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關於孔子的小故事?


《論語·先進》里有這麼一個故事:

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坐在一起閑扯。

孔子說,你們都不要慌,不要因為我比你們年齡大就不敢說話。我們一起來聊聊,大家都有都有什麼志向?

莽夫子路(這人在衛國當縣令被砍死了)立刻舉手站起來:

我我我!如果有一個國家有千輛戰車,但它夾在大國中間老被欺負,國內還鬧饑荒,讓我去治理,給我三年,我能讓這國人人英勇善戰,還懂得禮儀。

孔子笑了,又問冉有。

冉有(這是個狠人。身先士卒帶領軍隊打跑過入侵魯國的齊軍,後來還搞過稅收改革)說:

讓我去一個小國家,也就六七十里大吧,我能讓人人吃飽穿暖。至於禮樂教化,那就得另請高明了。

輪到公西赤(後來的外交家)了,他說:

我不敢說我能做到什麼,我只能說我願意學習。在外交場所,我可以做一個執禮者。

只剩下曾皙了,他想了想說,我和他們的想法都不一樣。

孔子說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只不過是每個人聊自己的志向而已。

曾皙(他兒子是曾子)說:

暮春三月,穿上新衣服,和五六個哥們、帶上七八個孩子,去沂河洗澡,再去舞雩台吹吹風,一路唱著歌溜達回家。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孔子長嘆一聲,俺也一樣


好多年前讀過孫犁的一篇《度春荒》,知道孫老爺子小時候,農村的春天是極難過的,小孩子需要到處找野菜,「為生計而奔波卻不覺得苦,只有在童年」。

孔子的時代距今已有大概兩千多年。

兩千年前,有一個年輕人幻想著暮春三月可以換上新衣服,和朋友們帶著孩子去河裡玩水,吹著春風唱著歌一路溜達回家。

兩千年前,有一個年輕的教師幻想著每個人都可以在暮春三月換上新衣服,和朋友們帶著孩子去河裡玩水,吹著春風唱著歌一路溜達回家。

春天有新衣服說明物質條件不錯,和朋友們帶著孩子出去玩說明大家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幸福和睦家庭,能出去玩水、吹著春風、唱著歌溜達說明不需要996的工作,生存壓力很小,這一點恐怕現在的社畜看到都極為羨慕。

而這只是兩千多年前,一個小小的夢想。

&-->


孔子有一個學生看見-一個小孩掉到了水裡就跳下救了小孩,小孩的父親很感謝他,就送了他一頭牛。當時牛很貴。人們說他貪心,孔子稱讚他說:「你這樣做能讓更多的人去救人,救人得到的東西式理所應當的。」

當時魯國有一則法律,看到有在別國當奴隸的本國人,可以幫他贖身,回國後可到官府報賬。孔子有一一個學生,贖回了一個奴隸,沒有到官府報賬,人們都稱讚他,但是孔子卻指責他說:「你這樣做人們就不會去贖回奴隸了。不到官府報賬,人們會蒙受損失;到官府報賬,又會讓別人覺得品德不如孔子的學生,所以就裝作沒看見了。

兩則故事,第一則講的是孔子表揚學生見義勇為後收取貴重酬謝禮品,第二則講的是孔子批評學生贖回奴隸後不到官府報銷。兩個學生一個是救人,一個是贖人,概括起來都是善舉;一個學生收取報酬遭到人們非議卻得到孔子表揚, 一個私人掏腰包得到人們誇獎卻受到孔子的責備。可見孔子是贊成善舉得到酬報,不讓行善之人蒙受損失的。


一、孔子向師襄請教學琴

師襄是與孔子同時代魯國著名的樂官。本來孔子的琴技已經相當好了,但他不滿足。在他聽了師襄的彈奏之後,就下定決心要向師襄學習,好讓自己的琴技提高到新的境界。二十九歲那年,孔子專程拜訪師襄,向他學琴。

孔子學習彈奏了半個多月,師襄覺得已經相當好了,對孔子說:「這個曲子你已經會了,學一首新的吧。」孔子說道:「曲調是學會了,可是奏曲的技巧還尚未學好。」過了幾天,師襄聽著看著,覺得這下連技藝也熟了,又勸他:「技藝已經學好,該學新曲子了。」孔子還沉浸在曲調中,好一會兒才回答說:「我還沒有能夠全部領會這首曲子的志趣神韻呢。」

又過些日子,細心的師襄清楚地覺察出,孔子已經將曲子的志趣與神韻真正把握住了,便再次鄭重勸他:「志趣神韻都有了,可以學習新曲子了。」但是讓師襄想不到的是,孔子還是堅持要繼續學習這一支曲子。他向師襄請求:「老師過獎了。弟子的指法、技巧雖已練熟,但尚未領會此曲的志趣神韻,更未體察到曲作者的為人,想像出其風貌特徵。請容我再練幾天吧。」

