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北宋這個朝代?

我對北宋這個朝代不是很了解,不過最近看了一下北宋慈聖光獻皇后曹氏(宋仁宗趙禎皇后)、宣仁聖烈皇后高滔滔的一些資料,發現北宋時期的武將與皇室聯姻的好像還挺多,比如說這位曾經被司馬光請出來垂簾聽政的曹太后便是北宋開國功臣曹彬的孫女,同時曹太后的侄子曹詩又娶魯國公主為妻,封駙馬都尉。曹太后的姐姐曹氏嫁給高遵甫,女兒即宋英宗趙曙皇后高滔滔,高太后在元祐年間(公元1086年到公元1094年)以宋哲宗趙煦祖母身份垂簾聽政,重用司馬光,推翻王安石變法。而這位宣仁太后高氏的曾祖父高瓊也是北宋開國名將,祖父高繼勛也是仁宗朝的名將,父親高遵甫娶仁宗曹皇后的姐姐曹氏為妻,生下了高滔滔,也因為這樣的裙帶關係,所以高滔滔從小得到她的姨媽――慈勝光獻皇后曹氏的疼愛。

另外,比如宋仁宗趙禎的第一個皇后郭氏也是武將郭崇的孫女,後來因為郭皇后與尚美人打架時,不小心打到了仁宗,正好郭皇后的靠山劉太后(章獻明肅皇后劉氏)也去世了,所以宋仁宗趙禎在宰相呂夷簡建議下廢了郭皇后,而立武將曹彬的孫女曹氏為皇后,范仲淹還因為反對仁宗廢郭皇后,所以被仁宗趕出開封。曹皇后兩個伯父曹璨、曹瑋當時也是名將。這麼說來,北宋的武將社會地位似乎也不低,可以互相聯姻,或者與皇室聯姻,武將的孫女、曾孫女還可以成為垂簾聽政的皇太后,其中宣仁太后高氏在後世的評價還比較高,雖然是這樣,但是為什麼北宋還是顯得在軍事上那麼弱呢?

其實我個人都覺得北宋在軍事方面甚至不如東晉的。許多人吹捧北宋的軍事實力強會不會死從這個方面的呢。其實北宋在這方面也確實和東晉有點類似,比如說東晉時期的將軍王敦、荀羨、桓溫、謝玄幾個人實際上也和皇室是親戚的(王敦妻子襄城公主司馬氏是晉元帝司馬睿的堂姐,晉元帝司馬睿的姨媽夏侯氏也嫁入以王敦為代表的琅琊王氏家族,荀羨妻子尋陽公主司馬氏是晉元帝司馬睿與夫人鄭阿春的女兒,桓溫妻子南康公主司馬興男是晉元帝司馬睿的嫡孫女,晉明帝司馬紹與明穆皇后庾文君的長女,謝玄的外甥女褚蒜子是晉明帝司馬紹的兒媳婦,南康公主司馬興男的弟媳婦,晉康帝司馬岳的皇后,晉穆帝司馬聃的生母,即康獻皇太后褚蒜子,),不過雖然荀羨、桓溫、謝玄等人也有靠著裙帶關係獲得社會地位,但是他們所率領的軍隊的整體表現卻貌似好於北宋、南宋的軍隊。

另外還有一點挺有意思的是,雖然宋朝時期的女性地位開始降低了,但是兩宋時期的垂簾聽政太后數量卻尤其的多,僅次於兩漢,更有趣的是宋真宗趙恆、宋仁宗趙禎、宋英宗趙曙、宋神宗趙頊、宋哲宗趙煦這連著幾個皇帝的皇后全部都有以太后身份垂簾聽政的人生經歷,這個現象在其他朝代貌似也不常見,她們包括北宋的劉太后、曹太后、高太后、向太后,以及南宋的孟太后、楊太后、李風娘、謝道清、楊太妃,其中南宋慈懿皇后李鳳娘還是著名的「悍婦」,彪悍程度不亞於西晉惠皇后賈南風,這麼看來,宋朝時期又好像不是那麼排斥女性執政的。可是在北宋靖康之亂時期,以宋徽宗趙佶為首的北宋男人的表現確實讓人無語,女性活在這個時期還是很倒霉的。

