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跟不開悟有什麼差別?


11.20更新:

如果你是個禪修者,或者致力於心的平靜、清凈,或者不散漫、聽話、有善法、快樂,那你會明白,禪修是很困難的,真的要調伏這顆心是非常不容易的。

如果覺得自己的修行確實有了成果,可以去實踐大念處經的教導,試試看能不能完全具念地只是如實地觀照——除了觀照再沒有其他的。能夠過無我的生活,能夠徹底捨棄自我,能夠以智慧的利劍破除「自我」——心對已經滅去的心或心所的執取,那個有我的感覺就是從這裡來的。(以觀智破除心相續的密集)

當你真正到達「無所依而住,亦不執取世間的一切」,你會明白這裡所講的法的珍貴,你會發現,這確實是出離顛倒的想、執取的我、不斷地輪迴受苦的唯一之道。

想要檢驗是否在佛陀教法上有正確的覺悟,可以觀照自己讀到以下偈誦的反應:

無火可比貪慾,

無惡可比嗔恨,

無苦可比五蘊,

無樂可比寂靜。

——佛陀

法句 203

正確的覺悟是心離染而證得清凈、寂靜的解脫。如果確實證得了,那這首偈誦的法味將會被懂得。

從如實知見——觀智,到證得解脫——涅槃

佛陀沒有教導過中國所說的開悟。

相近的說法叫覺悟。能夠正確地覺悟 「一切行無常、一切行是苦、一切法無我」,這關於一切法的共同特相的人,叫做覺悟者。

諸佛、辟支佛、弟子阿拉漢都同樣是阿拉漢、覺悟者。

覺悟也有明確的定義:即證得身(物質現象、色法)和心(心理現象、名法 包括心法和心所法)這兩種現象以外的另一種究竟法——涅槃。

覺悟之前稱為凡夫,證得了涅槃如果還沒有斷盡煩惱稱為有學聖者,即還需要繼續學習,輪迴尚未來到盡頭的初果、二果和三果聖者。

而徹底斷除了煩惱,不善心不會再生起,也不再執著於名色、不再對善法和不善法執著,於未來世不會再出生的,叫做阿拉漢。

阿拉漢聖者不會再執取任何的身心現象是我、是我的,由於能夠如實地以念力關照到諸法的特相,阿拉漢聖者一般關照的目標都是究竟法,而不會對概念法(即男人啊、女人啊、社會信息、人際習俗、程序、數學、禪相、物品資具等等)很介意。

為什麼這樣說呢?

當一個禪修者的念力很強,心趨向於不動搖,只是保持著隨覺地知道心的轉起、滅去,他就破除了心不斷被所緣攫取住,只是依於那個而轉起,不能夠正確地知道識知所緣時,只是識知到了一些特相,並把那些組合起來,而錯誤地認為實際上存在——這裡的存在只心的不如理作意,即容易認為自己取到的目標是恆常的、不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

事實上這是心如同凝固、盯住、愣住那樣,在被裹挾的狀態下進行運作,這當然是苦的,這樣的心被稱為不如理作意的心——錯誤地以為,那個「紅的、圓的、有特定香味的、帶一個把兒的」是蘋果,是確實存在的,而不能夠保持只是知道特相只是特相。這個紅會因為眼門的不再觸到而滅去,而那個本身也是在變壞、不斷地走向壞滅、一刻不停、無可阻擋。

這就是佛陀教導的,正確的、如理的思維方式:知道目標和觀察目標的心,都是變異的,隨著時間、隨著因緣的具足或不足而不斷變化的。想要什麼是恆常的、不變的、堅固的、不老的、不死的,是不可能的。而心卻有錯誤地認識、錯誤地期待、以錯誤的方式觀察目標。這就是不如理的、不真實的,必然會帶來痛苦。

一個禪修者也會有這樣的體驗:以正念來非常密切地觀照、隨觀於身心內外的現象時,心就不會由於執取目標是樂的、苦的、常的、我的而生起煩惱。而正確覺悟諸法特相的阿拉漢則於一切時都具有正念,即是在很放鬆的時候,也不會生起這個是我的,必須如何如何的想法。

即 真正的 心經由不執取而獲得煩惱的解脫。

戒德的果報

[阿難:] 「世尊啊,善巧的戒德,有什麼果報與福佑?」

[佛陀:] 「阿難,是無悔。」

「那麼,無悔有什麼果報與福佑?」

「阿難,是悅。」

「那麼,悅有什麼果報與福佑? 」

「阿難,是喜。」

「那麼,喜有什麼果報與福佑? 」

「阿難,是輕安。」

「那麼,輕安有什麼果報與福佑?」

「阿難,是樂。」

「那麼,樂有什麼果報與福佑? 」

「阿難,是入定。」

「那麼,入定有什麼果報與福佑?」

「阿難,是如實知見。」

「那麼,如實知見有什麼果報與福佑? 」

「阿難,是捨棄與出離。」

「那麼,捨棄與出離有什麼果報與福佑?」

「阿難,是解脫知見。」

——AN X 1(增支部) [中譯] 良稹


開悟的問題,在知乎上,有點月經貼的味道了。

回答者也不知道提問者在哪一步,答的太細,何不如直接薦書?

答的短小精悍,誰又能保證對題主/看眾的效用如何?

反而微微有,顯得,答覆者賣弄的味道。

私以為,一步一個腳印的,去聞思修,大乘唯識五位之通達位,即見道位,之內容。

打好根基,至少弄懂真見道/相見道的詞意,性狀定義,等等。

這樣的話,如果有疑惑提問題,也能更細緻精確的提問,極大提高學習效率。

如果基礎知識不紮實牢靠,聽別人的感悟/體驗/指教,大多時候似有所得所悟,卻整理不出個所以然。

紛繁的事相/念頭一上來,這點不成體系的所得所悟,自然又不知所蹤了。

這樣的學習/熏染效率,顯然很低很慢。

進三退二,進二退三,瞎打轉。


知道地球圍著太陽轉,而不是太陽圍著地球轉的區別。


最大的差別就是:開悟了才知道其實開悟並沒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是明白了些本來就該明白的道理;而不開悟的人總以為開悟是件了不得的大事。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推薦閱讀:

第22課:主宰和緣起
佛學說無我,什麼是無我?
南懷瑾《南禪七日》—— 六、坐上體操與入定方法
千年古剎密印寺與靈祐禪師
怨天尤人之時,想想因果

TAG:佛教 | 佛學 | 開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