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部分個人交易者都是小賺大虧?

金融市場太多誘惑以致很多人不顧風險進場交易,卻多是小賺大虧。


我從各個期貨群中觀察到一個現象非常具有代表性。

大部分人去做期貨投機,他把這個當做工作一樣的東西,每天都去做,每天都想有收益。他們想的是積少成多,想著自己每天都賺一些,積累一年就能賺不少錢。

我把這些人的做法看作是「用勞動的方法去追求投資性收益」「用養豬的方法去種莊稼」從根本上就錯了。

這些人對於期貨投機的理解處於一個獲得勞動性收益的地步,就是說每天都在做,每天都勤勤懇懇,積少成多,到了年末就會有不錯的收益。

但事實是這樣嗎?事實不是的,投機屬於資本性收益,區別於勞動收益與經營收益。

勞動收益與經營收益相當於每天賺一塊錢,今天賺一塊,明天賺一塊,一直到第100天的時候,能賺到100塊。每天不多不少,就在一塊錢左右漂浮。

投機收益是,今天不賺錢,明天虧一塊錢,咔咔十幾天都不賺錢,最後到100天了,突然一天賺100塊(也可能虧100塊)這是資本性收益。

你說,如果用獲得勞動性收益的方法去想獲得資本性收益,他有多大幾率能成功呢?一定是極低的。

而資本性收益的風險就體現在這裡,它的不確定性要比勞動性收益高得多,而風險高收益也就高,只有資本性收益可以經常出現一天時間賺到一年的利潤這種事情。

很多做股票,做期貨的朋友,每天勤勤懇懇,盯盤看新聞,盤後總結,到處尋找品種資料,個股新聞,收集小道消息,每天在價格波動間心驚肉跳。結果最後一算,反而虧出去不少,尤其是手續費高的不得了。這就是沒有搞清楚獲得投資性收益方法,沒有掌握它的規律。

勞動性收益就像餵豬,每天都要喂,還得打掃豬圈。投資性收益就想種地,農忙時候播種施肥,作物成長時候每天除除草就可以,看著老天爺的臉色耐心等待收穫的時候。

第二種現象雖不如第一種現象那樣嚴重,但卻加速了自己賬戶的死亡。

很多朋友沒有自己固定的品種,愛跟風。以期貨來說,面對十幾個品種,沒有一個自己鑽眼透的。看到那個漲的好就去做那個。

殊不知,一個品種突然暴漲的時候,也就是他發展到巔峰的時候,隨後就開始反轉。於是這些朋友特別容易碰到,剛買就跌,剛做空就漲的情況。

要知道,所有事物發展的規律都是由小及大的,小的時候不容易發現,機會藏在平常中,需要長期的觀察,才能發現些許的不同。等到他發展大了的時候,開始惹人注意的時候,往往也就是進入尾聲的時候。

為什麼說第二種現象會加速賬戶的死亡呢?

因為買進去反轉的情況最不容易止損,對於自身心理影響極大。剛買進去其實往往會有一定的盈利,自身的心態會影響理智思考,同時市場氛圍活躍,一些新聞就開始出來烘托氣氛,讓人更難以冷靜思考,等到價格下跌的時候(一般入場後的一到兩天就會下跌),自己會判斷為是小反彈,同時這個時候會有一些散戶資金入場,讓下跌態勢看起來非常緩和,和回調非常像,但裡面的主力機構資金早已逃之夭夭,有點像鈍刀割肉,溫水煮青蛙。

一般這個時候,群里就會有人討論,一致認為這就是回調,因為你有持倉在,所以你更容易相信對自己有利的消息,你還不會出局。

這個時候,市場里大部分就是散戶了,他們認為回調了這麼久可能要繼續漲,於是有一部分散戶開始加倉,價格因此微微上漲,而其他散戶看到價格異動,更堅信自己碰到的是回調,群里這時候再一咋呼,一些人全部加倉。

這會引發價格的上漲,但由於市場里完全沒有了機構主力,資金量不夠,價格一定沖不過前幾天的高點,同時,機構主力會暗中增加空倉,因為知道散戶一定翻不起浪。

這就構成了極其危險的二次探頂,隨後的下跌一定速度快,力量大,不只有主力機構的增倉,也有散戶多頭形成的多殺多。

大多數的朋友就是死在了這個波動上,包括一開始我自己做的時候。

最後,針對以上兩種錯誤的方法,進行改進。

首先要用獲得資本性收益的方法去做投機,其次要鑽研一到兩個品種,一到兩各行業的股票。

其次減少做交易的次數,不需要每天都做,增加持倉的時間。

從你自己研究的品種中發現較大的機會,把自己想像成刺客,攻擊高血量少,尋找可以一擊必殺的機會,想像成一個市場叢林中的獵食者,盯著獵物,等待他出差錯,然後抓住機會這樣。

捕殺市場的機會是什麼?

抽象來說,市場價格表現與現實實際情況不相符的就是市場機會

具體還需要自己花功夫去研究


這個問題很好。因為小賺大虧的策略通常出小賺的概率大。

一種策略執行後「小賺「這個結局如果經常出現,經驗不足的交易者會因此傾向於這個策略多次賺錢的安全感,甚至錯覺這個策略」穩賺「,而傾向於選擇長期執行它。很多沒有太多基本面支持的手工技術性策略,因為沒有足夠的數據與回測研究,很容易會掉入這個陷阱。

典型的例子是賣那種strike離現價很遠或者有央行政策支持的期權,有可能好幾年都穩賺,結果一次市場大動或者政策改變能讓人一夜回到解放前。

策略選擇本身是一個研究向話題。在考慮使用一個策略的時候除了需要清楚這個策略為什麼虧錢以外,搞清楚它憑什麼會一直賺錢也很重要。


漲了害怕跌回去,落袋了;跌了希望漲回來,死扛了。


當你用一個局外人的身份向局內看的時候,只會看到兩類人:特別好的和特別差的。

特別好的享受崇拜,特別差的收穫同情。

對你來說,真正具有參考意義的絕大部分人卻被擋在了視線之外。

昨天,一做期貨不久的朋友給我推送了這樣一條信息,問我是怎麼看的,我給他回了下面的第二條圖片,我問他,

&-->

&-->

你覺得哪張圖片是市場的真相?

