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巽方(東南方)和碧霄崇拜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看待道經中的相關矛盾?

雷法中有許多闡述對東南巽方的崇拜,包括雷城與雷部眾神均位於此,施展雷法需要出神來巽方碧霄的雷城請雷部諸將,並且風雷常常同義使用,如王文卿所述「蓋雷無風不厲,雨無風不作,雲無風不起,電無風不動」 以及白玉蟾所述「雷門,又曰風門」,「九者,陽數也,乃天道也。主於震宮,故東南有九天之說也,即雷師出入之地也」此處還論述震宮(八卦東方)來解釋東南巽位的九天之說,對雷神出動的描寫有「就巽隅,出震宮,來赴行壇」,巽與震的混用是如何形成的?

在《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集注》中,白玉蟾所注:元始父祖,化神霄玉清真王。玉府在碧霄梵炁之中,去雷城二千三百里。雷城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樞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天有四方四隅,分為九霄,惟此一霄居於梵炁之中。在心曰神,故曰神霄,乃真王按治之所。

這裡描述了神霄九霄系統里的最高主神「神霄玉清真王」的玉府在「碧霄梵炁之中」,並在後面強調「惟此一霄居於梵炁之中」,但又強調「在心曰神,故曰神霄,乃真王按治之所」 此處含義顯然是表示玉清真王府位於唯一在「梵炁之中」的碧霄,且距離玉清真王府兩千三百里處是真王所治的雷城,同時又說明神霄是「真王按治之所」,那麼是否表明碧霄即是神霄?

在《高上景霄三五混合都天大雷琅書》中所記載「青霄天尊,震。碧霄天尊,巽。...神霄天尊,玉。」可明確得知各霄與方位對應關係,而神霄作為第九霄僅稱玉難以判斷,但仍可以看出與按八卦劃分的八方並存,如果碧霄不是神霄的話,那神霄是否被包含在碧霄之中?

這些記載和認知為什麼如此矛盾?道教對神霄和碧霄以及巽方崇拜的實際情況又是什麼?


好問題!我不會!

雷法中有許多闡述對東南巽方的崇拜,包括雷城與雷部眾神均位於此,施展雷法需要出神來巽方碧霄的雷城請雷部諸將,並且風雷常常同義使用,如王文卿所述「蓋雷無風不厲,雨無風不作,雲無風不起,電無風不動」 以及白玉蟾所述「雷門,又曰風門」,「九者,陽數也,乃天道也。主於震宮,故東南有九天之說也,即雷師出入之地也」此處還論述震宮(八卦東方)來解釋東南巽位的九天之說,對雷神出動的描寫有「就巽隅,出震宮,來赴行壇」,巽與震的混用是如何形成的?

白玉蟾所述「雷門,又曰風門」,出自《海瓊白真人語錄》,其雲「太乙屬巳,巳為雷門,又曰風門,水口又為九天太乙十神之位,故此功曹,謂之太一」,巳為雷門、又曰風門。巳,作為天干地支的一員,在雷法中同時被賦予雷門與風門的特徵,無疑於是易理術數對道教的深刻影響。而要理解雷法中存在的凸出的巽方崇拜,就需從易理術數的角度出發,通過傳統易數觀念在雷法中的媾變,來解釋巳、巽為何在雷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以下將引用《道法會元》中王文卿《雷說》(下稱《雷說》)進行解釋,蓋因王文卿作為神霄派祖師,其著作中,早期雷法深度引入易理術數顯而易見,有助於剖析雷法巽方與傳統術數的關係。

《雷說》開篇是對於雷霆正統性的闡釋,「夫雷霆者,天地樞機」,此句奠定雷霆之於天地的地位,後世對此全無保留的繼承,譬如《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集注》中白玉蟾注曰「雷霆者,天地之樞機」,推至明代之際,雷霆地位受到進一步的發揚,張宇初(1359~1410)撰《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通義》雲「雷霆乃天之仗植,帝之威權,道之樞機」,其中就凸顯出對於雷霆的闡發,已經提升到無以復加的層度。

