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巴菲特生在中國,他最有可能炒房還是炒股?

中國股市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十個炒股九個虧。相比炒股的慘狀,炒房則要好得多。

如果巴菲特生在20年前的中國,他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他會成為一個炒房客還是股民?


答案是炒股。

說中國生不出巴菲特的人,可能是完全不懂行吧。

建議去讀一下那本,巴菲特投資案例集,網上就有下載的。

其實在中國炒股比美國炒股要簡單容易很多。當然這個容易是相對的,我並不是說中國炒股有多麼簡單,只是相對於美國的股市它更簡單。

在中國專業的投資機構一般都可以跑贏滬深300指數,但是在美國,哪怕是巴菲特,近十年他也沒有跑贏美國的標普500指數。

在美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專業的投資機構就已經跑不贏標普500指數了,因為那個時候美國股市裡散戶已經非常非常少了,都是專業的投資機構在玩。裡面聚集了全球頂尖智商的人。可見在美國炒股有多麼的難。但是巴菲特依然有很好的成績,可見他是一個多麼牛逼的人。

嚴格來講,巴菲特他不單單是炒股,他還有一個能力叫經營公司,另外他還能獲得普通人獲得不了的信息。

舉個例子吧,華盛頓郵報在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是美國第三大報業集團。

大概1972年的時候,華盛頓郵報報道了水門事件,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非常的生氣,想把這個報紙給搞死。

這直接導致了華盛頓郵報的股價跌到了只有正常市值的1/5。而且當時它的老闆格拉漢姆先生已經病得很重,馬上就要死了。

老闆的老婆,格拉漢姆夫人,不知道能帶領公司走多遠。

同時由於華盛頓郵報不停的在跟總統正面剛,一躍成為全美國最受關注的報紙之一。當時的年輕人都以訂閱華盛頓郵報為榮。

那麼請問這個時候在座的各位,如果當時是你的話,你們敢買華盛頓郵報的股票嗎?

平心而論,如果是我的話,我是不敢買的。但是巴菲特買了,還買了很多。

買了以後他教了格拉漢姆夫人怎麼來經營公司,並且通過一系列併購,把華盛頓郵報打造成一個壟斷型的大型傳播集團。

在2000年前後,巴菲特的轉手把華盛頓郵報的股票都賣掉了,好像他賣的時候股價已經翻了好幾百倍。

所以巴菲特,他就像是一個頂級的獵手,專門盯著那些優質的公司,等有的公司價格突然變得非常便宜,並且他判斷公司未來能轉危為安,他就果斷買入。

每一個時代頂級的公司是不多的。巴菲特的經典案例也就10來個,他炒股卻差不多有70年。

如果把巴菲特的案例搬到中國來的話,他差不多會幹以下這些事情。

在2002年中國出台8項規定的時候,買茅台的股票。

在三聚氰胺事件的時候,買伊利和蒙牛的股票。

在美國天價罰單的時候,買中興通訊的股票。

其實lv的老闆Bernard Arnault,他的玩法跟巴菲特差不多,他在其他的奢侈品公司經營遇到困難,股價大跌的時候大舉買入,然後改善這些公司的經營狀況。

像紀梵希,fendi都是被收購的,這些曾經遇到困難的奢侈品公司,現在又活過來了。

Bernard Arnault一步步將lv打造成為了世界最大的奢飾品集團。他本人也當過一段時間的世界首富。

說實話,我們小散戶是沒有這樣的能力的。

我們沒有獲得信息的能力,也沒有經營公司的能力。

所以各位不要小瞧了巴菲特爺爺,他其實是很牛逼很牛逼的人。


你是真不知道中國人在股市上有多厲害.....

那些頂級遊資每一個的年化收益率嚇得死人。


喬納森·勒克特曼(美國):中國人買房子的慾望就像一個堅定的信仰:如果你沒有房子,你就完蛋了。

說起創富,以前我們很小時候就聽說東京的日本人是工作狂,再後來,聽說香港人也是工作狂,電視機里那些走在熙熙攘攘十字路口的人群里,像螞蟻搵食。

許多年前,這些跟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沒啥關係,沒想到,白駒過隙,小弟弟深圳的GDP很快就超過老大哥香港了,看看深圳CBD的街道,我們現在也像我們的亞洲兄弟城市那樣走路了,不知道這是否是一種進化?

