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文學性的書籍推薦呢?

一個看鬼吹燈盜墓筆記,也看東野圭吾、張嘉佳、張愛玲、納蘭容若,去年看完了人間失格和擺渡人,現在手裡是百年孤獨和霍亂時期的愛情的20歲女孩。看書很雜,只是不看勵志雞湯,求推薦啊


中文系小白在讀,看見這個話題忍不住強行答一波

中國

1、《老殘遊記》--劉鶚

2、《浮生六記》--沈復

3、《駱駝祥子》--老舍

4、《子夜》--茅盾

5、《生死場》--蕭紅

6、《呼蘭河傳》--蕭紅

7、《邊城》--沈從文

8、《潘先生在難中》--葉聖陶

9、《阿Q正傳》--魯迅

10、《蕭蕭》--沈從文

11、《四世同堂》--老舍

12、《風景》--劉吶鷗

13、《霧》《雨》《電》--巴金

14、《遲桂花》--郁達夫

15、《沉淪》--郁達夫

16、《蛙》--莫言

17、《廢都》--賈平凹

18、《華威先生》--張天翼

19、《包氏父子》--張天翼

20、《故事新編》--魯迅

21、《莎菲女士的日子》--丁玲

22、《綴網勞蛛》--許地山

23、《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

24、《撒哈拉的故事》--三毛

25、《滾滾紅塵》--三毛

26、《人生》--路遙

27、《平凡的世界》--路遙

28、《活著》--余華

29、《許三觀賣血記》--余華

30、《在細雨中呼喊》--余華

31、《白鹿原》--陳忠實

32、《塵埃落定》--阿來

33、《生死疲勞》--莫言

34、《黃金時代》--王小波

35、《長恨歌》--王安憶

36、《一地雞毛》--劉震雲

37、《妻妾成群》--王安憶

38、《綠化樹》--張賢亮

39、《爸爸爸》--韓少功

40、《動物兇猛》--王朔

41、《紅高粱》--莫言

42、《我與地壇》--史鐵生

43、《隨想錄》--巴金

44、《風景》--方方

45、《文化苦旅》--余秋雨

46、《茶館》--老舍

47、《我的精神家園》--王小波

48、《煩惱人生》--池莉

49、《老井》--鄭義

50、《明朝那些事兒》--當年明月

外國

1、《哈姆萊特》

2、《傲慢與偏見》

3、《茶花女》

4、《巴黎聖母院》

5、《奧德賽》

6、《十日談》

7、《李爾王》

8、《神曲》

9、《浮士德》

10、《威尼斯》

11、《堂吉訶德》

12、《悲慘世界》

13、《霧都孤兒》

14、《羅密歐與朱麗葉》

15、《追風箏的人》

16、《偽君子》

17、《亨利四世》

18、《源氏物語》

19、《呼嘯山莊》

20、《紅與黑》

21、《戰爭與和平》

22、《童年》

23、《復活》

24、《簡愛》

25、《雙城記》

26、《瓦爾登湖》

27、《基督山伯爵》

28、《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29、《百年孤獨》

30、《老人與海》

31、《格列佛遊記》

32、《麥田裡的守望者》

33、《小王子》

34、《了不起的蓋茨比》

35、《三個火槍手》

36、《湯姆叔叔的小屋》

37、《海地兩萬里》

38、《小婦女》

39、《大衛科波菲爾》

40、《月亮與六便士》


用筆感知世界,我是 @雷超傑 (長期有償徵稿)

墨曉文學?

zhuanlan.zhihu.com圖標知識乾貨?

www.zhihu.com圖標浪漫與自由?

www.zhihu.com圖標娛樂搞笑?

www.zhihu.com圖標


推薦《燦爛千陽》,《追風箏的人》同名作者,再現「為你千千萬萬遍」的感人故事。

燦爛千陽,長存人間

sslocal://profile?refer=allsource=article_top_authoruid=89851872594group_id=6682552984292819460from_page=detail_article女人,是多麼美好的存在。高爾基說:沒有太陽,花朵不會開放;沒有愛便沒有幸福;沒有婦女也就沒有愛,沒有母親,既不會有詩人,也不會有英雄。

《燦爛千陽》這本書,從女性視角出發,通過講述阿富汗戰爭背景下,主人公瑪麗雅姆與萊拉在成長、婚姻、家庭中,如何面對戰爭、貧困、落後與暴力,如何學會接納自己、原諒他人,如何獲得愛與付出愛,讓我們感嘆,每一個阿富汗女人,都是一顆被塵灰濛蔽的太陽,她們始終在尋找希望、溫暖、力量和愛。

身為和平國家的我們,也許聽過阿富汗戰爭,知道塔利班,但其實,戰爭如何影響到每一個小人物的一生,她們究竟過著怎樣的日子,現實恐怕遠比我們所知道、和想像的更加殘酷。她們對生活的隱忍、勇氣和熱愛,則比我們感受到的更加彭勃。正如這首詩:人們數不清她的屋頂有多少輪皎潔的明月,也數不清她的牆壁之後那一千個燦爛的太陽。

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呢?這究竟是一個怎樣動人的故事呢?