正因對雷霆的無比推崇,在《雷說》中所謂「故雷乃天之號令,其權最大,三界九地,一切皆屬雷司總攝」,此種賦予雷霆總宰天上地下的職權,後人對此並不滿足,而是想方設法的繼續擴大雷霆職權,《道法會元·卷一百八·高上景霄三五混合都天大雷琅書》記有玉清真王三誓,其中第二誓宣稱「雷霆者,執天地之中炁,理天地之中政,綜校禍福,佐理天樞,統御陰陽,攝循地紀」,其功能之廣大冠絕天地。

而在對雷霆地位進行闡述時,不乏有從易理角度出發,通過術數證明雷霆地位崇高——「雷之妙者,東三南二,北一西四,中五戊己歸中,大數之祖」。該段話中,東三、南二、北一、西四、中五引人注意,此類方位與數字匹配的事例,不得不讓人想起傳統易理術數對應五行五方的思路。如《禮記正義》中就有「天一生水於北,地二生火於南,三生木於東,地四生金於西,天五生土於中」,故而東三南二、北一西四、中五的書寫,顯然是對天一生水等易理縮減,但名謂上的簡稱,不代表對於其象徵性同樣減少。

可見「天五生土於中」一句,此句在借入《雷說》中後,形成「中五戊己歸中」的話語,其中戊己五行屬土的內容不贅述,而中五顯而易見的是對天五與中的濃縮。該話語的形成,根本目的依舊是《雷說》開篇一段的核心思想,即用於凸顯雷霆的地位崇高——「雷屬坤土,坐鎮中官」。

此一句話的重點,不在於「雷屬坤土」對雷所屬八卦五行的定義,而在於雷霆「坐鎮中官」表示的方位。這是通過方位來代表其地位的表述,即「有雷一、雷二、雷三、雷四、雷五,統攝四極。四極居中,故雷乃天之號令」,唯有居中之時,雷霆才會是天之號令,中央為尊的思想在此時表露無遺。

因此,《雷說》將雷寓為坤土,根本原因在於強調雷居天地之中央,是謂大數的本質。對於天五獨具一格的存在,可按《易數鉤深圖》內容進行解釋,其雲「天一、地二、天三、地四,此四象生數也」,由天一到地四均各配方位,而唯獨在進入天五時,「至於天五,則居中而主乎變化」,呈現出其他四者所不具備的特殊,無論是獨具主乎變化的功能、亦或者位於中央的崇高地位。

對此,《易數鉤深圖》通過一問一答,對天五具備崇高地位的原因,進行簡略回答,「或問曰:天地之數,何以由天五而生變化?答曰:天地之生數足,所以生變化也」,天地之生數到五就生出變化,而這種原因賦予天五有別於天一到地四的地位,換而言之,天五通過自身有別於其他四者的特殊,獨稱「大數之祖」。《雷說》通過傳統易理對於天五的推崇,反覆強調雷霆地位崇高,

……困了,暫停更新……

而在雷法中,雷與天五的關係,以他例同樣可證,見《道法會元·卷六十七》「雷霆玄論 萬法通論」,其中有「東三南二,北一西四,此大數之祖,而中央五焉。雷霆得天地之中炁,故曰五雷」,雷霆得天地中炁,恰恰就是《易數鉤深圖》謂天五曰「不知何物也,強名曰中和之氣,不知所以然而然也」,天地之中炁與中和之氣,其義幾乎無差。由此可見,《雷說》將雷附屬為坤土,其本質是因為雷與天五產生聯繫,而「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引自《湛淵靜語》)的原因,使天五在五行中屬土,而雷法強調雷在天地中具有天五的地位——「坐鎮中官」,自然同樣繼承天五屬土的特徵,進而產生出「雷屬坤土」的標誌。

