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非科學工作者,你希望通過科普獲得什麼?覺得科普不應該是什麼?


就題目的字面意義來理解,這應該是個調查類問題。每個人可以有自己的答案。但我希望我的答案能使更多人收益,而不是使更多人了解我的一些個人意見,所以我的答案會更一般化一些。

首先,我們要定義什麼是科普?

科普是科學普及的簡稱,在另一些國家,又叫科學傳播,公眾理解科學,公眾參與科學等等。雖然名字不同,但任務大都一樣:讓公眾了解更多關於科學的信息。

那,我們就可以從人對科學信息的不同需求來進行分類,在不同的需求情況下,科普的內容應該是不同的。

首先,是生存與發展的需求。一個農民需要各種科學知識來提高自己農作物的產量。一個記者需要一些傳播學知識來增加自己新聞稿的傳播範圍。一個會計需要基本的數學知識才能算好帳。這是一大類需求,不過這一大類需求通常會通過學校的教育以及長者的經驗傳授以及自身實踐中的經驗積累來得到滿足。我們常常說的科普,通常是有人寫通俗易懂的文章,拍攝科學題材的紀錄片,進行科普講座等等。官方教育能達到,甚至能極好地達到科學普及的目的。但這不是我們在日常語境下所狹義使用的科普一詞。

從生存與發展的需求中。我們還可以單獨挑出一類,叫做免於欺騙的需求。比如有人會利用各種fancy的話語或者圖片來欺騙你,誘導你買一些神奇的水杯、凈水或者凈化空氣的設備、神奇的藥物或保健品等等。這些我們在日常消費生活中都能遇到。如果我們具備一些科學知識,我們就能免受欺騙。甚至也不會參與搶購碘鹽來避免核輻射這種看起來很愚蠢的活動之中。也不會買什麼防輻射服,不會在電腦桌邊擺仙人球,不會反對在小區里建設信號中繼站。這些科普需求是很大的,但是也是很難完成的,同志們需要努力。

還有一類科普需求,是對知識的需求,是滿足求知慾的需求。就像我們小時候看《十萬個為什麼》,可以滿足我們的好奇心。不僅僅是科學工作者有探索真理的慾望(其實很多科學工作者之所以搞科研,是因為不搞科研就沒飯吃),任何人都有對優質信息的需求。在這部分的科普活動中,我們要做的是不要扼殺人類的好奇心,也就是保持這一類求知需求。但同時也要與一些娛樂活動進行競爭,吸引人們來看科普材料而不是去玩DOTA。

上述分類,我其實沒有涉及具體的科普內容,比如究竟該普及物理學還是普及地理學啦,以及的應該是高等數學還是初等數學啦。這些其實可以因人而異。不同的人對不同的學科知識,的確有不同的需求,對同一學科不同程度的知識也是有不同的需求。

最後,在科普活動中,最主要的或許不是科學知識的普及,因為科學知識實在太多。科學方法的普及是至關重要的。要讓公眾認識到科學實驗的方法,對照組與實驗組地設置,單雙盲實驗,統計學和概率論的基礎知識等等。針對當下的具體情況,我們還要普及一下科學與偽科學的區別,讓公眾意識到科學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最佳方式,並且也能知道從哪能可持續地獲得優質的科學知識:從科學家那而不是隔壁大媽那。

這大概就是我們需要的科普和我們需要進行的科普了。


我希望通過科普獲得知識:

1. 幫助自己可以明智的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健康問題,生活問題。

2.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被謠言以及錯誤觀念或誤導。

3. 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我覺得科普不該是:

1. 作者激動的說:你們這群白痴,怎麼連這個都不懂……

2. 作者把用自己的主觀想像,或僅選擇一部分事實資料來當做科學結論,這點有有關中醫類的問題上特別明顯。


它可以有銅臭,但科普至少有一點點使命感。

他應該在最大努力下吸引讀者。

但,不要辦成兒童文學或者是故事會。

應有守住科學精神的底線。

不應該僅僅是拋出結論,而是要展現過程的美,發現結果的來之不易。


科學傳播訓練營

科學松鼠會主辦的一個節目。我覺得每一個涉及一點媒體工作的人都應該去認真研讀這個。


我希望通過科普滿足好奇心,對世界有更多了解,了解一些現象的內在機制,了解某領域的研究進展到哪一步。

我不希望科普為了通俗而產生誤導。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雲舞空城宣布退乎?
耳鳴是一種什麼類型的疾病?
在納米金中,看見愛情
呂律:我的德國生涯系列-續-(十三)——德國的「科普雜誌」和著名「科普書籍」一覽
別再妖魔化,漫畫帶你正確認識胰島素的治療真相

TAG:科普 | 調查類問題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