《燦爛千陽》的作者卡勒德?胡塞尼,生於阿富汗喀布爾,後隨父親遷往美國。畢業於加州大學。他以小說《追風箏的人》一舉成名。「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眾面孔的塵灰,將背後靈魂的悸動展示給世人。」2006年,因其作品巨大的國際影響力,獲得聯合國人道主義獎,並受邀擔任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他還創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會,為阿富汗的難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胡塞尼作品言語簡練,隱喻得當,讀者宛如走入了故事主角的生命之中,歷盡悲喜。但更為重要的是,《燦爛千陽》時刻提醒我們,為什麼要珍惜,為什麼去愛,以及如何面對人生的苦難,如何擁有心中的陽光。

01 不幸的出生,幸運的父愛

瑪麗雅姆五歲的那天,她在爬上凳子張望父親的時候,失手打翻了母親娜娜最珍視的瓷器。「你這個笨手笨腳的小哈拉米,這就是我忍受了一切得到的回報。」儘管她不知道哈拉米是私生子的意思,但從母親的咒罵中,開始明白,她是一個不被人喜歡的孩子,一個不應該的存在。

父親扎里勒從來不這樣叫她,還說瑪麗雅姆是他的蓓蕾。娜娜以前是扎里勒的傭人,因此,儘管有了瑪麗雅姆,還是不被接受。她們母女被安排在山上的泥屋裡。每周四是扎里勒看望女兒的日子。每當父親朝山上走來,瑪麗雅姆就會奔跑著撲向父親。父親的口袋總是鼓鼓的,讓瑪麗雅姆玩猜禮物的遊戲。父親帶她釣魚、畫畫、唱歌,給她講外面世界美麗的故事。

瑪麗雅姆和母親住在泥屋,生活艱苦,不能上學,也沒有朋友,還要時常被母親嘲笑、責罵,但她還是覺得很開心,因為她有媽媽、有爸爸,媽媽教她做飯,喂小雞。當扎里勒帶著微笑、禮物和親昵來看她的時候,瑪麗雅姆會感到自己也能擁有生活賜予的美好和慷慨。

1974年,瑪麗雅姆十五歲。這天,父親扎里勒問她想要什麼禮物。「帶我走,我要你親自帶我走。」她鼓起勇氣,說出了擱在心裡很久很久的渴望。扎里勒還有三個妻子和九個孩子。瑪麗雅姆渴望回到父親描繪的城市,那裡有熱鬧的人群,好玩的電影院,美味的冰淇淋,還有他們家的大房子。

扎里娜勉勉強強地點了點頭。而娜娜卻表現得異常激烈:「你是我的一切。你要走了我就會死。我就死給你看。」但這對瑪麗雅姆好像沒什麼用,畢竟,一個女兒,要和父親在一起,要見她的兄弟姐妹,不是理所當然嗎?

瑪麗雅姆穿上她最好的,但仍然不相稱的衣服,坐下來等父親,但直到雙腿發麻,也不見扎里勒。她平生第一次走下山,歷盡千辛萬苦,終於看到了高高的牆壁,和父親鋥亮的轎車。開門的是司機,說扎里勒不在家。瑪麗雅姆只好坐在門口,等待父親,直到她餓了,累了,睡著了。

早晨,司機搖醒了瑪麗雅姆,讓她走。「我想見他。」瑪麗雅姆含著淚水。突然,她掙脫司機,衝進大門。她看到對面窗戶一閃而過的面孔。但是,足夠令她看清那雙熟悉的眼睛,和張大的嘴巴。

呆住的瑪麗雅姆被強行帶上了汽車。她不停地哭,不停地哭,窗戶後面的眼睛一直在她眼前出現。他竟然讓她露宿街頭,像流浪狗般地露宿街頭。瑪麗雅姆心中充滿了悲哀、憤怒、屈辱。娜娜是對的。她該如何面對母親呢?

泥屋越來越近。突然,司機站住了,試圖遮住瑪麗雅姆的視線。但沒有用,瑪麗雅姆看到了。一張椅子翻倒在地,一條繩子垂落下來,一個身體在繩子末端晃蕩。母親真的死掉了!

瑪麗雅姆失去了她曾經看不起的媽媽,失去了和她相依為命的媽媽,失去了視她為全部的媽媽!父親不見他,母親丟下她,她現在不只是一個哈拉米,她是一個孤兒!

很多時候,至親的人更容易產生誤解,因為他們彼此太在乎。娜娜以為瑪麗雅姆不要自己了,自己付出尊嚴、付出身份、付出所有的女兒,不要自己了。她再也活不下去,她再也沒有活下去的意義。瑪麗雅姆以為娜娜討厭他的父親,討厭她這個哈拉米,以為自己就不該出生。

她們都不知道,她,是她的生命,她,是她的唯一。那個世界上從不說愛的人,她愛你!她不能沒有你!

02 不幸的婚姻,幸運的母愛

瑪麗雅姆終於來到了兩天前她拚命想要踏進的家,她無數次想像的美好的家,然而已是物是人非。以失去母親為代價而進入的家,瑪麗雅姆也只是在樓上躺了七天。她被許配給千里之外的坎布爾,一個40多歲喪妻失子的鞋匠拉希德。她哭泣著央求父親,然而沒有用。美麗的赫拉特,瑪麗雅姆知道,她再也回不來了。她詛咒似地對父親說:「我再也不想見到你,永遠不想!」

瑪麗雅姆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孩子,一個還在腹中的胎兒。她又覺得有希望了。她似乎開始明白,娜娜是愛她的,很愛,甚至是不顧尊嚴地愛,不顧品德地愛。沒有一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無論命運多麼折磨,無論嫁給一個怎樣的人,無論這個孩子是不是合法,這個孩子都是母親的希望和安慰,是母親戰勝一切的力量。娜娜是,瑪麗雅姆也是。

可是拉希德呢,他近乎瘋狂地肯定那是個男孩,這又讓瑪麗雅姆感到很不安。依據伊斯蘭教法律,阿富汗婦女不能上學,不能工作,不準拋頭露面,出門要穿上厚厚的布卡,只能看到被面罩柵格隔離的世界。她們被視為累贅,早早地就要出嫁,嫁給可能大她們幾十歲,可能有幾個妻子的男人。就連遭到家暴,也是最合法不過的事。要是生個女兒怎麼辦呢?瑪麗雅姆不敢想像。

瑪麗雅姆一天5次的祈禱,沒有換來真主安拉的憐憫,她流產了。男孩女兒都不再重要,夢,破滅了。在此後的幾年裡,希望在瑪麗雅姆的心中一次次升起又落下,她恨自己,罵自己,她以為沒有孩子,是她背叛母親應得的報應。

拉希德早已不把瑪麗雅姆當妻子,他嫌她做的飯不好吃,屋子打掃得不幹凈,無論瑪麗雅姆怎麼做,都不對。失去母親,失去父親,失去孩子,命運的大手一次次無情地鞭笞著瑪麗雅姆,她還有希望嗎?她的太陽還會升起嗎?

