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可以是一種心裡感受嗎?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受念處者。謂

觀內受 外受 內外受

於是受中。作二種觀。謂常 無常。

起慈悲心觀諸眾生。

若受樂時 生於貪心

若受苦時 生於嗔心

若受不苦不樂受時 生於痴心

作是思惟。有受皆苦。

畢竟樂者。斷一切受。即是常樂

隨所受生。常生一切慈心悲心。

若自若他

受樂受時。遠離染心 生於慈心

若受苦時。觀三惡道。遠離嗔心。生於悲心

若受不苦不樂受時。離無明心。生於舍心

一切受無常 苦 無我

見受樂者。即知是苦

見受苦者。如癰如瘡

見受不苦不樂受者。是不寂靜

觀於樂受即知無常

觀於苦受即知是

不苦不樂受即知無我

如是觀者。名受念處。


持世。何謂菩薩摩訶薩 順心觀心。

菩薩摩訶薩觀心 生滅住異相

如是觀時作是念。

是心無所從來 亦無所去。但識緣相故生。無有根本 無一定法可得。

是心無來無去。無住異可得。

是心非過去未來現在。

是心識緣故 從憶念起。

是心不在內 不在外 不在中間。

是心無一生相。

是心無性無定。無有生者 無使生者。起雜業故 說名為心。能識雜緣故 說名為心。念念生滅相續不斷故。說名為心。但令眾生通達心緣相故。

心中無心相。是心從本已來。不生不起 性常清凈。客塵煩惱染故有分別。

心不知心 亦不見心。

何以故。是心空 性自空故。根本無所有故。

是心無一定法。定法不可得故。

是心無法 若合若散。

是心前際不可得。後際不可得。中際不可得。

是心無形 無能見者。心不自見。不知自性。但凡夫顛倒相應。以虛妄緣識相故起。

是心空 無我 無我所。無常 無牢 無堅。無不變異相。

如是思惟。得順心念處。是人爾時不分別是心是非心。但善知 心無生相。通達是心無生性

何以故。心無決定性亦無決定相

智者通達是心無生無相。爾時如實觀心生集沒滅相。如是觀時。不得心若集相 若滅相。不復分別心滅不滅。而能得心真清凈相。

菩薩以是清凈心。客塵所不能惱。

何以故。菩薩見知心清凈相。亦知眾生心清凈相。作是念。心垢故 眾生垢。心凈故 眾生凈。

如是思惟時。不得心垢相。不得心凈相。但知是心常清凈相。

持世。菩薩摩訶薩如是 順心觀心。


不,開悟不是心裡感受。心有感受可得,即未開悟。

開悟是智慧心,解脫一切煩腦心的智慧心,離一切執著心,沒有顛倒妄想的智慧心。


開悟就是明白了。

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心經》

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這都是身心感受,凡是有一點掛礙,都叫沒明白。


開悟,是對真象的準確認知,認知不準叫迷相,明覺真相,叫破迷開悟,開悟是實修獲得的成果,是靈性覺知的妙有體現,不是什麼感覺

真象維層無限,開悟亦有淺深

開悟,根源於實象,若要開悟,就必不是照本宣科,畫餅充饑,紙上談兵者能成,決不是沉迷書本虛相文字相中痴呆地妄想掌握真諦,而是修好自己,完善心智人格,澄明心性後,同時在世事人生的磨練中獲得豐富的資糧,成就對真象的透見,覺見,才得開悟


不知道,不過從去年到今年,我見過不下五個人說自己開悟了,明心見性了。。。。


推薦閱讀:

南懷瑾《南禪七日》—— 七、入定福德智慧
佛學說無我,什麼是無我?
第22課:主宰和緣起
04內丹與佛學
怨天尤人之時,想想因果

TAG: | 禪宗 | 佛學 | 修行 | 開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