再有一點就是,北宋好像是一個受到小說家鍾愛的朝代,關於北宋的傳奇小說就有很多,比如什麼《宋太祖龍虎風雲會》、《三俠五義》中的《狸貓換太子》、《三遂平妖傳》、《楊家將》、《水滸傳》之類的,背景為南宋時期的傳奇故事也有《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賣油郎獨佔花魁》之類的,《三言二拍》中的很多故事也喜歡安排在宋仁宗趙禎時期,而潘美、劉太后、張叔夜三個本來在宋朝歷史上是屬於正面人物的人,也被這些小說中的各種段子弄得「臭名遠揚」了,可能因為北宋末年的才子汪洙寫了一首《勸學詩》,裡面有什麼「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的詩句,所以有些人真的以為在北宋就可以「逆襲」了吧,這可能是很多歷史專家喜歡吹捧北宋的重要原因了吧: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

滿朝朱紫貴,儘是讀書人。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

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自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

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學乃身之寶,儒為席上珍;

君看為宰相,必用讀書人。

莫道儒冠誤,詩書不負人;

達而相天下,窮則善其身。

遺子滿贏金,何如教一經;

姓名書錦軸,朱紫佐朝廷。

古有千文義,須知學後通;

聖賢俱間出,以此發矇童。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風;

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

年紀雖然小,文章日漸多;

待看十五六,一舉便登科。

大比因時舉,鄉書以類升;

名題仙桂籍,天府快先登。

喜中青錢選,才高壓俊英;

螢窗新脫跡,雁塔早題名。

年小初登第,皇都得意回;

禹門三級浪,平地一聲雷。

一舉登科目,雙親未老時;

錦衣歸故里,端的是男兒。

玉殿傳金榜,君恩賜狀頭;

英雄三百輩,附我步瀛洲。

慷慨丈夫志,生當忠孝門;

為官須作相,及第必爭先。

宮殿召繞聳,街衢競物華;

風雲今際會,千古帝王家。

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太平無以報,願上萬年書。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土脈陽和動,韶華滿眼新;

一支梅破臘,萬象漸回春。

柳色浸衣綠,桃花映酒紅;

長安遊冶子,日日醉春風。

淑景餘三月,鶯花已半稀;

浴沂誰氏子,三嘆詠而歸。

數點雨余雨,一番寒食寒;

杜鵑花發處,血淚染成丹。

春到清明好,晴天錦繡紋;

年年當此節,底事雨紛紛。

風閣黃昏夜,開軒內晚涼;

月華在戶白,何處遞荷香?

一雨初收霽,金風特送涼;

書窗應自爽,燈火夜偏長。

庭下陳瓜果,雲端聞彩車;

爭如郝隆子,只曬腹中書。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北帝方行令,天晴愛日和;

農工新築土,天慶納嘉禾。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線長;

登台觀氣象,雲物喜呈祥。

冬天更籌盡,春附斗柄回;

寒暄一夜隔,客鬢兩年催。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桿斜。

人在艷陽中,桃花映面紅;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風。

院落沉沉曉,花開白雪香;

一枝輕帶雨,淚濕貴妃妝。

枝綴霜葩白,無言笑曉鳳;

清芳誰是侶,色間小桃紅。

傾國姿容別,多開富貴家;

臨軒一賞後,輕薄萬千花。

牆角一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柯干如金石,心堅耐歲寒;

平生誰結友,宜共竹松看。

居可無君子,交情耐歲寒;

春風頻動處,日日報平安。

春水滿泗澤,夏雲多奇峰;

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松。

詩酒琴棋客,風花雪月天;

有名閑富貴,無事散神仙。

道院迎仙客,書道隱相儒;

庭裁棲鳳竹,池養化龍魚。

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

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

其實宋太祖趙匡胤本人也是靠著軍功起家的,他在後周時期曾經作為先鋒攻打北漢和遼朝的聯軍,作戰十分勇猛,得到了周世宗柴榮的賞識,他的故事堪比宋武帝劉裕、東晉長沙郡公陶侃二人的故事一樣勵志,按道理說這樣一個尚武之人建立的朝代也應該「武德充沛」吧?可能因為宋太宗趙光義的即位,所以把北宋變的「文弱」了嗎?這種問題畢竟說不清的,誰知道趙德芳、趙德昭即位後會怎麼樣呢?就如同有些人喜歡說什麼「如果晉武帝司馬炎傳位給弟弟齊王司馬攸的話,那麼西晉或許不會很快滅亡」之類的,這種假設根本說不清楚的,而對於北宋,乃至南宋的評價,其實元朝時期的某位文人已經評價的很好了:

當日陳橋驛里時,欺他寡婦與孤兒。

而今三百餘年後,寡婦孤兒亦被欺。


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形容北宋,你會用哪個詞?


