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女童疑遭爺爺性侵事件反映了什麼問題?如何保護未成年人避免類似侵害?


究其原因:

  • 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性教育的必要性;
  • 父母並沒有意識到「會被親人性侵」;
  • 父母不知道該教孩子什麼性教育知識。

1. 父母不要覺得性侵離我們很遠

在預防兒童性侵害的過程中,父母首先要有兒童性侵的意識,能夠主動學習有關性教育的知識,要想育兒,首先得育己。

父母不要覺得兒童性侵離我們很遠,與我們無關。我起初也是這麼認為,直到我聽說米寶所在的幼兒園曾經在10年前有過幼教老師猥褻小朋友的事情。所以,當米寶能夠與大人交流時,我們就很想知道他每天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每天有沒有經歷不尋常的器官行為,身上有沒有傷痕等。

大部分父母,如果不知道怎麼教孩子性知識,也不知道教什麼內容,那麼就可以藉助一些性教育繪本和動畫片,這樣可以讓孩子對性教育的內容有一些形象化的認識。

比如,兒童性教育繪本《請不要隨便摸我》,可以以圖片的形式,告訴孩子身體的哪些部分,不能讓其他人觸碰。

精裝10冊兒童自我保護系列請不要隨便摸我3-8歲京東¥ 145.00去購買?

&-->

2. 低齡幼兒能理解性教育並自我保護嗎?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曾經在1990~1995年進行了一項關於「學前兒童如何從指導培訓中獲得自我保護的能力」研究,研究中調查了406名學齡前兒童(其中包括209名女孩和197名男孩,平均年齡約為55個月,最小為41個月,最大則為68個月大),在該研究中,為了評估不同年齡的兒童在參與「行為技能培訓項目」之後獲得自我保護的知識和技能的情況,將兒童分為兩個組:第一組為41~54個月大,第二組為55~68個月大。兩個組中的兒童數量保持相等。

結果表明,接受過「行為技能培訓項目」的學齡前兒童,都要比沒有接受過該培訓的學齡前兒童擁有更高水平的個人安全知識;而且不同年齡的學齡前男生和女生都表現出了相似的個人安全知識水平。

以上研究也從側面證明,學齡前兒童已經可以通過接受性教育培訓,來獲得自我保護的技能。所以,當孩子開始懂事時,父母就可以開始逐漸教給孩子一些適齡的生理和性方面的知識,並逐步培養孩子自我保護的技能。

3. 父母怎麼對低齡幼兒進行性教育?

孩子們將來會逐漸獨自接觸社會,去幼兒園、小學、中學,與同伴玩耍,這些都是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父母無法保證時刻保護在孩子的身邊,我們所能做的是教會孩子學會識別這些潛在的性侵危險,並懂得該如何保護自己不受傷害,讓性侵預防知識成為孩子保護自己的武器。

3.1 保持良好的親子溝通

經常和孩子聊天,包括每天在幼兒園或學校的日常活動,與同伴之間的互動形式,有沒有覺得有一些比較特殊、「新奇」的行為方式或者要求。

所以,家長也要時刻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經常和孩子有意無意的溝通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識,讓孩子的潛意識裡形成自我保護的概念。

3.2 請將孩子帶在身邊

盡量不要選擇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因為這樣會意味著將孩子託付給他人,這就極大地增加了孩子暴露在危險之下的可能性。

有報道稱,2019年曝光的性侵兒童案例中熟人作案比例超過70%,而且很多案件都是多次作案。可見,兒童遭受性侵不僅要防備陌生人,還要警惕熟人作案,所以父母也盡量將孩子帶在身邊,隨時隨地能叫孩子識別身邊的危險。

3.3 教孩子識別危險

告訴孩子性侵可能來自於家庭、校園,也可能來自公共場所,如公交車,可能來自同性,也可能來自異性。

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同時告訴孩子與人接觸時要有清晰的邊界感,握手、擁抱屬於正常的身體接觸,但是當對方有過分親昵的動作時,需要引起格外注意。

不要隨便接受他人給予的食品和飲料,因為裡面可能會有麻醉劑;也不要搭乘陌生人的車,不貪圖眼前的蠅頭小利。

3.4 教孩子學會跑開和大聲呼救

父母要告訴孩子,如果有人要強迫他/她做一些自己不想做得事情,可以大聲呼救或者跑開,尋求其他人的注意,保住生命最重要。

4. 結語

作為父母,如果我們不保護孩子免受性侵的傷害,那麼很可能,社會上的一些圖謀不軌的人就會替你「教育」!