都是為了搵食。

炒房也是為了搵食的業態之一,更是近年來成功者的標籤。受老大哥影響,深圳人的炒樓史很早,積極性很高,而且歷來使用槓桿,近十年來收益頗高,去年更是將深圳的財富推向全宇宙級別。

深圳人炒房和炒股一樣家常便飯,因為深圳人創造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讓人熱血沸騰的口號,身體里流淌著猶太人致富的血液。這幾年資深炒房客們賺得盆滿缽滿,完全不把股神巴菲特不放眼裡。就連珠海格力電器董小姐、深圳邁瑞生物的徐老闆都親自上陣搞房地產了,不知道騰訊小米華為諸神怎麼看?

但是,大家是否都知道,股神巴菲特大爺專註價值投資,在他家族和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投資的清單上,根本沒有房產和房產股票這一項。今天,我們就用一點時間來聊聊為什麼巴菲特不炒房的事。

1、巴菲特不懂中國國情,所以不炒房

我們先來看一張圖,這是十四年來巴菲特公司業績

我們再來看看中國買房投資者的業績。在過去十幾年,中國房價的增長已經戰勝了巴菲特的業績,毫無疑問,放在一線城市,這些中國投資者在過去的十幾年裡的戰績爆表。而深圳專業炒房客的業績更是驚人,因此,就有了四成上市公司一年利潤夠不上北上廣深一套房;王石年薪也只夠買一套香蜜湖二手房、深圳一住宅小區市值趕超上海虹橋機場等話題,在這裡不做複述。

然而,在這個數十倍投資回報的市場上,卻沒有巴菲特的身影,咱們華人的驕傲李嘉誠更是選擇了大量拋售內地房地產資產。難道首富們都錯了?

在2013年5月召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大會上,股神巴菲特對中國媒體表示自己堅決不會在中國買房。巴菲特給出不在中國買房的理由卻是:他對中國樓市的遊戲規則並不了解。

但我們不懂得畏懼,以為一切盡在掌握。中國自啟動市場經濟以來就沒有一次像樣的經濟危機,因為那是資本主義國家才會發生的事,因此一切都被政府這隻無形的手掩蓋了下來,一次次的危機都被政府「成功的拯救」。從某種意義上看,巴菲特不懂中國,聽不懂中國故事,投資極為謹慎,僅在中國投資了比亞迪和中國石油上進行股權投資。正如新浪財經專欄作家李德林所說,朝聖巴菲特的人,只是想複製巴菲特的投資技術,當然,還有世界首富的頭銜。此外,中國股市的高度投機性,以及對體制的疑慮,鮮有投資家堅信中國的未來。所以,不怕比不懂才可怕,不懂比裝懂更值得尊敬。

誠然,中國經濟過度依賴於政府的宏觀指導和調控,使市場規律被扭曲和勞動者創造的價值難以體現,這一點巴菲特當然比我們看得懂。總而言之,巴菲特更相信時間的價值,它會告訴你哪些領域該投資,而不是投機。

讓全球投資人流口水的巴菲特午餐會

2、巴菲特這麼看待房產,所以不屑炒房

巴菲特對房產的態度決定了他的投資取向。其實可以從2010年5月25日,巴菲特在美國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關於是什麼造成房地產和信貸泡沫問題的質詢中看出蛛絲馬跡。

巴菲特認為:在一個完全合理的假設下,房子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越來越高,並不是因為房子有多好房價才漲,而是因為美元越來越不值錢了,一套40年前買的房子會比過去價格高得多。既然67%的人都希望有自己的房子,而且你可以借錢去買它,如果你真的相信房價會上漲,你就會儘快去購買它。這就是泡沫的開始。

他還發表過這樣的言論:巴菲特說,「一旦價格走勢在某個時候成為主導,你便希望購買3套5套房子,因為你認為到明年房價就會上漲,所以即使沒有支付能力,你在想也沒想的情況下就簽訂了合同。」

