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老白茶怎麼喝出油味是怎麼回事?


我覺得你對茶的品質有質疑,那麼你要做以下幾點:

1.把茶給各種不同的人嘗試,看看不同人對茶的品價,來認定你說的油味是不是存在。很多時候是你自己在滋味辨別上有問題。所以先要確認一下。

2.你嘗試著改變不同的沖茶方法,比如改變沖茶方式,改變水溫,改變沖茶的水,改變投茶量……嘗試一下茶是不是不管如何改變都有你說的油味。

3.尋找同類的茶進行對比,看一下是不是同類茶都有的問題,如果同類茶也是有你所說的問題,那基本上不是茶的問題,是你是不是適合或者喜歡這款茶的問題。

4.關注下你自己的存茶方式,也可能是後天的存茶方式改變了茶原有的味道。比如你不小心把茶放在容易吸附油煙的廚房、車子後備箱……然後茶就有了你說的奇怪的油味。

走完這四點,我覺得你會對茶有新的認識,無論是選茶,品鑒,還是倉儲……


1、有可能是和水質有關係,水太硬不行,試試純凈水。

2、儲存不好,讓白茶發散出悶味、水味、霉味,以及其餘的怪味。

3、渥堆過後的做舊白茶,容易發散出沉悶的、不新鮮的怪味。


茶不是沒存好,就是沒做好。

另外聽這名字……

白茶有荒野茶,很少有野茶,就是有,非常少,到市場上也很貴。

這茶名太忽悠了,茶不會好到哪裡去。


油味出現在茶中屬於異味,有多種原因可能導致這一情況,比如說存茶時附近有茶葉易吸收的油味物質,白茶濕倉也有可能會造成油味……總之,別喝了,不是好事兒!

—— 品茗陌守,共勉芳華!


這要看你怎麼定義那個「油味」了:是香氣為主,還是觸感居多,或者兩者兼有?(意及你自身的感受和語境表達出的形容詞——舒適/難受)

(在我自己對茶湯的感受中,口腔表現的油潤感/舌根的潤滑、爽滑感,口頭形容詞是「油得很」。也有人形容是觸感細膩、輕盈、無明顯顆粒感。

以此對應的專業術語為:鮮爽(細膩)、醇和(顆粒感較小,而茶湯內容豐富)、醇厚(茶湯內容物比醇和的程度更高)。也就是品質好的表現。

而專業評語中的「油味」專指油耗氣——茶葉發生受潮氧化,而香氣口感產生異雜味——竄鼻子,辣嗓子。意即品質差,就不建議飲用了。

茶藝師/賣茶師,如果以誠信為原則,品質為底線的話,一般會盡量減少這個沖泡差異帶來的品質表現——也就是同一款茶,使用茶葉的標準感官審評方法(放大缺點),和正常的沖泡手段(放大優點)。

比如說在評茶或者平時沖泡對比,發現同款香氣類型的關鍵性:(開水燙杯40秒後)投茶聞到的干茶香、沖泡後的濕茶香、湯麵香、湯水香。

在這四組茶香純異度,及類型,有著連貫性或者說重合概率較大的時候,

例如口腔捕捉到的「油味」表現出類似茶湯乾淨植物油香氣/細膩黃桃醬感/玫瑰花水/豆漿感/米湯香/杏仁露感等等感覺,

以及在舌根附近表現出甜潤感,咽下之前和之後口腔有明顯生津的感覺。

那麼,這個茶的品質基本上是比較穩定的

當然茶湯的口感和茶器、水質、茶水比、沖泡手法,水溫,浸泡時間都有一定關係。

舉個反面例子:我一般在評茶和正式沖泡,泡出來都比較難喝。這個時候,基本上,就是抓住茶品的缺點不放。

所以再通過其他茶藝師沖泡同款茶葉的時候,就會自動修正品質表現印象。

如果兩者和實際口感差距不大(也有因個人感受、沖泡手法認知水平不同,不可一概而語),那麼這個時候,會給茶葉品質進行綜合評價。

(我泡茶難喝,我驕傲了嗎?不,我一直如此,並且自得其樂。當然,客觀來講,這樣不好,不好,要努力提高沖泡技能)

總之建議你嘗試正反兩面的沖泡方法,謹防貨不對板就對了。


多半是存放過程被污染了,盡量別喝了。


什麼年份?


推薦閱讀:

白茶壽眉有什麼特點?
喝有機白茶,會比普通茶好嗎?
白牡丹和白毫銀針哪個等級高?
為什麼管陽的高山福鼎白茶回甘比其他地區的要好呢?跟海拔和土壤有關係嗎?
白牡丹和壽眉的不同?

TAG: | 茶葉 | 茶葉選購 | 白茶 | 福鼎白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