積貧積弱。


是的,按照我們對宋朝的一貫印象,它確實是個有點窩囊的朝代。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這種印象到底對不對呢?對詩詞又有什麼影響呢?


下面,我們就用 30 倍速快進,了解北宋風雲!



輝煌的大唐滅亡了之後,留下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一大群軍閥開始了大亂斗,這個時代被稱為五代十國。


後來北宋橫空出世,終結了亂世,重新統一天下。



五代十國以來,內亂不斷,皇帝是個高危職業,手下的武將動不動就篡權。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就是靠篡權上位的,怎麼才能讓皇位穩固,是個讓他頭疼的事兒。



為了避免這種事再發生,北宋朝廷採用了一個新的政策:


重文輕武。



文官方面,宋朝設置了大量的官職,同時放開科舉對考生身份的限制,錄取更多的知識分子來做官。



武將方面,為了不讓武將有機會籠絡士兵,經常調動他們,同時刻意降低他們的社會地位。



總之,所謂的重文輕武政策概括下來就是:壓制武將,重用文官,削弱地方,強化中央,把權力儘可能收到皇帝和中央手裡,避免軍閥割據的出現。


於是,北宋的官特別多,兵也特別多,再加上巨額的對外賠款,因此開銷非常大,最終形成了這種局面:



「三冗」問題幾乎伴隨著整個北宋時期,關於它是如何形成的,還有很多複雜的因素,咱們就不一一展開了。


對內重文輕武,對外就要吃虧。北方有個五大三粗的遼國天天盯著北宋,北宋初期跟遼國沒少打仗,但是勝少敗多。後來乾脆和談,花錢買平安。



咱們說了這麼多有關重文輕武的東西,那麼宋朝人重文輕武到了什麼程度呢?


當時有人說過一句話:狀元登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及矣。意思就是,當高考狀元,比收復國土都有面子。



於是,在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宋朝形成了重文輕武的社會風氣。這種社會風氣,又滋生了北宋的各種問題。


我們可以拿唐朝和宋朝做個對比,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半小時漫畫宋詞

陳磊·半小時漫畫團隊 等

讀客文化出版社

¥54.90 會員免費


前幾天有個朋友跟我討論了一下晉宋明三朝,對比優劣而論,比起上升期長,壓榨度不高,經濟形態更健康的漢唐而言,在漢民族主導的政權裡面晉宋明相對不那麼亮眼。所以這個討論不可避免的變成一種比爛的討論。

比爛的結果就是——明朝最起碼不爛狀態保持了不短的一陣子,晉朝太短,嚴格意義上它還是處於魏晉南北朝總體動蕩當中,還沒達成階級矛盾相對妥協即進入了民族階級雙重矛盾階段,也就是說晉朝整體上應該算作動蕩期政權。所以它應該和其他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當中統一程度較高的政權分作一組來討論而不是和宋明這種穩定全國性政權一組。不具備相似性和可比性。

因此,宋朝毫無爭議的可算作是中國全國長期性政權當中最黑暗的時代,甚至可以說是唯一一個保持了黑暗現狀的和平政權——畢竟漢唐明要麼就是因為動蕩而滑坡(唐),要麼變得黑暗之後很快即陷入混亂無政府乃至名存實亡(漢和明)。而能夠在和平狀態下維持暗無天日的統治兩度長達百年的唯有宋朝——在各種史家評述當中,北宋在政治污濁程度上由於士大夫階層更強勢而甚於南宋。

