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裡面的「無我」究竟是什麼意思?

在佛法裡面什麼是我?什麼是無我?為什麼?


魯柏 葛汀(Rupert Gethin)在他的書《佛教基本通》(The Foundations of Buddhism)中列舉了史蒂文柯林斯(Steven Collins)指出的早期佛典否認自我的三個觀點

1,「身體不是自我。若身體是自我,則它不可能會生病;我們也能夠說『讓我的身體像這樣,讓我的身體別像這樣』但正因為身體不是自我,因此它可能會生病,我們也無法說『讓我的身體像這樣,讓我的身體別像這樣』」。

2,佛陀與其弟子的對話

[諸比丘,你們以爲如何?色,受,想,行,識是常或無常?]

[無常,世尊。]

[而無常的事物是苦或樂呢?]

[苦,世尊]

[而凡被視爲苦的事物,其本質會變成『此即我所有,我即此,此即我的自我』嗎?]

[當然不會,世尊。]

[是故,諸比丘,一切色,受,想,行,識,無論過去,現在活未來,或粗或細,或勝或劣,或遠或近,應以如實正見視之為:『此即我所有,我非此,此非我的自我』。]

3,第三個論點集中在特別經驗之外的『自我』的虛妄性。也就是說有三種可能:自我等同於經驗,自我為經驗之外的事物,或者自我具有經驗的屬性。

但這三種都不能前後一致,因爲如果自我等同於經驗,那麽自我會隨著經驗的轉變而改變,但是根據對自我的定義(奧義書中的定義),自我是超乎經驗之外的常法,是不會跟著經驗的改變而有所改變的。

如果自我是經驗之外的事物,那麽人們怎麽可能排除了思想之後還能思考自己的存在呢?(笛卡爾也會反對滴~)

但自我如果是有別於經驗但又不是完全沒有經驗,是一個經歷或者有經驗屬性的自我。這種區別的基礎仍然不存在,因爲事實就是排除了特別的經驗,人們就不可能思想而以爲自己存在。

因此在佛教思想中,具有身體的這個我,是一個身心現象,如果撥開這些現象,沒有一個可以稱之爲恆常的『自己』。也就是說,自我意識只是自己貼在這個身心現象上的一個標簽。而佛教否定的』自我『也特指一個恆常不變的』自我『。因此』無我『在這裡,也是指沒有一個恆常不變的』我『。我們通常擁有的自我意識之所以會讓我們有』自我『的幻覺,也都是因爲貪,嗔,痴的緣故。


「無我」之理解

「無我」並不是完全否定現在存在一個活生生而且有思想的我,「無我」是否定「有一個絕對的我、獨特與眾不同的我,活著具備獨立意志的我」。因為,這個「我」是不變的恆定的、能絕對代表「我」獨立的意志、能與他人甚至人工智慧區別開的「我」。

一)人文主義前我們不太需要自我意識,因為我們只是宇宙大機器中的小齒輪。

在人文主義之前,西方或者儒家都認為有個全知全能得上帝,他有個包含宇宙的大計劃,個人只是計劃中的一部分,所以有沒有這個自我意識其實不太重要,有了偉大創造會認為是上帝之手藉助個人實現的,做得不好也是上天的處罰或者提醒,個人其實不需要太多負責。

二)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提倡個人意志和個人意識。我自己感受的、體會的,會與眾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尼采),沒有所謂宇宙大計劃,只有個人的遭遇與成就,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機遇。

三)到底有沒有不變的我?從外在的身份財富榮譽關係生理指標找不到真正代表我這個恆定不變的我,因為這些都是變化的。其實,人之所以成為今天的我,從物質基礎上來源於祖先基因的傳承(既有從智人開始的大部分基因,也有父母因為經歷形成的小變異基因)、思想來源於所受教育和社會的影響(2012年25%的美國研究生博士生畢業生還相信上帝創造世界)。

四)有沒有具備獨立意志的我?按西方二元論「靈與肉」,從肉這部分肯定找不到不變,那從靈這部分來看哩?思考、情緒、靈感總是來源於內部那個存在「我」吧,很可惜,心情、情緒都是生物化學反應,現在通過攝入藥片或者通過大腦植入晶元進行模擬生物電,我們能產生興奮、激動、憂傷的情緒:例如,某個通過植入晶元治療抑鬱症的病人向醫生抱怨說最近一段時間又抑鬱了,後來檢查發現是晶元缺電了,重新安好電池後,癥狀立刻消失了;在老鼠的大腦不同區域施加生物電,就可以控制老鼠上樓、左拐或者右拐,如果問老鼠為什麼會有這些行為,老鼠會說我自己產生的,沒有外在的原因呀(摘自《未來簡史》)。