《雷說》以下篇幅中,大量採用八卦、天干地支的內容,對雷霆在天地生效的原理,進行描述。其中「五雷之運,五子歸庚」之語,就是一例。所謂的五子歸庚,按《欽定協紀辨方書》曰「道家者流取其義用配五方之位,自子幹頭數至庚字,則為其數」,簡而述之,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等五子,各自在從甲子至癸亥的六十個天干地支組合中起算,逢庚則止。是以《雷說》中雲「自東方壬子而歸庚得九,北方丙子而歸庚得五,中央庚子歸庚得一,南方戊子歸庚得三,西方甲子歸庚得七」,因《雷說》中並未說明具體歸庚名目,為避免使人產生誤解,故此處引用《道法會元》「雷霆玄論 萬法通論」,對五子歸庚的內容更進一步的解釋。《道法會元》「雷霆玄論 萬法通論」雲「蓋東方自壬子而歸庚申九數,北方自丙子而歸庚辰五數,南方自戊子而歸庚寅三數,西方自甲子而歸庚午七數,中央庚子本有一數,復歸庚戌,又得十一數,共成十二數」,由壬子至庚申,中歷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計有七個干支組合,算壬子及庚申本身二數,總數有九;由丙子至庚辰,中歷丁丑、戊寅、己卯,計有三個干支組合,算丙子及庚辰本身二數,總數有五;由戊子至庚寅,中歷己丑,計有一個干支組合,算戊子及庚寅本身二數,總數有三;由甲子至庚午,中歷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計有五個干支組合,算甲子及庚午本身二數,總數有七;至於庚子,因其本身就是屬於庚,逢庚則止,故兒總數有一,或是再算由庚子至庚戌的數字,中歷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計上庚子及庚戌,共有數十一,再加庚子歸庚子的一數,得到總數十二。經由對五子歸庚具體名目的列舉,可以對其有一定程度了解,但並不能解釋壬子配東方、丙子配北方、戊子配南方、甲子配西方、庚子配中央的方位配置,如此的方位配置顯然與我們常規認識相矛盾。在我們的常規認知中,理應甲子與東方相配、壬子與北方相配、庚子與西方相配、丙子與南方相配、戊子與中央相配,譬如《太上洞玄靈寶飛行三界通微內思妙經》提及修持靈寶飛行三界之道時,須在不同日中面朝不同方位,而在甲子日中就是面朝東方,「修靈寶飛行三界之道,當以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之日,入齋堂,東向叩齒」,可見在古人的觀念中甲子與東方存在著聯繫,其他的比如壬子,「修靈寶飛行三界之道,當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癸酉、癸未、癸巳、癸丑、癸亥、癸卯之日,入齋堂,北向叩齒」,壬子之日北向叩齒的描述,足以證明壬子與北方的聯繫。由此可見我們常規認識中,無論是甲子與東方相配,又或是壬子與北方相配,乃至於是丙子、庚子、戊子的方位匹配,都毫無錯漏,則西方甲子、東方壬子、南方戊子、北方丙子、中央庚子的干支與方位相配,其本質

因五行屬金,而與西方配,此則涉及納音之法。按沈括《夢溪筆談》雲「一律含五音,十二律納六十音也。凡氣始於東方而右行,音起於西方而左行;陰陽相錯,而生變化。所謂氣始於東方者,四時始於木,右行傳於火,火傳於土,土傳於金,金傳於水。所謂音始於西方者,五音始於金,左旋傳於火,火傳於木,木傳於水,水傳於土」,五氣以應十天干,甲乙

……納音懂了,但是我寫得你們看得懂嗎?……

王文卿《雷說》有「雷稱巽宮者,甲中有巳。甲子遁至已,上得巳,巳是巽也。壬中有丁,巽也。丙中有辛,巽也。庚中有乙,巽也。所以甲丙庚壬,雷神會於巽戶」,正是典型的以天干地支、八卦闡釋雷法

王文卿《雷說》曰「隱乎艮,出乎乾,升乎坤,發乎巽,是陽雷之用也」,雷法有效的根源,在於巽方之位對於雷法的發揚,而此類觀念顯然是承接古人傳統的八卦思想。

……以下大錯不錯的,看個樂子可以……

引用《雷說》可以理清白玉蟾所謂「巳為雷門,又曰風門」的問題,即,巳是陽雷發用之所在,與此同時巳又乃是巽風,巳的陽雷之用在白玉蟾所寓當中,就如門戶般的存在,是雷門、也是風門,是雷法起效必經之門戶,因此也是雷神從天界來臨凡俗的門戶。

以上闡釋對於雷法之所以推崇巽方,並未能有明顯解釋,我們無從得知為何巽方如此備受推崇。但是,在王文卿《雷說》當中並非毫無線索,其中反覆提及的八卦、天干地支,引起深思,我們或許可以當從《雷說》中顯著的八卦思想進行探索。