03 不幸的家庭,幸運的友愛

1992年,聖戰組織趕跑了蘇聯軍隊,然而,阿富汗並沒有迎來安寧。內戰開始了。每天都是炮彈的呼嘯聲,每天都有人橫屍街頭。女孩萊拉是瑪麗雅姆的鄰居,萊拉親眼看到小夥伴吉提被火箭彈擊中。吉提的母親,在那條街跑上跑下,撕心裂肺地哭喊,用一條圍裙收集著女兒身體的碎片。

每個人都在逃離,萊拉青梅竹馬的戀人塔里克也走了。萊拉有兩個哥哥,都在聖戰中殉難了。萊拉的媽媽痛不欲生,連對萊拉也無心照料。她一直視兒子為阿富汗的英雄。她愛兒子,她愛兒子用生命保衛的土地,她不願意離開。直到子彈打穿大門,擦過萊拉的腦袋,她才醒了過來。

誰不愛祖國?誰不愛生我養我的母親?然而,無論他們有多麼熱愛這片土地,不舍這片土地,但誰還有勇氣呆在連生命也庇護不了的土地呢?他們開始整理,萊拉安慰爸爸:「我們會回來的,等戰爭結束。「

想著馬上就要見到戀人了,萊拉有些恍惚,耳邊響起了沙子聲,又像叮噹聲。不是的,是呼嘯聲,似乎有點熟悉的呼嘯聲。萊拉手中的書籍掉落一地,她抬頭看著天空。然後傳來一聲巨響。她飛了起來,撞上牆壁,摔倒在地上。

幸福和悲傷只是一瞬間的事。萊拉醒來了,成了孤兒。教她讀書、長大報效祖國的爸爸再也回不來了,那個精神崩潰但足以依偎的媽媽也沒有了。是鄰居瑪麗雅姆和拉希德救了萊拉,收留了她。

本以為是劫後餘生,卻不知是羊入虎口。拉希德無視瑪麗雅姆的存在,威脅足以做他孫女的萊拉嫁給他。還告訴萊拉,塔里克已經死了。看到這裡,相信每一個讀者都會怒火中燒,和我想的一樣:就算是死,萊拉也不會嫁給他!

可是,萊拉卻說:「我願意。」因為,如果現在離開,她沒有食物,沒有水,沒有錢,只有飛來飛去的子彈。她可能被拐賣、強姦,或割喉。但萊拉沒有說的是,她發現自己懷孕了,塔里克的一部分仍在體內活著,她如何能帶他去冒險?

兩個同樣遭遇不幸的女人,現在成了一家人,然而他們誰也不能理解誰,開始互相折磨,互相咒罵。她們恨對方,但又覺得哪裡不對,似乎她們都沒有錯,錯的是這個世界,是可惡的戰爭,可惡的時代。

萊拉生了一個女兒,取名阿茲沙,寶貝的意思。拉希德可不寶貝她,他甚至都不送她去看病。萊拉很難過,也不搭理拉希德。而拉希德竟然以為這是瑪麗雅姆挑撥的,又一次掄起皮帶準備抽打她。萊拉突然發現,瑪麗雅姆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吧。她死死拽住拉希德:「求求你,別打她,你贏了。」

第一次,有人保護瑪麗雅姆,沒被挨打。被苦難隱藏已久的愛和寬容,從她的心底開始發芽。瑪麗雅姆越來越離不開萊拉母女,每天早晨,她渴望聽到萊拉下樓的腳步聲,渴望聽到阿茲沙咯咯的歡笑聲。她們一起做家務,一起喝茶,一起照顧孩子。瑪麗雅姆一生凄涼,心如死灰,沒想到卻在兩個弱小的生命身上找到了一絲溫暖。瑪麗雅姆突然覺得,若沒有她們,她似乎無法忍受自己業已忍受了這麼久的生活。

2000年夏天,真主安拉沒能保佑阿富汗,內戰愈演愈烈,喀布爾大旱三年。萊拉生了一個兒子,一家人有時只能靠偷點吃的來活命。阿茲沙被迫送到了孤兒院。萊拉在一次探望中,竟然見到了塔里克,這個讓她魂牽夢繞的戀人。原來,拉希德為了摧垮萊拉的精神,故意設計讓人傳遞假消息。

是真相終會澄清。萊拉和塔里克相見的事,讓拉希德憤怒不已。喪心病狂的拉希德緊緊掐著萊拉的脖子,不打算鬆手。瑪麗雅姆撲了上去,卻被掀翻在地。萊拉的臉色已經變紫,翻著白眼,不再掙扎了。「他就要殺死她了,他真的要殺死她。」瑪麗雅姆徹底看清了。

瑪麗雅姆爬起來,找到了一把鐵鍬。她高高地舉起鐵鍬,拚命地向後面伸出。她突然想起,這是她第一次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她對準拉希德的腦袋,使盡渾身力氣,砍了下去。

瑪麗雅姆鎮定地處理好一切,要送萊拉離開,獨自承擔殺人的罪責。萊拉乞求姆麗雅姆和他們一起走:「如果沒有你,我不要那種生活。」瑪麗雅姆異常平靜,安慰她:「對我來說,這裡就是終點。我已經無欲無求。我渴望的一切,你們都已經給了我。親愛的萊拉,沒關係的,別難過。」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誰說死亡一定是生命的終點呢?瑪麗雅姆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找回了尊嚴,找回了勇氣,找回了希望。她的愛,她的隱忍、善良、寬容,已經刻在萊拉的生命里,刻在阿茲沙的生命里,刻在千千萬萬阿富汗人民的生命里。

04 不幸的生活,幸運的大愛

《燦爛千陽》的作者,胡塞尼的描述或許不能讓每一個人感同身受。但書中關於父母子女、關於夫妻戀人、關於親人朋友,他們的家國情懷、他們的愛恨交織,哪一幕又不是讓人嘆息不止呢?

