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不喜歡讀過於沉重,現實的書,需要逼自己去啃嗎?

我比較熱愛閱讀,但是一向只讀比較有興趣的書。拋開其他,只談世界名著里,我也只喜歡讀《傲慢與偏見》《巴黎聖母院》《基督山伯爵》《飄》之類的有浪漫色彩,或者HE的故事。

這樣要緊嗎?我需要逼著自己去讀一些思考現實,內容比較沉重的書嗎?《活著》《平凡的世界》這種。。


不要逼自己

尤其作為一個完整的社會人,你有太多需要關心的事情了

讀書對我來說本來就是無聊時用來打發時間的(剔除專業類圖書),作為娛樂我還要逼自己看不喜歡的么

人生很艱難,放過自己吧

比如我容易感到很喪,容易自己給自己太大壓力,所以我不讀太宰治,陀思妥耶夫斯基

附贈老舍讀書法如下:

第一,我讀書沒系統。

借著什麼,買著什麼,遇著什麼,就讀什麼。不懂的放下,使我糊塗的放下,沒趣味的放下,不客氣。我不能叫書管著我。

第二,讀得很快,而不記住,書要都叫我記住,還要書幹嗎?書應該記住自己。

對我,最討厭的發問是:「那個典故是哪兒的呢?」「那句話是怎麼來著?」我永不回答這樣的考問,即使我記得。我又不是印刷機器養的,管你這一套!讀得快,因為我有時候跳過幾頁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練習跳遠。書要是不服氣的話,來跳我呀!

第三,讀完一本書,沒有批評,誰也不告訴。

一告訴就糟:「嘿,你讀《啼笑因緣》?」要大家都不讀《啼笑因緣》,人家寫它幹嗎呢?一批評就糟:「尊家這點意見?」

我不惹氣。讀完一本書再打通兒架,不上算。我有我的愛與不愛,存在我自己心裡。我愛念什麼就念,有什麼心得我自己知道,這是種享受,雖然顯得自私一點。

再說呢,我讀書似乎只要求一點靈感。「印象甚佳」便是好書,我沒工夫去細細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評。「印象甚佳」有時候並不是全書的,而是書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為這一段使我對這全書有了好感。其實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壞了全體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歡兩天的,我就感謝不盡。因此,設若我真去批評,大概是高明不了。

第四,我不讀自己的書,不願談論自己的書。

別人的書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給我一點我不知道的東西。自己的,一提都頭疼!自己的書和自己的運氣,好像永遠是一對兒累贅。

第五,哼,算了吧。

(火車上隨手瞎打的,逃)


沒有必要,這是哲學界公認的:人沒有必要去知道繁華街道角落裡的骯髒。


沒必要啊!自己活的開心就可以了,即是興趣,又何必平添負擔


活著,平凡的世界不沉重。讀讀陀思妥耶夫斯基吧,那叫沉重。


喜歡就看,不喜歡就別看。

閱讀說到底也只是一種興趣,如果不是為了獲得知識,那麼看自己喜歡的書就夠了,很多人天天看網路小說,也不妨礙好好生活。


您好,不必的。不食人間煙火的純粹比讀了幾本所謂的沉重的書便急著作出感想的一些小知識分子們可要好的多。面對現實的醜陋之處請通過發自內心的善良去盡量與之鬥爭。所謂的沉重讀物依然是須建構於自身的更廣泛的閱讀理解能力之上,否則與其說是從那些書中讀懂了些現實不如說到頭除了些黑暗的表象外什麼也讀不出來。文藝青年們若真想窺得一點善惡本質之類東西請不要指望通過《人間失格》、《罪與罰》或尼采、叔本華之類爛大街的東西,《胡塞爾選集》、《精神現象學》,能讀得懂多少是多少,讀不懂的也可以先摘錄下來就算日後用之來表現自身境界與學識也是極為有效的(逃


推薦閱讀:

怎麼閱讀名著?閱讀的意義何在?
求取《安娜卡列尼娜》所有電影版資源?
名著因該被改編嗎?
如何評價《魯濱遜漂流記》?
求類似金銀島 神秘島 魯濱遜漂流記 這類探險名著?謝謝

TAG:閱讀 | 書籍 | 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