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五戒問題:演戲算妄語嗎?

例如在演一個角色, 他說的對白不合乎他自己, 算是妄語嗎?

另外, 佛教角度建議人演戲嗎?


小乘基本上就免談了。大乘還有商量的餘地。商量的餘地在哪裡?看你是否有利眾生離苦得樂,破迷開悟,轉凡成聖。若不爾者,就不要打這樣的擦邊球吧。


不算的,那是體驗另一種設定好的角色。演戲的時候齣戲又成了自己,對演戲本身來說,則可算妄語。


題主既然說到演戲了,自然是假的了,既然是假的,自然不是真的了,假的綺語是綺語嗎?自然不是了。既然不是綺語,那是犯戒嗎?當然,題主以假為真這個就不好說了。

以上雖然有點狡辯的成分在,但是題主也可以把他當真,也可以把他當成狡辯的戲言。話說回來,談一下我的觀點。

演戲,演員是順著劇本走的,是演員根據劇本進行的藝術創造,那麼是不是綺語,是不是做了有違反戒律的事情,題主應該問的是,劇本有沒有問題?

無論是電影,電視,戲曲,綜藝,都是有各種類型的,當然,正劇是一點問題沒有的,其他的,要考量。

舉兩個極端的例子,第一,假如一部影視劇拍釋迦牟尼佛傳,那麼,劇中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每一句話是佛祖曾經親口說過的嗎?顯然不太可能是。但是,你能說劇中佛祖說的是綺語嗎?這部劇就沒有意義嗎?顯然是不對的。第二,以前港片有種三級片,內容往往是社會大哥跟煙花女子類型的,有的會表現大哥對弟兄的義氣,比如大哥說,兄弟,我不會放棄你的,讓我們一起殺出去!有的會表現煙火女子對大哥的真摯愛情。比如女子說,親愛的,為了我們的愛情,我去同那個混蛋開房!那你能說這是真摯的友情跟高尚的愛情嗎?顯然是不行。

所以,問題不在於演戲,而在於你演的是什麼戲。就像是刀,能殺人也能救人,就看怎麼使用了。


應邀

你自己知道自己在演戲,應當不算妄語。


在下認為演戲不是妄語。

但是在佛教的角度,不建議為之,因為容易增長貪嗔痴,引人墮落。

八關齋戒其中一條是不歌舞觀聽,就是為了保持內心的清凈。

關於歌舞戲藝之果報,請看這篇經文:

  [二] 第二 布吒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之竹林迦蘭陀園。

 時,歌舞戲藝之聚落主多羅弗多詣世尊住處,禮拜世尊,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多羅弗多歌舞戲藝之聚落主,白世尊曰:「大德!余聞昔時,累代歌舞戲藝者師之所說:『凡此歌舞戲藝者,於舞堂戲場中,以其真實及假裝,使人人生起笑樂者,其身壞命終之後,得享受喜笑天1群為伴之身。』世尊對此作如何宣說耶?」

  「聚落主!且止!將此且置,勿以此問余。」

  再次,多羅弗多歌舞戲藝之聚落主,白世尊曰:「大德!余……世尊!對此作如何宣說耶?」

  「聚落主!且止!將此且置,勿以此問余。」

  三次,多羅弗多歌舞戲藝聚落主,白世尊曰:「大德!余……世尊!對此作如何宣說耶?」

  「余已作如是言:『聚落主!且止!勿以此問余。』不許汝作是問,然而余今對汝作答。

  聚落主!昔時,人人尚未離貪慾,為繫於貪慾之縛。歌舞戲藝者,為彼等於舞堂戲場中,凡嗜好於物慾者皆集來,使之欲[念]愈增。聚落主!昔時,人人尚未離嗔恚,為繫於嗔恚之縛。歌舞戲藝者,為彼等於舞堂戲場中,凡於物好嗔者皆集來,使之嗔愈增。聚落主!昔時,人人尚未離愚痴,……凡於物好愚者皆集來,使之愚痴愈增。

  彼歌舞戲藝者,自己陶醉放逸,而令他亦陶醉放逸,身壞命終之後,有名為喜笑地獄者,彼出生其處。然而彼若有如是見者:『凡歌舞戲藝者,於舞堂戲場中,以真實與偽裝,令人人笑樂者,其身壞命終之後,享受喜笑天群為伴之身。』此則彼所取之邪見。聚落主!於邪見之人,余說唯有地獄與畜生二道中,有其一道。」

  如是言已,多羅弗多歌舞戲藝聚落主,悲痛流淚。

  「余如是言:『聚落主!且止!以此且置,勿以此問余。』不許汝作如是問。」

  「大德!余非對世尊之宣說,悲痛而泣,然則,大德!余為昔時累代歌舞戲藝者師等:『凡歌舞戲藝者……享受喜笑天群之伴身。』長久之被瞞、被欺、被誑而泣。

  殊妙哉!大德!殊妙哉!大德!大德!猶如扶起倒者,啟露蓋覆者,迷者得示以道,如暗中舉起油燈,『有眼者得見諸物』。如是世尊以種種方便明示說法。此余當歸依於世尊,歸依於法與比丘眾。大德!願容許余於世尊之處出家、受戒。」

一〇

  多羅弗多聚落主於世尊之處,即得出家、受戒。

一一

  受戒後不久,尊者多羅弗多……成為阿羅漢之一。


看發心。一般來說戲詞算是綺語,也是妄語裡面這一類的。因為戲曲對人有導向作用,所以最好演積極向上的影視戲曲,對大家是個良好的教育,否則就是對大眾的誤導。那就是妄語。阿彌陀佛!


樓宇烈:宗教的傳播離不開藝術。比如敦煌石窟里有很多變文,變文很多情況下和我們現在的說書差不多,就是用講故事的方法傳播佛法。歌唱、舞蹈、繪畫、建築,也都可以作為傳播佛法的一種手段。所以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就是這個意思。很多藝術形式,包括唱歌,也能起到凈化人心、引導人心的作用。


推薦閱讀:

南懷瑾《南禪七日》—— 二十二、見思惑、見取見、戒禁取見
南懷瑾《南禪七日》—— 六、坐上體操與入定方法
十大經典佛語, 你能悟透多少?
佛學說無我,什麼是無我?
東方陽熹:一字偈——道德真源

TAG:佛教 | 佛學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