加以規範,但大家會通過限制與其往來、關閉對其協作、不提供機會等人際保護機制在保護自己利益的同時就間接的進行了懲罰,但這種懲罰屬於無約定、無限制,所以就是不在乎的人就感受不到懲罰的存在

2、輿論監督需要熟人環境,如果不能重複往來,那這種監督就起不到作用,這時就必須依靠植入人內心的良心進行約束,這時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因為陌生人無法識別誰的道德更優,交易風險更小,所以呢,良心是需要成本的,這個成本就是為了我自己的心安,我所願意損失掉的機會

3、道德需要法律的支持,如彭宇案之後,扶老人在我們這個文明古國就會成為一個拷問良心的問題:( 而法律也需要兼容道德的,否則法律的實施成本會高到無法執行,如俄羅斯禁酒、美國禁槍

概要的說,道德就是我們根據自己的社會性生存的需要所發展出來的標記系統,我們通過運用道德對所接觸到的人的行為進行判斷,然後標記其人的風險大小、估計與其往來的損失成本,對不道德的人標記其為高危,減少接觸提高其協作成本,然後通過人際信任網路來交換這些標記,從而低成本的在人際進行協作。


謝朋友邀請。

簡單說,作用是當普世化後,可以促進大部分人長遠穩妥的生存。換句話,當普世化後,不利於大部分人長遠穩妥的生存的觀念或行為,那就是不道德(包括邪惡和超道德)或偽道德。比如說欺騙,先不說,財產損失或其他損失的問題,如果普世化這種思想和行為,那麼是不利於良好合作的,而人類需要靠合作來穩妥生存。甚至可以這樣說,大部分促進人長遠穩妥生存的觀念和行為,都是促進了合作的優化的,反之,則可以說,那並不道德。至於禮法,那可以說是某些道德觀念和行為的強制化,其作用,在於加強人們遵守這些道德觀念和行為的自覺性。

問題已經回答完。下面是補充說明一些自認為比較重要的一些相關問題:

為什麼說是促進大部分人長遠的生存而不是全部的人類呢?因為無法排除,有個別神人,他可以完全不需要和人類甚至不需要和其他動植物合作,也能長遠的神活下去。同時,也無法排除有個別人,完全可以不想長遠穩妥的生存。對於,前者,因為人家可能壓根已經不在人類社會中轉悠了,所以,我們連見都見不到。至於,後者,還是有可能見到的。這種人連生存下去與否都不在乎,所以,根本上來說,他不會在乎任何個人得失,頂多是配合一下我們這些還在乎生存的人來遵守一下那些有利於我們長遠生存的觀念和行為。

但也正是因為,他已經不在乎個人得失了,這種人是不會自殺或做任何傷害他人的事情。這裡的傷害是指的非道德的傷害,也就是並非處於某種為了人類長久穩妥的生存而實施的行為---比如,欺騙侵略者或打擊罪犯等等。

因為那些就是想去死的,說白了是要擺脫生存中的痛苦,也就是想要擺脫不利於他們穩妥生存下去的狀態,而不是真的再也不在乎生存了。而至於那些傷害他人的人,是想從傷害他人中獲得點什麼自己在乎的事情,而他只有繼續生存下去,才能獲得這個他在乎的事情的結果(不然,他也不用傷害別人了,想像一下自己已經獲得那個事情了就可以了),所以,根本上也不是不在乎生存了。

由此,我們也會發現另一個事情:那些傷害別人的人,要不是壓根不知道自己在破壞自己可以長久穩妥生存的環境,要不,就是壓根不知道,自己內心還希望長遠穩妥的生存,要不,就是存在僥倖以為自己這樣破壞自己穩妥生存的環境,也不會受到負面的波及。總結一個字,就是蠢。

所以,這世界上可能存在三種做人的方向,第一種人,超越道德的人,第二種人,道德的人,第三種人,蠢人。

想做第一種人的,我可以分享一些相關的理論供TA參考。想做第二種的,只需要好好執行那些普世化後會有利於大眾長遠穩妥生存下去的觀念和行為就好。至於,想做第三種的?那我唯有祝福TA不會後悔。


道德禮法本質就是社會公共的行為規則。

人類社會為什麼要有社會規則?

