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運動為什麼不是愛國救亡運動?


因為他維護的是腐朽的封建王朝!資本主義社會取代封建社會是歷史的必然,李鴻章說補鍋匠不過分。


成功了就是,但是失敗了。為什麼失敗,有一個小朋友,花了十幾年時間,只學會了加減乘除,鄰居叫日本的小朋友已經進高中了,他還留在一年級。有沒進步呢,有。但又有多大價值呢。吹破天,成績屈指可數,基本上中學課本列出來的,就是全部。幾十年間,四億中國人,累計只有幾百上千人接受了些現代教育。

是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會算1+1,第一次會算1*1。如果是你家孩子,估計你會想揍死他。


救大清不救中國。


愛國救亡這個詞並不準確,正確表述應該是救亡圖存運動。以下發言皆建立在救亡圖存運動這個表述詞之下進行表述。

中國救亡圖存運動的起點應該是甲午中日戰爭後的三國干涉還遼。甲午一戰之後,中國人民意識到了國家的虛弱,制度需要變革。但是三國干涉還遼之後,瓜分中國已經成為了列強之間競相進行比賽。中國這個政治實體是否還能夠存在下去,中國人能不能保住自己的語言,能不能留下血脈才成為一個極為現實,極為緊迫的命題。救亡圖存自此而始。

洋務運動建立的前提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及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損失的主要力量是清王朝僅存的滿蒙八旗主力。太平天國運動鎮壓主要依靠的力量是漢族地主的團練武裝,漢族地主能夠影響中央決策的能力越來越大。曾左李張等人意識到了外來武器和技術的先進,所以主張不改國體,學習技術。此時的中國尚未發展到19世紀90年代的窘迫狀況,所以背景來看,自然也談不上救亡圖存。

順便說一下,洋務運動雖然不是救亡圖存,但是愛國兩字還能擔得起。有一些答主說保什麼不保什麼,基本就是對歷史的無知,1900年李鴻章對孫中山的曖昧態度,張之洞對唐才常的縱容,都能體現出這些所謂中興名臣的價值觀,他們根本就不會為了清王朝而殉葬。又有一些答主的主觀拍帽子,壓根就是一種抖機靈和膚淺的體現,不足道也。


當然是愛國救亡運動


因為它的性質,它的目的,為了維護清政府的統治,而不是救國,何為救國?救民於水火,救國於危難,而不是為了統治者能繼續統治和他的利益。


還沒到救亡的程度,洋務運動只是維護清朝的統治,那會剛處於同光中興至於愛國嘛,那會兒只有清朝,而沒有中國,怎麼愛國!


首先洋務運動是為了維持蟎清反動統治的,他們沒有國家概念,搞事也不是為了它們的家奴,「若事有不怠,則退回祖宗關外龍興之地」,「寧與友邦,不與家奴」整個清政府不過一群蟎蟲享樂工具而已,你會為了工具拚命?


首先亡這個定義要搞清楚,清政府還沒有到那一步,對於列強來說中國是一個大蛋糕都不想讓一個人吃掉,中間就得需要一個傀儡負責保證他們的利益,而且都不傻,中國那麼大文化傳承久遠,不可能是一個國家能吞下來的,所以清政府只能說是個受到國外干涉的政府而已,不會讓他滅亡的,至於愛國洋務運動只是維護自己階級統治,而且以犧牲巨大底層勞動力的生存環境,所以不是愛國運動,民族意識沒有覺醒


看政治利益,洋務運動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為腐朽的封建清王朝的利益服務的。


洋務運動增強了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革命的實力,也有抵制外國侵略的一面,但最終目的是維護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從傾向性看,洋務派要求改變祖宗之法,反對頑固派盲目排外,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既順應發展了「新思想」,又對後來的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產生了重要影響。從客觀效果看,洋務運動雖然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但對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起了一定的抵製作用,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起了誘導作用,是中國從傳統手工生產發展到大機器生產的轉折點,發展了中國近代的軍事和教育,在整體上促進了中國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進程。