70%以上的性侵,都是熟人作案。

首先,希望有孩子的家長,都能牢牢記住這個數據。

在我們看不到的黑暗角落,有無數受害者,他們被熟人性侵,但是家長礙於面子或是聲譽,不願意為自己的孩子討還公道。

這些家長的做法,助長了性侵者的囂張態度。

其次,性教育刻不容緩。

任何年齡段的孩子,無論男女,都有遭受性侵的可能性。不要覺得孩子還小,沒必要給孩子做性教育,壞人可不會等孩子長大了再侵害孩子

附上關於孩子遭受性侵的常見,供家長參考[1]

(文盲不可怕,性盲才可怕)

男童乃至男性青少年也會被性侵;

任何年齡段的孩子都會被性侵(這次事件就有11個月大的嬰兒被性侵);

熟人也會作案,實際上,70%以上的性侵,都是熟人作案;

並不存在遠離性侵的安全環境(只要活著就有風險,要時刻警惕);

性侵者除了使用暴力外,還會藉助關愛、誘騙、尋找兼職等行為侵害受害者;

一定要向孩子強調,人身安全重於任何財物,切記。

只有千里做賊,哪有千里防賊。話雖如此,但是現在的環境放在哪了,家長們也只能提起心來,保護自己的孩子,除了給孩子做性教育外,這裡分享幾點常見的保護孩子的方法。

教導孩子主動向家人求助

孩子力量有限,就算教給孩子再多的防範技巧,一旦遇到事,孩子依舊很容易晃神兒,從而被壞人侵害。

家長要叮囑孩子,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一定要向家長求助,家長永遠是愛孩子的,是站在孩子這邊的。

這樣一來,很多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起碼放到這次的爺爺性侵孫女事件中,孩子會向媽媽求助,這樣後面的事情也不會發生了。

注意保護孩子的隱私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還小,就讓孩子衣著不整齊的跑在外面玩,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窺視。確保孩子的衣物可以遮擋住孩子的隱私部位,非常的重要。

其次,很多年輕父母喜歡在朋友圈曬娃,經常可以看到孩子白花花的肉體出現在照片里。

孩子的身體是孩子的隱私,豈能隨便分享?更何況前面提到了熟人作案,誰能保證自己的幾百上千人的朋友圈沒那麼幾個變態呢?

發生意外,家長該如何應對?

如果孩子不幸遭遇性侵,家長不要慌,冷靜下來合理應對,才能保護好孩子和家庭。

  • 保留證據報警,帶孩子看醫生

孩子被性侵後,家長要先帶孩子看醫生,治療性侵導致的生理傷害,保證孩子的健康。接著要留存證據,如侵害者的毛髮、體液、遺留物等,為孩子伸張正義。

如果是熟人作案,不要擔心面子,一定要報警抓住犯罪者。

  • 尋求心理醫生幫助

發生這種事情,家長要告訴孩子:」這不是你的錯,你無須自責,爸爸媽媽會保護你的,讓傷害你的人付出代價。」

同時要聯繫學校維護孩子的名譽,並且帶孩子去找心理醫生,讓心理醫生幫忙疏導孩子的情緒。並且加強關心孩子,採取防禦措施避免孩子再次遭受侵害。

最後,分享一些給孩子進行性教育時可以用到的繪本吧,很多家長羞於向孩子談」性「,可能搭配繪本會好一些。

《不要隨便摸我》兒童性教育繪本3-6歲京東¥ 128.00去購買?

場景化舉例,非常的生動

&-->

男孩女孩區別,順帶還可以教孩子正確如廁

&-->

參考

  1. ^2018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發布 !熟人作案比例近七成! 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news-22615.html

編輯於 2020-06-23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武漢勞動律師王凡武漢勞動律師王凡?