他回以笑臉。

我覺得這兩張圖片都是市場的真相,但都不是市場的全部。

就像最近全民皆嗨的A股,真的是都在賺錢么?

只不過是有些聲音被掩埋了,有些聲音被誇大了,而這些聲音因為各種偶然的必然的原因恰好傳到了你耳朵里而已。

其實,留心一下,踏空者可能就在你身邊。

做期貨交易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除了暴露在聚光燈下的最好的,最差的,市場里還有一些靠著交易生活的很不錯的,不會大虧,不會暴富,但是也足夠讓自己生活很好的交易者(當然,因為槓桿撬動的財富效應,「很好」的收入水平也是遠超其他行業的)。

最起碼在我現在的交易圈子裡,很少見到今天搬磚,明天會所的「浪子」,大家只是在做著一件根據自己的規則從市場擼錢的工作,大家不會成為整個市場的明星,也不會讓虧損失控(偶爾難免,人性難除),有行情就多賺一點,狀態不好就停幾天,內心也許還會時時起波瀾,但看起來跟其他的工作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即便是彼此意見向左也不會刻意要做些什麼來證明自己做的是對的。

做投機,賺錢的模式無非就兩種:

一是,擊鼓傳花,一人虧,多數人掙。

二是,俄羅斯輪盤賭,一人掙,多數人虧。

擊鼓傳花是多數人掙了一個人的錢,所以每個人分到手的不多;俄羅斯輪盤賭一個人賺走了多數人的錢,所以收益可觀,甚至會翻倍翻的盆滿缽滿。

我認為這是每一個進入期貨市場的交易者首先要搞明白的,你賺的錢不是擊鼓傳花,而是俄羅斯輪盤賭,你要賭的不是那5%的收益,而是5倍甚至是50倍的收益。

當前期貨市場中很大一部分交易者的資金量都是在10萬以下的,意味著什麼?

你要賺100萬的話,就要有10個人以上虧掉所有本金,這是必然要發生的事情,因為交易者自身一些錯誤的操作方式,幾萬塊錢根本抵禦不了行情稍微大一點的波動。

還有一個問題是,在你本金也不夠10萬的時候,你也是別人眼裡最容易捕獲的獵物,尤其是在你沒有規則,或者是不守規則的時候。

我也是用了很多年才明白一個道理,在投機交易中的失敗只是你自己的失敗,對別人來說是成功,對市場來說是無所謂成功與失敗。

如果,你還是把每次虧錢之後的原因都推給市場,那麼我覺得你還是沒有理解你做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工作。

最近,有很多人是這樣問我的(圖三):

匠人老師,跟你學習多久就可以賺錢了?

&-->

每次接到這種信息我都覺得害怕和無奈:你居然把做一件這麼牛掰事的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為什麼市場中會有這麼多騙子,這應該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吧,首先自己學會思考才可能會遇到一個良師,這在每個行業裡面應該都是一樣的。

我覺得當你進入一個群也好,圈子也好,你首先應該想怎麼樣才能成為那個圈子群里的人,那個圈子群能夠給你什麼樣的影響,哪怕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別人灌輸給你的不見得是你的,你觀察到的,感受到的才是真正屬於你的收穫。

所以,我會告訴他,我不知道你多久能賺錢,因為,我不知道你需要多久能融入這個圈子群。

儘管圈子群內半天不會說一句話,但是,當你打開這個圈子群的時候能瞬間感受到,你能像圈子群內的人一樣的不貪,不嗔,不痴,不恨,不愛,不惡,不欲的態度來做交易,這就是你加圈子群最大的意義。

做交易難的地方有很多,但是我覺得想明白你做的是一件什麼樣的事情應該是干這行的第一步吧。

誰說交易沒有門檻?這就是其中之一。

江湖本就兇險,你還閉眼盲行,不智。


只有新手才是小賺大虧,希望通過勝率來證明一切,即抵不住頻繁交易的誘惑,又想每一筆單子都賺錢,不承認風險,但是也永遠躲不過去,走到頭路自然就斷了,等市場狀態一變,就是推到重來。

入門的會轉變思路,不在追求勝率了,而是試圖追求盈虧比,想趕上一輪大行情,爆賺一把,然後不是倒在過山車上黎明前,就是倒在了過度加倉導致均價稀釋的路上,加倉加成套單是其中的典型。

再之後,控制頻率,適度加碼,主動調倉,不追求大賺,大賺才能常伴左右,盈利嘛歸根到底就是一個預期和貪婪的平衡。

大虧是虧,小虧也是虧,不賺更加是虧。


推薦閱讀:

100個外匯小白,30天後,僅剩40人繼續交易
交易聖杯並不是技術分析,而是這些技能
我當年的恆指交易
邵羨陽:高手交易中是不存在執行難,其本身就是個悖論
真實故事:從虧損到盈利的交易之路 第三章

TAG:交易 | 交易系統 | 交易員 | 外匯交易員 | 日內交易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