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遵從道德的底線重要還是跟隨大眾重要?

如果跟隨自己的道德底線又要被說作,假好人,會被討厭和孤立。如果跟隨大眾又覺得自己也跟他們一樣冷漠,這樣跟孤立別人的人有什麼兩樣。所以這是不是自卑懦弱的表現啊?


大眾的觀點和道德底線一直在變化,昨天的大眾觀點,可能就無法滿足今天的新鮮事物,所以一再跟隨大眾,是合適也無法做到的。

而你自己的價值觀,是根據自身情況個例,經過一定時間的洗刷後逐漸形成的,一旦形成可能之後只會有些許的微調,很少有大刀闊斧的改革。

一直認為由於舊社會的風氣遺留,導致所謂的要跟隨大眾,少數服從多數,就是最基本的道德綁架。

舉個例子,淘寶馬上要搞活動了,原價1000,活動價500,你身邊能看到的所有媒體都在宣傳這個活動優惠,大家都在買,不買的就是傻逼了,可你發現旁邊一家不起眼的小店裡有同樣的東西(相同產品,相同品質)價格只要100,你是跟隨大眾去買500的呢?還是去小店買100的呢?


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最重要!

舉個栗子:

地上有坨翔,跟你沒有任何原因,別人看到都不管,但你看到後卻心裡很彆扭。吃飯時想起了、睡覺時想起了、上著班還能想起來……這樣就不如一開始就把那坨翔處理了自己心裡安靜;

同理,地上有坨翔,跟你有直接原因,人人看到都難受,都要求你把他處理掉,但是你對那坨翔無感、對別人的指責也無感、跟那些人也沒有任何形式的聯繫、他們也無法影響你的生活、你日常也想不起這坨翔、也絕不會這坨翔產生愧疚感什麼的,反而處理它會讓你難受,那就不管它,總會有看到翔彆扭的人處理它的……這樣你也保持了心理上的安靜……

殊途同歸,主要看你求的是什麼了?


(許衡)嘗暑中過河陽,渴甚,道有梨,眾爭取啖之,衡獨危坐樹下自若。或問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亂,此無主。」曰:「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 節選自《元史·列傳第四十五》

希望這段話對你有幫助,我自己是很喜歡這段話。


這話好像是說大眾都沒有道德底線似的,符合了自己的道德底線就會引起大眾的冷眼,其實這是一個認識誤區。你自己的道德底線到底是什麼可能自己還不清楚吧?是不是貨真價實的東西?再說具有深厚的道德素養及道德知識並不是個簡單事兒,不是學了點口號或看了點道德法治的書就懂道德了,道德也不是掛在嘴上的,那是你在不斷學習與修行中靠一舉一動體現出來的。光說嘴並且對道德理解的浮淺、極端,就會被別人看不起,認為你「裝」。少說多做,處處體現你是個好人,處處考慮別人,與人為善,不會被大眾說三道四吧?!

人必須要有道德底線,這是與人交往的必要前提。沒德性的人想順從大眾也溶不進大眾的,沒有人願和缺乏基本道德素養的人交往共事的。但這個道德底線決不是自以為是的情感信條,應是傳統的優秀價值取向,這是符合大眾心理的。所以說,跟隨大眾,絕不能丟掉自己的良知善念、道德底線,更不能去跟隨大眾的歪風惡習,而是用自己的善心去影響別人,改變周圍。


讓自己活著舒服最重要


推薦閱讀:

TAG:道德 | 道德批判 | 底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