湖北尊而光律師事務所 執業律師

謝邀@後廠村知名小號

2019年「女童保護」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座談會上發布了《「女童保護」2018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熟人作案比例近七成,性侵者多次作案比例高。

2018年317起案例中,熟人作案210起,佔比66%;陌生人作案87起,佔比27%;沒有表明關係的有20起,佔比6%。

熟人作案比例高,從「女童保護」近幾年來發布的報告看,熟人作案比例一直居高不下。

此次統計的210起熟人性侵案例,包括了家庭成員作案、網友作案。

其中,師生關係案例71起,佔比33%,比例最高;網友關係案例39起,佔比18%;鄰里關係(鄰居、同村等)案例31起,佔比14%;親屬關係(父女、繼父女、養父兄、親戚等)案例25起,佔比11%;其他生活接觸如門衛的熟人案例32起,佔比15%;其他關係佔比5%。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家庭監護是保護兒童安全的最重要方式,但有些性侵兒童的惡性案件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

女童保護統計顯示,公開曝光的性侵兒童案中,一人對多名未成年人施害的案件比例從2014年的15.51%攀升至2015年的28%。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教授王大偉介紹,公安大學曾對全國5800名中小學生做過一個問卷調查。

結果顯示,性侵害案件的隱案率是1:7,也就是說:如果有1起性侵害案件被揭露出來,背後會有7起不為人所知。


為什麼?

首先社會輿論對於被性侵過的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壓力都太大了。

甚至絕大多數都會給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這也導致只有部分案件真正進入司法程序。

我們發現,如今很多被曝光的性侵未成年案件中,時間跨度基本都很長,甚至長達上十年的。

因為一些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後因為恐懼、羞恥,不知道該不該求助、如何求助。

一些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後甚至不知道這是違法犯罪行為。

除了與不滿14周歲的幼女發生性關係可以直接認定為強姦罪外,其他的行為要構成強姦罪,必須證明發生性行為和違背女性意願,但相關證據的收集、保存是比較困難的,尤其對是否違背女性意願的證明,更是難上加難。

對於強制猥褻等性騷擾類犯罪而言,其發現和證明的難度更大。


性教育真的不完善,讓大家給到這些孩子的支持極其有限。

有的父母並不相信孩子,甚至即使相信了,也覺得是丟人的。

本著「家醜不可外揚」的觀念,讓他們錯過了懲戒罪犯最佳時期和心理治療的機會。

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不知道,受到性侵犯不被家人相信和保護本身就是巨大的傷害。

很多人即使在確定了事實之後,仍然選擇忍氣吞聲,有的因為性侵犯是自己的老公兒子(比如那個問丈夫性侵了侄女該不該原諒他)、

有的父母選擇犧牲孩子,有的因為性侵犯是自己的親戚同事不敢撕破臉皮,有的是覺得孩子給自己丟人,有的是不想承受身邊人的議論······


一位女孩被舅舅性侵後和她爸媽說了這件事。

除了她媽媽,全家人都說是舅舅逗她玩,勸她息事寧人原諒舅舅。崩壞的是一個女孩對人性的看法,崩壞的是一個女孩原本正常的三觀。

很多性侵幼女的人渣沒有得到制裁,或許是因為犯罪成本太低而報警成本太高了。

一個小孩兒被畜生強姦了,甚至這畜生是小孩子的親屬,家人更多選擇卻是勸小孩息事寧人。

「既然已經這樣了,把么把你爸爸/哥哥/舅舅抓進去有什麼好處嗎?你還是人嗎?你怎麼一點不顧及親情?」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談「性」色變,又怎能做好性教育?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

以最高程度的認真去對待孩子們可能受到的侵害,正是大人們的溫柔。


其次社會環境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原因。

在一些經濟社會文化比較落後的偏僻農村,還有童養媳、娃娃親等現象,男女同居的實際年齡也低於法定結婚年齡,這很容易導致和縱容性侵未成年人的行為發生。

而在發達地區,一些未成年人追求所謂「時髦」的生活方式,隨意出入酒吧、夜店等場所,或者沾染毒品,這也容易導致性侵案件發生。

性侵未成年人是一種嚴重犯罪,它挑戰著道德和文明的底線,威脅著受害人的健康成長,讓許多家庭因此墜入深淵。


我國刑法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規定了較高的刑罰,司法機關也不斷加大對此類犯罪的打擊力度。

但是,性侵未成年人的行為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還呈現上升趨勢。

因為這不僅僅只是一個法律問題,它同時也是個社會問題,必須多管齊下、多方施策。

比如,加強法治教育、性教育,改變落後的觀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讓加害人敬畏法律、尊重女性,讓受害人懂得自我保護、敢於說不。