首先,古人對於巳、巽、風的聯繫,遠早於宋代。郭璞《玉照神應真經》有所謂「巽,巳也」,又《易·說卦》曰「巽為木,為風」;巽卦在古人傳統觀念當中,是可用以對應立夏,諸如《五行大義》等書就謂之曰「巽主立夏」;而作為二十四節氣的立夏,則是夏季開始的標誌,因而《三禮義宗》有謂「四月立夏為節者,夏,大也,至此之時,物已長大,故以為名」,立夏在乎四月,四月在天干地支中歸屬於巳——《說文解字》曰「巳也。四月,陽氣巳出,陰氣巳藏,萬物見,成文章,故巳爲蛇,象形。凡巳之屬皆從巳」。

巽卦素來與東南有關,在《孔子家語》中有「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而在《太平御覽》引《孝經緯》曰「雨後十五日,斗指辰東南維為立夏」,當北斗指向辰東南緯時,天下正處於立夏時節,而此時所吹襲天下之風,按《易緯·通卦驗》曰「立夏清明風至」,立夏則是清明風。清明風所位,同樣是代表東南方,在《說文解字》中有「東南曰清明風」的描述,乃至於《史記》中有「清明風居東南維,主風吹萬物而西之。至於軫。軫者,言萬物益大而軫軫然。西至於翼。翼者,言萬物皆有羽翼也。四月也,律中中呂。中呂者,言萬物盡旅而西行也。其於十二子為巳。巳者,言陽氣之已盡也」,清明之風居東南維、是四月、十二地支中屬於巳;至於更直接的聯繫,在《周禮註疏》中有「按《考異郵》曰:陽立於五,極於九,五九四十五,日一變以陰合陽,故八卦主八風,距同,各四十五日。《艮》為條風,《震》為明庶風,《巽》為清明風,《離》為景風,《坤》為涼風,《兌》為閶闔風,《乾》為不周風,《坎》為廣莫風」,直言以八卦對應八風中,以巽卦對應清明風;而後再《觀象玩占·八方暴風占》中,承襲而曰「東南巽風,名曰清明風,主立夏四十五日」。

巽卦與巳、立夏、東南等聯繫,進入道教層面,在雷法體系當中,產生出東南方碧霄天、至少與其有緊密聯繫,在《高上大洞文昌司祿紫陽寶籙》當中的「文昌陽天輔文品 應立夏六陽之炁 東南方碧霄主宰文昌大洞紫陽玉章第二」書寫,以東南方碧霄對立夏六陽之炁,就可見其卦氣對應的色彩。

由以上對東南巽卦的簡述,大致可以看出對應性——巽主立夏、清明風主立夏、巽卦為清明風,而巽卦、清明風、立夏均與東南方有關。之後的內容,將採用王文卿《雷說》,通過對「震為四陽,雷天大壯」的闡釋,梳理雷法中的八卦思想。

震,謹以《易·說卦》雲「震為雷」,又按《五行大義》曰「震主春分」,春分在於二月,而二月則是卯——《說文解字》雲「卯,冒也。二月,萬物冒地而出,象開門之形,故二月爲天門」,震卦主二月的春分恰是「雷天大壯」釋義前提。所謂「震為四陽」,是按八卦對應年中陰陽消長的輪迴為算,而每月中各有陰陽,按每月陰陽不同而計其爻,而其變化重點在於十一月時一陽始生、五月時一陰始生,在節氣中即冬至與夏至。結合事例進行解釋,按《通典》雲「伏以冬至,一陽始生」,冬至之時在於十一月,則此時十一月有一陽五陰,即一陽爻、五陰爻,在卦象當中屬於復卦。以此推類,至二月春分之際,按王文卿《雷說》雲「十一月為一陽,十二月為二陽,正月三陽,二月四陽」,二月四陽,四陽代表有四道陽爻、二道陰爻,在卦象中呈現為大壯卦,而大壯卦的組成為上震下乾,震為雷而乾為天,因此又名曰「雷天大壯」,體現在節氣中就是王文卿《雷說》所述的「遇驚蟄,故雷乃發聲」,春分三候的第二候正是「雷乃發聲」。《雲笈七籤》「周易七十二候纏度訣」也有「雷乃發聲,雷天《大壯卦》,婁宿二度」的表述,而《太清元極至妙神珠玉顆經》將「二月雷天大壯卦」的表述引入丹道層面,此處不作贅述。至於「遇驚蟄」,更是因驚蟄與雷的關聯,春雷發而蟄蟲咸動,《周禮註疏》有「啟蟄,孟春之中也。蟄蟲始聞雷聲而動」,驚蟄的兩大重點元素,一在雷聲、二在蟄蟲,值此時雷聲發而驚醒蟄蟲,即《初學記》引《詩·推度災》曰「上出號令而化天下,震雷起而驚蟄」的涵義所在。