在我看來北宋的奇葩之處即在於它沒有辦法使政治清明,司法有效。卻有能力維持漢唐明無法維持的政治渾濁,司法兒戲的糟糕狀態,並且它也是發生過較大投入的改制而沒有起到任何卵用的唯一一個時代。究其原因,大抵是因為北宋相對的外部壓力為中原王朝之最,而國力又較弱。要知道外部壓力總是一個轉移矛盾的絕佳辦法。籍由北方遼夏之存在,北宋可以維持較高的居民稅負(第一,重稅相比兵災尤其是宋軍自己的軍事行動帶來的物資徵用和徭役而言還是好一丟丟。第二,早期出於政治安全考量的強幹弱枝政策逐漸由於較大的軍事壓力轉化為出於防務和經濟安全考慮的長期既定國策,因而刺激了地方機構提高稅負和專營經濟的積極性)。相對於總產值而言十分高昂的總歲入又能夠支持北宋政府擴大官僚和軍隊規模以應對內部矛盾和外部壓力。

至於北宋經濟發達的說法,這個有人列舉過歷代GDP水平佔比數據了,而且更丟人的是這個數據是建立在人口密度的基礎上的,換句話說,就是北宋時期看上去比之前窮了一點,然後這個更小的蛋糕是勞動力增長了的基礎上出現的。唯一解釋就是鄉下自耕農和城市平民的經濟活動減弱了。社會生產更大比例變為伺候士大夫的活動——而這一切僅僅是因為一套適用於統一穩定帝國運行的成熟體系面臨較陌生的均勢外部壓力而能夠維持一種較爛狀態的妥協罷了。

你比如說西晉爛,不錯它是很爛,然而西晉政權沒有任何辦法維持一個腐爛的穩定,它會很快爛成一灘爛泥然後誕生新興地方勢力相互整合。而北宋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做到了這一點,它爛的持久,爛的堅挺,爛的如同一尊豐碑。矗立於世界比爛史的巔峰,這是空前絕後的。


最近越讀書,越覺的北宋歷史對指導普通人如何避免被割越有參考價值。

水滸傳和金瓶梅一定要多讀。只有讀通讀透,普通人才能從容應對未來的各個方面危機。

帝國和北宋有很多類似之處:

強大而又完善的官僚體系。

收繳地方武力、財力的強幹弱支之國策。

邊疆處處嚴峻的軍事壓力。

靠歲幣求得表面上的安穩。

缺錢,極度缺錢,雖然收的多但花的更多。

(歲幣要錢,供養官僚機器要錢,議政的士大夫們更要斂財,軍隊要錢,國家統一收復燕雲十六州要錢,禁軍成為維穩機器維穩經費更是一筆大開支。)

因為缺錢,茶鐵鹽礦……但凡能賺錢的行業,皇室或三司使都會有國字頭商號參與進去進行壟斷經營,國家政策甚至會為這些商號保駕護航。

但是與此同時,因為商品經濟繁榮和士大夫共治的政治格局,這種壟斷並非絕對性的,這些國字頭商號絕非穩賺不賠。如果三司使吃相太難看,大茶商、大鹽商們分分鐘會教會他們如何做人。

因為商品經濟的繁榮,朝廷基本上把能夠外包的業務都外包給諸多商人。(例如北宋邊軍的糧草輸送工作。平時看似節省財政支出,但如突然開戰等關鍵時候,財政開支會出現黑洞。)

金融業高度發達,三司使也比較傾向於用金融貨幣手段去調解經濟。交子、布貼、茶貼、鹽貼等票據市場異常繁榮,很多改革措施也是圍繞著這些高度投機的市場轉。

表面社會安定、文治昌盛、經濟繁榮的背後是東南大規模的「不舉子」以及封建歷朝頻次最多的農民起義。

如果一個人能在北宋好好的活了下去,沒有淪為一個被割的韭菜。那麼我有理由相信,在帝國大概率也會逃過韭菜的命運。


推薦閱讀:

歷史故事——終結安史之亂的唐代宗
又來了十個的小姿勢!!
嫦娥奔月其實是一場陰謀
《南明史》- 第九章讀後
何香凝小傳:大腳剩女,同盟會管家婆,送給蔣介石一條女裙

TAG:歷史 | 文化 | 傳統文化 | 宋朝 | 北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