加大對性侵犯罪特別是利用特殊職責地位性侵未成年人的打擊力度,加強對教師等職業群體的管理。加大法律制度供給,改變性侵案件發現難、證明難、打擊難等現狀。

而我們可以在有能力的情況下,我們要儘力去發聲。


2019年「女童保護」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座談會上發布了《「女童保護」2018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熟人作案比例近七成,性侵者多次作案比例高。

2018年317起案例中,熟人作案210起,佔比66%;陌生人作案87起,佔比27%;沒有表明關係的有20起,佔比6%。

熟人作案比例高,從「女童保護」近幾年來發布的報告看,熟人作案比例一直居高不下。

此次統計的210起熟人性侵案例,包括了家庭成員作案、網友作案。

其中,師生關係案例71起,佔比33%,比例最高;網友關係案例39起,佔比18%;鄰里關係(鄰居、同村等)案例31起,佔比14%;親屬關係(父女、繼父女、養父兄、親戚等)案例25起,佔比11%;其他生活接觸如門衛的熟人案例32起,佔比15%;其他關係佔比5%。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家庭監護是保護兒童安全的最重要方式,但有些性侵兒童的惡性案件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

女童保護統計顯示,公開曝光的性侵兒童案中,一人對多名未成年人施害的案件比例從2014年的15.51%攀升至2015年的28%。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教授王大偉介紹,公安大學曾對全國5800名中小學生做過一個問卷調查。

結果顯示,性侵害案件的隱案率是1:7,也就是說:如果有1起性侵害案件被揭露出來,背後會有7起不為人所知。


為什麼?

首先社會輿論對於被性侵過的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壓力都太大了。

甚至絕大多數都會給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這也導致只有部分案件真正進入司法程序。

我們發現,如今很多被曝光的性侵未成年案件中,時間跨度基本都很長,甚至長達上十年的。

因為一些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後因為恐懼、羞恥,不知道該不該求助、如何求助。

一些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後甚至不知道這是違法犯罪行為。

除了與不滿14周歲的幼女發生性關係可以直接認定為強姦罪外,其他的行為要構成強姦罪,必須證明發生性行為和違背女性意願,但相關證據的收集、保存是比較困難的,尤其對是否違背女性意願的證明,更是難上加難。

對於強制猥褻等性騷擾類犯罪而言,其發現和證明的難度更大。


性教育真的不完善,讓大家給到這些孩子的支持極其有限。

有的父母並不相信孩子,甚至即使相信了,也覺得是丟人的。

本著「家醜不可外揚」的觀念,讓他們錯過了懲戒罪犯最佳時期和心理治療的機會。

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不知道,受到性侵犯不被家人相信和保護本身就是巨大的傷害。

很多人即使在確定了事實之後,仍然選擇忍氣吞聲,有的因為性侵犯是自己的老公兒子(比如那個問丈夫性侵了侄女該不該原諒他)、

有的父母選擇犧牲孩子,有的因為性侵犯是自己的親戚同事不敢撕破臉皮,有的是覺得孩子給自己丟人,有的是不想承受身邊人的議論······


一位女孩被舅舅性侵後和她爸媽說了這件事。

除了她媽媽,全家人都說是舅舅逗她玩,勸她息事寧人原諒舅舅。崩壞的是一個女孩對人性的看法,崩壞的是一個女孩原本正常的三觀。

很多性侵幼女的人渣沒有得到制裁,或許是因為犯罪成本太低而報警成本太高了。

一個小孩兒被畜生強姦了,甚至這畜生是小孩子的親屬,家人更多選擇卻是勸小孩息事寧人。

「既然已經這樣了,把么把你爸爸/哥哥/舅舅抓進去有什麼好處嗎?你還是人嗎?你怎麼一點不顧及親情?」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談「性」色變,又怎能做好性教育?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

以最高程度的認真去對待孩子們可能受到的侵害,正是大人們的溫柔。


其次社會環境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原因。

在一些經濟社會文化比較落後的偏僻農村,還有童養媳、娃娃親等現象,男女同居的實際年齡也低於法定結婚年齡,這很容易導致和縱容性侵未成年人的行為發生。

而在發達地區,一些未成年人追求所謂「時髦」的生活方式,隨意出入酒吧、夜店等場所,或者沾染毒品,這也容易導致性侵案件發生。

性侵未成年人是一種嚴重犯罪,它挑戰著道德和文明的底線,威脅著受害人的健康成長,讓許多家庭因此墜入深淵。


我國刑法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規定了較高的刑罰,司法機關也不斷加大對此類犯罪的打擊力度。

