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年輕人看透了道理 自以為明白了社會真諦 自己還是那麼廢呢?


難道年輕人不該廢?


「懂了這麼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如果你真的認為它有理,你願意學習,你願意為之付出,也就是你真實地看得到它的好處,並且這個好處正是你想要的,那你又怎麼回不去踐行呢?不去踐行的原因,要麼是你並沒有真懂,要麼是你並不認為它一定能指向某個你想要的結果,要麼是它帶來的結果並不足夠吸引你。

選擇懶,或者說選擇廢的這個行為,本質上是你看不到正確做事能帶來的巨大好處。


這題面讀起來充滿了一種不知所謂的自信和優越感,字裡行間透出一股沒來由的傲慢。——魯迅

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人一輩子的學習順序是先道後業,即你要先明白道理,懂得世界運轉的規律和法則,也就是先建立自己的世界觀,然後才是學知識,做學問,搞研究。這點在韓愈的《師說》中闡述的很清楚: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傳道為先,授業次之,但現在的中國教育機制正好反了過來,先授業,如果你能短時間把業學的不錯,間隙的時候再給你傳傳道,但是就算這樣,總有人天資聰穎,不需要你傳,通過自己平時涉獵的藝術作品或者通過細心觀察思考,自己就領悟了部分的道,如果這個時候運氣比較好,有人進行正確的引導,那麼這個人就會大概率將自己的世界觀建設成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但如果沒有人進行引導呢,這個人則大概率會走向消極,也就是答主說的廢。

而現在的年輕人,如果按照題主這個標準來看的話說實話是很難不廢的。我個人認為主要由三種原因造成的。

一、誘惑太多,卻缺乏有效引導。21世紀信息時代,科技迅猛飛速發展帶來的是娛樂生活方式的爆炸式增長,但一個人如果接受的信息越多,他要處理的信息就越多,在此處花費的時間也就越多。如果一個人不具備一定的信息篩選和管理能力,效率低下,那麼他基本沒有什麼閑工夫去處理這以外的事情。但很遺憾,這些年輕人的父輩們也不是很清楚應該怎麼做,甚至還沒有這些年輕人做得好,畢竟他們那一套引以為傲的經驗模式在這方面沒有絲毫用武之地,於是惱羞成怒的他們把責任一股腦的怪罪在信息獲取手段上,以此來掩蓋自己的無能。且不說總是無能狂怒推卸責任會給子女帶來怎樣的負面影響,單就世界觀價值觀的成型時期,長期得不到正確的引導這點,就足夠毀掉一個人的一生了。而等到這些年輕人靠自己想明白這點時,早已悔之晚矣,想不廢也難。

二、讀的書多,卻難有效轉化為能力。現在的年輕人在信息獲取量上是遠遠高於他們的父輩的,他們的思想成熟速度,早已遠遠超出他們父輩的預計,但很遺憾的是,以我國現行體制和很多人原生家庭的氛圍而言,這些思想上已經成熟的年輕人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將思想上的成熟向行為能力上的成熟轉化的可能。而不能轉化為能力的思想,再成熟,也不過是一碗雞湯,空談罷了。做事毛躁,不成熟,紙上談兵等等成為了貼在他們身上難以抹去的標籤,貼標籤的人彷彿已經忘記了自己當年也是如此。正所謂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也難以撼動,世界上又有多少人能像哪吒一樣大喊我命由我不由天,然後就真的逆天改命呢?再加上思想和能力的不匹配帶來的巨大挫敗感,安能不廢?

三、社會壓力空前,這一代年輕人所面對的時代壓力是最大的,隨著我國放緩GDP增速,開始著手處理改革開放以來的積弊,隨著執政越來越規範,一個個問題也在不斷浮出水面,當然,這是好事,畢竟長痛不如短痛,但社會改革帶來的陣痛,往往是痛在年輕人身上的,國內延遲退休,稅收調整,社會老齡化,等等一系列調整,國際形勢上美帝不但單方面發起貿易戰,甚至明目張胆的干涉我國內政,意圖挑起我國內亂。這一代的年輕人身上的擔子,實在是比以往都要重些。重壓之下,豈無廢人呢?

不過說了這麼多外部因素,其實只有一個根本原因,那就是題主的傲慢與偏見。雖然不知道你是從哪看出人家廢的,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只憑你管中窺豹,就給人家貼標籤下定論,就算真是廢了,說起來大概也有你一份。沒事多看看書,少對別人評頭論足,眼中自然就沒那麼多「廢人」了。


劃重點:

1.年輕人 2.看透了 3.自以為 4.廢

畢竟我就是你說的那種人,我來告訴你為什麼吧!

首先,在我年輕的時候,我很善良,我覺得世界應該是和諧的、美好的,天道倫常都應該是公平公正的。

慢慢地,我眼裡進了沙子,看見有人在作惡,但我告訴自己,我絕對不能學著他們,他們那樣子是會遭到報應的。

我秉持著古人先賢們的那一套,並把它運用到了實際。比如說,好的方面我表現在「處處與人為善「,不好的方面表現在「好為人師」,在外人看來很有些「啰嗦」。

後來,我變成了沉默的類型,並且逆來順受,別人不好的習慣我說得少了,但打心裡還是鄙視的。我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自以為上天早晚會懲罰那些壞習慣的人,並獎勵我的虔誠前行。

可悲的是,當我自以為已經學到了「知世故而不世故」、「明白了生活的真相卻依然熱愛生活」的時候,上天卻給了我不小的打擊:

首先是兩次高考的失利,應試教育出來的「乖乖仔」,每次考試前夕都會嚴重失眠,高考報考志願的時候還險些成了「落榜生」。

之後自以為找到了一座屹立在大草原的象牙塔,卻不料最終得到的不過是在沙地上的一間破茅屋;如果不是在這茅屋居住的期間交到了「一個半的好朋友」,那我這四年可真的就是個完完全全的悲慘故事了!(儘管它仍然是個悲劇)

再後來,四年的茅屋時光雖說沒學到什麼有用的東西,還被裡面的臭蟲搞得身體每況愈下,但我一旦逃離了魔窟的束縛,我就依然變回了那個積極樂觀的自己,只是結局卻始終擺脫不了悲慘!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回過頭來看我到底都做錯了些什麼呢?如果時間可以倒流,如果我的成長環境培養出來我的性格依然沒有改變地讓我回到過去,我是否還會犯同樣的錯誤呢?

關於人生的意義或使命,關於我存活於世的價值我一直都在思考著,從我初中的時候就開始了,這些年我得出的「人生真諦」一直都在發生著變化,卻始終沒能跟上我命運產生扭曲的步伐!

換言之,如果我能夠一直堅守著我多年前得到的「社會真理」,並且付諸實踐,堅定不移地去貫徹它、運用它,那麼我還會像現在這麼「悲哀」嗎?

(凌晨三點半,又是一個失眠夜;我是一個習慣性徹夜無眠、頭昏腦漲的失魂人。)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它

劃重點,認清生活真相還熱愛生活的,叫英雄

大多數人不想當英雄,挺好的

給想當的同學讓一讓位置,刺激一下國民消費,看透道理還特別廢的青年,這種人明明是現代社會的中流砥柱

關鍵是還可能大概率不要孩子...給想生孩子的同學留足了空間,應當予以鼓勵


推薦閱讀:

土逗紀念薩米爾·阿明: 他教底層年輕人探索更好的活法
現在的年輕人還有沒有機會?
年輕人應該如何看待高薪
年輕人要多管閑事
你有哪些簡潔的人生建議送給年輕人?

TAG:年輕人 | 人生哲學 | 人生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