一天,師襄坐在椅子上聽孔子彈琴,琴聲技巧純熟,音調和諧,韻味無窮,突然琴聲戛然而止,孔子在繚繞的餘音中站起身,對師襄說道:「我正在操琴,彈著彈著,感到面前站立著一位古人,只見他面黑有威,身長一丈,目光如電,性情溫柔敦厚,與太廟中文王的形象一模一樣。請問老師,此曲可是出自文王手筆?」此語一出,師襄頓感震驚。他一下子從座位上站起來,向著孔子連連作揖道:「是呀是呀,我的老師向我傳授此曲的時候,正是說此曲名叫《文王操》呀!」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一生都求知若渴,他學琴最後能讓老師感到震驚,正是因為他從心底熱愛音樂。

二、孔子與子羽的故事

澹臺滅明,字子羽,是魯國武城人,他出生於書香門第,性格內向,體態粗矮,面目醜陋。

子羽投身孔子門下,孔子將子羽引進書房,讓他談談家庭情況、此前學業、拜師求學的目的。他神情緊張,心跳臉紅,顯出一副窘態,站也不是,坐也不是,面容更加難看,言談平淡無奇。他給老師的第一印象:資質低下,才薄欠敏,難以成才。孔子雖然同意收他為徒,但從孔子談及子羽的語意中,對他的發展前途並沒有抱什麼希望。

成為孔門弟子之後,子羽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加強個人的道德修養。早起晚睡,廢寢忘食,勤奮讀書,認真思考,不懂就向老師或同學們請教。同學們都認為子羽是個靜思好問、苦學超常的好學生。

孔子晚年,弟子子游回家探親去看望七十歲高齡的老師,並彙報說:「這次,我回老家吳國看望父母,聽說子羽南遊至長江一帶,跟從的弟子達三百多人,招生有原則,教學有制度,形成了勢力很大的學派,名聲大,威望高,各諸侯國都傳頌著子羽的名字。可見,他入孔門求學之後,學業成就是很大的!」孔子聽子游介紹了子羽學業方面的成就,感慨地說:「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有錯就改,是孔子一生的美德。孔子多次向同學們檢討當初對子羽認識失誤。他說:「人不可以貌相』,以貌相去判斷一個人的德才,往往會有錯誤。我憑相貌判斷人的品質,能力,結果,對子羽的判斷就錯了。」

三、孔子與顏回的故事

孔子被圍困在陳、蔡兩國之間,有時連用藜葉做的羹湯都喝不上,一連七天連一粒米都沒見過。

有天顏回從外面搞到了點米,回來後便趕忙把它放到瓦甑里煮。快熟時,孔子在床上遠遠看見顏回打開了瓦甑的蓋子,用手從瓦甑里撈了一點什麼,看了看便吃到了肚裡。孔子想,莫非顏回太餓,先偷吃了一點么?可顏回是個最好的學生,怎會在老師我之先偷吃呢?

孔子正在懷疑自己對顏回平時印象時,飯熟了。顏回走了進來,請他吃飯。孔子從床上爬了起來,佯裝什麼也沒看見,故意對顏回說:「我今天做夢,看見已故國君吃供飯,而後把剩下的給了我們。現在真的有了飯吃呀?」顏回說:「這飯不能做供飯,供飯是很乾凈的。剛才我揭開瓦甑蓋子時,有灰土落到了瓦甑中。我把那有灰土的飯撈了出來,本想甩掉,覺得可惜,便吃掉了。」

孔子聽後十分感慨,對學生們說:「可以相信的,是親眼所見;而我親眼所見的卻不可信;所以可依靠的是自己的認識,但我自己的認識卻不可靠。你們記住:想了解一個人真不容易啊!」

人們常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但即便是親眼見到的,也未必是真實的,就像孔子說的,「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發佈於 2020-09-29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恩宇恩宇?

浙江大學 中國哲學碩士在讀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論語·憲問》

孔子也會打人,也會罵人。「老不死」就是孔子最早罵的。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論語·憲問》

孔子也會打人,也會罵人。「老不死」就是孔子最早罵的。


出自先秦列禦寇的《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辯鬥 一作:辯日)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別的感悟我這邊比較少,我就好奇,孔夫子之不能決,後世門人子弟,可有一人力解之?


苛政猛於虎

孔子過泰山側 ,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出自《十三經註疏》本《禮記·檀弓下》。

孔子路過泰山腳下,有一個婦人在墓前哭得很悲傷。孔子扶著車前的橫木聽婦人的哭聲,讓子路前去問那個婦人。子路問道:「您這樣哭,實在像連著有了幾件傷心事似的。」(婦人)就說:「沒錯,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後來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現在我的兒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問:「那為什麼不離開這裡呢?」(婦人)回答說:「(這裡)沒有殘暴的政令。」孔子說:「年輕人要記住這件事,苛刻殘暴的政令比老虎還要兇猛可怕啊!」

倘若邊境自由,人民用腳投票最為真實。


推薦閱讀:

歷史上17個最出人意料的神回復,笑中有深意!
傳承歷史 即是未來——太平品牌「老料新說」系列(7)
袁大頭價格漲幅
伊朗古代碉堡,風景秀麗的旅遊勝地
歷史上的今天——1881年9月29日,在梨園界被尊奉為「通天教主」王瑤卿出生

TAG:歷史 | 孔子 | X的有趣故事 | 歷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