但是,性侵未成年人的行為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還呈現上升趨勢。

因為這不僅僅只是一個法律問題,它同時也是個社會問題,必須多管齊下、多方施策。

比如,加強法治教育、性教育,改變落後的觀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讓加害人敬畏法律、尊重女性,讓受害人懂得自我保護、敢於說不。

加大對性侵犯罪特別是利用特殊職責地位性侵未成年人的打擊力度,加強對教師等職業群體的管理。加大法律制度供給,改變性侵案件發現難、證明難、打擊難等現狀。

而我們可以在有能力的情況下,我們要儘力去發聲。


這種惡性事件,不在於如何教導兒童提高警惕意識,儘管很必要,但兒童自身是處於無法有效自我防護和理解現實情景充分性的成長階段。

同時,也不能單純指望法律懲戒措施的完善。

因為,法律作為滯後性策略,只具有對結果的接受度進行公開化調整和警示的作用,並不能從源頭制止性侵兒童的惡性行為,也不能有效防範後續的惡劣事件出現。

要明確的一點是,性侵兒童之所以處於難被監管的灰色地帶,很大程度上,是家庭看護和監護意識的淡薄乃至漠視和無視。

&-->

這一方面,是上一代家庭基於性權益教育和性知識的匱乏,而不能有效理解性侵概念的法律責任和事實判定,從而面對家庭兒童性侵困境時,尤其是面對熟人關係下的性侵事實時,不知道如何為之定性和應對。

但更主要的,則是社會對於兒童被性侵的事實,處於一種普遍的言談忌諱和沉默之中。

人們之所以沉默,是由於對於性禁忌的秩序,之於兒童純潔意象的玷污,往往令人在精神上難以接受,從而以抗拒言說和避免交流,來躲避事實對於禁忌的突破和意象侵犯。

當我們避免言說這類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時,客觀上就構成了普遍的對於性侵兒童事實的一種日常漠視的默契,並在日常狀態下的人的主體精神中得以滲透。

因此,無論是家庭監護者還是學校監控者,都難以有意識的對兒童遭受性侵可能,做出提前教育和有效警惕。

同樣的,兒童監護者,對於一些對兒童不能構成性侵犯,但可能構成性尊嚴侵犯的挑逗動作或行為,無法形成明確的判斷和管控。從而導致邊界的模糊性與滲透式的習以為常,包括監護者和兒童,直到性侵事實的進一步構建。

另外,之所以熟人更敢於侵犯兒童。一方面,是家長對於性侵邊界的模糊性,和基於性侵兒童言說的禁忌性和自我保護意識,產生的羞恥感與恐懼感(擔心被人指指點點),助長了這股風氣。

另一方面,則是兒童身體的有效權力,不被家庭認可。這是舊的家庭結構遺留的意識形態,即家長權威對於家庭子女,具有一切的掌控權。

從而,在熟人作案時,就抓住了兒童的身體權益,可以被父母權威無意識的進行利益置換的思想縫隙。這種置換,不必然出現一種具體的利益索取或給予。

但由於家庭對熟人的關係破壞,感到無力和不願意,從而產生默認用兒童身體意識未覺醒的被侵犯的不提及權力,來換取與熟人之間的關係和諧或不至於衝突。

這也是為什麼熟人犯案有的時候甚至被發現後,更為大膽和狂妄的根本。

在這一事件中,幸好的是,母親能夠發現並報警

但我們也可以看到,父母本身就處於家庭破裂的邊緣。如果對於那些家庭沒有破裂的場景,出現這類熟人作案,父母的態度,會是什麼,是誰也無法預估的,儘管我們希望都會是最積極勇敢的行為方向,但我們也不得不持有悲觀預期。

因此,對這種現象,最重要的是構建社會層面的公開化討論語境場,讓這些性侵熟人無所遁形,無論是在公共空間、私人空間還是人際關係中。

從而,他們獲得的不再是基於公開化默契沉默的,內在的得意與張狂,而只會是卑微、恐懼與逃避的精神鞭笞。

當這種當事者悲慘下場的形象是普遍的時刻,那些心有邪念者,才會產生更高的剋制閾值和自我束縛的策略理性,從而前提性的保護未成年的性權益。


又是熟人作案!