正是藉由傳統八卦系統,結合節候、方位等要素,綜合闡釋雷法的神聖性,使雷法的正統性得到主流認可,才促使道教雷法在宋及以後的時代中,呈現出昌盛的形式。同時,也因如此,在王文卿《雷說》中的「萬物被雷震動,開甲破拆,萬物發生」才具有合理性。

而在《易經·說卦》所謂「雷風相薄」,雷和風天然就有相似性。譬如震卦、巽卦都屬於木,而在《象·益》中「風雷,益」,藉由《周易正義》釋《象·益》「風雷,益」時引《子夏傳》曰「雷以動之,風以散之,萬物皆盈」的闡釋,可見風雷素來可以視為雙胞兄弟般的親密,在出自漢孟喜﹑京房等人的「卦氣說」當中、以《易》六十四卦與四時、月令、氣候等相配之法裡面,《周易正義》中「益卦」是「其意言必須雷動於前,風散於後,然後萬物皆益。如二月啟蟄之後」「風之為益,其在雷後,故曰『風雷益』也」,風的作用恰與《太平御覽》引《書·洪範》曰「雷於天地為長子,以其首長,萬物與其出入也。雷出地百八十三日而復入,入則萬物亦入;入地百八十三日而復出,出則萬物亦出」相彌補。其次,在產生的方面,風在傳統觀念當中,一則陰陽怒所至,《初學記》引《春秋元命苞》曰「霧,陰陽之氣也,陰陽怒而為風,亂而為霧」;二則天之偏氣怒也,《淮南子》曰「天之偏氣,怒者為風」;三則陰陽角斗所致,《淮南子》曰「而風氣者,陰陽相捔者也」。由此可見,風的變化在乎天地間陰陽的變化,且偏向怒、角斗之類,而這些恰恰與《淮南子》中言「陰陽相薄為雷,激揚為電」相似,因此被認為相互根源並不稀奇。

在雷法理論當中,誠如題主發問中所引用的內容,是「蓋雷無風不厲,雨無風不作,雲無風不起,電無風不動」,當雷被提升至「夫雷霆者,天地樞機」「雷霆為上帝號令者,察天地之中氣,所以專殺不正邪惡」的高度時,連帶的風的作用一併擢升。但需要注意的是,巽震從未被混用,只能說是在特定條件下產生了轉化。這種轉化,是基於雷法出於震宮、發於巽戶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在《道法會元》當中有「虹蜺出沒」,其開篇「東南巽戶上一丈高,或丈五高,此謂之開雷門」,就是一個例子。而發於巽戶,其例子在《法海遺珠》的「總召五雷使者咒」可見「轟天霹靂,速出巽門」,巽門作為轟天霹靂所出入之門。但是,門和戶本身字義相近,故而容易產生混淆,比如《法海遺珠》「開雷城符祈雨用咒」有「祈雨天地掌中橫,巽宮為雷戶」,為示區別,《道法會元》「雷霆箭煞年月樞機 法說」有「生煞之用,卯為雷門,子為雷穴,巽為雷戶,離為雷所,運乎坤,傍乎乾,藏乎子,出乎震,是也」的描述,卯與巽分別呈現兩種的門戶——不難理解,王文卿《雷說》當中,與陽雷對應的陰霆之用,正是「壬子遁至卯,卯上得乙卯,卯是震也。戊中有辛震也,甲中有丁震也,丙中有己震也,是以乙丁己辛震煞在卯,陰霆主之」,而相比於巳乃巽方,卯則是正屬的震——「卯是震也」,是故《金籙十回度人早朝開收儀》有「萬物出乎震,震乃雷門之方」;《峴泉集》曰「故子為雷局一卯為雷門,戊癸為雷火之司,合彥濾膳噶一生著時,皆由合乎九五之妙也