更可怕的是,不僅僅是購房者這樣認為,借貸方也是這麼想的。

巴菲特闡述道:由房地產泡沫引發的金融危機要比股市崩盤糟糕得多,由於房產是美國最大的一項資產,他們可能不懂股票,或者鬱金香效應(最早泡沫經濟案例),但是他們了解房子,而且希望購買它們,於是在籌集資金的過程中,不惜加大槓桿,並形成我們從所未見的地產泡沫。

自2006年泡沫開始破裂後,美國房地產市場一直處在調整之中,2012年開始觸底反彈後,房地產市場成為此輪經濟復甦中的一大亮點。現在,無論是在中國還是美國,房子越來越像「商品」,也就越來越少的人關注到其本來的居住屬性。

在巴菲特眼中,中國樓市就像一座夾雜著金錢與慾望的開放式的「賭場」。在這座生產一夜暴富者的「賭場」面前,這些已經進入的和將要進入的「賭徒」們,很少有人願意離場,他們中的大多數將在幻想和亢奮中瘋狂不止,至死方休。股神早就看清了中國樓市的本質,對於「眾人瘋狂我清醒」的巴菲特來說,是決不會進入這樣的市場的。

這就是儘管面對這樣巨大的投資回報,巴菲特依然保持著隔岸觀火、不屑一顧姿態的原因。

3、中國人不懂巴菲特,所以拚命炒房

很多人看到這裡一定會說,巴菲特不住在中國,他不懂中國。真正懂中國的只有我們自己,每天生活在這片國土上的我們又怎能看著大幅上漲的房價不斷稀釋自己的辛苦錢而無動於衷呢?

泡沫吹大了最終是要破的,因為誰也脫離不了地心引力。但是在此時的中國,全民都在享受著財富泡沫帶來的快感。「不在泡沫中瘋狂,就在泡沫中死亡。」

當然,巴大爺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實際上,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買進了一些房地產信託基金,而且是在樓市泡沫破裂洗禮後價格回歸理性的美國,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價值投資。而且,他在財富積累早期只是用總資產的10%購買房屋等生活設施,而不是像大多數中國人一樣,現在連首付款都把三代人押上,甚至不惜動用加槓桿。

巴菲特在美國的房子是用來自己住的。儘管巴菲特的財富可以供他在全球購買無數處房產,但他只有一處住宅———這座位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的550平方米住宅,在過去55年中,他一直生活在這處並不奢華的住宅中——沒有圍牆、沒有大鐵門,沒有安全警衛、沒有監控攝像頭,它和周邊的中產階層住宅幾乎一模一樣。

讓我們可以透過衛星地圖看看巴菲特的家吧。巴菲特的住家和辦公室離金融中心的紐約很遠,位於美國中部的內布拉斯加州,這麼多年來,全世界進入過他的家和辦公室的人應該不少,但能夠在裡面拍照留念的卻是屈指可數。

衛星拍攝到的巴菲特住家照片,把巴菲特的家隱在了星羅棋布的普通住宅之中。

巴菲特的家位於森林面積廣闊的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很多榮獲國際大獎的著名科學家,藝術家都對這一州情有獨鍾。奧馬哈是一個寧靜的地區,很多地方還是一片原始的田野和玉米地。

很難想像的,如此富裕的人,連一個迎接客人進出的豪華大門都沒有。

其實,除了這座奧馬哈市的舊宅外,巴菲特還曾在美國加州拉古納海灘購有一座度假別墅,不過2005年,他就以545萬美元的價格將這座度假屋賣掉了。

大多數西方人對於房子的態度是這樣的:如果還沒有結婚,他們會選擇租房,不會過早地做房奴,他們可以充分享受四海為家的生活;如果成家了,男女主人會在房子裡面生上一堆孩子,一起生活到老。這聽起來像童話嗎?

而在中國,在美國人喬納森·勒克特曼看來,「中國人買房子的慾望就像一個堅定的信仰:如果你沒有房子,你就完蛋了。」

不怪祖宗,咱們窮怕了,我們現在賺快錢的心理,絲毫不落後於瘋狂的大躍進時代,而巴菲特幾十年的精神內涵積澱卻鮮有人學習。不少中國的投資者家中都沒有一個像樣的書房,更沒有像巴菲特那樣嗜書如命的愛好,試問他們的心怎能靜下來?畢竟對於巴菲特而言,除了華爾街和房子,還有更多值得他關注的事情。


肯定還是投資股票啊,同時期的美國的房子也很便宜啊,但是巴菲特也沒投資什麼房產。

粗略地算了深圳房價近20年漲幅一下:70000÷5004≈14。

短短20年,深圳房價漲幅超過1400%!