兒童性侵熟人作案超七成,持續作案最長達 22 年,不要以為性侵離孩子們很遠,往往家長們認為安全的人和事也容易出問題。

2013-2016年,我國媒體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案(14歲以下)就有1401起,受害人超過2568人。

據歐洲議會統計,每5名兒童中就有一名遭受性暴力。每年,法國約有700名兒童因受虐死亡。兒童性侵害已成為全球不容忽視的問題,全球平均發生率為12.7%

這個案件中的爺爺想必也是對小女孩進行長期性侵!

幼女+留守兒童意味著性教育缺失,老人性侵意味著熟人作案和農村老人性需求的無處發泄。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曾對全國5800名中小學生做過一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性侵害案件的隱案率是1:7。也就是說:1起性侵案件的揭露,意味著7起案件的隱藏。

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可能還有更多的性侵存在。

家長可以做的:

直接回答孩子的問題

「媽媽我從哪裡來?」相信很多家長都被問過這個問題,對孩子來說是好奇的問題,對家長來說卻是尷尬。

而當我們接收到這樣的問題時,首先應該放下偏見,破除我們從小接收到的關於性是骯髒的、羞恥的刻板印象,理解孩子提問背後的好奇心。

對於孩子來說,這個問題可能很普通就像問樹葉為什麼是綠色的一樣,單純只是對世界的好奇和探索而已。

我們可以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回答這個問題,用清晰的語言去描述和解釋,不要含糊其辭。

在解釋時,正面說出生殖器的名稱,或者結合科普的繪本,和孩子一起讀。

閱讀時,不要刻意迴避、語焉不詳地跳過生殖器介紹。這會讓孩子覺得「這個東西不能講」,更加強孩子的好奇心,產生誤導。

寶寶在 1 ~ 2 歲左右,就已經能對性別差異有一定的認識了。所以對孩子的性教育,應該是越早越好,最好能從孩子 1 歲左右的時候就開始。

孩子在 2 歲的時候就開始認識到自己的性別,逐漸意識到自己是男生還是女生。

當孩子和爸爸或媽媽一起洗澡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介紹到生殖器時也要保持平靜的態度,這是很正常的,要懂得保護自己的隱私。

可以告訴孩子不同性別身體的特點,展示給孩子看成熟的身體。這是一個性別認同的過程,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和社會化。

小威向前沖京東¥ 18.40去購買?

保護孩子的隱私

很多家長喜歡在社交網站分享孩子的照片,以此來記錄他們的成長。

現在有很多家長,會不由自主地曬自己出生沒多久的孩子的裸照。也沒有對靠近私密的身體部位進行遮擋處理,有的甚至在圖片下面附上定位,這是對孩子隱私的曝光。

或許很多人沒想到,這些無意的曝光,有可能成為兒童色情網站的素材,甚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壞人的「目標」(很多兒童性侵案件為熟人作案)。

想要建立起孩子的身體自尊,最重要的是減少孩子隱私部位的不必要暴露,特別是在公共場合和社交媒體上。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隱私。

避免性別固定思維

大部分的家長都會認為男孩要有男孩的樣子,之前爸爸去哪兒的楊爍就對兒子十分嚴格,要求他兒子應該像男子漢一樣,不能哭,不能悲傷。孩子在這個教育互動中其實會失去表達自己真實感受的機會。

當負面情緒不能被親近的人理解和表達時,下意識就會迴避,孩子會認為所有的負面情緒是不被接納的,當情緒產生時,不能尋求幫助去化解,這樣也造成了很多兒童在遭受性侵之後不知道該如何去說出口。尋求幫助。

男孩子也可以哭泣,女孩子也可以愛冒險遊戲,只要他們覺得快樂就好,尊重孩子的本性,才是健康成長的第一步,不用用特定的行為去圈定性別。

警惕自己的「應該」思維,過分要求孩子只做生理性別一樣的事情。


推薦閱讀:

父親家暴母親,我該如何應對?
有一個冷血愛打人的父親怎麼辦?
生完孩子發現老公在他父母面前說我壞話是怎樣一種體驗?
雙方都有家庭的老同學見面睡在一個標間里合適嗎?
對於經濟條件差的家庭,身體差孕期你會考慮上班嗎?

TAG:兒童 | 家庭 | 未成年人 | 性侵犯 | 兒童性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