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化怒氣?為什麼我不敬畏因果?

我是大學生,學校偷自行車的小偷成災,短短這幾天就丟了兩輛。第一次我沒有感到一點生氣,但這次我感覺很憤怒,很想報復,隨便找個打小偷一頓 。我信佛,明白因果,知道一切都是自己造的業,也知道仇恨的循環只有自己放下才能終止,但年紀輕加上本身性格有些火爆,也缺乏智慧。另外,我知道過度的壓抑本我的需求是會出問題的。我沒怎麼讀過佛教經典,喜歡心理學但也還沒有系統自學。我想請教的是兩個問題:1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面臨超出心理承受能力的憤怒,如何消化自己的怒氣,不讓它通過行為傷害別人或通過壓抑傷害自己,保持自己內心的平衡,不出現大的精神問題。2作為佛教徒,明明深信因果,卻對因果不敬畏對未來的惡果不恐懼,這是為什麼呢,僅僅年紀輕沒受過苦難嗎?我能做些什麼呢?


第一你所謂的信因果的這個信,並不是建立在深刻體驗到因果定律認識上的。

第二你可能覺得這只是件小事,哪怕有因果,也影響不大吧

怎麼辦,不需要怎麼辦啊。能忍就忍吧。忍不了的話,可以罵罵娘之類的。沒必要去傷害別人啊。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你要理解你丟東西非常有可能是由於你過去世也偷過東西的業果成熟,所以遭受這樣的果報。只是你無法讀取過去世的信息而誤認為,我才是受害者罷了。理解嗎?所以有什麼好生氣的?還有,哪怕自己受到了傷害,難道要通過去傷害別人才能平復嗎?你傷害別人只是在造作新的惡業,將來成熟了,你還要被曾受這種果報。而且還會象現在這樣,受到惡果時依然無法認知到可能是自己的問題,有跑去找人發泄,如此循環不斷,你不累么?唉。。歇了吧。何苦?


因果的理論看起來簡單,好像正常的智商都能瞧見其中的因果關係,其實不然,我們對因果的理解其實非常片面,你看你的自行車丟了,在你所知的因果里,這是個報應,但也許那天你騎自行車正好會被車撞倒,你躲過了一劫,當然你看不到,我也看不到,但看不到這一切的我們卻自詡為懂得因果。
心理學和佛教的交叉很多,最典型的可以對照精神分析學派的思想和佛家唯識學派的思想二者有共通之處,不過心理學對比佛學真的有很大的差距,你對比了就會明白。
有什麼樣的情緒都不可怕,我們不是一直在修行的路上嗎?


同意王路的答案。我們是學佛,學習如實認識世界,而不是要去做聖人,東西被偷了還興高采烈:「偷得好,隨喜功德」。

而且,造業,這個字,在中國佛教里是普遍誤解。業,http://en.wikipedia.org/wiki/Karma不過是action,學業、事業而已,怎麼就成了自作自受,作惡報應的意思了呢?

至於說如何治怒,參看《正念的奇蹟》


佛教不但要懂理論,更重要的還是要實修,例如[ 四念住 ]。


非常同意 @鐵漢的回答。

想補充一點我是怎麼想的。我也被偷過東西,能理解你的心情,當時也很憤怒很想揍他一頓打個生活不能自理。我給自己的憤怒的理由很好,我要揍了他也是他的因果。

但是稍微靜下來就能想一想,你揍他是為了什麼?我猜測你會想說讓他受到教訓,或者就是想發泄自己的怒火。但是再想一步,揍了就能發泄怒火嗎?就能讓他受教育嗎?如果他把你的車已經賣掉了變成錢花掉了,你揍了他你的車也回不來,他也享受過了,皮肉傷終究會長好,你把他打壞了還要受懲罰。

更何況,你還沒找到他。隨便找個小偷打一頓,萬一打錯了不是小偷呢?而且打完了之後,你的車還是丟了啊,你憤怒的原因並沒有消失。

我想明白到自己的目的,包括消減怒火本身這個目的,都不太可能能實現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非常弱小。我發現我就算上街能看到一個小偷就打死一個,都很難去改變我的車丟了這件事。但我也覺得我比這個要強大得多,我揍小偷不能找回我的車,但我覺得以我的能力認真起來一定能找到我的車。我現在只是不想費事,想去尋找捷徑來解決這個問題而已。

那麼到這裡其實我覺得我已經總結了一切怒火。知乎上有一句話說的很對,所有憤怒無非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和痛苦。我的憤怒,也無非就是對又不想去費事找到我的車,又想重新擁有我的車之間的矛盾的憤怒。雖然沒有小偷偷走我的車這矛盾不會出現,但不等於沒有小偷我就不會因為自己的無能而憤怒。

所以我的解決方法也就出現了。我接受現實,我確實如此無能,我確實不想花時間去找回我的車。那我既然如此無能,我就承擔它的後果,我必須接受我沒有車了這個現實,我也必須從中吸取教訓,買更好的鎖,鎖在更安全的地方。

至於小偷?我還反而有一點感謝他,沒有他我不會發現我心中還隱藏著這種軟弱。但是另一方面,我覺得我也應該對他人負責,他的行為有錯,雖然我不能用揍他來解決問題,但我可以稍微做些努力讓他可能受到的懲罰更正確一些。於是我抽空去派出所和民警聊了個天,備了個案。

最後,這件事有個很有意思的結局。大概半年之後,派出所來電話通知我小偷抓住了,讓我去看看贓物里有沒有我的車。我去了,找了一圈沒有找到。但是民警讓我說我找到了,說案底不夠上線。我想了想覺得說謊不合適,於是我和民警說,如果到後來數額還是不夠,就算我好了。

我覺得這是我能做到的最好的結果。


金剛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年紀輕,怒氣便是英雄氣,壓著何來?


站在漩渦里,要麼堅實的紮根,要麼跳出漩渦,不然肯定隨著漩渦轉,我執是因為我的安立。


不敬畏因果,又說自個深信因果。。。要不試試建立正知正念攝持下的輪迴觀?畢竟,您說自己作為佛教徒,那麼無惡不作的前一句了解一下。。。

如何消化怒氣的話,我以前也很愛生氣,後來不敢生氣。可以去看一下印度的寂天論師著作《入行論》第六品「安忍品」,要有智慧地修持安忍,不是什麼都硬憋回去。


慈悲心,菩提心。祝精進。


信佛不學佛,小心變迷信呦~


推薦閱讀:

想太多,是因為自我要求低

TAG:心理學 | 佛教 | 心理調節 | 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