當人類社會的部落較小只有十幾個人,幾十個人的時候,人與人之間不需要太複雜的關係,一個簡單的武力維度就釐清人群的關係,或者是知識維度,親緣關係的維度都能定位人群內部關係,理順人際關係。

當人類社會發展狀大後,人類又創造了人造的物質世界,人們要維護社會正常運行,就得在人群建立多個人際關係的維度,以使群體能夠形成生活效率更高的整體。

人際交流需要溝通交流成本,為了減少社會運營成本,提高交際效率,增強群體認同感和統一性,人們經過博弈,競爭,妥協,溝通,達成了許多人際交流規則,如語言統一,文字統一,計量統一,貨幣統一,貿易標準統一等等,並在實際應用固定下來,免得每次交流都要去博弈,爭奪,妥協才能達成協議,這就形成社會規則。

隨著社會規則的發展和豐富,人們將一些社會非貿易的人際關係也用社會規則固定下來,並形成習俗和公共行為標準,這就是道德禮法。

後來,有些強人看到道德禮法等社會規則能夠規範人們行為,穩定社會運行,於是強行當上了道德禮法的代言人身份,掌握道德禮法的話語權。作道德禮法成套規則的研究者和繼承著,儒學出售道德禮法代言人身份給強人,從而獲得學問傳承資格和人間富貴。


道德禮法是人類虛構出來的,目的是為了人類更好的發展,又或者只是為了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的私利而建立起來的約束其他人行為的「傳統規則」。這其實沒什麼好談論的。

擴展的說一下:

道德經 中的道德,跟我們所謂的道德禮法毫無關係,它是在表述某些不為人意志所轉移的規律,正如「 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大道不在乎你擁護還是反對它,只要你還在這裡打轉,就必然活在大道的運行規律裡面,這裡的 道 是本體,德是運行的規律。

簡而言之,真正的道德 是本體運行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的,個人發展的興亡與衰敗都在此規律中,你符合好的規律就會越來越好,如果自己非得逆勢而動,那就 消滅你 與你無關。

而道德禮法,內核 就是誰的勢力強大 就得聽誰的,其他都是披上了文明的外衣 而看上去不那麼簡單粗暴而禽獸的偽裝罷了。道德禮法 本身是人為創造出來的,比如 為什麼反對 亂倫?因為亂倫產生的後代得遺傳病的概率會很大,為了人類族群的發展,所以把亂倫上升到道德倫理的高度,來教育(洗腦) 杜絕這種行為。又比如 為什麼要尊老愛幼?因為 老人和小孩都屬於弱勢群體,誰都有小時候,大部分人都會衰老,尊老愛幼 這種傳統是為了 自己的未來。大部分道德的出發點 都是好的,但也有些是為了控制別人。古代認為女人小腳很好,所以讓很多女性的腳裹成了畸形,可能深層只是為了滿足男人的控制欲和對於男尊女卑的心理需求罷了。古代還講究女性 三從四德,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哪怕過得不好,也不能離婚,但現代隨著女性的經濟獨立,有了可以和男人平起平坐的勢力,那些道德觀就已經被淘汰了,如果過得不幸福,女人完全可以離婚 另起爐灶。古代還推崇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只有仕途當官才是人上人,而現在發展的道路雖然看上去多元化得多了,但其實評判標準依然很單調:似乎只要有錢就是混得好 就是人上人。

但本質上還是那句話,勢力強大的人說了算,道德的決定話語權其實在他們手上,大部分人的道德觀是被某些人有意識地控制著。因為習以為常了,所以覺得本該如此、天生如此,很多時候,教育不是在把人教聰明,恰恰相反,教育是在把人給教蠢


降低人與人交往的成本

讓大多數人處在一個彼此可以互相認可並接受的狀態中。


推薦閱讀:

張夢陽:哲學家何以長壽?
和大家一起看看書(46)-------西方社會思想史 ②
《申辯篇》讀後感
畢達哥拉斯的數
態度決定高度

TAG:哲學 | 道德 | 存在即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