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深圳房地產從此走上市場化軌道。

1999年,一個世紀將要結束了,此時深圳房價均價約為5004元/㎡。

截止2020年,深圳房價在7萬左右,也就是20年14倍。

那麼看看A股各牛股的漲幅。

恆瑞醫藥漲幅高達144倍,貴州茅台高達138倍,格力電器漲幅達到70倍。

這還不包含股息分紅的收益。

再看看A股股神的傳奇收益

馮柳:10年370倍收益

趙老哥:8年1萬倍,從10萬到10億僅僅用了8年時間。

當然傳奇不可複製,但是可以肯定炒股塊錢不是股票的問題,而是自身能力的問題。


這個題目有意思。但好像有點問題,建議修改。

如果巴菲特出生在20年前的中國,那現在才20歲,他估計還在讀大學。

我想題主想問的應該是:把只有少量資本、沒有背景、只有投資理念和頭腦的巴菲特放在2000年的中國,他會選擇炒股還是炒房?

--------------下面是回答-----------------------

我覺得他很可能會炒房地產公司的股票,比如萬科、保利等等

歷史不能假設,巴菲特雖然沒出生在中國,但在中國有眾多粉絲和模仿者。

儘管中國的環境跟美國不同,這些外門弟子們都只學到巴老師的一招半式,就已經功成名就了。

1、姚振華

學到了巴菲特的大招之一——利用保險浮存金 ;

難度 [公式] 威力 [公式]

大招之二——低價買入超值股

難度 [公式] 威力 [公式]

巴菲特在早期投資了一家保險公司,熟悉業務之後,發現了保險公司有一個巨大優勢,那就是可以利用天量成本極低的浮存金來投資,從此巴菲特不斷買入經營良好的保險股,可以說是他起飛的槓桿。

姚大戶在收購萬科之前在資本市場默默無聞,之後一戰成名。他的資金來源主要就是旗下前海保險發行的萬能險和分紅險。可以說姚大戶的路勁完全是對巴菲特手法的翻版復刻,結果當然也是威力巨大,趕走了有更大能量和聲望的王石,在萬科上狠賺一筆。

對大部分散戶來說,利用保險浮存金這樣的招數是用不上的,起點太高的屠龍之技,得要實力能買下一個保險公司才能。 但低價買入超值股,大家都能做的到。

2、趙丹陽

學到了巴菲特大招之二——低價買入超值股

難度 [公式] 威力 [公式]

大招之三——長期持有

難度 [公式] 威力 [公式]

大招之四——熊市逃頂

難度 [公式] 威力 [公式]

趙丹陽曾經在2009年花了200萬美元和巴菲特共進午餐,是巴菲特鐵粉無疑。投資和言行也模仿巴菲特,巴菲特每年給投資者寫信,他也寫。巴菲特在股指太高時曾清倉,他也清倉。

趙丹陽現在被稱為「私募教父」,在國內江湖地位很高了,他的投資風格比較穩,熊市還有不錯的收益,但牛市業績很一般。

巴菲特在牛市時業績雖然常跑不過標普,但也比趙丹陽的業績好的多。

3、林園

學到了巴菲特大招之二——低價買入超值股

難度 [公式] 威力 [公式]

大招之三——長期持有

難度 [公式] 威力 [公式]

林園早年因為早期重倉茅台 發了財,被炒作成股神,甚至發行了自己的基金,但其後遇到熊市就暴露自身能力有限,對市場不敏感,虧損巨大,股神的金身也破了。好在抱緊巴菲特這一絕學,挺過了熊市,迎來了革命的勝利,又翻身把歌唱了。


推薦閱讀:

該懂的股票基本知識(三)
專職炒股三年了 資金原地打轉 還還繼續嗎?
一位頂尖高手花10年光陰換來的炒股鐵律,想不虧錢就記住!
最常用的炒股指標 哪些?並且都是怎麼用的?
炒股開戶需要準備什麼東西?

TAG:炒股 | 投機 | 職業炒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