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醫生會進行心理治療和心理諮詢嗎,還是只看精神病,只開藥?


目前精神病的治療主要有兩種方式,專業上叫做「兩條腿走路」,一是藥物治療,二是心理治療(諮詢)。

但是精神病學和心理學,或者說精神科醫生和心理諮詢師(治療師)工作的時候的思維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

精神科醫生是基於大數據的思維方式,是居高臨下的,給出的治療是以觀察和實驗結論為依據的。每個病出現了什麼癥狀該怎麼治有一本比較詳細的指南,可以這樣理解,精神病學是科學,科學具有可重複性,但也沒有針對性的。換句話說,其實精神科醫生不用聽完整個故事就能夠給出治療方案,且大致不會出錯。

比如做動物實驗的時候,抑鬱的老鼠通常不愛喝糖水,曠場實驗的時候不愛冒險,強迫游泳的時候不怎麼掙扎,逆來順受。

我們不用和老鼠交流,只是通過觀察,發現老鼠有了上述那些癥狀,我們就認為老鼠抑鬱了。

有ABCD幾種藥物,當出現某種癥狀的時候,給A葯,治療好轉率在50%,給B,好轉率為55%等等,如果同時給AB兩種葯,好轉率80%,但是同時出現了某種副作用……

這樣,就有了參考依據,沒有完美的藥物,只要在不出大的原則性錯誤的情況下,給什麼都差不多。

藥物上市前有非常嚴格的程序,所以只要是合法的藥物,都有安全保證的,某種葯肯定對某部分人有效,也對某部分人無效。無效了再換一種藥物,實在不行還可以做基因測試,總能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案,而這個過程,其實精神科醫生並不需要聽患者講整個心路歷程。

這個就是大部分人看精神科醫生的感受,比較生硬,經常打斷患者說話,話沒說完葯都開好了……

一個院士(精神科的院士也就那麼一兩個)級別的老師給我們講課的時候說,我們只用3分鐘就可以把葯開好,但是經常需要花30分鐘說服患者吃藥,堅持吃藥。


心理諮詢(治療)是什麼呢?

有個專業的說法叫做「自我功能租借」,在那個時間段內,諮詢師和患者共情,試圖站在患者的角度去理解患者,然後,和患者探討除了那一個理解方式(做法等),還有沒有其他的選擇?

諮詢師用自己經過嚴格訓練的思維,獲得比較完整的自我功能,在那個時刻,成為患者的一部分,盡量讓患者看到問題(不同流派原理不太一樣,行為主義的更像教練,直接去訓練出新的行為方式)。

心理諮詢是私人訂製的,每個人因為原生家庭不同,成長經歷不同,所以諮詢師採取的方法也會有所區別。


因為訓練方式完全不一樣,所以精神科醫生和心理諮詢師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

精神科醫生一天門診量可以80人,心理諮詢師8人就會非常累了。

去精神科看病的患者,不要因為精神科醫生的態度不好,就拒絕吃藥,也不要企圖精神科醫生能夠像諮詢師那樣聽完你的整個心路歷程並且和你共情。他們沒有那個時間也沒有那個必要。如果覺得有很多話想說,單獨做心理諮詢就可以了。

即使是同一個醫生,又開藥又做心理諮詢,按理也需要另外開藥和交費的(雖然有時候我們嫌麻煩會漏收費),心理諮詢通常需要另外預約。


回到提問,精神科醫生會進行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嗎?

「會」可以理解出兩層意思,一個是「會不會」,精神科醫生有沒有能力做心理諮詢(治療),一個是做不做。

先說精神科醫生有沒有能力做心理諮詢(治療)——精神科醫生已經學完了諮詢師課程裡面最難的部分——《變態心理學》。所以精神科醫生學心理諮詢比普通人方便很多。但是想要做好諮詢,還是需要經過培訓的。我讀精神病學研究生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同時考了心理諮詢師證的。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又系統的學過精神分析和催眠治療。但是老一些的精神科醫生,大部分沒有經過心理學的培訓,對心理學你不理解也不認可。

結論是大部分年輕一些的精神科醫生,都是有能力做心理治療(諮詢)的。

第二層意思是做不做?這個問題前面已經回答了,門診的時候通常不做。


分工不同而已。

精神科醫生會不會心理治療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得會診斷,然後形成治療方案,開藥也僅僅是治療方案中的一環。

這個精神病太籠統了,你可能說的是精神分裂症這種很比較嚴重的精神疾病,那隻能是藥物治療,患者連爹媽都不認識了,你這個時候進行心理治療,這就有點開玩笑了,不但沒效果,還可能挨揍,當然這不是說精神分裂症一定會打人,有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還是挺安靜的。