……以後有空再寫吧,累了……


強答一波,拋磚引玉。

神霄九天的天界構圖應該是平面式的,神霄居中,其餘八霄分居八方。據說有個《混元赤文九光之氣化生九天之圖》是描繪了九霄構圖的,可惜我一直沒有找到。《清微元降大法》里倒是有九霄具體方位:

「令 神霄 中天

  上聞真王大帝,遍告三十六天,乃神霄中。下役八霄,運行雷霆,尊臨三界,萬神聞令,急如星火。

  樞 太霄 東北天

  上告太霄帝後,遍告太霄雷霆。凡屬太霄。應命星火。凡本方雷霆,亦皆聽令。

  道 青霄 東方

  上告青霄帝後,遍告青霄雷霆。凡屬青霄及青斗雷霆,凡屬東方,悉皆聽令。催生吞服。

  輔 碧霄 東南天

  上告碧霄帝後,遍告碧霄雷霆。凡隸碧霄及東南方雷神,咸遵帝命。

  威 絳霄 南方

  上告絳霄帝後,遍告絳霄雷霆禳火。凡屬南方,俱承章命。

  茂 景霄 西南天

  上告景霄帝後,遍及景霄雷霆。凡屬西南,俱承章命,或男女危疾,並治萬病。皆可吞服,或拔贖幽陰,或醮謝星真。

  統 玉霄 西方

  上告玉霄帝後,遍告玉霄雷霆。凡屬西方所隸,俱承章命。

  宸 琅霄 西北天

  上通天闕,亦可開天。上聞琅霄帝後,及琅霄雷霆。凡隸西北,咸聽章命。

  張 紫霄 北方

  上通北極紫霄帝後,及紫霄雷霆。凡隸北方,均承章命,下達羅酆,拔贖一切。

由此可見碧霄與神霄應不是重合的。元始八帝中主治神霄的自然是玉清真王,但主治碧霄者也身份明確:

第三子,任碧霄開虛傳度天王,遙領蓬萊主仙君。《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書大法》

與東南的方位對應,碧霄召神也言巽宮:

「乾宮琅霄霹靂雷真神君,坎宮紫霄霹靂雷真神君,艮宮太霄霹靂雷真神君,震宮青霄霹靂雷真神君,巽宮碧霄霹靂雷真神君,離宮丹霄霹靂雷真神君,坤宮景霄霹靂雷真神君,兌宮玉霄霹靂雷真神君,中宮神霄霹靂雷真神君,洞玄九炁九天九洞九霄雷霆至真神君。」

「景霄天尊,坤。玉霄天尊,兌。琅霄天尊,乾。紫霄天尊,坎。太霄天尊,艮。青霄天尊,震。碧霄天尊,巽。絳霄天尊,離。神霄天尊,玉。九霄敕命,五雷速臨。急急如律令。」

(《道法會元》)

從以上資料可以得出,碧霄屬東南,巽,主治者並非玉清真王。至於為什麼要強調碧霄與玉清真王,可以試著從《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集注》中尋找答案:

「九者,陽數也,乃天道也。主于震宮,故東南有九天之說也,即雷師出入之地也。」

「九天者,乃統三十六天總司也。始因東南九炁而生,正出雷門,所以掌三十六雷之令,受諸司府院之印,生善殺惡,不順人情。蓋以九天之名者,取其陽剛而不泯者之謂也。」

「真王所居神霄玉府,其道在乎巽。巽者,天中之地也,東南乃九陽之炁。結清朗光,元始父祖,化神霄玉清真王。玉府在碧霄梵炁之中,去雷城二千三百里。雷城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樞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天有四方四隅,分為九霄,惟此一霄居於梵炁之中。在心曰神,故曰神霄,乃真王按治之所。天尊臨蒞之都。卿師使相,列職分司,主天之災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檢押啟閉,管鑰生成。」