阿富汗和我們毗鄰而居,在地理上並不遙遠,塔利班政權也離我們並不久遠,戰爭還在世界各地蔓延,聯合國難民署的存在還是必然。在戰爭和苦難面前,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下,我們該怎樣拿起反抗的武器,該怎樣重拾生活的勇氣?

羅曼?羅蘭說:「真正的英雄主義只有一種,就是看清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依然去熱愛它!」身世坎坷、婚姻不幸,沒有子女,生活無數次地折磨,命運無數次地碾壓,沒有將瑪麗雅姆摧毀。她從螻蟻般的存在蛻變成一個英雄,一個為了愛的人,欣然赴死的英雄。

而萊拉,從公主淪為孤兒,與心上人生離死別,與強橫無理的男人忍辱生活。她和瑪麗雅姆從敵人到親人,一次次為自由奔走,離開阿富汗,最終又回到了自己和父輩們熱愛的國土,用自己微弱的力量詮釋著父親的教導:男女是平等的,女人要受教育,女人要出去工作。等戰爭結束了,阿富汗將會需要你。

讀完《燦爛千陽》,你會真切感受「祖國母親」,這四個字的千鈞之重,她絕不是一句虛化的口號,她也絕不只是一句簡單的比喻。「祖國母親」,她是我們每天早上離家時的寧靜,是我們每天傍晚回家時的安詳,是廚房飄來的香味,是築夢中國的理想,是孩子認真學習的美麗校園,是大人辛勤工作的城市鄉村。

如果你幸福,那是因為祖國母親在為你遮風擋雨,如果你受苦,那只是因為祖國母親比你更苦。也許苦難在全世界每天都會上演,在每一個人身上都會發生。然而,再貧瘠的土地,只要用心澆灌,也能開出花來。這就是希望,是愛!

「人們數不清她的屋頂有多少輪皎潔的明月,也數不清她的牆壁之後那一千個燦爛的太陽。」願有一千個太陽升起,可以照耀每一片弱小的國土;願有一千縷光芒播撒,可以溫暖每一個卑微的存在!


推薦一下三毛的書!《撒哈拉的故事》應該很多人都看過,真的是經典。

另外《圍城》也十分有趣,感受錢鍾書先生的妙語連珠吧

還有餘華的《活著》《許三觀賣血記》一口氣看完的小說,根本停不下來

如果對詩詞感興趣的去看《人間詞話》真的太美了,感謝詞人們的創作,賞析也是十分有意思


謝邀。推薦一下近期讀過的文學性書籍。

No.1 《無愁河的浪蕩漢子》

&-->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書也一樣。去年有朋友介紹了陳渠珍的《艽野塵夢》,順著這個線索,我搜到了芳菲的《沿著無愁河到鳳凰》。因為很喜歡沈從文,我對湘西鳳凰產生了情結。很認真地讀了芳菲的書,赫然發現《沿著無愁河到鳳凰》是她閱讀黃永玉《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後生髮出的隨想札記。陳渠珍、沈從文、黃永玉等湘西傳奇人物的故事,湘西的風土人情,鳳凰文化精神的代代傳承,這些都在我心裡留下了深深的印跡。

然後,我便開始讀《無愁的浪蕩漢子》了。真的是太喜歡了。我讀得很慢,讀得很細,從去年春天讀到今年夏天,都沒有讀完。原因也在於作者黃永玉老人並沒有寫完,黃老目前已經95周歲了,希望他老人家身體康健,在有生之年寫完這本書。

&-->
初出場的狗狗(大名張序子)才兩歲。

尚且不論《無愁河的浪蕩漢子》日後在文學史上佔據什麼樣的地位,這本由近百歲老人寫就的自傳體回憶錄式的小說,容納了上世紀多難家國的風雲變幻、多民族混居地的世情百態、湘西鳳凰古城人民在時代巨變中的掙扎求生,說是海納百川,也毫不為過。

小說中的朱雀城就是現實中的湘西。「湘西王」陳渠珍主政湘西20載,不管外界如何風雲變幻,按照他自己的想法精心治理湘西,在他的治下,未被國民黨染指的湘西猶如一座世外獨立王國,倒也政通人和。

&-->
張幼麟是狗狗的爸爸,現實中黃永玉的父親,沈從文的表弟。據說他追妻的情書,都是沈從文代筆的。

從來寫小說都是日常生活最難寫,像《紅樓夢》,寫一大家子人吃什麼,穿什麼,玩什麼,樂什麼,點點滴滴,細無巨細,但是不經意的地方埋藏著作者的深厚匠心。隨隨便便的一句交待,背後都有深刻用意。婆媳妯娌和和氣氣說一句,其實背後已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地過了好幾招。前面精心鋪陳,這個家族的危機越來越盛,終於呼啦啦一下子大廈傾頹,覆巢之下無完卵,只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和《紅樓夢》有類似的筆法,也是講主人公和家人吃什麼,穿什麼,玩什麼,樂什麼。在我看來,《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就是一部民國鄉土版《紅樓夢》,主線是小主人公狗狗的成長,輔線則是國家興亡和家族盛衰,但由於是一個老人寫的,寫的又是小朋友(狗狗出場時才兩歲)眼裡的家鄉、世界,筆調並不沉重,淵雅又活潑,字字句句都是驚喜。原來上世紀那個所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並不是一味的落後野蠻沉悶,更可喜的是我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根始終完滿保存,以及湘西文學傳統被黃老繼承下來,並且有了新的迭變和發展。