五)人工智慧,其實就是我們說的古時候的能窺測「天機」的神運算元,有空城計,因為孔明很預測司馬懿謹小慎微的個性,和他對大勢的判斷(消滅了孔明,必然功高震主、鳥盡弓藏)。美國 TARGET超市能向懷孕婦女家庭進行 DM針對性孕期婦女生活用品及推銷嬰兒用品,是因為他們建立了一個已有受孕婦女購買行為模式,根據這個模式進行商品推介。因為有大量的行為數據被記錄,而這些行為在大概率上具備相關性(有時這種因果關係還不用解釋,因為解釋系統本身現在就存在衝突,例如以理性人為假設前提的傳統經濟學和行為經濟學、以及社會心理學的衝突),這就形成了機器演算法。華爾街日報的初級記者能被替代,因為他們大量文字來源於企業公開的財報,而評論和分析都不是創新的觀點,而是既有觀點的運用和複述;機器能夠寫巴赫,首先是人類分析出巴赫樂曲的作曲特點和聽眾的判斷依據,能夠輕鬆迷惑一般聽眾。現在大多數的人工智慧就來源於這種既有行為、數據的歸納而成的演算法和模仿,當然,也有非模仿的,例如飛機的發明不是模仿鳥的撲騰翅膀而是來源於更基礎的空氣動力學,計算機神經網路也與大腦的神經網路沒有任何關係,甚至阿爾法狗也能走出不同人類的圍棋招式。但是,目前而言,人工智慧還是來源於對人類模仿而非憑空創造。這種演算法和模式,也表明存在一類相同相似的人,很難說有個完全不同的人。

六)佛教認為「我」只是緣起和因果在這個時候的結果而已,是變化的,不用太執著。相反,佛教還強調關照自己現在的我,即正念,活著當下,例如,在吃橘子時就充分享受吃橘子的感受,不要邊吃橘子心裡還挂念其他事情(《正念的奇蹟》)。


諦深大師開示:什麼是無我

坐下弟子,及聲聞善知識:一切賢聖皆因無我法,而有差別。

所謂無我法者,乃虛妄所造因緣果報所成諸體,以諸體落識心成相纏道成眾生之類,胎卵濕化隨諸業應因故成體。所謂體者因緣理律成就五蘊,是故五蘊體之依因緣果報而立,為種種因緣果報之統治也,以是意故,眾生輪轉途中,因緣果報為使,我乃攀緣貪慾之相,實則無我,凡夫所謂我者,虛妄耳。

善知識,譬如汝之我者,死後屍體為誰?若是汝,當呼之能應;譬如:汝說我者,汝之心肝無一能統,是故五蘊無我,是故無我者。

善知識,所謂空者,為入清凈心法用者,實則非空非有,非心非法,即空即有,即心即法者。是故因緣中凡夫忘稱有我,而實無我也。

汝等所問,若無我,誰成佛者,乃未知佛法更無所證,卻以經為執之重罪之問,乃落魔障問之魔問,若於是法不能有出,即落魔道。所謂成佛,證得離諸相,即離我與離無我獲佛所說意,而不與之誰來成佛有辯,辯者墮落於法。

是故善知識,莫執於法句,如佛手示月,執之佛指,指月雙丟。祝問法者有悟!諦深2014,11,2應弟子代群中聲聞問。

(因群中有同修問:「既說諸法無我,身心為四大五蘊依緣之假合,那成佛的是誰。」師父做開示,阿彌陀佛)

南無無上尊師諦深大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更多 諦深大師開示 在須彌山佛國網https://www.dishendashi.org/


我們是由一坨蛋白質組成的。

開頭的時候只是一個受精卵,

然後受精卵吸收營養,成長、分裂。

後來長成了」我」

後來」我」老了,病了,死了。那一坨蛋白質要麼慢慢腐爛,要麼一把火燒成灰。

那麼,」我」到底是什麼?是一個受精卵,是一坨蛋白質還是一把灰還只是一段記憶?

」我」由某某元素組成、生長這叫」緣起」。

但能說某某元素的組合,就是」我」嗎?不是,我只是因緣和合的假象。這叫」性空」。性空有好多定義,但最重要的一個,就是萬事萬物具有無我性。

一個好經典的例子就是攻殼的女(猩)主(猩),全身義體化,僅留下記憶——甚至連她自己的記憶也是假的。那麼她還是自己嗎嗎?

-->


冰糕有個名字叫冰糕,熔化後就不叫冰糕了。無我了


修學解脫道斷我見後證得無餘涅槃,只留有涅槃本際


說得裝逼點 這是一個話題 猶如禪宗公案 有答案就沒意思了


推薦閱讀:

TAG:宗教 | 佛學 | 佛教術語 | 佛經翻譯 |