他們愛的是大清,不是國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這是大Q時期做的事,ZF不會過多宣傳一個封建王朝的抉擇,尤其還是末代的那種。


發起運動的階級是地主階級,發起運動的目標是維護封建統治,儘管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但仍無法改變其性質。


不要看旁邊,看目的

&-->

自己看


是統治者自救,想繼續享樂罷了,跟百姓關係不大


我之前看過一篇文章叫做《從二戰的歐洲戰場看中國的抗日戰爭》,我又看到過一位台灣學者的《從美國南北戰爭看中國的三年內戰》,從中得到啟發,我寫了一篇《從洋務運動看改革開放》


你看他的目的是什麼,洋務運動說白了就是用洋人的貸款來買洋人的武器,機器,所產生的貸款和賦稅最後都得老百姓來還。。。


其實你在提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是以現代人的視角出發去思考問題,史學大師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就說過,我們思考、分析史學問題,都要回到歷史空間、立足該時代的環境,去詢問歷史意見。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只停留在一個點,還要看看之前的歷史背景。清朝本就是一個備受爭議的朝代,在皇太極入關的時候,就屠殺了幾十萬的漢族子弟,這給當時的漢族人民心裡留下的創傷是難以撫慰,從他們的角度來看,清朝不是屬於他們的國家,而是一群列強搶奪他們的家園,還屠殺我們的人民。這好比當年日本在南京進行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無論時間怎麼流逝,歷經多少年的滄桑,這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都是不可抹滅的。不管身在何方,每一個中國人心中都將「勿忘國恥,銘記歷史」刻在了心中。儘管在受教育程度非常低下的清朝,對於發生此等屠城事件,不可能當做若無其事對待。況且,滿族人當政,分八旗子弟世代延續,把發展的重心放在了本民族上,拋棄了許多原有的漢文化,重用本民族,很多漢族名人有才無用功之地 ,加深了這個國家隔閡,讓後來朝廷大臣為挽救統治危機的不懈奮鬥很多都是竹籃打水。這就好比一艘船要沉,和船長的經驗無關。

再者來說,我們也要分析「國」和清政府的關係。確實,在當時,清政府代表的就是我們這個國家,但是回到本題:愛清政府就是就是愛國嗎?個人而言,這是不能劃等號的。玩清政府統治者自己都整日沉浸在鴉片帶來的快感,荒廢朝政。統治階級荒政,直接的受害者就是百姓,讓本就生活在水生火熱中的人民暴屍野外。再加上近代以來列強入侵,清政府無力對抗,不得不簽訂喪國條約,割地、賠款,這些直接來源都是從徵稅上來的,統治階級不管人民生活,只管自己的死活,越發讓他脫離了人民。清政府和人民已經嚴重脫節,清政府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已經不在一條線上,這怎麼能說洋務運動是一場愛國運動?非要說的話,那就是一場愛清政府的運動。晚清政府的所作所為已經把人民對它的最後一絲希望都打碎了,正如雪崩來臨之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就說到這裡吧,只是一個歷史學學生的個人見解,謝謝您的翻閱!


洋務運動的本質,還是在鞏固清王朝的統治,維持皇族統治階級的力量。

師夷長技以制夷,並不是用於壯大民族振興國力。

這應該更像是一種對外族勢力的抵抗,而不是對國家危難的憂患。假如沒有外族入侵,這些洋務運動家們,應該不會發現國家積弱成疾的根本原因,也不會為國而救國,更談不上是愛國救亡。


推薦閱讀:

鴉片戰爭
世界近代有哪些堪稱人類歷史上「偉大的人」?
想要快速了解歐洲中世紀和近代史,有沒有什麼比較推薦的平台/書籍/資源?
日本歷史第一人是誰?織田信長還是明治天皇?
求推薦關於近代史的課外書籍?

TAG:中國近代史 | 近代史 | 洋務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