正如我的一位朋友所說,我們國家歷代文人都超有責任感,著書立說,薪火相傳,文脈才得以代代相傳。以為要亡國的時候,會有學者文人特意撰寫史書,記載歷史,就是希望子孫後代勿忘中華。

No.2《宣華錄》

&-->

這本《宣華錄》封面、裝幀、排版都很古雅別緻,值得珍藏。內容是註解《花蕊夫人宮詞》,考證了花蕊夫人乃是前蜀高祖王建的愛妃徐氏,而非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名動天下的後蜀後主孟昶的寵妃。

《花蕊夫人宮詞》平實淺淡,比起那些聲名顯赫的詩人作品,並無太多過人之處。特別之處在於作者的身份——花蕊夫人以太后之尊寫就,以宮詞的形式像日記一樣記錄了不為人知的大內禁苑生活,沒有文人筆墨故作的哀怨纏綿,文筆明凈清朗,內容涵蓋宮闕樓台、綉陌交通、良工巧物、花果栽植、宴飲行樂、應時飲饌、四時嘉節、閑情逸趣、騎馬射獵、歌台舞榭、謫仙冠裳、宮人日常十個領域。

&-->
內文很美。

五代十國之前蜀,和唐王朝關係緊密,君臣皆曾是唐朝臣子。高祖王建曾被唐昭宗封為蜀王,稱霸西南。唐朝滅亡後,王建不忿朱溫篡國,自立為帝,國號大蜀,史稱「前蜀」。

前蜀無論是政治制度還是文藝審美,皆和唐王朝一脈相承,可謂是承唐啟宋。王建之子王衍是個李煜和賈寶玉式的人物,他最大的貢獻乃是建造了宣華苑,他在位只有五年,只活了二十七歲。

宣華苑窮極奢麗,是我國園林史上的傑作,也是了解晚唐五代宮廷文化的珍貴文化遺產。萬分可惜,宣華苑毀於戰火,這本《宣華錄》則是了解宣華苑生活百態的獨特窗口。

&-->
全書有近300幅全彩文物圖片,再現五代前蜀王宮禁苑宣華苑裡鮮為人知的綺麗與繁華。

在宣華苑中,順聖太后花蕊夫人的地位猶如《紅樓夢》中賈母一樣超然,是站在金字塔尖的上位者,宮苑中上至帝王后妃,下至阿監宮娥,無論地位尊崇還是卑下,她都如實地記錄下來,這種身居高位、能統觀各方卻心懷悲憫的視角,很難能可貴。

讀了《宣華苑》,你會發現如同大觀園一樣美輪美奐的青春園林真的存在過。今天的我們無法重建宣華苑,無法重建大觀園,技術超前,審美卻是落後了,在方寸天地,字裡行間,卻有作者精心重現的宣華苑。

誰能拒絕得了青春和美?

No.3《夏日走過山間》

&-->

這一版譯文超美。

《夏日走過山間》算是美國人寫的《瓦爾登湖》了吧。而這本堪稱這部自然文學名著的最佳譯本了,譯文、封面、用紙、插圖、裝幀都無可指摘。尤其是譯文太美了。

也是從去年開始讀的,目前才讀了100頁左右。這本書適合睡前靜心閱讀。讀這本書時,我像個中小學生,會時常抄寫書中的精美段落。

「日暮時分,漫步草甸,遠離營地、羊群和一切人類蹤跡,我走進古老和肅穆的樹林,沉浸在它深刻的寧靜之中,一切彷彿都在發光,一如上天那永不消減的熱忱。」

「如果把它比作一頁關於山的書,我願意窮盡一生去閱讀。有時看到這山脈的廣闊無垠,就會不禁悲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不論我們多麼孜孜不倦,所習得的知識依舊猶如滄海一粟。但又何必去為那不可避免的淺陋無知而感到羞慚哀傷呢?」

「在這宏偉的山水中,找到這樣一株植物,天地都變得豐富起來。」

只有和大自然、和萬物心靈相通的人才能寫出這些像詩一樣充滿了靈性和美的文字。有很多地方我們從未到過,有很多動物和植物我們從未認識,連名字都沒有聽說過,但是整天把自己困在城市森林中作困獸之鬥,實在是過於愚蠢和狹隘了。

除了文學價值,這本書也極富科研學術價值。對於氣候、地貌、動物和植物特性的了解,即使在今天,也是很豐富全面細緻了。

人類只關心有用之物,而山地、溪流、草甸、峽谷、岩石、松樹、杉樹、苔蘚,還有很多不知名的美麗動植物,它們只為自己而生。

No.4《獵人們》

&-->

看完這本書,我這個對貓向來遠觀和敬畏的人,也開始喜歡貓了。初讀時不明白書名為何叫《獵人們》,讀到作者對貓兒野性的欣賞和敬畏,才明白在作者的眼裡,貓兒不是可隨意狎昵褻玩的萌寵,而是有獨立「貓」格的高貴生命。印象很深的是李家寶和納莉以及貓爸爸。李家寶是貓中情種,像人一樣深情痴心;納莉則是野性難馴,強悍自我,有一種不可藐視的獸性的高貴霸氣;貓爸爸呢,它活得那麼自在逍遙,是貓中之貓了,算是活出了最妙的「貓」生了。