按此文,東南巽位為九陽之炁,故此與雷法有著極為緊密聯繫,九天也是東南九炁所化生,故此東南的特殊地位便顯而易見。在這段經文中,神霄玉府與碧霄顯然是兩個概念,「真王所居神霄玉府,其道在乎巽」、「玉府在碧霄梵炁之中」,看似神霄包含在碧霄之中,但其實根據經文還能做出另外一番解釋,其關鍵就在於釐清巽與碧霄梵炁的概念。

假設拋開具體對應的碧霄之天,以這段經文中強調「東南巽位九陽之炁」的特點來看,我們是否也可以將「其道在乎巽」理解為東南巽位象徵九陽、化生九天的獨特地位造成了玉清真王以巽強調自身身為九宸第一、元始八帝之首的地位?「玉府在碧霄梵炁之中」是否可以理解為神霄玉府處於東南九陽之炁中?這樣一來,這段話的意思就不是神霄與碧霄二天的空間重疊,而是神霄藉助東南方位的獨特意義,將自身在九霄之中的的崇高凸顯,從而映襯出玉清真王這一神格的地位。

PS:這個真是強答,說實話最近正因為神霄構建頭大中,希望大佬順便回答一下元始八帝與九霄的對應問題,比如主治丹霄者怎麼沒了……


你去了解下天蓬就明白了

https://zhuanlan.zhihu.com/p/39525993?

zhuanlan.zhihu.com圖標https://zhuanlan.zhihu.com/p/325410381?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天蓬經歷》

我自小生來心性拙,貪閑愛懶無休歇。

不曾養性與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

忽然閑里遇真仙,就把寒溫坐下說。

勸我回心莫墮凡,傷生造下無邊孽。

有朝大限命終時,八難三途悔不喋。

聽言意轉要修行,聞語心回求妙訣。

有緣立地拜為師,指示天關並地闕。

得傳九轉大還丹,工夫晝夜無時輟。

上至頂門泥丸宮,下至腳板湧泉穴。

周流腎水入華池,丹田補得溫溫熱。

嬰兒奼女配陰陽,鉛汞相投分日月。

離龍坎虎用調和,靈龜吸盡金烏血。

三花聚頂得歸根,五氣朝元通透徹。

功圓行滿卻飛升,天仙對對來迎接。

朗然足下彩雲生,身輕體健朝金闕。

玉皇設宴會群仙,各分品級排班列。

敕封元帥管天河,總督水兵稱憲節。

只因王母會蟠桃,開宴瑤池邀眾客。

那時酒醉意昏沉,東倒西歪亂撒潑。

逞雄撞入廣寒宮,風流仙子來相接。

見他容貌挾人魂,舊日凡心難得滅。

全無上下失尊卑,扯住嫦娥要陪歇。

再三再四不依從,東躲西藏心不悅。

色膽如天叫似雷,險些震倒天關闕。

糾察靈官奏玉皇,那日吾當命運拙。

廣寒圍困不通風,進退無門難得脫。

卻被諸神拿住我,酒在心頭還不怯。

押赴靈霄見玉皇,依律問成該處決。

多虧太白李金星,出班俯囟親言說。

改刑重責二千錘,肉綻皮開骨將折。

放生遭貶出天關,福陵山下圖家業。

我因有罪錯投胎,俗名喚做豬剛鬣。」

《天蓬元帥》文蒼的視頻 · 223 播放

《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

紫微大帝

  • 又稱為「中天北極紫微太皇大帝」,紫微大帝在中國民間信仰中佔有重要地位,屬於道教四御之一,位居玉皇上帝之下,輔佐玉帝管理星界。
  • 紫微宮又叫紫宮、紫微星,位處三垣之中的中垣,是星座上屬帝王之所居,西漢未央宮、隋唐洛陽宮城紫微城、明清故宮名曰紫禁城即是這一來歷。

紫微星是位於上天的最中間永遠不動,位置最高的星,故最為尊貴,是「眾星之主,萬象宗師」,因此對他極為尊崇。

紫微大帝執掌天經地緯,以率普天星斗,節制鬼神與雷霆。

《北陰酆都太玄制魔黑律靈書》曰:

「昔北極紫微玉虛帝君,居紫微垣中,為萬象宗師,眾星所拱,為萬法金仙之帝主,上朝金闕,下領酆都。」

按《猶龍傳》云:

