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闡述了什麼哲學?

我覺得我需要先理解一下再看,否則我覺得我會對立面的神有偏見……


要我看來:這是一本拯救人類的歷史書,或者叫作生命之路指導書。

我覺得最大的哲學就是博愛。

這愛是很難做到的事,試想一下,你討厭一個人或者某事,見了就煩,話不投機,行事風格也不對路,或者說他明明就是錯的。你是很難用愛來對待他。

但神要求我們,放下我們的偏見,忍耐的,仁慈的,寬恕他,愛他,別計較人的惡,不是詛咒,而且祝福。

這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修行。

有這種愛的人,信心是大的,愛是信仰結出果子。

摘幾句經文吧:

【林前13:1】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

【林前13:2】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

【林前13:3】我若將所有的周濟窮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

【林前13:13】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根據我的經驗,如果你看的是經典翻譯版舊約,看了幾章,你就會因為人名太奇怪關係太亂而放棄,改去維基看個大綱。

屆時,不論它闡述啥,其實你都不會再想看。

至於它闡述了什麼,不用單看,看看古羅馬時代它和多神教之間的爭執,看看中世紀它和伊斯蘭教的矛盾,從對比的差異中,去琢磨它想闡釋什麼更容易。


沒看完聖經,實在看不下去,各種繁雜的關係看得惱人(這裡表示一下對一些虔誠信徒的尊敬)。只看了一些和「上帝」概念有關的章節,比如創世記,出埃及記,約伯記,以及後來的一些福音書。

聖經要說是一本專門的哲學書肯定算不上,它更是作為一部宗教經典而存在的。但是其中一些細節還是蠻值得思考的:

比如,在約伯記中,善良虔誠的約伯受到撒旦(其實是撒旦和上帝打賭)的各種折磨,從家境富裕到頭頂生瘡、窮愁潦倒,這在一般我們說的「上帝至善」的語境下是說不過去的。但聖經對這裡處理得很好,上帝在旋風中和約伯對話,並沒有表現出「約伯我錯了,我不該這麼對你」之類的,上帝沒有認錯!反而是約伯向上帝道歉。因為聖經的出發點是:上帝大能,從無中創造一切。如果上帝竟然道歉了,那麼說明有高於上帝的道德律,但這是不可能的——因此上帝不受人類道德的權衡。

再比如,出埃及記里,摩西問耶和華「你的名字」,耶和華說「I AM WHO I AM」(中文本里一般譯成「我是自在永在的」)。這裡的處理也很好,上帝對自我的描述不是藉助其他對象的,不說自己是一個怎樣的存在,而說「我是我所是的東西」,藉助語言結構本身,指向的是他乃是獨一至上的真神,在實在性上是獨一無二、至上完滿的。

如果要從哲學意義上讀聖經,你就要把裡面的故事和說教不以其字面所顯示的那樣去理解,否則那些話本來就很蠢——但聖經不是敘事文,是宗教書,是箴言。理解上帝概念就應該把一些崇拜因素去掉,去考慮它作為一個哲學神的意義。不必要那麼刻意地去除偏見,只要你能為你的偏見找到充足的理由,就沒有理由放棄(但那些沒有任何理由的「討厭」「方案」還是放棄吧)。


聖經,是一種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哲學,首先人性本惡,所以惡是人本性的表現,而不是罪,這就為作惡的人披上合法的外衣,其次天命神權,給權力披上神授的外衣。當然聖經作為一個流傳最廣,世界第一大教的經書肯定有很多優點。這才是正確的運用辯證法來看問題。聖經的優點是普世觀念,這和馬列主義觀念對人類的未來的嚮往是一致的。


如果說哲學,那就離不開哲學的三大問題:我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聖經恰好回答了這三個問題


你是誰?你從哪來?你要到哪去?你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可以說,聖經解決了關於人的所有困惑,是人的說明書。


推薦閱讀:

A/B 試驗的假設推論
《西方哲學史》要點(1)— 早期自然哲學
畢達哥拉斯的數
馬克思的實踐哲學和實用主義有什麼區別

TAG:哲學 | 聖經 | 基督教神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