&-->
在公園裡偶遇的貓咪公主,據說這種毛色多為雌性。

No.5《採桑子》

&-->

這是一本講老北京風土人情和人世變遷的小說,主人公是滿清貴族的數位兒女,每一章講一個人的故事,每一章都取納蘭詞《採桑子》的一句做章名,奇特的是出自納蘭詞的章名和人物的性格特徵、命運浮沉非常契合,好像命運密碼一早就寫好了。

第一章大格格金舜錦的故事讀來驚心動魄,總覺得在董戈失蹤的時候大格格的魂就丟了。這世上多的是入世的人,可也有遺世、棄世、厭世的人。到了我這個年紀,已經不覺得不入世是件政治不正確的事情了。五六十年的人間風雨濃縮在一本書里,作者不急不躁,沒有過分的愛憎,一句句緩緩道來,讀起來真的特有嚼頭。

No.6《桃之夭夭》

&-->

這一版封面好醜。。。

王安憶是我最喜歡的當代女作家之一。大學期間讀了她的絕大多數作品,大約是她的文風沖淡斂靜,或者是我的記性不好,很多小說的情節都不記得了。唯有這本《桃之夭夭》和《長恨歌》記得牢牢的。

筆記本上抄錄了一個句子「珍惜一種蓬勃的生命力,因為人生來並不是求人憐愛的。」小說中的女主人公郁曉秋和《芳華》女主人公一樣有著類似的被輕侮的命運。後者由於時代和家庭原因,前者則是由於私生女的尷尬身份和過分美麗妖嬈帶來的危險。兩人選擇不一樣,何小萍奮力抗爭,郁曉秋天性鈍感,只按著生之本能默然地努力活著,卻迎來了意外的溫暖和幸福。

這讓我想起鐵凝的話, 真實的生命有意外的生動和溫暖,即使世態炎涼。

你是否邂逅了生命中意外的生動和溫暖呢?那些馬路上、菜市場里或匆匆走過或徘徊駐足的大爺大媽,他們年輕的時候,也有著桃花一樣灼烈燦爛的青春。歲月可能侵蝕了他們的黑髮和容顏,但是那顆心,可能和年輕時一樣。每次小西天放映經典老電影時,都場場爆滿,散場時會發現觀眾多是50後、60後,甚至30後、40後。

即使郁曉秋從我們身邊經過,我們也認不出她來。

No.7《動物三部曲》

&-->

《鯨背上的少年》

內容簡介

一個崇拜巨鯨的古老民族,擁有極光、冰川和千年榮耀,卻在工業文明的擠壓下,如同鯨魚一樣岌岌可危;

一艘行駛在太平洋上、攜帶著古老的走私文物的捕魚船上發生了血腥劫殺,據說兇手是傳說中的殺人*;

一個經歷戰火、奴役、死亡、漂泊卻矢志不渝尋找父親的孩子,一條永遠聽不到同類回應、世界上*孤獨的鯨魚,茫茫大洋中的一次邂逅,讓他們溫暖了彼此的一生……

不同於之前的志怪作品,本書更像一部奇幻、溫暖的成人童話。親情、友情、愛情,生與死……作者用生動的文筆,扣人心弦的情節,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孤獨殘酷,但足夠美的世界。

我的感想

這部小說以謀殺事件為線索,環環相扣,一步步逼入真相,但總橫生枝節,真相似乎遙遙無期,讓人讀了就放不下。小說的社會背景十分廣闊,從北地到萬里之遙的東南亞,從冰原、林地到大海,感覺跟隨作者的筆鋒來了一場奇幻、驚險又浪漫的旅程。 作者筆力精準,對於自然氣候和地域植被的闡述,非常有層次感和區分度,讓人領略到寒帶和熱帶完全不同的特質和風情。 人物形象塑造非常精準,警察、村民、巫師、水手、獵手、漁奴、商人、海洋學家,各自的身份、行為特徵抓得十分精準。最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位年邁的漁奴塞納爾,他的身體是不自由的,但是擁有自由的靈魂。一輩子都活在大海上,心屬於大海,最後靈魂也歸於大海。心之安處,便是家。希望他的靈魂與他念念不忘的巨鯨一起嬉遊,安然喜樂。

《白馴鹿的九叉犄角》

內容簡介

寒冷神秘的大興安,居住著一個古老的狩獵民族。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和對自然資源的保護,這個民族下了山,交了槍,離開馴鹿和森林,變得與尋常城鎮居民無異。可是部落里的大薩滿一家,卻仍然住著撮羅子,吃著列巴,過著沿襲了不知多少年的生活。

盜獵行為越發猖獗,大薩滿的三個兒子相繼死於獵槍下。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與一個亡命天涯的男人相遇,展開了一段驚險而又溫暖的旅程。

倉皇奔逃的亡命徒,能否看到額爾古納河岸的晨曦?

決心贖罪的使鹿人,能否再見白馴鹿角的聖潔之光?