「紫微北極玉虛大帝,上統諸星,中御萬法,下治酆都,乃諸天星宿之主也。北極驅邪院是其正掌也。」

  • 統率北極四聖等眾,又有上清十一大曜星君(七政四餘)、北斗七元、左輔右弼。
  • 三台星君,南斗六司,中斗三真、擎羊陀羅二使者,十二元辰本命星君,六十甲子太歲星君、雲天二十八宿。
  • 斗中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斗中神仙諸靈官眾、周天列曜星君、天罡大聖、魁罡星君等如此這些普天星斗,河漢群真。
  • 紫微大帝位高權重,參謀廣泛。從考制宇宙劫運,到天下國家興衰,再到三界仙真升降,再到群生的禍福壽夭。
  • 神通無邊而能頃刻摧傾三界群妖魔怪;威德廣大而節制雷霆之運行。

北極四聖

  • 又稱北極四聖真君、北方四元帥,稱其為:

天蓬大元帥真君

天猷副元帥真君(又名天佑副帥)

翊聖保德真君(又名黑煞將軍)

靈應佑聖真君(又名真武將軍)

天蓬神咒魔鬼皆滅,供奉天蓬玄天上帝的需要(沐浴更衣、焚香、忌口不吃豬肉)

天蓬神咒曰:

  • 天蓬天蓬,九元煞童。
  • 五丁都司,高刁北公。
  • 七政八靈,太上浩凶。
  • 長顱巨獸,手把帝鍾。
  • 素梟三神,嚴駕夔龍。
  • 威劍神王,斬邪滅蹤。
  • 紫炁乘天,丹霞赫沖。
  • 吞魔食鬼,橫身飲風。
  • 蒼舌綠齒,四目老翁。
  • 天丁力士,威南御凶。
  • 天騶激戾,威北銜鋒。
  • 三十萬兵,衛我九重。
  • 劈屍千里,掃卻不祥。
  • 敢有小鬼,欲來見狀。
  • 钁天大斧,斬鬼五形。
  • 炎帝烈血,北帝然骨。
  • 四明破骸,天猷滅類。
  • 神刀一下,萬鬼自潰。
  • 道藏中記載:「元帥威猛,制伏妖魔。凡行雷法,無天蓬不可以役雷神。獨行雷法,無天蓬不可以顯驗。
  • 元帥側有從童,或騎夔龍,部領一氣都統大將軍,直月五將軍,飛鷹走犬二使者,無義神王,威劍神王,戰伐神王,聾兵啞將,黑殺洞淵,三十萬兵,三十六大天將,無鞅天仙兵吏,並在煌煌紫雲火焰之中。」


兩個概念,不要混為一談


道家經文深奧,沒拜讀過。


你所引用的文字是正統道教的嗎?這誰寫的,沒有敬畏心……

上圖是什麼書中的?胡編亂造的,偽書,不是正統道教的內容

有的人太想滿足自己頭腦了。《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自己不修道還問別人,把別人瞎編的東西裝到自己腦子裡自己還分不清真假,容易認假為真。名可名非常名

修道是修心,返璞歸真。

有的小孩能直接感覺出對方是壞人(不需要邏輯),有的人卻越長大越用頭腦了

社會上盲師、騙子毒如蛇蠍、狠似豺狼,他們或以動聽的言詞,設下圈套,誆取財物。他們對各派理論、方法生吞活剝,胡亂拼湊。淺嘗有效,深入則非。糾集幫凶,前呼後擁,虛張聲勢,冒充大師,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可是一些人至今還看不出這些人的偽詐,與這些人互稱道兄、道友,客觀上助紂為虐,幫助他們矇騙不明白的人

《神霄雷法》那本書的內容也不是正統道教的

現在還有有妖怪、邪神冒充佛教,冒充道教……

跟您說一下:道教三清道祖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希望您清楚這個。

聽聽白玉蟾祖師作詞的歌曲《道情》吧,您要走正道


推薦閱讀:

在道教的世界觀中,神魔鬼怪與因果輪迴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有沒有講述這方面的古籍資料推薦幾本唄?
想入道教學習,如何找到師父?
道教有些人為何追求長生不老?
盧理湘:道教金液玉液養生論
當完道士可不可以去當警察?

TAG:道教 | 神話 | 道教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