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狂人日記》這樣批判當時社會的名著,現在還有閱讀的必要嗎?

現在已經不是那個吃人的世界了,那這些喚醒當時民眾的著作,如今還有閱讀的價值嘛?


你認為的「吃人」是什麼?

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看到的只是時代的一個側面,我願意相信進步,但客觀來看,我們現在的時代遠遠還未達到「不吃人」的境界。我們的民眾也遠遠談不上「被喚醒」不單指我國,也指西方。

真話總是那麼刺耳,但是仍然有說的必要。

「人們最初認為並且仍然庸俗地認為,多數暴政之所以像其他暴政一樣可怕,主要是因為它是通過公共權力的措施來施行的。但是深思之士已經覺察到,當社會本身就是暴君時,即當社會集體凌駕於組成它的各別個體之上時,暴政的實施就並不限於藉助政治機構之手而行的種種措施。社會能夠並且確實在執行自己的命令,而如果它執行了錯誤而非正確的命令,或者對它根本不應干涉的事務發號施令,那麼它便是實行了一種比其它各種政治壓迫更為可怕的社會暴政,它雖然不常以嚴厲的懲罰為支撐,但卻由於更深入地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細節之中,甚至束縛了人們的心靈本身,從而使人們更加無法逃脫。因此,僅僅防範各級官府的暴政是不夠的,還需防範優勢意見和大眾情感的暴政,防範社會即便不用民事懲罰,也能有法將自己的觀念和做法作為行為準則強加於異見者的趨勢,防範社會束縛與自己不相一致的個性的發展,甚至有可能遏止其形成,從而使所有人都必須按照社會自身的模式來塑造自己的那種傾向。集體意見對於個人獨立的合法干涉是有一個限度的。發現這一限度並維護其不受侵蝕,對於使人類事務進至良善之境來說,正像防範政治上的專制一樣,是不可或缺的。」

——約翰.密爾《論自由》


不知道您的主題思想是什麼,如果是反諷,我認可您,但是如果真的是您的本意,那我建議您還是多看看新聞聯播。

五四時代是一個混沌的時代,但同時也是近代中國唯一一個產生能和西方並駕齊驅先哲的時代,無論怎麼抹黑,怎麼不重視,我們都不能否認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對於人性的把握要遠遠高於現在。有人說,中國文人的脊樑也是斷在那一代,從那之後沒人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沒人敢正視淋漓的鮮血,文化傳承由此割裂。詩人西川說過,一個民族的定力是由文化的積澱而來的,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現在太容易慷慨激昂,壯志凌雲,遇到事情蜂擁而上,從不考慮事情背後蘊含的意義。這是一種悲哀。而「莫談國事」也彷彿像茶館裡面的封條僅僅貼在所有人的心頭,時代沒有變,階層也沒有,變的只是知識分子。

當年讀《一九八四》,對喬治奧威爾佩服的五體投地,他對時代的把控,對制度的理解遠遠高於那個時代,認為那才叫文人。近年來,隨著自己逐漸步入社會,對魯迅先生也是如此,他對人性的理解,對中國人的本性的理解,不得不讓人把他捧上神壇。我不知道新聞聯播對青少年能產生多大影響,我只知道一味地高唱虛假的繁榮,我們的國家會越走越失去信念。


有必要啊,像《狂人日記》這種具有時代特徵的書籍,一般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都要學習和考試的。

可能因為時代局限的原因,現在漢語言文學專業不再考《史記》這樣的書了,反倒考《狂人日記》、《紅樓夢》這樣的書了。


很有必要

無論世界如何滄海桑田 東方西域海角天涯

縱千百年 惟人性不會變


看不懂它的時候,我還是個「沒吃過人的孩子」,自然也覺得晦澀難明沒有必要也沒有啟發,現在看懂了,卻希望自己不懂。願我們這個民族有一天,再沒有閱讀它的必要。


謝邀,有必要。首先每個時代的作品必然是根據當前時代背景下寫的,我們讀文章讀的是作者當時的思想與作者的文筆,如果只因為時代變遷而將這些作品放棄那這世間也就沒有名著了。名著大多寫於危難困苦之時,也只有在這些時候作者的文章才會更具力量與震撼。讀史使人明志,像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可以說是當時歷史的一個縮影,體會當時的寫作背景與時代背景這些都是閱讀的價值。


這些書在當局需要的時候就會供上神壇,不需要的時候就是垃圾。作者已經慢慢消失在教科書了,讀了也是不符合現今社會的


現在不吃人了嗎???你倘若認為不吃人了,你就沒必要看了。

但我想說這個社會從來沒有停下過吃人。


不是吃飯時間你會逛美團外賣嗎

雖然例子有點不恰當

但是與人性有關的東西永遠不會過時

偏巧 大多數被推薦的書籍 都有關人性


你怎麼就知道它僅僅在批判當時社會?


推薦閱讀:

TAG:閱讀 | 名著 | 社會 | 狂人日記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