精神分裂症一般就是精神類疾病里最嚴重的了,另外一種就是普通一般的心理問題,比如說失戀了感覺不開心啊,工作壓力大啊,這些很明顯沒有到去找精神科醫生的地步,那這個其實心理諮詢或者心理治療是可以解決的,如果你有錢,不太推薦去醫院的心理科,他們有點忙,不會像社會機構那樣去珍視一個來訪者。

這個地方有點矛盾的就是在這個神經症這個層級,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抑鬱症、焦慮症這些,如果有這些癥狀去醫院,不管是精神科醫生或者心理醫生,都會給你開藥,因為這是最快減輕你癥狀的一種方式,是不是最好的方式不一定。這還是分工的問題,醫院的目標是讓你活著且沒有癥狀,相對於藥物的作用來說,副作用不值一提。那這個時候如果你去找社會的心理諮詢師,他大抵會告訴你暫時不用吃藥,先做一段心理諮詢看看,這個的效果很難保證,治好的也很多。

所以說,精神科醫生會不會心理諮詢並不重要,能夠進行診斷和設計治療方案才是他的本職工作。


總體來說,年級大一點的精神科醫生更喜歡開藥。我估計是因為他們對心理治療本身也不是太專業。心理學的熱潮,也就5、6年的樣子。

年輕一些的大夫,如果你主動說,會點你那麼幾句的可能性會大點兒。但畢竟術有專攻,人家也會就沒分寸給你諮詢。

精神科也有諮詢師,通常都是和看病(開藥)大夫是分開的。但是數量少,相對外面的諮詢師有一定的可能會野蠻一些(我估計是醫院病人見得太多,所以輕症或者純心理問題還沒到吃藥的程度,他就沒那麼有耐心),總體水平還是高過外面各種渠道成長起來的諮詢師。畢竟進公立三甲醫院,本身教育背景就嚴格得多,複雜案例也見得多(基本上不可能閑著)。比較難以約到。


有少部分精神科醫生有心理諮詢的受訓背景,但每個人都有分工,他所處的身份是精神科醫生的時候,他是只做精神科醫生乾的活,不做心理諮詢。同樣,他做心理諮詢師的時候,儘管他有精神科醫生的受訓背景,他也只做心理諮詢師乾的活,針對病人要不要吃藥,吃什麼葯,完全不干涉(比如,徐凱文,李小龍老師)。

也就是,精神科醫生和心理諮詢師本來就是2個身份。

精神科醫生有2種,生物醫學取向和心理醫學取向。前者不注重心理因素導致軀體疾病,注重開藥治療。後者也開藥,但會重視導致軀體疾病的心理因素。

我推薦小夥伴找心理醫學取向的精神科醫生,因為很多人的精神問題和心理困擾有關。心理醫學取向的醫生會建議病人同時做心理諮詢,也重視醫生本人的態度對病人的影響。這樣的話,病人的精神困擾和心理困擾同時得到治療,治癒的可能性非常大。

&-->

反觀有些病人找的是生物醫學取向的精神科醫生,可能他的精神問題是心理困擾引起的,但因為醫生只開藥,不關注心理因素,引起精神問題的心理困擾沒有被面對,被療愈,這個人可能一直服藥,但不解決根本問題。

抑鬱症,雙相障礙,焦慮症,強迫症,這樣的情況需要精神科醫生和心理諮詢的聯合治療。如上,精神科醫生的治療會讓小夥伴的工作生活能正常運轉,心理諮詢是解決引起問題的根本原因。

提供心理幫助:dmyxinli


就我所接觸的大型三甲醫院醫生而言,

所有主治及以上醫生,幾乎全部是二級心理諮詢師。

然後,部分是心理治療師。

所以,他們當然會進行心理治療和心理諮詢。

不過在住院過程中,他們都很忙,往往只開藥查房,或者用物理治療,

少部分時間用於心理諮詢和治療。

心理諮詢需要去看他們的心理諮詢門診,或者去他們外邊工作室看。

而住院期間的心理治療和心理諮詢則主要有專職的心理諮詢師和治療師負責。

畢竟人力成本差一個數量級呢。


推薦閱讀:

我曾經上網測試了三次都有精神分裂症的傾向,同學也總說晚上的我和早上是截然不同的,心裡總是很慌怎麼辦?
重度抑鬱症患者怎麼勸說都不願去看醫生,平時也不跟別人聊天,甚至有時候會產生幻覺覺得有人在罵她怎麼辦?
如何看待雙相障礙患者被說是自我墮落?
醫院精神科大夫是如何看待心理諮詢和心理諮詢師的?
躁鬱症患者會有焦慮傾向嗎?

TAG:心理治療 | 心理醫生 | 精神病學 | 臨床心理學 | 精神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