我的感想

這部小說講的是生活在大興安嶺中的鄂溫克族(鄂溫克意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的故事。我無法想像在現代社會還有按照古老傳統和文明生存的民族,以為這個故事是作者杜撰的,在北京單向街書店聽了作者張雲的分享,才知道其實是真人真事改編的。

鄂溫克族有個傳說,人死後,會有一隻長著九叉犄角的白馴鹿前來接迎,亡靈乘著白馴鹿,傳過無數的大河和森林,穿過無數的河流和土地,來到祖先的靈魂生活的大海(貝加爾湖),在那裡,和祖先們在一起,歡樂唱歌。對鄂溫克族來說,死亡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一種新生。

瑪利亞 ? 索是鄂溫克族最後一個女酋長,據說她就是《額爾古納河右岸》主人公的原型。瑪利亞 ?索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是個弱小的邊境民族,是靠打獵過來的,祖祖輩輩生活在大森林裡,守著山林。我們有自己的傳統,有獵槍,是中國唯一養馴鹿的民族,跟別的民族不一樣。我們應該保護自己民族的東西。我們跟大自然非常親近,過著自己的生活。我們並不需要太多的錢,大自然里什麼都有。

&-->
瑪利亞 ? 索,老奶奶不會說漢語,在本民族內地位很高。

面對鄂溫克民族馴鹿和狩獵文化的逐漸消亡,這位九旬老人內心充滿了悲愴「一想到鄂溫克人沒有獵槍,沒有放馴鹿的地方,我就想哭,做夢都在哭!」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政府組織鄂溫克族搬遷到山下的定居點,希望他們過上現代化的生活。這本來是好事。但是,世代狩獵為生的鄂溫克族感到很不適應。他們習慣了養馴鹿,習慣了隨身攜帶槍。組織收槍的時候,有的人寧死不交,抱著槍跳下了懸崖。

沒有了槍,馴鹿也大批死亡,無所適從的鄂溫克族人多數以酗酒打發日子,包括女人和孩子。

世無永恆之物,最終都要消逝。傳統和文明的消逝,對於熱愛它們的人來說,是生命無法承受之重。

《大象馬戲團》

內容簡介

西南的一個邊陲小城,一家三口開車撞翻一處破舊水箱,發現了一具赤裸的屍體,從而牽出一段紛繁複雜的陳年往事,將人性的至惡與至善緩緩剖析開來。被「流放」的警察、失明的畫家、風姿綽約的女管家、低眉順眼的馴象人……他們在這個潮濕悶熱的地方野性生長,歷經苦難,終於撥雲見日。

《大象馬戲團》延續了「動物三部曲」前兩部的人與自然主題,但對人性、對命運有了更加樸素、更加深刻的挖掘,如果說「鯨魚」和「馴鹿」是帶著魔幻色彩的,那「大象」就是貼著地面,沉穩前行的。

我的感想

很有異鄉風情的小說,比前兩部薄,花一天時間就讀完了。在我看來,男主人公是一個人孤獨地對抗命運,對抗邪惡。我更希望他能和女主人公一起攜手走向光明。可是,在有些人生命中,僅存微弱的光,他們可能以為那是人世間唯一的火把。 另外,比較打動我的是,張雲老師的作品一直關注邊緣群體、弱勢群體。這個浮躁的時代,掌聲和目光多半屬於精英階層,而他的目光關注的是很多人很少注目的角落,而且是平視溫暖的。 有些小角色小人物很動人,比如賣水果的阿婆、為愛情打架的葛大爺、客棧老闆娘玉香,我眼裡最動人的女性角色就是玉香了,甚至期待她和覃警官有點兒故事。 覃警官讓我想起《龍年警官》《重案六組》里正直明智的警官,希望他能有點兒感情戲。而安念那個小丫頭明顯和他不合適。安念還是留給小馬吧。

No.8《沈從文的前半生:(1902—1948)》

&-->

這本也是小夥伴安利給我的。一邊讀一邊回憶《無愁河的浪蕩漢子》的內容,很多細節可以相互映證,很有意思。如果黃永玉不是沈從文的表侄,而是年紀彷彿的表兄弟,這兩個有意思的人一起長大,該多有趣呀!「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這是黃永玉在沈從文墓前題寫的碑文,精準有力地概括了他的一生。

他們擁有共同的故鄉記憶。

「在異常美麗而幽靜的自然環境之中,極其平常地上演著極端暴虐的人類行為,以至於自然的光、影、聲、色,與殺人印象,混合疊加,一併成為沈從文童年、少年記憶的主要部分。」

年輕時沈從文是個自怨自艾和敏感多疑的年輕人,背井離鄉在大城市以賣文和教書為生,生活和精神上都有很多無法言說的困頓。好在總有朋友在精神上鼓勵他,在生活上幫扶他。這種仗義和溫暖在如今的世道倒顯得罕見。對他頗多照拂的熊希齡、胡適、徐志摩,與他共患難過的丁玲、胡也頻,有過齟齬的魯迅、郭沫若,這些中國近現代史上名聲顯赫的人物,都和他有過或深或淺的羈絆和交集,有些還顯現出不為我們所知的另一種人格。比如徐志摩,如今的人們都熟悉他和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的感情糾葛,呈現給世人的形象是「渣男」,但讀這本書,會發現他是一個能和朋友肝膽相照的率性之人。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汪曾祺很懂自己的老師。沈從文評論起同時代的作家往往一針見血,老辣深沉,他不大看得上徐志摩的詩歌,郭沫若的小說,「他也許無意做一個批評家,實際上卻常常忍不住力陳一己之見,哪怕因此而招惹是非」。是不是很讓人捏一把汗哪。然而,文學批評理當客觀坦誠,不以臧否人物為目的,不以感情親疏為標準。

我現在讀到沈從文和張兆和戀愛的部分了。胡適擔心,「我的觀察是,這個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愛,你錯用情了」。胡適的擔心是有道理的。但是,豆瓣網友也公允地指出,如果沒有張兆和,他或許都活不到建國後。他倆做了55年的夫妻,歲月從未靜好,琴瑟也不知是否和諧,但是相濡以沫確是真的。

我讀到沈從文的文字時覺得他是天才。他自己是對天才之說不以為然的,「他們都相信天才,我卻告訴他們沒有天才,只是忍耐」。

「盡我到日光下去認識這大千世界微妙的光,稀奇的色,以及萬匯百物的動靜。」

「我的心總得為一種新鮮聲音,新鮮顏色,新鮮氣味而跳。我得認識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我的智慧應當從直接生活上得來,卻不需從一本好書一句好話上學來。」

