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連微積分都不會算,卻能侃侃而談「科學的盡頭」呢?


記者問: 你能算出科學盡頭的結果嗎?

民科: 這很容易。

記者又問: 那麼你能算幾道微積分題嗎?

民科: 不能。

記者很納悶: 為什麼你能知道科學盡頭的結果,卻不能算幾道微積分題呢?

民科: 因為微積分題真的能算出結果。

——————————————————

看了大家的評論,感覺有很多同學還是太拘泥於形式了...

這個問題本身,不可否認的是微積分和科學盡頭之間是無直接關係的,但我想,不論是提問者還是我,要表達的並非是微積分到底重不重要,科學到底有沒有盡頭這些問題...

我們真正要質疑的是一類"不懂腳踏實地,眼高手低的人"


鄧寧-克魯格效應

鄧寧-克魯格效應是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慮的決定的基礎上得出錯誤結論,但是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辨別錯誤行為,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這些能力欠缺者們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虛幻的優勢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卻無法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

這種現象稱為「鄧寧克魯格效應」。

鄧寧將這種效應歸納為:「如果你沒有能力,你就不會知道自己沒有能力。」

簡言之即庸人容易因欠缺自知之明而自我膨脹。

此外,Kruger和Dunning還通過對人們閱讀、駕駛、下棋或打網球等各種技能的研究發現:

  • 能力差的人通常會高估自己的技能水準;
  • 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確認識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準;
  • 能力差的人無法認知且正視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極端程度;
  • 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夠經過恰當訓練大幅度提高能力水準,他們最終會認知到且能承認他們之前的無能程度。


首先不要批評。

這不是個壞事。總比一群人談論哪只雞跳舞跳的好,哪個女明星粉絲多,誰的老婆胸大,誰的老公雞雞長來的好吧?

人嘛,總要有個談的東西。談科學是個好現象。我們要鼓勵談科學。

談的人多了,談的時間長了,誰有理誰沒理就顯現出來了。這對所有談的人,聽的人來說,都是好事。

其次是這個微積分和科學盡頭的問題。

談的人並不是執行者,而是談論者,是旁觀者。不會蓋樓的人,去談哪棟樓高,哪棟樓漂亮,什麼地方會蓋樓,會蓋多少樓,蓋多高,差個十來米,差個一兩年是無傷大雅的。

談科學盡頭,並不需要拿諾貝爾獎才能談。這個談論的誤差在20年都沒有問題。大方向對了就行。

我爸連高中數學都不會,照樣不影響他談論科學發展,他不懂政治,看了很多幾年前公知的洗腦文,陰謀論,也不影響他談論世界格局。他說的東西可能有誤,但希望科學發展和關心國家大事的心是有的。


人在變聰明之前,總是愚昧的。當他表現出對科學的興趣,就是一件好事。這是國家和人類發展的動力。

一個文盲不識字,他知道識字是好事,他會讓周圍人識字,讓後代識字,甚至拿幾個學會的字在別人面前顯擺。這周圍的人,總有人會真的擺脫文盲。

劉慈欣文中的排險者,最危險的時刻是人類凝視天空的時間超過了閾值。人類做的事就是把石頭從地面撿起來罷了。

談論科學,是對科學和知識的好奇和渴望。

談論的人多了,就會有科普發展的餘地,就會有一大批真的推動科學發展的人。

不要阻斷大眾對科學的興趣。這和知識霸權,知識壟斷有什麼區別呢?

如果哪一天,大眾對科技發展一無所知,談都不談,都轉頭去看明星藝人,關心八卦,那我覺得這個國家和人類,真的沒救了。


就是因為他們不會算才能談論科學的盡頭,你會算了還敢談論嗎…


有些人連加減乘除都不太懂,卻能對「數學的盡頭」之類的問題侃侃而談...

「不懂」加減乘除的丘先生&-->


推薦閱讀:

Gap2:重要的導數
Gap1:導數的概念
(一)流形上的張量場
知數學乎——極限定義
多元變數微積分-第六講-多元函數等值面圖、偏導數

TAG:哲學 | 數學 | 微積分 | 科學 | 大學數學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