然而,這些美妙無比的文字確實是出自天才之手。此外,最使我驚嘆的則是,這個從湘西走出來的少年,一生活出了兩個人生。

No.9《中國食辣史》

&-->

一本以辣椒為主角的飲食文化史小書,個人很喜歡這種從小處入手的寫法。另外,本書嚴謹有趣,細緻流暢,知識性和可讀性都很強。這種在鑽研特定領域之後,深入淺出地寫一本普通人看得懂的小書的創作態度值得讚賞。為大眾創作精緻易讀的文化科普讀物,是一條前景可觀的治學研究態度。

有幾個知識點和論點很有意思。

第一,我國土產的辛香料是姜、韭菜、花椒、大蔥,辣椒是在明末才傳入中國的。之所以後來居上,打敗一眾「土著」,是以辣味勝出,並且烹飪過程無損其辣味。

第二,辣味不是味覺,而是痛覺。吃辣的行為有一種炫耀忍耐痛苦能力的意義,類似文身。

第三,中國人食用辣椒的歷史並不長。辣椒進入中國,起初是被當作觀賞性植物進入花譜,爾後被當作葯進入葯譜,康熙時期才有辣椒最早用於食用的記載。辣椒食用起源是貴州境內的土、苗族群,食用動機是貴州少鹽、交通不便,「土苗用以代鹽」。

第四,辣椒曾經被打上階級標籤。辛亥革命之前,飲食文化中佔優勢的「官府菜」崇尚中正平和的口味,辣椒被官紳貴胄視為不登大雅之堂的庶民食物。舉個例子,湖南人無辣不歡,身為晚清重臣的曾國藩想吃辣椒,也只敢關起門來悄悄吃,「愧對人言」。

第五,辣椒的流行得益於社會變革和移民文化。辣椒的流行走的是一條農村包圍城市,中下層影響上層之路。民國以來走南闖北的商人,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化的主力農村務工人員,跨地域遷移定居的移民,都對辣椒攻佔中國人的餐桌貢獻良多。

小小的辣椒,既可以由它的傳播遠眺古中國解鄉愁,又牽扯出中國飲食文化和社會制度變遷以及經濟發展,可謂是由小處見乾坤。

No.10《絲》

&-->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從愛情角度說,《絲》講的是女版玄奘、辯機,甚或倉央嘉措的故事。但在愛情之外,還有波瀾壯闊的歷史,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縱橫捭闔的權利遊戲。讀《絲》,見小情小愛,亦可見大歷史。

我很喜歡這部歷史小說,以後會專門寫書評介紹的。

No.11《戰爭》

&-->

這本正在讀。我很喜歡這種冷峻克制的筆觸,讓我想起《沉靜如海》《比利 ? 林恩的中場戰事》之類的電影。

主人公和他身邊的戰友都是很普通的年輕人,他們對戰爭,對戰場,一如九月剛入學的大一新生對校園生活一樣一無所知。

這裡沒有熱血,沒有英雄,只有平凡瑣碎的、疲憊、飢餓與危險同在的士兵生涯。不停地趕路,不停地偵察,睡在排糞溝里,在戰場上分不清此起彼伏的槍聲源頭,看著戰友接連死去,卻沒有時間盡興悲傷……這些就是戰爭的真相。

我眼中,隱藏在戰爭背後最大的真相卻是,少數人為了利益和權力挑起戰爭、發動戰爭,無數的無辜之人在戰爭中受難。

在那些陰謀家、野心家眼裡,普通士兵不過是一群會喘氣的戰爭機器罷了。

No.12《俠隱》

&-->

我是看了姜文的電影《邪不壓正》之後,再看的小說《俠隱》。其實《邪不壓正》和原著《俠隱》大相徑庭。說起風格上的差別,《邪不壓正》是大晴天屋頂上靈動跳躍的小花豹,《俠隱》則是陰天里老北京衚衕口槐樹下慵懶打盹的老貓兒。

&-->

說起《邪不壓正》,大約只有廖凡和許晴這樣厲害的演員,才能不被個人風格極強的姜氏電影掩蓋光芒,同時又能用自身功力彌補敘事上的跳躍和單薄以及完滿塑造人物內心世界。雖然這麼說,《邪不壓正》已經是我比較喜歡的姜文作為主創的電影了,《讓子彈飛》不喜歡,或許重溫了會喜歡,《一步之遙》沒看懂,《芙蓉鎮》《太陽照常升起》還沒看過,《紅高粱》重頭戲在女主鞏俐身上。最喜歡的當然還是《陽光燦爛的日子》了。

最能原汁原味還原《俠隱》的導演自然是李安了,或許楚原也能做到。說回《俠隱》本身,張北海創作《俠隱》不為俠,也不為隱,是為解鄉愁的,一邊寫一邊回味老衚衕里的市井生活,遙望逝去的講規矩、講道義的江湖武林,追念一去不復返的安恬日子,痛惜業已破碎的無法再造的迷人的古都,此種鄉愁,黯然銷魂,經年累月,無法消解,無處安放,就在字裡行間方寸天地給自己給讀者造出一個老北京來,尤其是在吃和逛上過足了癮頭,讓《俠隱》堪稱一部老北京風情志。


余秋雨《千年一嘆》

余秋雨《文化苦旅》

周國平《靈魂只能獨行》

熊培雲《自由在高處》


推薦閱讀:

自學韓語有什麼好書推薦?這份超詳細書單請拿走收好!
裝逼指南:怎樣看上去特有文化
五本你迷茫的時候可以在給你一些啟發的書
世界讀書日:英文閱讀好書推薦
100本!史上最全個人成長書單 | 小木屋圖書

TAG:書籍推薦 | 小說 | 書籍 | 文學 | 文學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